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ⅱ人教版6.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教学素材_第1页
历史选修ⅱ人教版6.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教学素材_第2页
历史选修ⅱ人教版6.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教学素材_第3页
历史选修ⅱ人教版6.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教学素材_第4页
历史选修ⅱ人教版6.4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教学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知情人忆述宋教仁事 宋教仁字遁初,湖南人,为同盟会多年之干员,在两湖声威极盛,湖北党人亦多拥戴之。民国成立后,宋任第一次内阁农林部总长。辞职后,假万牲园暂住。宋在表面上与国务总理赵秉钧交谊甚厚,而实际上对其极端反对。宋与我交情较厚,相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合为一党,遂于民国元年秋宣布两党合并,成立国民党。两党在各省之支分部亦改为国民党之分支部,全国国民党员人数众多,驾各党而上,大为政府所嫉。国会选举法公布后,宋先生与我商讨各省情形,认定湖北省有黎元洪主持,国民党选举不易争胜,宋非亲赴鄂办理,恐遭失败。且可就近办理湖南选

2、举事宜,同时商定以宋为参议院议长,以我为众议院议长。如本党所得议员在两院超过半数,则为多数党,决定选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如事不顺,则仍可让袁为大总统;但须袁承认由本党组织政党内阁。此议极秘,不意为袁世凯及赵秉钧所侦知,谓宋为主谋者,恨之最厉。迨及民国二年(1913年)春两院选举,各省告竣,揭晓后,国民党当选议员几占五分之三以上。袁政府闻之大惧,于是在国会未开会以前,在沪有暗杀宋教仁之重案之发生,震动全国。国人对袁,大为愤恨! 吴景濂袁世凯杀害革命党人破坏国会,文史资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上) 【解读】这是民国初年曾为参议院议长的吴景濂后来的忆述。忆述者当年曾与宋教仁

3、一道共事,并且关系比较亲密,对有关内情自能了解。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教仁对政党政治、议会政治十分热中,力图靠将国民党扩建为第一大党,以该党党员在参、众两院中占据大多数,取得组阁权,推倒起码是限制袁世凯。他不但如此筹议,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奔走活动。当时的政局颇为复杂,表面上的平和掩不住内里的尖锐争斗,袁世凯之流对宋教仁的暗下毒手绝非偶然,可见他们的阴险狠毒。 【注释】干员:有才干的人员。假:借。 2就“善后大借款”事国民党方面的通告 即如大借款一事,国民党之主张有三:一、违法签约,决不承认;二、维持反对违法签约之表决案,以拥护立法高权;三、维持借款必限制政府用途

4、,励行监督财政之实。天经地义,可质鬼神。乃造谣者谓为借题发挥,坐以反抗中央之罪;谓为某人主使,诬以竞争总统之名。 夫借款之于总统,本绝不相关,地方诘责中央,亦事所恒有。政府借债,国民不敢过问,将来负担,果属之谁?监督财政,议院固有天职,必谓为人指使何轻视议员乃尔?且政府违法事已昭然。自实质上言,借款折扣,债权主体,外人监督,条件变更,今异于昔,自形式上言,未经总统提议,未经三读手续,未经正式通过。国会开幕,又不提交。议员质问,总理及外交、财政两总长忽尔请假,代理总理答复不明,只曰请其原谅。签约以后,舆论沸腾。政府只将合同咨送国会,请查照备案,自认曰手续欠缺。 嗟我同胞!政府

5、如此横蛮,紧急不绳以法理,亦当诉诸良心。蹂躏立法,过于前清。财政紊乱,贻害于来叶。谁生厉阶?谁为祸首?国人曰可安,将来能无后悔?议员等对于违法签约,不能不反对者此也。 国民党国会议员团对于大借款问题之通告,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解读】这是1913年“二次革命”前夕,由国民党议员团发布的谴责袁世凯操纵“善后大借款”通告中的文字。“善后大借款”,是袁世凯窃取民国政柄后,媚外换取列强支持,破坏民主共和体制,挟制国民党方面的一个恶劣事件,它与“宋教仁案”,都成为引发“二次革命”的直接导火索,同时,也是袁世凯本质面目的又一次暴露。当时国民党人对袁世凯的这一倒行逆

6、施,力持反对态度,在发布的该通告中,即表明了这种立场。 由所录材料中可以了解:国民党人对“善后大借款”一事表明了自己的三条基本主张,揭露了其事的违法性质,申明反对者的正义性,回击对方的造谣污蔑。在表明原则态度的基础上,进而对“善后大借款”一事从比较具体的情节和逻辑环节上予以揭露和批驳。不止于对“善后大借款”的就事论事,进而声讨“政府如此横蛮”,“蹂躏立法,过于前清”,从本质上暴露其真面目,表明自己“不能不反对”的立场。 【注释】励行:严格实行。励通“厉”。乃尔:如此,像这样。来叶:后世。厉阶:祸端。 “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3袁世凯与北洋军人 

7、北洋军人,多系卵翼于袁世凯,才质驽下者居多,对上只知服从,不敢有所主张,盖北人对长官之忠,非发生于公的意识,全基于私的情感,服从之外,更有“报恩”的观念,牢不可破,只要是“恩上”,或是“恩宪”,无论是否“乱命”,亦须服从,意为不如此则为“忘恩”,受成人道德责备,此北洋军人之共同心理,即此可见它是私的结合。因此所谓“党”的意识而亦无之,彼辈习闻学究所谓“党而不群”之说,常对人自道,“我什么党也没有,我是良心党,我良心觉得合势,就办,不合势,就不办”。总之,服从,报恩,不党,三个基本意识,可以为北洋军人思想之结晶。由此不正确,不彻底思想,见之于行为,故与时代潮流,愈趋愈远,卒不免为时代巨轮所碾碎也

8、。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第1册 【解读】这是吴虬所作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第二章当中的一段话。该书由海天出版社初版于1937年,由那个时代的亲历之人论述北洋势力崛起及崩溃的过程,有一定参考价值。这里择录的一段材料,主要是论述了袁世凯与他所控制的下属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主要是一种私属的主从甚至主仆关系,连近代“政党”的观念和意识也谈不上。这正是军阀集团内部的关系特点。作者总结出北洋下属对袁世凯的所谓“三个基本意识”为“服从”、“报恩”和“不党”,并明确断言其“不正确”,以之见诸行动更是有悖时代潮流。这种看法对我们认识袁世凯集团的情况不无一定的可参考性。

9、60;【注释】才质驽(nú)下:才能和品质低劣。“恩上”:指对上感恩。“上”可特指为帝王类人物。“恩宪”:指对上司感恩。宪,旧时属吏称上司为“宪”,如“大宪”、“宪台”。 4中华民国约法中“大总统”专章 第三章大 总 统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六条大总统对于人民之全体负责任。 第十七条大总统召集立法院,宣告开会、停会、闭会。大总统经参政院之同意,解散立法院;但须自解散之日起,六个月以内,选举新议员,并召集之。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10、第十九条大总统为增进公益,或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但不得以命令变更法律。 第二十条大总统为维持公安,或防御非常灾害,事机紧急,不能召集立法院时,经参政院之同意,得发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之教令;但须于次期立法院开会之始,请求追认。前项教令,立法院否认时,嗣后即失其效力。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二十二条大总统宣告开战、媾和。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第为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全国海陆军。大总统定海陆军之编制及兵额。 第二十四条大总统接受外国大使、公使。 第二十五条大总统缔结条约。但变更领土,

11、或增加人民负担之条款,须经立法院同意。 第二十六条大总统依法律宣告戒严。 第二十七条大总统颁给爵位、勋章,并其他荣典。 第二十八条大总统宣告大赦、特赦、减刑、复权;但大赦须经立法院之同意。 第二十九条大总统因故去职或不能视事时,副总统代行其职权。 殷啸虎著近代中国宪政史(附录文献部分) 【解读】这是中华民国约法的第三章,为关于大总统职权的专章,也是该约法最关键的部分。中华民国约法俗称“袁记约法”。袁世凯为了实现个人独裁专制,他在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又下令解散国会,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其御用的“约法会议”制定出中华民国约

12、法,于1914年5月1日颁布。该约法共十章六十八条。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变动就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由总统总揽国家统治权。立法、司法、行政机构的权限都大大削减。制定该约法,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从所录该章材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关于总统权的规定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总统权力在新定“袁记约法”中几乎是无限量地扩大:“袁记约法”中关于大总统“总揽统治权”的规定,“临时约法”中是没有的,该法中所规定的只是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显然,两者区别很大。所谓“总揽统治权”,已经是权利无限扩大化的总原则。“袁记约法”中关于大总统“召集立法院”等相关规定,“临时约法

13、”中也是没有的,这种规定显然是要把立法机构置于总统的控制之下,取消其相对独立性,是对“三权分立”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上的破坏。相应,“临时约法”中关于作为立法机构的参议院对总统限制的若干规定,在“袁记约法”中也多被取消。“袁记约法”中在总统职权方面,也再没有像“临时约法”中受国务员监督和制约的相关规定。总之,通过这段材料,可以在一个重要环节上了解袁世凯借“法”加强个人专制权力的相关情况。 5“筹安会”持论中国适宜君主国体 美国者世界共和之先达也。美之大政治学者古德诺博士,即言世界国体,君主实较民主为优,而中国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此义非独古博士言之也,各国明达之士,论者已多。而

14、古博士以共和国民而论共和政治之失,自为深切著名,乃亦谓中美情殊,不可强为移植。彼外人之轸念吾国者,且不惜大声疾呼,以为吾民忠告。而吾国人士,乃反委心任运,不思为根本解决之谋,甚或明知国势之危,而以一身毁誉利害所关,瞻顾徘徊,惮于发议,将爱国之谓何?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默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治安,将于国势之前途及共和之利害,各摅所见,以尽切磋之义,并以贡献于国民。国中远识之士,鉴其愚诚,惠然肯来,共相商榷,中国幸甚。 筹安会发起词,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解读】这是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时发布

15、的文告。筹安会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它主要是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来为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进行舆论鼓吹。该团体的这篇文告,是由其“发起人”杨度、严复、李燮和、孙毓筠、刘师培、胡瑛六人(所谓筹安会“六君子”)签署的,旨在为该团体的成立及其主张的“正当性”进行欺惑宣传。 从所录这段文字中可以体察:所标榜的成立该会的宗旨,似可以不忍“国家之存亡”,“以筹一国之治安”来概括。在该团体看来,辛亥革命催生的共和制度造成了中国的危急形势。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但又是该团体的“理论基础”。所谓“中国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为其论旨所在。而其论证上,则以所谓“美之大政治学者古德诺”的观点为重点根据,并且

16、以古德诺“以共和国民而论共和政治之失,自为深切著名”来惑人。由此既可见筹安会人物的“手段”,也可见袁氏为复辟帝制作玩弄的花样。 【注释】古德诺:美国人,1913年受聘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次年回国。他大力为中国废共和而改行君主制张本,诬蔑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故不宜行共和制。轸(zhn)念:深切怀念。委心任运:一心听凭命运安排。惮(dàn):怕。摅(sh):表示,发表。 7中华民国讨逆军声讨袁世凯之罪恶 慨自晚清失政,国命阽危,我国民念竞存之孔艰,痛沦胥之无日,共倡义举,爰建共和,统一需人,乃推袁氏。当元二年(19121913)之交,举国喁喁望治,爱国

17、之士不惜牺牲一切与袁氏相戮力,岂其有所私于一人?冀藉手以拯此垂亡之国而已。袁氏受国民托付之重,于兹四年,在政治上未尝示吾侪以一线光明,而汲汲为一人一家怙权固位之私计:以阴柔之方略操纵党派,以狠挚之权术蹂躏国会,以卑劣之手段诛锄异己,以诱胁之作用淆钳舆论,以朋比之利益驱策宵小,以虚之名义劫制正人。受事以来,新募外债逾两万万,其用途无一能相公布。欧战发生,外债路绝则专谋搜括于内对外曾不闻为国防之计划,为国际经济竞争之设备,徒弄小智小术,以取侮于友邦,致外交着着失败。对内则全不顾地方之利害,不恤人民之疾苦。盗贼充斥,未或能治;冤狱填塞,未或能理。摧残教育,昌言复古;垄断实业,私为官营。师嬴政以愚黔首

18、之谋,等红羊利出一孔之教。法令条教,纷如牛毛,朝令夕更,自出自犯,使人民无所适从,而守法观念驯至澌灭以尽。用人则以便辟巧佞为贤,以苛虐险戾为才,忠谠见疏,英俊召嫉凡此政象,万目俱瞻,以较前清,黑暗泯棼,奚啻十倍! 中华民国讨逆军檄告天下,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解读】这是以“中华民国讨逆军”名义发布的讨袁檄文中的一段话。该篇檄文由梁启超起草,蔡锷携之云南拍发,文后署名者有唐继尧、任可澄、刘显世等人,其发出时间约在1915年12月27日之后。檄文列数袁世凯的罪恶,宣明“率由国宪,声罪致讨,剪彼叛逆,还我太平”,并提出“与全国民戮力拥护共和,使帝制永不发生”

19、的斗争目标。这里择录的一段材料,主要是列数和声讨袁世凯罪恶的内容。其中涉及的主要之点,可以概括为:袁世凯辜负国民建设共和的期望,一味营求专制;袁世凯政权暗箱操作大借外债,对内也大肆搜括;袁世凯政权不谋国防计划和国际竞争,取侮外国,外交失败;袁世凯统治下内政昏暗,人民疾苦,抑善扬恶,大丧国家元气;据以断言,袁世凯之统治“以较前清,黑暗泯棼,奚啻十倍”!显然是以此做为号召国民起而讨袁的激励辞令,其檄文体裁宣传鼓动的特点十分鲜明。 【注释】阽(dàn)危:濒临危险。阽,临近。孔艰:非常艰难。孔,很,非常。沦胥:互相牵连而受苦难。喁(yóng)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

20、戮力:合力。吾侪(chái):我辈。侪,同辈,同类的人。汲(jí)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怙(hù)权:依凭权势。怙,依仗,凭借。淆钳:搅乱和钳制。宵小:指盗匪坏人。虚憍(jo):同“虚骄”,无相应的才能和力量而盲目地自傲。师嬴政以愚黔首:效法秦始皇愚弄百姓。嬴政,秦始皇姓名。黔首,庶民,平民。澌(s)灭:消灭干净。巧佞(nìng ):奸诈机巧。险戾(lì):邪恶乖张。忠谠(dng):忠诚正直。泯棼(fén):纷乱的样子。奚啻(chì):何止。 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8关于“府院之争” 惟国务

21、院秘书长徐树铮,抱把持政权之野心,欺黎势孤,凡事专擅,致黎有“盖印总统”之恶评。段自恃为北洋勋宿,素性简傲,与黎少有接触,政务实际情形,亦不甚了了,徐奔走府院间,事事以己意为段意,指挥黎氏画诺黎甚苦之。黎党为之策划,谓徐多智,必须以多谋善断者与之抗,公荐山东黄县丁佛言接任公府秘书长,丁系议员,霸气纵横,恒以“表同情于弱者”自诩,既抱“打不平”之成见而来,与徐更相水火,府院风潮,竟成新闻上每日重要资料。其时京内报纸,因丁为“报界三杰”*之一,声气应求,不知不觉多袒黎责段,徐悟其计,创公言报以敌之。出版之后,每日以骂孙伯兰为日课,嬉笑怒骂,无微不至,缘孙为段阁之内务总长,与徐积不相能嗣以某问题与段

22、抗争,徐责其无礼,讽令辞职,孙性强悍,抗益厉对德参战问题发生,府院冲突,达于沸点,黎竟免段职,以伍廷芳代,督军团为段鸣不平,以皖督倪嗣冲为最激昂,孟恩远、张作霖入京,请解散国会,黎以“三不主义”抗,即不违法,不盖印,不怕死是也。不料伍拒副署, *即黄远声、刘少少、丁佛言。 临时以江朝宗代署解散令,黎仍盖印,畏死逃出公府,“三不”变为“三不不”,盖当日都下讽黎话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第1册 【解读】这是吴虬所作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第五章当中记述“府院之争”的一段话。府院之争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内部的政争事件。当时黎元洪继任为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

23、理,段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展开争逐,政局颇显纷乱和复杂,时在1916年至1917年间。所录这段材料记述有关情事,虽说主要限于事情的表象层面,并且所述有的情节也未必完全准确,但从总体上毕竟有其一定参考价值。从中可以反映:当时“府院之争”的事象十分复杂,并非仅段祺瑞与黎元洪两人之间赤裸裸的直接交锋,而是牵涉到其各自方面和所牵连涉入的诸多人员。这段材料中直接说到的人物,除了段、黎两人之外,还有徐世铮、丁佛言、孙伯兰、伍廷芳、倪嗣冲、孟恩远、张作霖、江朝宗等许多。当然实际涉局的还远不止这些,所说到的人物其角色状况也不一样。所述纷杂事局,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府院之争

24、”和当时政局的有关情节。而这种局面又与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失去总头子,其内部分裂,多头并立,列强则对其酌情分化利用的情况分不开。 【注释】徐树铮:江苏萧县人,清末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北洋派系的重要人物。袁世凯当政时他曾任陆军总长,袁死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他任国务院秘书长,被视为段的“智囊”,在府院之争中充当重要角色。黎:指黎元洪。段:指段祺瑞。伍廷芳:广东新会人,曾留学英国,清末任驻美国、墨西哥、秘鲁、古巴等国公使。武昌起义后宣布赞同共和,旋在“南北议和”中充任南方代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司法总长。1916年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次年代总理。后与孙中山合作,任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督

25、军团: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下令将原称“将军”的各省军事长官更名为“督军”。府院之争中段祺瑞为加强自己的力量,于1917年4月召集各省督军到京,借以对黎元洪施加压力,时称这批督军为“督军团”。倪嗣冲:安徽阜阳人,早年入淮军,后随袁世凯练新军,民国初年在袁世凯政权下任安徽都督、巡按使,被授安武将军称号。袁世凯死后支持段祺瑞,1917年为“督军团”倡乱祸首。孟恩远:直隶天津人,曾随袁世凯练兵,1907年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东北任军职,府院之争中入京参与。张作霖:为人熟知的奉系军阀首领,在府院之争中拥护段祺瑞反对黎元洪。江朝宗:安徽旌德人,武昌起义时任清陕南汉中镇总兵,民初仍为军官。府院之争中“督军团

26、”作乱,黎元洪受张勋挟持下令解散国会,时以外长代理国务总理的伍廷芳拒绝副署,并请辞职,黎元洪遂以江氏代理国务总理,副署解散国会令。 9孙中山声讨段祺瑞辈之罪 徒以除恶未尽,权奸当道,帝孽纵而不治,元勋抑而不用,泱泱之威,上陵元首,诈取之谋,南暨吴、蜀,侵约法宣战媾和之权,辱国会神圣立法之地。既被罢黜,嗾贼兴戎,以肇解散国会之祸;小丑乘之,应机复辟,民国根本,扫地无余。犹幸共和大义下浃于人心,举国同声誓歼元恶。张绍曾、丁槐等,实受黄陂密令,倡议讨逆,师期漏泄,为凶人所掩,乘间酿窃,饰功取威。既覆孱胡,亦以是黜黄陂之命,数遣狙击,逼迫卧寝,纠合无赖,劫夺印玺,以自成伪政府。譬尔

27、朱荣、高欢辈,互为首尾,盗取国柄,其罪均也。 孙文就陆海军大元帅宣言,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解读】这是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所发表的陆海军大元帅就职宣言当中的一段话。护法运动中,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当天他即发表该宣言,声讨段祺瑞、张勋之流的罪恶,宣示“勘定内乱,恢复约法”的履职决心。此文告通篇使用文言(当时官方文书一般如此),以示庄重。这里选录的一段材料,主要是声讨政敌罪恶的文字。从中可以体察:由字面上看,所表示出的立场是反段拥黎,应该说,这里面包含着策略性。因为从总体力量格局看,段是实力派,是北洋政府权柄

28、的实际操控者,自然要把他作为讨伐的主要目标,何况,黎元洪还曾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副总统,起码表面上与初创的共和体制有着一定渊源联系,此时借拥戴他的旗号,可以赢得更广泛的社会同情。对段祺瑞罪端的指斥,最具有实质意义的应该说是“侵约法”,“辱国会”乃至最后解散之,诱致复辟事件发生,制造战祸(“嗾贼兴戎”)等事项。 【注释】帝孽:帝制余孽。元勋:立大功的人。这里似指黎元洪。泱泱:形容气魄宏大。嗾(su):教唆。浃(j):浸透。张绍曾:直隶大城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归国后在新军任职,1911年2月任新军第二十镇统制。武昌起义后在北方策划倒清,后在北洋军中任职。丁槐:云南鹤庆人,曾在清军服役,北洋时期任湖北荆州镇守使,将军府奋威将军,1916年任总统府侍卫武官,次年去职。黄陂(pí):湖北地名,黎元洪为此处人,这里代指黎元洪。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