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卖炭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_卖炭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_卖炭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_卖炭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_卖炭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2. 深刻理解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评语言体会诗歌中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宫市的危害以及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学难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忧国忧民思想,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教学方法】诵读法、 引导法 、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查找白居易生平并阅读其代表作。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自由作批注。【教学过程】猜诗人(激情导入):根据老师提示,猜一位诗人,抢答。( 屏显)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

2、样,语言通俗;他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晚年曾自号香山居士;他曾任左拾遗(谏官),官至翰林学士,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琵琶行等;明确:白居易识体裁,读准字音节奏,并体会句式和押韵的特点,从而引出新乐府这种体裁。(屏显):新乐府,由白居易提出。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 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主要特点:1 .用新题,内容自由。2 .写时事,反映现实。白居易主张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而作,他用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明诗意指名朗读,指出学生的字音问题。预设:裳系(屏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关于两个字的读音和解释齐声朗读,争取把刚才的字音读准,并思考:(屏显)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

3、语言概括。预设:读罢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 存生可能会说很生气,很沉重,很气愤,卖炭翁可怜,进而提问诗中也有一个词体现了作者对卖炭翁的情感,你能找到这个词吗?明确:可怜。品人物(屏显):卖炭翁的可怜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谈。(建议:抓住卖炭翁的动作、肖像、心理等进行批注,并进行朗读。)先自己做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并在小组内展示朗读。预设: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明确:从伐和烧两个动词可以看出卖炭翁烧炭很不容易,他得先自己去伐树, 然后一棵棵运回来,截成木段,再烧炭。山高路陡,对于一个年轻人尚且不易,何况一位老人?隔绝空气点燃,烧到(补充资料:烧炭的工序很复杂,要把成段的木材周围铺上杂

4、草,一定程度后封闭炭窑,只留一个排气孔。干柴要连续烧四昼夜,湿柴要连续烧七昼夜。为了保持稳定的火温还得日夜不停的添火、巡视。)指导朗读:语速放慢,伐和烧这两个字重读。齐读,读出卖炭翁的不易。预设: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肖像描写)明确:从烟火色和十指黑可以看出卖炭翁脸色很不好,烧炭很辛苦,从苍苍可以看出他年龄比较大了,更能显示他很辛苦。指导朗读:把语速放慢,“苍苍”可拖音,“十指黑”重读。预设: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学生可能从“单”可以看出他穿的很单薄,却担忧炭贱,希望天更冷些。可以看出他心里很矛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 “为什么大冬天他还穿着单衣啊?买一件不行吗?”

5、学生可能会联系上一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炭没卖掉,没钱买啊,天冷才会有人出高价买,卖掉炭他才有钱买棉衣,从而感受到这一车炭对卖炭翁而言是多么重要!指导朗读:饱含同情怜悯之情去来朗读这句话,“单”字需重读,“愿天寒”读出卖炭翁希望与辛酸。老师可做示范。预设: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辗”)明确:从一尺雪和辗冰辙可以看出环境特别恶劣,这么厚的雪,这么滑的路,老头年纪大又穿的那么单薄,真令人担心啊!指导朗读:重读“一尺雪、“辗”、“冰辙”预设: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环境描写)明确:从“日已高”结合前面“晓驾炭车辗冰辙”的“辗”可以看出卖炭翁走了很久

6、, 也能反衬出卖炭之路十分难走。“市南门外泥中歇”从“泥”字可以看出天气之恶劣,运炭之辛苦。真是可怜。指导朗读:“泥”重读,拖音。预设: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作描写)明确:“ 口称敕”可以看出宫使的傲慢 ,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叱、牵”可以看 出太监及爪牙的蛮横霸道,飞扬跋扈。此处实写宫使白衫儿,暗写卖炭翁的可怜。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卖炭翁的表情语言或心理。指导朗读:重读“敕”“回”、 “叱”,并且语气要加强。预设: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 将惜不得(动作描写)明确: “驱”字可以看出宫使的蛮横不讲理,而“惜不得”则可以看出老翁的无奈,内心的痛苦。预设: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

7、充炭值(动作描写)明确: 这一车炭的价值之轻的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仅仅换来半匹红纱一丈绫,一个“系”字可以一车炭的价值之轻,实在令人痛心,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小结:卖炭翁烧炭是那么难,穿的是那么单,天是那么冷,路是那么滑,一车炭是那么贵,卖的却是那么贱,真可怜!齐读全文,读出卖炭翁的可怜,读出宫使爪牙的凶残。知社会(屏显)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学生提问题。(屏显) : “时宫中选内官买物于市,倚势强贾,物不充价,人畏而避之,呼为宫市 。旧唐书-吴溱传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

8、至内。"农夫日:“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宦者,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谏,不听。(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注:才:仅;门户:指“门户”税(相当于门票)涕:眼泪。明确: 结合本诗的小序“苦,宫市也。 ”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在于揭示宫市的黑暗以及其掠夺的本质。卖柴翁反抗有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然而, 宫市却没有被废除,那么像卖炭翁这样的人就还会受到宫市的伤害。这正好体现了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和美刺现实的目的。读诗人(屏显) : 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学生发言

9、。明确:白居易是一位具有悲悯情怀的诗人、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官员,是一位有“兼济天 下”思想的知识分子。宫市制度的罪恶,诗小结:卖炭翁只是文学的一扇小窗,他让我们读到了百姓的苦难。人的悲悯情怀和兼济天下的思想。其实这样关系民声,反映现实的诗还有很多。(屏显):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白居易观刈麦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一«红线毯结束课堂:师生合作朗诵卖炭翁(屏显):头灰习习白居易(师)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女)满面尘灰烟火色,(男)两鬓苍苍十指黑。(女)卖炭得钱何所营?(男)身上衣裳口中食。

10、(合)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师)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师)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女)翩翩两骑来是谁?(男)黄衣使者白衫儿。(女)手把文书口称敕,(男)回车叱牛牵向北。(合)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合)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一炭一直。板书设计卖灰笳白居爵史安留可怜国诗周不诗人 一L自他蛮雀蠡道痴冷天下学情分析本课为部编教材八下内容,这一课包含两课,另一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另外,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对这样一首叙事诗理解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宫市制度及其危害以及诗人的情怀和思想却有一定难度。本首诗属于新乐

11、府,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文体。新乐府的相关知识要给介绍给学生。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总是停留在读读背背或者简单了解情感的基础上。而正真的诗歌学习应该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潜入文字深处体会文字背后深厚的情感和诗人独特的思想。品味语言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问题不大,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往往不知道如何品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但这种方法不是强加,而是由“动作、肖像、心理和环境烘托等”引 导学生品味人物形象并进行朗读。这样不禁会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而且能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作者的思想和情怀。鉴于以上考虑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内容、 建议学生从动作、肖像、心理等方面品 味卖炭翁的形象,宫使

12、的形象,诗歌的主题。最后体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怀。整堂课始终贯穿 朗读,达到书声琅琅的效果。效果分析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当堂所学,还要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这个检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题是基础部分(10分):由注音和默写两部分组成。第二部分主要是文章内容理解(10 分) 。第三部分是课外阅读(10 分)这份评测共30 分,其中20 分考查学生当堂所学,这部分得分应该不会少。而课外阅读(10 分)主要是两篇同题材比较阅读。所出题目共两道,第一题可运用本节课所运用到的对比法赏析品味。而第二小题完全是一道拓展题,给学生一个提升鉴赏能力的渠道。所以这份检测起到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

13、目的。另外, 基础部分的第3 小题 “你还学过白居易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 ”这个环节和最后的课外阅读都体现了分层教学。教材分析卖炭翁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唐诗二首中的第二篇。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传统的经典名篇。在内容和主题上,北冥有鱼和大道之行也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马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 卖炭翁是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思;卖炭翁更是作者关注民声,对民生疾苦的呐喊。此诗是本诗白居易的名篇,千古传诵,学习本诗,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在逐步感受作者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的过程中,接受诗人悲悯情怀的陶染

14、。卖炭翁是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又是一首长诗。可教的东西很多,但一堂课又不能面面俱到。语文新课标7-9年级关于阅读的目标和内容有两点很重要: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理解、 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两点都强调了语言文字在语言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以及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要性。而诗歌又不能上成语言品析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都应该重视朗读”特级教师韩军老师曾说过 “文字是平面的, 又

15、是立体的。” 而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文字,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就是读,尤其是诗歌。所以,此课的教学应该书声琅琅。评测练习(35分)一、基础部分(每空 1分,15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舞冰辙()衣霁()口称敕,()奉()叱牛()2、按原文填空(每空 1分,共10分)(1)满面尘灰烟火色 。表达作者对卖炭翁同情的是哪一句 , 。 描写卖炭翁以卖炭为生的句子是 , 。手把文书口称敕, 。牛困人饥日已高, 。3. “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文章内容理解 (每题5分,共10分)(1)本诗主要人物是卖炭翁,为何要写到使者和白衫儿?(5分)本诗抓住人物的 、塑造了卖炭翁

16、可怜悲苦的形象,揭示了的社会现实。(5分)、拓展练习(每题5分,10分)宫词唐白居易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宫词五首其二唐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1. 两首古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5 分)2. 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 5 分)三 . 答案: 1. 对比或反衬,歌声传达的欢乐与失宠宫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枯寂哀怨和冷清无奈的之情。3. 白诗语言浅显,全是不事雕琢“红颜未老恩先断”又直抒胸臆,点明宫人难以入眠的原因。顾诗委婉含蓄,用环境的清幽来烘托宫人的情感。书声琅琅

17、,含英咀华课后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最满意就是整堂课书声琅琅。记得特级教师韩军老师曾说过“文字是平面的,又是立体的。 ”而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文字,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就是读,尤其是诗歌。所以,此课的教学以“读”为主。在明诗意、品人物和读诗人三个环节中,不仅有大量的朗读,而且形式多样。明诗意主要以学生朗读为主,此阶段学生还停留在读准字音和节奏的水平上。在品人物环节加入默读品味, 然后引导学生品评语言的丰富内涵,进而引导学生朗读。学生读不到位时,老师再指导, 结果学生朗读的越来越好。在学完全诗后以师生合作朗读结束课堂。而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读中对作品的理解越来越深,对白居易的人格魅力感悟越来越深。读的情感充

18、沛,令人震撼!其次,比较满意的地方就是有效的品味语言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所以让学生品味语言是必不可少。而如何品味,从什么角度品味则需引导。老师的建议是抓住卖炭翁的动作、肖像、心理等进行批注,并进行朗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品味语言的角度。学生在实际品味时还品到了环境描写,宫使爪牙的动作,还加入了自己想象和联想。大大拓宽了品味的角度。学生品味的真可谓是精彩纷呈。第一节学生从“伐” “烧”品到了卖炭翁烧炭的艰辛;从“单”品出了卖炭翁的穷困;从“心忧碳贱怨愿天寒”品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从“辗” “泥中歇”品到了卖炭的艰辛;从“回、叱、牵”品出了宫使的霸道、蛮横反衬了卖炭翁的可怜;从“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这鲜明的对比品出了卖炭翁悲惨的命运,以及他可怕的结局,真是了不起。学生沉浸在文字中含英咀华,品出文字背后的东西,真正的走近了诗人的灵魂世界, 理解他的思想。文字真的由平面变为了立体。也许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