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精品】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重难点分析: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

2、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 幻灯片 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 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幻灯片 2: 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 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在学习诗歌之

3、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 登鹳雀楼就是绝句。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 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 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 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 幻灯片 2 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首联:(1) 客路青山外,(2) 行舟绿水前。颔联:(3) 潮平两岸阔,(4) 风正一帆悬。对偶联颈联: (5) 海日生残夜,(6)

4、 江春入旧年。对偶联尾联: (7) 乡书何处达? (8) 归雁洛阳边。三、鉴赏诗句1 、 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2 、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 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 幻灯片3: 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

5、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3 、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4 、 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分析: 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

6、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副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两岸,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副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 幻灯片4,文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图片:出现江水和两岸); 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 幻灯片 4:出现悬着的帆) 。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5 、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

7、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幻灯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

8、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6 、 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 幻灯片 3 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四、总结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 该课文封面

9、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二教学目的:一、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中国诗歌中的思乡旋律,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和谐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全诗意思及诗中透露出来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 :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不少同学都是来自外地,有的已离别家乡多年,有的可能是今年才来到深圳; 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在寂静的长夜里,你们可有思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我想不用你们回答,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是的,不仅你

10、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客他乡的日子里深切地思念着他们的故乡,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如我们都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们齐背一遍。其实,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王湾的深情吟诵能否拨动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根思乡之弦。二、解题及简单介绍作者。(1)( 次、北固山)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因为这首诗使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三、朗读明义(5) :1 、学生自由朗读;2 、学生齐读;

11、3 、学生个别朗读;( 指导朗读:次 / 北固山下客路 / 青山外,行舟/ 绿水前。潮平 / 两岸 / 阔,风正/ 一帆 / 悬。海日 / 生 / 残夜,江春/ 入 /旧年。乡书 / 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4、教师范读;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教师巡视,或参与一组)不能解决的难点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学生举手回答。( 全班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看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得好)6 、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读一句,同桌讲述一句。要求保持原意,允许想象加工)四、感悟抒情(20) :1 、在理清诗歌思路,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课文。2 、朗读指导:把握诗眼(如平、阔、正、悬等)的重读

12、和韵脚响亮、悠长( 如每句最后一个字);3 、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A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吗?( 提示:讲你最欣赏的一个画面。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景象,进行美的熏陶和审美教育。)B、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提示:前三联写景,后一联直接抒情。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C 、诗人为什么会起思乡之情?( 提示: 1、时间临近春节;2 、看到大雁;3 、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归。)4、请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看谁改得好。(要求忠实于诗歌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想象和特点。)五、拓展达理(10)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思乡是中国文

13、学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乡名篇。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学生发言,并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再来看一些其他的思乡名句。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刚过,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的思想之情。2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夜里的春风吹动我归乡的梦,梦中的我又随着春风回到故乡洛阳。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返回家园作业:课外搜集、阅读其他的思乡诗歌。六、背诵体味(5)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后,主动背诵。七、结束语(2) :乡情、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中国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

14、生花妙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穿越千年,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去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我们在一首歌曲中结束这堂课,请听根据诗人于光中的同名诗歌谱成的歌曲乡愁。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说明在唐朝的诗人当中,王湾并不算一个出名的人物,然而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却使他名垂青史。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多少年来备受称赞的名句。河岳英灵集: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 以 )

15、来少有此句。张燕公( 说 ) 手提政正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这里的江南意即此诗。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景象; 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和其他四首诗歌共同组成了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篇古诗课文,这首诗的教学直接影响以后的古诗教学,对学生形成古诗欣赏习惯和把握欣赏方法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且涉及到中国诗歌中的一个母题思乡,因此我觉得花一个课时来教学是值得的。本班大部分学生是借读生,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外地,

16、对这种思乡题材的诗歌按理说应该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 ; 然而随着当代交通、通讯手段等的发达,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现代人的乡愁似乎没那么强烈了。尤其对于十二、三 岁的初一学生来说,要调动他们的个人情感体验去体会作者 那种深切的思乡之情,并非一件易事。但毕竟不少学生有着 这样的生活经历,因此尽量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设身 处地地去理解诗人在诗中透露由来的思想感情是有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根据以上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指导思想: 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 流露生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 理背诵体悟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