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四)_第1页
(四川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四)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阶段评估检测(四)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30 分)、(12 分,每小题 3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稽(j1)首 脖颈(geng)子 大腹便便(pidn)心宽体胖(pan)B.泡(pao)桐 剥(bao)花生 开花结(jie)果 累(lei)累果实C. 东莞(guan)海参崴(wai)泾(jin)渭分明排山倒(dao)海D. 甲壳(qiao)山大(dai)王少(sao)安毋躁曲(qu)尽其妙A.插翅虎雷横误打死白秀英而银铛入狱,他对前来探望的好友美髯公朱仝说:“若我有个山高水长,请你照顾我的母亲。B.天地如此宽广

2、,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胸怀,但真正做到恕己及人却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C. 对庸众而言,无道德的社会可谓半天堂半地狱,因为他们两面三刀.,伸缩自如,能遵 法,亦乐于放纵。把他们装入善的制度性瓶子,则欣欣然清水也;若任其自处,则近污秽而白臭也。D. 网络语言被党报应用一次,便遍地开花,只见到处都是“给力”。一股庸俗之风刮起 来没个完,若是勤政廉洁之风也能这样上行下效.就好了。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 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B. 古人“名”和“字”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3、如: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 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C. 干支纪年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纪年法,按这种方法推算,如 果 2012 年是壬辰年,那么 2014 年就应是甲戌年。D.帝王将相死后有谥号。谥,是据其生前的品行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例如,“经 天纬地曰文”“杀戮无喜曰厉” “克定祸乱曰武”。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 当年在民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赌博辨别功亏一篑B.抉择度假李代桃缰天网恢恢,

4、疏而不漏C .戡乱题词殉情枉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 .赝品锻练再接再厉城门失火,泱及池鱼一张一弛,文武之道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 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 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 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 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

5、,一生磨一歌,创作 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 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 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 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 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 于尊重“经典”原创、 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 反正诸多“经 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

6、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 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关于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 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 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 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 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 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 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

7、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 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 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 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 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 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 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 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

8、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 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 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 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5.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 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B. 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可称作是中华民族的“经典

9、”作品。C. 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 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D. “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 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6 下列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A. 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实都是添 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B.影视圈掀起了 “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去尊重“经 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C.“经

10、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 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D.文化“啃老”,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 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7 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 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B. 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了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 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

11、之悠久,文化 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C. 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 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 们伟大变革的时代。D.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新编,浮 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 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更不能使闪烁着 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 入蜀依刘璋,

12、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 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 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 璋。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 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

13、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 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_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先主于是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 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亮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

14、,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 必可克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 日。谥曰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15、确的一项是()A.然后资益州之殷富资:资助B. 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制:控制C. 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 还:撤退D. 亮每奇正智术 奇:感到惊奇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君臣固守,以.窥周室B. 先主于是乃.厚待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不因此势以图巴、蜀我欲因之梦吴越D.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同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又 遭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良,他郁郁不得志。B

16、. 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了恐惧之心,他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 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并被刘备采纳。C. 法正擅自杀害了几个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建议诸葛亮启奏刘备压制法正,但诸葛亮认 为法正辅佐刘备,献计夺取了汉中,功勋卓著,又深受刘备喜爱,并没有参劾他。D. 诸葛亮和法正喜好和崇尚都有所不同,但在国家大义上都能取长补短。诸葛亮感叹刘 备东征能够成行,并最终遭到惨败,皆因没有法正的缘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20 分)四、(28 分)11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

17、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5 分)译文(2)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 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5 分)译文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 分)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3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原臣)这三则材料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政治主张?请分条简述。答:_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

18、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 分)答:_(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 _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6 个小题,6 分)(1) 佳节又重阳, _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2)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4)_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5)_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过秦论)(6)子曰:“其恕乎!_ 。” (论语卫灵公)(7)_ 画图省识春风面,。杜

19、甫 咏怀古迹(其三) (8)_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五、(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一两银子的红楼梦凉月满天要想知道一两银子在红楼梦里有多大价值,首先得知道那时候的一两银子大约折合 现在多少人民币。明史里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常俸禄是45 两白银,也就是月薪 3.75两银子。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大米二石,一石约94.4 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 377.6 斤大米。以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一斤的中间价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 银子约等于人民币 660.8 元。那么知县的月薪就是 2478 元。红楼梦里,贾府这个“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名门望族是在银钱堆里

20、打滚的,银子这 种东西是太不稀奇了。对于贾母、邢王二夫人、凤姐等上层领导人物来说,别说一两银子,就是二十两银子都 是“霉烂”的。贾母要给宝钗过生日,自己拿出二十两银子,被凤姐半奉承半戏谑“巴巴地 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是多少?就是现在的13216 元人民币。可是它不过是用来打发“打秋风”的刘姥姥的小钱。贾母和邢王二夫人,光每个月的月钱,就是二十两银子。王熙凤的少一些,顶多只有五 两,也就是3304 元人民币。按她当家辛苦的情分来说,这点钱不算多。可是她又不傻,堤里 损失堤外补。不光贪污受贿比如她弄权铁槛寺,拆散人家的好姻缘,得了 3000 两的好处,且“自此凤姐

21、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地作为起来”,更利用当家之便放高利 贷。“单她这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也就是说,她一年的利钱,就是66 万人民币。这样一来,她就是个十足的富婆了。正所谓“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姥姥都因为两进 荣国府,把自家的光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一不光连吃带玩,而且走的时候太太赏了一 百两,凤姐赏了八两,加上绸缎、衣服、吃食和宝二爷从妙玉手里抢救下来的那只成窑五彩 小盖钟,算下来至少有七八万人民币。按现在农村的标准,七万块钱,可以在三分地皮上盖 一处宽敞豁亮的好院落。那时还兴买卖田地,良田也可置几亩,还能养几头耕牛。当然,对于为

22、奴为仆的下层人物来说,一两银子还是当一两银子使。它既代表着身份和 地位,又意味着能得到更多的实惠。王夫人的大丫头全钏跳井死了,好多人巴结奉承凤姐,目的就是想把自家的女儿送过来 填补金钏的缺,用平儿的话说,就是想这“一两银子的巧宗儿”呢一一这个巧宗可不易得, 只有伺候老太太和太太的几个心腹大丫头才能拿到这个价,也就是说,她们每个月的工资是 660.8 元;至于新一代主子的贴身大丫头,月钱减等,是一吊一一大约550 元。看上去钱不算多,但是吃喝穿戴、看病吃药都能使得上太医,一切费用都是官中的,这些钱是净落儿。至 于一般的小丫头,月钱就只有500 钱了,也就是现在的大约275.4 元,按时价,也能买

23、一百多斤米,够给家里开销了。而且吃穿用度一样都是官中的,无非就是多换几句大丫头的骂。 对一般的寒门小户、低级奴字辈的人来说,只要红楼不倒,生活总还是过得去的。正因为尊贵如此,荣耀如此,奢华如此,所以才构成蜃楼般的假象。所有人都以为钱是 花不完用不尽的,楼是永远不倒的,园中柳、亭中花永远都是自家的。至于日子嘛,就这么 永远过下去就是了。所以慢说主子,就是丫头,一样是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寿怡红群芳开 夜宴”,众丫鬟给宝玉过生日,这一顿饭吃下来,就是两千来块。其实,也不是没有清醒的人,新生代的姑娘们都不是吃素的,探春、宝钗和黛玉心里都 会算账。黛玉说现在若不俭省,“将来必致后手不接”;宝钗和探春合计

24、着在大观园里搞改 革,想办法增收减支。可是没有用,就像一座山,它要倒,单凭几个弱女子想撑住是不可能 的。所以结局已经注定,不过是只争来早与来迟。一本红楼梦,从头翻到尾,一花一叶,一草一纸,公子小姐,丫头婆子,处处所见, 皆是一两银子累积起来的泼天富贵。照这个标准算下来,一般的农村家户,四五口人,春种 青,夏收黄,骄阳似火汗水汤汤,一年也不过挣上白银十来两。我是大学毕业生,每个月就 靠二两银子养家糊口,孝敬父母。好在二两银子也不少,一两银子能买几十斤肉或者三百多 斤大米呢。就这么布农蔬食,日常茶饭,平安散淡的烟火光景,也着实过得。不用问一两银 子的日子怎么过,就这么过。(有删节)15.下列对文章

25、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A. 文章从一两银子的角度来展开对红楼梦的探讨,举重着轻,别开生面,给人以联 想和启迪。B. 文章不仅揭示了红楼梦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层面,也展示出与经济层面紧密相关的 文化层面。C. 从贾母、邢王二夫人、凤姐到“低级奴字辈的人”,在贾府中经济地位决定了人们的 社会地位。D. 开头将银子换算成人民币是为了给话题提供一个参照,那么结尾作者的现实生活则是 给小说提供了另一种参照。E. “红楼”一梦只不过是主子们的弥天大梦,对于“奴字辈的人”而言,只希望这红楼 大厦快快地倾倒。16.作者为什么说在贾府上层领导看来,“别说一两银子,就是二十两银子都是霉烂

26、的”?(4 分)答:_17.答:联系上下文,解释平儿说的“一两银子的巧宗儿”在文中的具体含义。(6 分)18.答: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8 分)六、(10 分)19.下面是从课文项羽之死里节选的两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从表达效果的角度 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5 分)(1)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2)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答:_20.选择高中语文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方法,写一

27、段话。(5分)示例:最喜欢李白的将进酒。不事雕琢的文辞,汪洋恣肆的遐思迩想,宛如一曲豪放的咏叹调。豪情满怀,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千古绝唱啊!七、(60 分)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人们往往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 不起眼的地方,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 些地方的看法。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 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 800 字。阶段评估检测(四)I.B 解析A 稽

28、(q1) ; C.泾(jIng); D.少(shdo),曲(q 口 )。2 . A 解析B .李代桃僵;C.徇情枉法;D.锻炼,殃及池鱼。3.B 解析A 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此处应用“山高水低”,意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B.恕己及人:宽恕自己,推及别人。即以恕己之心恕人,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别人。 C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此处宜用“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 偷生。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D.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4.C 解析2014

29、年为甲午年。5.C 解析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6.C 解析A “都是”说法错,原文是“其中,不乏添枝加叶”; B. “究其原 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这种说法不符合原文;D.只是“表面上”体现出了 “对传 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实际上不是。7.D 解析“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内容错,详见第一段。8.A 解析资:依托、凭借。9.D 解析A 介词,凭借;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 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介词,乘机,趁;介词,根据,依照。D.都表示修饰关系,不译。10 . C 解析法正献计夺取汉中是在此事之后。II.(1)左将军出于国

30、家的根本利益,举兵前来,旧情仍在,确实对您没有什么轻视之意。我认为您可以考虑改变策略,以便保全您的家族。(“本”“薄”“变化”各 1 分,大意 2 分)(2)然而如今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又不能一户一户地向全国人说明,许靖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对他礼数不周,天下的人就会因此说主公是轻视贤才。(“户”“礼”“贱”各1 分,大意 2 分)参考译文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祖父法真,有清廉气节和高尚的名声。建安初年,天下发生饥荒,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同来到蜀地,投靠刘璋,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后来 被召回成都,担任了代理军议校尉一职。他既不受重用,又遭到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 他品行不好,感到很不得

31、志。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相好,张松考虑到跟随刘璋很难有所作为, 常常暗自叹息。后来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而产生恐惧之心,张松于是便借机 劝刘璋,迎请刘备入蜀,让刘备来讨伐张鲁;于是刘璋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 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着将军的英才,应当利用刘璋的懦弱,迅速出兵; 张松,是益州的重臣,可以让他在成都作为内应;然后将军便可以依托益州的富饶,凭借天 府之国的险要地势,来成就复兴汉室的大业,实在是易如反掌。 ”刘备赞同法正的主意,于是率军沿长江逆流而上,向西进兵,与刘璋相会于涪城。随后刘备先北上到葭萌,接着就掉头 南返,向刘璋发起了进攻。等到刘备的军队包

32、围了雒城,法正给刘璋写信说:“我虽蒙受了不忠的诽谤,然而我内心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辜负您的恩德,顾念君臣的名分义务,我实在是痛心疾首。左将军出于国 家的根本利益,举兵前来,旧情仍在,确实对您没有什么轻视之意。我认为您可以考虑改变 策略,以便保全您的家族。”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准备越城投降,因事情暴露未能 成功。刘璋投降后,刘备因此看不起许靖,不肯重用他。法正劝刘备说:“天下有许多只有虚名而无真实才干的人,像许靖就是这样。然而如今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又不能一户一户地向 全国人说明,许靖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对他礼数不周,天下的人就会因此说主公是轻视贤 才。”刘备因为他的劝说于

33、是厚待许靖。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附 近地区,在内则是刘备的主要谋臣。法正对别人一顿饭的恩德也要报答,小小的怨仇也要报 复,曾擅自处死过几个毁谤过他的人。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骄横,您应该禀告主公,抑制约束他作威作福的行为。”诸葛亮答道:“主公从前在公安,北面害怕曹操的强盛,东面担心孙权的威胁,近处又惧怕孙夫人在身边生变。在那个时候,真是进退两难;法正辅 佐帮助主公,使他得以展翅高飞,不再受人钳制,现在怎么能抑制法正,使他不能按自己的 意志行事呢?”诸葛亮知道刘备很喜爱法正,因而才这样说。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战就迫使张鲁投降,平定了汉中,他没有乘这

34、一有利形势攻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自己匆忙率军北还,这并不是他的智 谋不够,力量不足,而是由于内部忧患逼迫他这样做的。假如我们发兵讨伐,一定会取得成 功。”刘备赞同法正的计策,于是便率众将军进军汉中。刘备命令黄忠居高临下,擂鼓呐喊着 向夏侯渊发出攻击,大败夏侯渊军队,并将夏侯渊等人斩首。曹操正领兵西征,听说是法正 的计策,说:“我本来就知道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计谋,一定是有人教他的。”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做了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去世,死时年仅四 十五岁。刘备为法正的死一连几日痛哭流泪。追谥法正为翼侯。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喜好和崇 尚不同,但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彼此取长

35、补短。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感到惊奇。 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许多大臣都劝谏阻止,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 年,蜀军战败,后退驻扎在白帝城。诸葛亮感叹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够劝阻主上,使他不匆忙向东吴进兵;即使向东吴进兵,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12. 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是公众的;为君治国,必须首先保证老百姓的生存;君臣之间(虽然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不是主仆关系)应是相互配合的,他们都必须服从于治理天下这件大事。参考译文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先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坏百姓的利益来达到满足自己(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吞食到肚子里,肚子吃饱了而自己也死了。3治理天下就好像抬大木头一样, 前面的唱“邪”(一句号子),后面的(跟着)唱“许”(句号子)。君和臣,就是共同抬大木头的人。13.表现手法: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1 分,答出一种即可)赏析: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或“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2 分)(2)诗人通过对百尺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