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长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均无误的一项是 A蕴涵(yùn) 韬光养晦(to)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jú) B愆期(qin) 虎视耽耽(dn)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zu) C泫目(xuàn) 动辄得咎(zh
2、33;)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 D装潢( huáng) 纵横捭阖(bi)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yùn) 1DA鹬-yu B耽眈帚-zhou C泫一眩(“炫”亦可)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如果春晚是一盘菜,导演应做采购而非厨师。春晚为何难办?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厨师,自己设计节目,这就是越俎代庖。 B在中国市场上,由于获得成功的概率要比失败的概率大得多,由于即便失败付出的代价也很轻,
3、沃尔玛们终于也“人乡随俗”了。 C新一轮教育改革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方略。 D古往今来,历览治乱兴衰史实,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始终是政治家们梦寐以求、趋之若鹜的目标,也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 2D本题考查辨析实词、成语在句中灵活运用的能力。D趋之若鹜:骛,鸭子,成语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用在此处贬词褒用。A越俎代庖: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本义为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B入乡随俗:意为到一个地方,
4、就顺从当地的习俗。C方略:方针和策略;方法与谋略。3下列各句中,表达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迈进新年,“幸福”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两会期间,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绘幸福“路线图”,更为上上下下所关注。 B我们对“稳定”这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了新观照、新思考。在对比和变化中,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理解和感受世界,稳定亦是如此。 C“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利比亚等国家的遭遇确令人同情,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对此也是一个沉重的警醒。 D网络力量源自理性,网络发展依靠真实。防范和制止网络谣言传播,是维护和促进网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
5、的共识。 3A(B项语序不当,应先“感受”,然后“理解”。C项主客颠倒,应改为“对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也是一个沉重的警醒”。D项不合逻辑,应改为“网络力量源自真实,网络发展依靠理性”。)4给下面这则消息编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光明网北京7月29日电2010年城市蓝皮书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前 4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9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2亿,城镇化率达到46. 6%,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3亿,城镇化率提高10. 4%,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而且
6、,从中国的城镇化规模来看,不论是年净增量还是城镇人口总量,都已经长期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中国科学院一位院士做了一个比较:在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的过程中,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经历了100年,德国经历了80年,美国经历了40年,前苏联和日本都经历了30年,而中国仅用了22年。A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 B、城镇化速度惊人 C比较中的我国城镇化 D、瞧,多么快的城镇化 4B(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运用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准确概括材料的信息
7、核心,又要表达鲜明、得体。A项,忽略了材料中数字传递的信息;既定事实的惊人的速度;C项,表达欠鲜明;D项表述口语化,与新闻语体风格不和谐。)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送何太虚北游序(元)昊澄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读书人可以出游吗?“不出家门,知道天下的事”,为什么还要出游呢!读书人可以不出游吗?男子出生射六枝箭,表示志在天下四方,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8、#160; 夫子,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一巳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孔子是有上等智慧的人,到周国去请教礼仪,在齐固听韶乐,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雅、颂才得到它合适的位置。孔子如果不去周国,不去齐国,不去卫国,那么就还有没有请教的礼仪,没有听过的韶乐,没有得到合适位置的雅、颂。有上等智慧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比不上他的人呢!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曰彼
9、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人之一身一心,天地万物成备,彼谓吾求之一身一心有余地,而无事乎他求也,是固老氏之学也。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入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干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那么,那说不出家门能知道天下事的人,是错了吗?我说:那是老子的意思。老子的学说,修养自己的精神道德,而不管天下国家的大事。人的精神道德
10、,天地万物都具备了,那认为我只要在自己的精神道德中求索就足够了,用不着再到别处去求索,这本来就是老子的学说啊。但是我们孔圣人的学说不是这样的。孔子是用不着学就知道的人,但是他所知道的,只是上天所赐予的好善的本性罢了。至于山脉河流、风俗习惯,老百姓的实情、世事生计,名号物色的大小差别,前人的言论和行为,不广泛地在外听取考察,虽然有上等的智慧,又怎么能全都知道呢?因此,见闻贫乏,难免不被人讥笑为学识浅薄。交朋友的人,在整个乡里觉得不够,就到全国去(结交朋友);在全国觉得不够,就到天下去(结交朋友);(如果)认为天下都还不够,就还要与古人交朋友。这就是陶渊明想到中都寻访圣贤留下的业迹的原因。那么读书
11、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饲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千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但是后来出游的人,有的目的与此不同。当他出游京城,奔走趋奉于官僚的府第,候望于有权有势的人家中,像狗一样摇着尾巴乞求爱怜,缩敛肩膀采取悦于人,以求意外获得一官半职。等到他得到了,仕宦出游
12、于四方,怎么会有意于推行他的学说思想呢!怎么会有意于胜任他的职守呢!如果可以就强行索取于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口袋里装满了,就安详自得地离开了。因此,以往出游的人为了道义,后来出游的人为了私利。同样是游,但游的目的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日:“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单子业,则日:“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醯瓮之鸡,坎井之蛙,
13、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耐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且方窥闯圣人之经,如天如海,而莫可涯,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我对于弟弟何太虚的出游,怎么能够不说上几句呢!太虚以他聪敏过人的资质,刻苦专心的学习,擅长书法、诗歌,写作文章,研讨经书,提高自身修养,不求被人所知,三十多年了。他口中从来不谈官爵俸禄,眼中从来不注意权威势力,有一天忽然要出游万里之外,这使人们感到奇怪,而惟独我知道他心中所想。现在的读书人,拿起笔来仅仅能够写下姓名,就说:“
14、我擅长书法!”联缀词句成篇,声韵略微和谐,就说:“我擅长作诗!”文辞语句分布安排,大略写得像过去所称的应试文章,就说:“我善于做文章!”关起门来称大王,夸耀自己,妄自尊大,犹如醋瓮里的醯鸡、废井中的青蛙,不知道瓮外的天、井外的海是什么样子,凭借他所会的微末小技,自以为这一生活到死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这样又何必出游!太虚肯像这样吗?他书法一定要追攀钟繇、王羲之,诗歌一定要并肩陶渊明、韦应物,文章不如柳宗元、韩愈、班固、司马迁不肯休止。并且正窥测直入孔子经典大义,觉得像天一样高广,如海一般宽深,没有办法测量其边际,怎么敢因为平时所见所闻而自以为了不起呢?这就是大虚今日出游的原因。
15、0; 是行也,交从曰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之方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闻见将愈多而愈寡。愈有余而愈不足,则天地万物之皆备予我者,真可以不出户而知,是知也,非老氏之知也。如是而游,光前绝后之游矣,余将于是乎观。 这次外出,交游一天天广泛,见的世面一天天深切,识见一天天增长,志向一天炙提高。追踪圣贤的业迹,而以圣贤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一定知道读书人之所以为读书人,该不仅仅满足于研读经书、撰写文章、擅长诗歌书法而已。闻见将越多而自己越感到孤陋寡闻,知识将越丰富而自己越感到贫乏,那么天地间万物都齐备于我,真
16、正可以不出家门而知道天下事了。这个知,不是老子所说的知。像这样出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游,我将这样看待太虚。 澄所逮事之祖母,太虚之从祖姑也。故谓余为兄,余谓之为弟云。 我所及得以上侍奉的祖母,是太虚祖父的堂姊妹,所以他叫我哥哥,我叫他弟弟。 一一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有删节)【注释】衷:善。彝:常,即规律、本性。“降衷秉彝之善”指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智也,适周而问礼 适:到
17、去 B岂有意于称吾职哉 称:符合 C盈厌吾欲,囊橐既充 厌:通“餍”,满足 D阖门称雄,矜己自大 矜:庄重 5D(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联系前面的“称雄”,后面的“自大”,应解为“夸耀、骄矜”之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示有志乎下四方也A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
18、乎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是故昔之游者为道C然此可为智者道D 夫如是又焉用游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6. C(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C均为介词,但前者表目的,可译为“为了”;后者表对象,可译为“向,对”。A.均相当于介词“于”,可译为“在”。B均为副词,都可译为“尚且”,表让步关系。D均为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7下列用“”给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 A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日
19、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 B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 C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 D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 7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难度不大。一是应抓住文言虚词“者欤”“也”和标志性词语“日”来点断,二是应根据后面的“圣人之学”与“老氏之学”来推断。)8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作者批评了读书人在游历上的哪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做法是什么?(4分)
20、答: 8(1)作者猛烈批评了在游历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游于权门,求取官职;二是得官后以在官场之名出游,以搜刮钱财为目的。(2分) (2)作者明确指出读书人要行万里路,“博其闻见于外”,才能开拓视野,广其学识。(2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文意的能力。应在筛选、整合信息的基础上概括归纳,答题时表述要力求准确简明,不应旁枝逸出。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4分) 译文:
21、160; (2)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3分) 译文: (3)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3分) 译文: 9(1)交朋友的人,在整个乡里觉得不够,就到全国去(结交朋友);在全国觉得不够就到天下去(结交朋友);(如果)认为天下都还不够,就还要与古人交朋友。 (2)等到他得到了,仕宦出游于四方,怎么会有意于推行他的学说思想呢!
22、 (3)凭借他已经会的技能,自以为是足够用来使自己度过一生直到死都没有遗憾了。 【解析】评分点:(1)“者”,代词,“的人”(现代汉语看成助词,有兼代意义);“之”“以”“友”均为动 词。(2)“及其”,古今异义词;“之”,音节助词;“岂”,语气副词,怎么。(3)“挟”,应译作“凭借”“倚仗”;“所已能”,所字短语,译为名词性短语;“足以”,古合异义词,“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用以(来)。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与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23、)杵声齐(宋)贺铸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越调凭栏人寄征衣元)姚燧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上述宋词与元曲叙写同一题材,却能各臻其妙。请你说说它们风格有何不同,并作简要赏析。 答: 10.同是写思念征夫的词曲,贺词注重意境,含蓄内敛,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姚曲则显露尖 新,酣畅淋漓,表达灵活自由,以直率俚俗为主。如贺铸词中的“泪墨题”,作者并来说明题了些什么,而须
24、; 读者透过文字,调动丰富的联想,去细心体味其“更行更远”的言外之意和所蕴涵的比玉关还远的情思,确 乎可谓深情犹在不言中。姚氏的曲,则毫不遮掩主人公的难处,将“寄”与“不寄”的矛盾内心敞开给读者看:寄,怕影响归期;不寄,又怕挨冻受寒。敞开心扉,让我们直接看到女主人公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派天然的俗趣和活泼真率的性格,便跃然纸上。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25、#160; 。(李白蜀道难) (2)采之欲遗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美蓉)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1(1)飞湍瀑流争喧您冰崖转石万壑雷(2)所思在远道(3)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说明】错一字,该句不计分。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题3分;简答题5分)
26、6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苦闷灵魂的呼声陈孝全 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
27、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4隋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飙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迸发出
28、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
29、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1 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
30、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
31、,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12.下列对朱自清“刹那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着它相当的位置,都有着它的意义和价值。 B不必思虑过多,只求取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32、C“刹那主义”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 D体现出一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 12. B(A项的对应语句在第3节,其余三项的对应语句在第6节。朱自清针对当时人们“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的不良现象,而主张“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所以B项中“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理解有误。)13.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以时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
33、想,“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xt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出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能胜任教学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13B(本题考查对评传内容的领悟和分析评判。B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引出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的原因是五四
34、狂飙之后,社会依然“黑夜漫漫,风雨沉沉”等,而不是因为“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A项是对文章表达方法和行文思路的分析。C项是对文章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概括。D项是对朱自清职业形象和专业能力的推断概括。)14.请联系全文,说说朱自清是怎样认真处世的。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5分)答:(1)(2)14.(1)人生信念:虽苦闷却不颓唐,直面现实,不甘沉沦,苦苦探索;坚守“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刹那主义)。 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有责任地支持、指导“湖畔诗社”。 交际为人:真诚守信,呵护
35、家人。【解析】本题考查在整体把握评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关键是首先要整体把握评传内容,找出“材料源”,然后归纳整合。例如:人生信念的“事件材料”源于第3节和第6节等,交际为人的“事件材料”源于第】节和第3节等。答案整合为三个方面六个小层次,每个方面给1分,只要每个小层次的意思对,可以不讲顺序,即可得分。(2)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看不清现实,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工作不稳,来去不定。(答对两点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在整体把握评传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五、现代文(文学
36、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祖父的表(英)斯丹巴斯托 那块挂在床头的表是我祖父的,它的正面雕着精致的罗马数字,表壳是用金子做的,沉甸甸,作工精巧。这真是一块漂亮的表,每当我放学回家与祖父坐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盯着它看,心里充满着渴望。 祖父病了,整天躺在床上。他非常喜欢我与他在一起,经常询问我在学校的状况。那天,当我告诉他我考得很不错时,他真是非常兴奋,“那么不久你就要到新的学校去了?”他这样问我。“然后我还要上大学。”我说,我仿佛看到了我面前的路,“将来我要当医生。”“你肯定会的,我相信。但是你必须学会忍耐,明白
37、吗?你必须付出很多很多的忍耐,还有大量的艰辛劳动,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我会的,祖父。” “好极了,坚持下去。” 我把表递给祖父,他紧紧地盯着它看了好一阵,给它上了发条。当他把表递还给我的时候,我感到了它的分量。“这表跟了我50年,是我事业成功的印证。”祖父自豪地说。祖父从前是个铁匠,虽然现在看来很难相信那双虚弱的手曾经握过那把巨大的锤子。 盛夏的一个晚上,当我正要离开他的时候,他拉住了我的手。“谢谢你,小家伙,”他用一种非常疲劳而虚弱的声音说,“你不会忘记我说的话吧?”一刹那,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不会,祖父。”我发誓说,“我不会忘的。” 第二天,
38、妈妈告诉我,祖父已经离开了人世。 祖父的遗嘱读完了,我得知他把那块表留给了我,并说我能够保管它之前,先由我母亲代为保管。我母亲想把它藏起来,但在我的坚持下,她答应把表挂在起居室里,这样我就能经常看到它了。夏天过去了,我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我没有很快找到朋友,有一段时间内,我很少与其他的男孩交往。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很富有的男孩,他经常在那些人面前炫耀他的东西。确实,他的脚踏车是新的,他的靴子是高档的,他所有的东西都要比我们的好直到他拿出了自己的那块手表。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表不但走时极为准确,而且还有精致的外壳,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表?“我有一块更好的表。”我宣称。
39、“真的?当然,是我祖父留给我的。”我坚持。 “那你拿来给我们看看。”他说。 “现在不在这儿。” “你肯定没有!我下午就拿来,到时你们会感到惊讶的!”我一直在担心怎样才能说服母亲把那块表给我,但在回家的汽车上,我记起来那天正好是清洁日,我母亲把表放进了抽屉,一等她走出房间,我一把抓起表放进了口袋。我急切地盼着回校。吃完中饭,我从车棚推出了自行车。“你要骑车子?”妈妈问,“我想应该将它修一修了。” “只是一点小毛病,没关系的。” 我骑得飞快,想着将要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羡慕的目光。 突然,一条小狗窜入了我的车道,我死
40、命地捏了后闸,然而,在这同时,闸轴断了这正是我想去修的。我赶紧又捏了前闸,车子停了下来,可我也撞到了车把上。 我爬了起来,揉了揉被摔的地方。我把颤抖的手慢慢伸进了口袋,拿出了那块我祖父引以自豪的物品。可在表壳上已留有一条凹痕,正面的玻璃已经粉碎了,罗马数字也已经被古怪地扭曲了。我把表放回口袋,慢慢骑车到了学校,痛苦而懊丧。 “表在哪儿?”男孩们追问。 “我母亲不让我带来。”我撒了谎。 “你母亲不让你带来?多新鲜!”那富有的男孩嘲笑道。“多棒的故事啊!”其他人也跟着哄了起来。当我静静地坐在桌边的时候,一种奇j隆的感觉袭了上来,这不是因同学的嘲笑而感到的羞愧
41、,也不是因为害怕母亲的发怒,不是的,我所感觉到的是祖父躺在床上,他虚弱的声音在响:“要忍耐,忍耐”我几乎要哭了,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15.小说叙述的是“我”成长的故事,为什么却以“祖父的表”为标题?(4分) 答:15.以“祖父的表”为标题,是因为结构上,“祖父的表”是小说的线索,起贯串全文的作用;(2分)内容上,暗示小说的主题,“祖父的表”承栽着祖父对“我”的期望、嘱托和爱,寄托了我的渴望和梦想,让我懂得坚持和忍耐。(2分) 【解析】本题考查审题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者在小说中借“祖父的表”表达的是祖父对“我”的期望、嘱托和爱。作者以“祖父
42、的表”为标题,不是为写祖父的表而写的,小说显然是取其象征义,其中还寄寓着我的渴望和人生梦想。“祖父的表”在小说中的作用,首先是小说围绕“祖父的表”展开故事,起到了线索的作用,其次是“祖父的表”暗示了小说的主题。16小说结尾为什么说“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4分) 答: 16.后悔自己未能听祖父的话;由于自己太虚荣而不知忍耐,导致遭人羞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结尾这一句话在小说中有重要的内涵,结合最后一段:“这不是因同学的嘲笑而感到的羞愧,也不是因为害怕母亲的发怒,不是的,我所感觉到的是祖父躺在床上,他
43、虚弱的声音在响:要忍耐,忍耐我几乎要哭了,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联系上下文语境应该不难作答。17概括小说中“我”的性格特征,并分析文章为何要写“富有的男孩”。(6分)答:(1)(2)17(1)小说中的“我”,对未来有美好幢憬(有梦想有理想),幼稚而单纯,同时缺乏忍耐精神(沉不住气)。(2)写“富有的男孩”是因为:通过写富有男孩的炫耀引出“我”冲动地回家拿表的行为,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富有的男孩”来表现“我”,突出和丰满小说中“我”的形象;“富有的男孩”是成功的象征,见证了 “我”的冲动,能更好地揭示小说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问应紧扣“概括”和“性格特征”作答
44、,不必展开分析。写出了“我的性格特征”一点得1分,共3分。第二问紧承第一问设问,则应围绕与“我”的形象的塑造和关系来思考。写出“富有男孩”的一点意图得1分,写出2点得3分。18.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并谈谈你读后的两点成长感悟。(6分) 答:18(1)“我”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我”作为有限视角,能带动读者参与到小说中,发挥读者的主动性;通过叙述“我”的经历,小说能更好地揭示主题。(3分)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和探究拓展的能力。小说人称和叙述视角是小说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小说以第一人称出现,能使得故事更为真实可信,第一人称作为有限叙述视角
45、,又能很好地调动读者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小说更深地指向读者的内心。此外,小说中的人物与主题也有着密切的关联。(2)感悟一:人生的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坚持不懈;感悟二:人生的成长需要忍耐、沉得住气。(3分)【解析】忍耐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是小说要表达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对“忍耐”的内涵的把握,可以发掘作品的意蕴。两点成长感悟不能脱离小说所揭示的意蕴。六、必做题(12分)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论语为政第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乙、论语颜渊:齐
46、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丙、论语八佾: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色:脸色,引申为态度。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孟子 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1)深究甲文,可看出孔子所倡导的孝,就是不仅要
47、 ,,更重要的是应该
48、160; . 。(4分) (2)乙、丙两则材料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孔子心目中的君臣父子关系。宋代儒家则解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义有什么不同?(8分) 答:19(1)孔子所倡导的孝,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更重要的是应该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4分)(2)孔子谈及“君君,臣臣”即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2分)孔子明确指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故而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2分)注释孟子的话即是有力的佐证。尽管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应尽的义务。后世宋儒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2分)只强调臣子的义务,而回避君父的责任。(2分)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解读和探究的能力。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营电动轮车租赁合同样本
- 商业活动柴油发电机租赁协议
- 建筑项目经理助理聘用协议
- 城市消防设施挡土墙施工劳务合同
- 农业企业兽药部门招聘合同
- 小公司工资纠纷处理策略
- 港口码头施工合同纠纷范本
- 医疗设备使用协议
- 网络游戏客服招聘合同
- 博物馆展览花卉装饰租用协议
- 《石油建设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
- 彩色卡通可爱儿童教育课早教课件ppt模板
- 认知障碍自评表
- 体温记录表【范本模板】
- 《Flash-CC动画设计与制作》教案完整版
- 【物料】活动物料手册共80页课件
- 园林制图课件透视
- 第五章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检查第二节电量的抄读及退补电量的计算
- 汉语拼音发音口型及配图[新版]
- 注塑IPQC培训教材
- 现场技术服务确认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