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 习专练: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旧人教版_第1页
高三历史复 习专练: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旧人教版_第2页
高三历史复 习专练: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旧人教版_第3页
高三历史复 习专练: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旧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专题训练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但也出现过大分裂、大割据的局面,据此回答13题1形成分裂局面最基本的原因是( )A政权更替频繁B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C自然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与地方政权矛盾激化2元朝统一全国的条件不包括(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强大政权 B成吉思汗对外征战,势力不断发展C南宋统治腐朽,经济落后 D南宋联蒙灭金的重大战略失误3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元朝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抗击外来侵略B加强对西藏的管理C设置专门机构管辖台湾D推行行省制度封建专

2、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据此回答49题4战国时期,曾经在理论上提出要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5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有利于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C有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巩固封建统治D有利于消除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防止分裂割据6北宋时期,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首要措施是( )A削夺大将兵权B削弱丞相权力C削弱地方权力D扩大科举规模7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其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B设厂卫特务机构,加

3、强控制C八股取士和文字狱D设军机处8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制度遭到了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其中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这大害的思想家A范缜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清初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条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影响D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0我国古代自南向北扩展种植的农作物有( )粟、麦黍、豆 占城稻甘薯 烟草玉米ABCD在中国古代,由于一些帝王励精图治,大力调整统治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治世或盛世的局面,据此回答1113题11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政策得到上下的普遍支持,其根本原因是( )A汉高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C政策有

4、利于汉朝统治的稳固D政策能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2汉唐治世和盛世出现的相同原因有( )以前朝灭亡为鉴,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BCD13清朝前期出现“康乾盛世”局面的原因是( )清初统治者调整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国家安定,统一团结人口大幅增加,劳动力充足边疆地区发展迅速,全国经济繁荣ABCD我国古代的改革或变法往往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据此回答1417题14春秋时期,变法遍兴,其主要目的是( )A争夺霸权B振兴国家C统一中国D巩固政权15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变法法令是( )A实行连坐法B重农抑商C实行县制D确立土地私有16孝文帝改革的最主要措施是

5、( )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实行均田D学习汉族文化17王安石变法中,中心措施是( )A理财B强军C吏治D育人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历代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据此回答1819题18在古代,对农民而言,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的最根本保证是( )A减轻租赋B减轻力役C分得土地D平均财产19隋唐初年与明清初期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上的共同点是( )A分给一定土地B调整赋税制度C放松人身控制D提高农民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我国经济重心有一个自北向东南转移的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022题。 20北方战乱曾经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自元至清,南北社会基本稳定,而经济重心并未北

6、返,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交通条件的差异 D.人口素质的差异 21近代我国的经济重心偏移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B.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沿海地区易于进行对外贸易 D.东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2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集中在 ( )A.北方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23下列经济现象符合明朝实际的有( )开始使用白银为货币政府改用银两收税松江成为棉纺中心收税的手续简化棉布成为人民的衣料ABCD24中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移的流向有二,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

7、迁移相同后果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加剧了民族矛盾和斗争D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25“重农抑商”和“工商皆本”两种观点形成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C政治主张的分歧D社会性质的差异第I卷答题表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朝代年 代每年税收数北宋宋太祖建隆初(960年)1600多万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相当于唐朝的两倍宋真宗天禧5年(1021年)2650多万缗宋仁宗嘉礻右 年间(1056年1063年)3680多万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年1085年)6000多万缗宋哲宗元礻右 年间(1086年)4800多万缗南宋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不满1000万缗宋孝宗淳熙16年(1189年)6530多万缗回答:从上表看出,哪三个年份税收猛增?原因是什么?统计图表显示,哪两个年份税收处于低谷?哪个年份税收比前代减少?原因是什么?从两宋财政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