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16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16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16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16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16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16(总分:10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总题数:6,分数:16.00)1. “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请你把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 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岀来的两句诗写在下面横线上。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解析:2. 默写与填空1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 _ 。2朱自清春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_ ,_ 。”3诗经兼葭的前四句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_,_。”4

2、华夏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_ ,_ ”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5写出一个描写“云”的诗文名句: _ 。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4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5示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解析: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A.匿名(n 1)占卜(zh cn)庇护(b倔强挺立(ji ang)*B.热忱(ch 印)斟酌(chuo)修葺(q1)风驰电掣(zh1)*C.谦逊(x tn)豁亮(hu0教诲(hu1)人声鼎沸(f 筍*D.狡黠(xi e)旌旗(jmg)造诣(y1)姹紫嫣红(ch

3、CA.B.C.VD.解析: 占(zhm)卜;斟酌(zhu ,风驰电掣(ch e);狡黠(xi。故选 C。4.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急燥纯粹奋不顾身 改斜归正B. 署假狭隘相形见拙 择善而从C. 松驰盘缠忧心仲仲 孜孜不倦D. 桑梓追溯挥洒自如 迎刃而解A.B.C.D.V解析:急躁,改邪归正;暑假,相形见绌;松弛,忧心忡忡。故选Do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爱心是_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_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_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1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2沙

4、漠中的一泓清泉3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4一片冬日的阳光 A. B. C. D.A.B.VC.D.解析:根据后面提供的文字信息相配对即:阳光一一温暖;清泉一一希望;歌谣一一心灵慰藉;甘霖一一心灵枯萎。故选 Bo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句是()。A.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 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 “民主”这个外来词, 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 新青年 戏称为

5、“德先生”, 以后又译 为“唯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 一词才通行。*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 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A.B.VC.D.解析: 此句的冒号应改为逗号,两个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故选Bo二、阅读理解(总题数:4,分数:37.0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衡量幸福的新标准衡量幸福,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标准,那就是生活水平。过去我们盼过年,为什么盼过年,无非是盼“生活 幸福”,吃好穿好。现在的人把过年不当回事了,从实质上说就是因为生活好了。如果说过年曾经是我们 盼望和理想的幸福生活,

6、那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达到“天天过年”。过去人们过年感到幸福,现在 人们过年感觉不到怎么幸福。其实幸福还有一种精神因素,精神达到了一定的满足,够幸福标准了,也叫幸福。比如一个人从穷到富,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吃饱了拍打着肚子在大街上散步,他觉得很幸福。忽然发现路边有个新装修的店铺,走进去一看,万万没想到,这个店铺是他从前一个熟人的,这老兄本来比他穷多了,可几年时间,却有了这个黄金地段价值百万的沿街房!这一震动,几乎被震昏了, 从此他就不再感到自己幸福了。实际上他的幸福没有减弱,可他的心理却不能承受,烦恼便来了,原来衡量幸福的新标准是烦恼!现代人的最大特点是烦恼增多了。现在要衡量幸福不幸福,

7、就是要看你的烦恼多少, 烦恼越多就越不幸福,衡量幸福与经济上的差别不成正比。现代人的烦恼是怎么来的?一个是从外部来的,一个是从内部来的, 从 外部来的烦恼对一般人来说比较公允,就是所承受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还有一部分来自内部,就是从 你个人心里产生的,这一部分烦恼无限,可以像蘑菇云一样生长,烦恼长满了肚子,这个人就不幸福了。 成天与烦恼相伴,吃肉肉不香,睡觉觉不香,住高楼大厦也不幸福,已不知道“生活幸福”是个什么概念 了。其实,幸福与不幸福都是自己的选择。( 选自 2007 年 1 月 23 日杂文报,作者山海夫,有删改 ) (分数: 12.00 )(1)_ . 作者认为,衡量幸福的旧标准是

8、:;衡量幸福的新标准是:_ 。(分数: 4.00 )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活水平,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否;烦恼,或烦恼的多少。) 解析:(2).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现代人的烦恼源自哪里,并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个例子。(分数: 4.00 )正确答案: ( 外部来的烦恼,工作学习的压力;内部来的烦恼,个人欲望的增长。举例( 略)。)解析:(3). 结合上文,联系下面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1)世界烟草大王杜克的女儿杜丽丝继承了 2 亿美元的资产,但她的一生却郁郁寡欢,最后寂寞地死去。(2)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以“忘我就是快乐”的信念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说: “

9、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把别人嘴角的微笑 当作我的幸福。”(分数: 4.00 ) 正确答案:(要点提示:名利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有时甚至会给人带来伤害。用心去享受自己的生活。积极面对困难,即使是残疾人也会感到幸福。 )解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分数: 6.00 )(1)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

11、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B. 子犯请击之 /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C. 秦伯说,与郑人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V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解析:(2) . 下列各句的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早先没有重用你,现在危急之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 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C.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值得厌恶的呢V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情解析: 应为“那

12、晋国有什么可满足的呢 ?”(3). 对上面文段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烛之武长期得不到重用,有着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国难当头,他还是慨然受命,表现了他深明大义 的可贵品质B. 晋文公没有向背叛自己的秦军发起进攻,原因有三:一是认为攻击以前的盟友不仁道;二是认为失去了盟友不明智;三是觉得以自己整齐的队伍去攻击混乱的秦军,不能显示自己的勇武气概VC. 烛之武巧妙利用了秦晋之间的矛盾,分析了郑国的存亡对于秦国的利弊,终于说服了秦君退兵,表现 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D. 文章记叙的重点放在了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对秦国君臣的 骄横态度、郑国君臣百姓

13、的反应等都只字未提,显示了文章在选材方面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解析: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水龙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分数: 6.00 )(1).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正确答案: ( 对比。 )解析:(2).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正确答案: ( 这首诗通过描述春旱的严重,蚕农祈雨的场面,以及朱门闲看歌舞的情景,运用对比的手法,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对朱门豪族不关心民生疾苦只顾自己享乐的愤慨。)解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感觉城市刘元举1都市最好的建筑大都是留在广场上。越老的广场越有味道,特别是那种椭圆形队列,极有耐心地组

14、合成 建筑博览系列,其风格的和谐与典雅令岁月粘稠。然而,到了今天,这些苍老的面孔对于周围的疾速变化 却呈现一副凄哀的无奈状。高楼大厦争先恐后,顶天立地,倏忽间,竞形成了一个巨人家族,控制着广场 的领空,从中透出一种现代城市的霸气。2城市的现代锋芒是无法收敛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你就得接受就得适应。城市的表情在过去如果说是因含蓄而充满魅力的话, 那么说城市的现在, 则全然抛开了这份传统的服饰, 变得简单而直露。 不是吗,玻璃幕墙体通体透亮,还有什么含蓄可言?钢架交错,似裸露闪亮的筋骨,没有任何羞涩需要多余的遮掩。远去了,哥特式建筑;远去了,巴洛克的繁绮奢华;远去了,爱奥尼与陶立克柱子,

15、就连我们古 典的影壁墙、歇山顶、鸱吻、雕梁画栋也无法取悦都市的目光。大工业与现代化正在不可阻挡地改变着我 们的城市的面孔,犹如一双粗暴的手,把城市陈旧的服饰一件件剥光。3有一位作家到日本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裸体的日本,这个题目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现代化的日本城市 的流向,是否越接近现代文明就越远离了掩饰和含蓄 ?4由城市及人,由城市的服饰演进说到人的装束变化,这是很有意思的。古罗马的著名建筑师威特鲁威早就给建筑下过这样的定义,他说,建筑就是组织人们的生活。城市建筑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无论过去还 是现在都是有目共睹的。城市在告别繁冗,在失去含蓄,城市中的人,势必也要适应这种流向。城市人生 活状态的变化

16、首先要从服装上表现出来。比如,过去的女人以包裹严实为尊为美,连衣裙是小翻领口,还 是长袖的,腰间还有个捆扎的带子,不扎不端庄,不淑女,现在还有人穿这种连衣裙吗?不仅不穿长袖的,甚至连袖子都是多余的。由长袖而半袖,再由半袖而变成无袖;裙身过去长至膝下,甚至垂到脚面,走起 路来风摆杨柳,婀婀娜娜,不乏古典韵致。从什么时候起时兴了超短?再看上衣,马甲、一些两件套装、三件套装,一些原本属于辅助性的衣服倒变成了正宗服饰,几乎取代了西服上衣西服裙,而且,这种取代没商量,马甲也好,上衣也好,越来越短,短到了可以露出肚脐眼。阳光下,上下衣之间因脱节而断层,透 出的那一条子皮肤的白皙度犹如一道灿然的光带照亮行人

17、的眼目时,城市建筑的玻璃幕墙体肯定会更加刺 眼,更加热烈,城市的热情与城市的温度都会随之升高。那些阳光照不到的阴郁的古典柱廊以及浮雕的阴 暗凹处,也会被这道肤线的光芒洞穿吧 ?城市不会再有含蓄了,而更加易变的人们还能存留几多含蓄?5睡衣式的服饰可以堂皇出现在闹市,男人忘记的背心,却以一种新的面料成为女性的抢眼时装。还有人愿穿翻领衣裙吗 ?越短越好,越露越好,越透越薄越性感越好。为什么牛仔裤被体形裤取代?又被裤袜特别是那种裤子式的裤袜代替 ?还有短裤,更具超越优势。6泳装更说明问题。比基尼正在成为一道风景线,尤其是海滨的城市。7由此,我想到了南方的园林建筑。那种奇妙的造园手笔可以用几个字概括:漏

18、、透、瘦、皱。这四个字 体现了造园艺术的精髓,体现出一种千古不变的神韵。按照这四个字造出的园林,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 不会是直白的,单调的,其中的含蓄是可以让游人驻足且流连忘返的。而流行时装的这几个字则正与园林 艺术达到的效果恰恰相反。8或许我不该进行这种比较,时装与园林原本就不是一回事,一种追求的是艺术的永恒,一种要的只是闪烁迷人的一瞬,多一点,长久一点,那都是犯大忌的。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不恰恰是改变永恒吗?谁还讲白头到老 ?哪还有什么举案齐眉、 相濡以沫 ?哪来的永恒爱情 ?有那么一个瞬间就不得了。 所以, 风靡的爱情歌曲 只能是“让我一次爱个够”“不求一生相守,但求一朝拥有”“瞬间就是永恒

19、”之类。9瞬间,只能是瞬间,再难忘的瞬间也还是瞬间,不可能代替永恒。而我,一个有着古典情结的中年北方 男人更看重那种永恒。我曾冒着大雨赶到同里小镇,为的是去一睹那里的古建筑风采。那真是一批国宝: 一处藻井就是一座展馆,被灰尘遮盖的彩绘极耐人寻味;一扇有着木雕的门扇就是一件艺术精品,如同屏 风般的组合门扇叙述了一部西厢记 ,有莺莺,还有张生,张生与莺莺的约会是永恒的,令我感动。可 惜这几道门扇朽了。燕翼楼造型奇特,特别是屋脊有着宁静的动感,有云流动时,更是神奇,跃跃欲飞, 令我难过的是它已经折断了翅膀,塌了腰身。10我们的城市正在日新月异,我们新的楼房都是从外部世界抄来的,很少有我们自己民族的底

20、蕴,正像我 们的服装,一茬茬虽然炫目,却也是从西方世界拿来的。“拿来主义”构成了我们城市的时尚。我们的城 市正在洋化,我们的服装也正在洋化。洋化不是不好,却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好。还应该有一点我们民族 自己的东西,比如旗袍,比如蜡染的民族服饰,我都挺喜欢。(分数: 13.00 )(1).文章第段说:“这些苍老的面孔对于周围的疾速变化却呈现出一副凄哀的无奈状。”请解释这句话 的含意。(分数: 3.25 ) 正确答案: ( 随着大工业与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含蓄典雅的传统式建筑,被简单、直露的现 代化的高楼大厦无情地取代,而这种趋势是难以阻挡的。 )解析:(2).在第段,作者说:“大工业与

21、现代化正在不可阻挡地改变着我们城市的面孔,犹如一双粗暴的手, 把城市陈旧的服饰一件一件剥光。 ”从全文看, 被剥光的有哪些 “服饰” ?请分条简要概括。 (分数: 3.25 ) 正确答案:( 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式建筑;2“以包裹严实为尊为美”的服饰观念和保守的服装;3人们追求的古典情结、永恒的情愫;4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解析:(3) .在第段, 作者说“或许我不该进行这种比较”, 可是在行文中, 作者还是将服装与园林作了比较, 这是为什么 ?(分数: 3.25 )正确答案: ( 这是因为:二者都能反映出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观。作者想通过比较来唤醒人们:在现代化进 程中,在接受外

22、来事物的同时,要好好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具有优良传统的东西。(答出大意即可 )解析:(4). 请结合全文, 说说作者对“城市”总的“感觉” 是什么 ?并简要陈述你对作者感觉的看法 ?(分数: 3.25) 正确答案:(第 1 问:城市在变化(洋化),城市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生存状态、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的 优良的事物正在消逝。第 2 问:此为开放题,回答扣住文意,言之成理,表述清晰、完整即可。)解析:三、 语言运用 (总题数: 3,分数: 10.00)7.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 4 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 行修改。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

23、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 月 7 日 (分数: 4.00 )正确答案:(将“惊悉”改为“获悉”;将“阁下”改为“您老”;将“造访”改为“探望”;将 “馈赠”改为“敬献”。 ) 解析:8. 下面一段文字中标数字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品,外出就餐的频率也高了,这都将给肠道传染病的发 生埋下了隐患。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9%勺痢疾患者有过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的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的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勺患者曾在外就餐,13%为有野炊经历。(1) 必须删去的是: _ 。(2

24、) 不能删去的是: _ 。正确答案:(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解析:9. 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分数: 4.00 )正确答案: (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 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 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 4,分数: 24.00)10. 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分数: 6.00 )正确答案: (1) 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25、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 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 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解析:11. 教师课堂教学的目光分配应注意哪些问题 ? (分数: 6.00 ) 正确答案: ( 注意目光分配的能力是指教师在同一时间内把自己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它常常需要注意力指向不同的客体,如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情况;一 边听学生回答问题,一边观察学生的态度表情;一边注意自己讲课的内容,一边观察学生的反

26、应,一边调节自己的语言、举止和表情等。善于分配注意力是从事复杂活动的前提,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要求。 ) 解析:12. 简述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分数: 6.00 )正确答案:(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 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3

27、6 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 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 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 解析:13. 简述认知结构学习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数: 6.00 )正确答案: ( 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原有的学习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这 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学习迁移。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特征(变量)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当然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 1,分数: 16.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