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 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引用教案、引用在现代文中的作用 1 1、说明文中的引用诗歌。女口:南州六月荔枝丹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 1 1C到 5 5C,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 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 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 就干过这样的事, 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此处引用有什么作用?)1 1、所引
2、诗歌的内容大致是什么;2 2、为了交代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什么特点回答要具体)3 3、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生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 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骨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 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微宗写诗吹嘘说: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 新荔篇 诗,
3、 说常熟顾氏种 活了几株,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2 2、散文中的诗歌。女口: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 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 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 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
4、,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
5、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 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1 1、诗歌本身的所表现的内容;2 2、跟主题的关系;(比如说是点明主旨呀,从侧面表现主题呀等等)3 3、 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开头、结尾)4 4、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
6、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一一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轻轻地推门进去, 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3 3、议论文中的诗歌:如漫话清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 清高的” 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 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 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头上。道理虽然说不清,但关于许由的美谈却事实上给清高规定了一个模式,即凡是显贵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
7、高之名的;后来显贵又扩大为富贵, 即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 例如诸葛亮,当他”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望重,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 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在历史上被称为清高的人中,陶渊明大约要算突出的了。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 ”力耕 谋取”衣食 。这种情况与富贵绝 无因缘,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清高是褒义词,但也不算很高的评价,然而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
8、说严格却 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相当模糊。这种情况结合实例来看比较清楚。例如李白,只做过短短一段宫廷诗人,还 敢公然声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然而他却终于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时用世之心过于急切, 又极为自负,比较缺乏恬退风度;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声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 ”,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不过,李白是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不但形象思维功夫好,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没成为公认 的清高样板,对他
9、来说也算不了什么。 这个实例只是说明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另一个实例则说明清高的模糊性,那就是孟浩然。他本来也是想做官的,试看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他在写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样雄劲的名句后,接着就说 欲 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求援用世之心极为明显。后来做不成官,还不无牢骚,所以说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之类的 话。但孟浩然一生既未做官, 而且唐书孟浩然传 还记述采访使韩朝宗曾约他同赴京师, 欲荐于朝廷;可是孟浩然却因与故人喝酒喝得高兴,竟至失约,还说”业已饮,何恤他! ”可见他对做官也有不在乎的一面。特别是归隐之后
10、,在寂寞心情中,也多有恬淡之意。这样看来,孟浩然是理应成为一个清高样板的;而且有人也的确这样认为,试看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 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醉月”句用魏志徐邈传典,暗指孟浩然因剧饮违韩朝宗之约事。)可见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清高是极为突出的;然而孟浩然在历史上却 仍然不是公认的清高样板。由此可见,对清高的评论是既严格,又模糊的。1 1、概括诗歌的内容;2 2、证明本段的论点或全文的论点;3 3、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底蕴。4 4、在高考中现代文阅读0808 江苏甲 1818 0808 山东 2121
11、 引用诗句 0808 全国 1 1 1717 0808 湖南 1919例 1 1、0808 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41717 题。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 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古阳关位于敦煌西 7575 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 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12、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 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 它曾是湖水碧清、林
13、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 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 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 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 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 也有几分暖意了。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
14、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 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 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 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 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 以远眺绿洲、沙
15、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17.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 6 分)答: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例 2 2、0808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72020 题。谈静 朱光潜(1)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 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
16、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 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 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 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 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2)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 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
17、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 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3)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 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 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
18、得的趣味。(4)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_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 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 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
19、中静趣。(5 5)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 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 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6 6)静的修养不
20、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 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 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 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 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1、 20042004 年版,略有删改)【注】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 间。1919.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5 5 分) 答: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 到的另一种景象。都能从中看出诗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例 3 3、0808 山东卷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1922 题。(18分)歌德之勺张炜19871987 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的大街上闲走,突然想 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
22、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 国,也只有屈原、李白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扳指计算着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 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 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 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
23、西,小心翼 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 厅,最后是厨房。我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跟前 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汽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 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一把炊勺。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 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操作,他们或烹或炸
24、,或煎或炒,大铜勺碰得哐哐有声。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主要是勺子太大。从厨房中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一一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满了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我好像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 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 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 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 回想他那 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
25、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 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 一度迷过光学研究。 长篇短篇戏剧 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 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过客,只是“取 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了。恩格斯曾这样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 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 狭隘的庸人。”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
26、斯的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文章有删改)2121.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4 4 分)(1 1)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答出“因为恩格斯是伟人,他的话有着很强的权 威性和说服力,广为人知,我们耳熟能详”这样的意思也可。(2 2) 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把“两面性”答为“矛盾性”、“多样性”、“复杂性”、“双重性”也可。二、引用作文中的运用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
27、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借用名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1 1、 局部引用。位置主要是在文章的标题、 题记、首段和文末。19991999 年一考生这样拟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作者引用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 “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 这一主旨,令人心动思凝,掩卷沉思。在对记忆移植说“不”的作文中,一考生这样开篇:“说起记忆移植,我忽然想起了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的话:别人的我不要,自己的谁也不给。通过名言提出了较为深刻的见解,增强了议论文的理论色彩。19981998 年高
28、考作文战胜脆弱这样结尾:“鲁迅先生曾归结一个韧字为中国的民族精神。我正在,也应该实 践这个字,因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作者以易经中的爻辞自勉,画龙点眼,深化了主旨,余味无穷。2 2、全篇引用,这里的“全篇”有两个含义,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如 20002000 年高考满分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一排是这样引用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既为
29、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理感染力, 显示了作者文史知识的丰富和驾驭语言的功力。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1 1、 引用的理论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这里所说的“精粹”,就是指少而精,不 可连篇累牍。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所说的“准确无误”, 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2 2、对要引用的理论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这就是说,所引名言不 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引”一定要引最关键、最能证明主旨的句子,不可不分主次,不 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引用出来。3 3、引用的方式应富于变化,引言应具有权威性。引用既有
30、直接引用,又有间接引用, 二者应相互变通,灵活运用。同时,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 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权威性不强。例文 1 1吉林考生作文话题像一叶小舟,负载着心灵在诗海游渡。关于“选择”的名句珍珠,是这般感人至深、璀璨夺目!-题记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屈原,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着, 然而怀王昏庸、奸佞当道,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为“忠不被用”而无济于世。是随波逐流、 从俗偷生,还是宁为放逐也不苟且?这两句诗如实地表达了屈原毅然决然的人生抉择;坚持我的追求,执著我的所爱,继续我的奋
31、斗,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正因为屈原有此伟大的选择,他才能深思高举、正道正行,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其英名业绩“与天地比寿, 日月齐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诗人李白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 长安3 3 年,不过是供统治者“歌舞升平”、“浅吟低唱”的御用文人。 “大济苍生”成泡影, 满腹经论无所用。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为高官而奉迎,不图厚禄而谄媚,在去留、 穷达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选择了不“摧眉折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其正直、伟岸、潇洒,成就了他那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32、间。此诗题为石灰吟,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作者托物言志、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 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选择。于谦少有大志,2323 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成为罪恶的 俘虏。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选择,才能具备“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志节, 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 的一代清官。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则徐果断地选择了 “虎门销烟”,何以有此决心和行动?这两句诗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价值取向的具体写
33、照:只要有利于国家 民族,我就尽志而为,虽死不辞,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或许有人会说:“此 诗写于销烟之后。”不错,时间上的确如此,但这种伟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会 于血液,成为他人生的准则、行为的指南,并与其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简评:本文构思别具一格, 在选材上既不讲生动的故事,也不发长篇的议论, 而是精选几个自己曾背诵过的名句作解释,谈体会,巧妙引用到文中。屈原选择正直爱国, 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 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 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 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
34、在选择” 。例文 2 2山东考生栀子花开的时节,空气中有浓郁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 这一夜花开得太纵情, 似乎就要 “一朝春尽红颜老”,惹得些惜花之人捶胸顿足祈雨降临。一夜的春风恣肆。一夜酝酿,雨却半滴未降,却将栀子刮得满地枝丫,“零落成泥碾作尘”。当天空透出曙色,那雨却不知回头地打在了窗玻璃上,撕碎了赏花之人怜香惜玉之心。昨夜雨,今朝下。却是憔悴损,满地黄花堆积。李商隐诗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多多少少带此韵味吧。人所怜惜爱花的美,倾注了感情的全部。甚或人世的经历,孤独和理想、 压抑和激情、 坎坷和智慧、劳碌和责任, 一路牵绊, 人无可自拔地沉溺其间,不可更改地在 心头打下了“
35、情结”,任谁也不能动摇。可恨那雨,却不知时节地降临,怎不叫人恨得牙痒 痒?都是雨。昨夜与今朝,白驹过隙。却因着人心深处的“亲疏”,认知全然迥异,感情全然偏颇。很多时候,人就活在自设的感情樊笼里。遥想夜泊秦淮的亡国商女,隔江犹唱后庭遗曲。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人,细数秦砖 汉瓦,停舟暂相问,却是柯烂斧锈,几度沧桑。他们无一例外地抱着深切的亡国之痛,恨透“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亦会像怨妇悲夫,慈亲哭儿般记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C问居异国的南唐后主李煜,悲切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然而他们,都因着自身感情的囚笼作囚兽之斗,永远没能走出去。他们都沉溺于感情的自定认知而丧失了对生活的追求
36、。言及此,想到一词。明日黄花。惊心一颤,唯有摆脱狭隘的情感桎梏,才能发现新的花朵。过去的已淡远。留着的,仅是可成追忆的惘然。君不见,那挂满露珠的栀子枝头,重又结出了剔透的芽儿?简评:这是一篇内容深刻、 语言优美的议论性散文。 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在说理手段上 它更具文学色彩。这主要得力于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和大量诗词的运用。从开头“一朝春尽红颜老”到后面陆游、李商隐、李煜等人名句的引用,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可感。例文 3 3湖北考生古人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 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 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
37、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 滴水珠在诗人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前期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吗?不, 是她的感情变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或对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 这话其实
38、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 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品味, 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逸,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入世旷远。也正是如此, 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他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 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 源。千百年后,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 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宏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01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作文选材技巧-【同步作文课】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 幼儿园小班音乐《红眼睛》课件
- 西京学院《影像设备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数控技术与编程》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冰淇淋素描课件
- 核心制度课件
- 管理会计实务 课件情境3、4 谋而后定:企业战略执行的有效工具、做好企业的战略参谋官
-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移动机器人原理与技术 课件 第7、8章 移动机器人语音识别与控制、移动机器人的通信系统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
- 音乐鉴赏(西安交通大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苏科版初中生物试讲演课面试
- 服装企业安全台账2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体育教学弯道跑教案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20200805
- 细菌分类表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
- 2024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EB病毒感染的护理查房
- 网球活动策划推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