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4_第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4_第2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4_第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4_第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醉翁亭记 精要笔记: (1)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2)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3)表现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虚词“而”的用法:A表承接(顺接)关系,“接”,“接着”,或不译;B表转折,却、可是;C表并列关系,而且;D表因果关系,因而;E表修饰关

2、系,“地”,或不译。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答案 1、环滁皆山也 环绕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格外漂亮 3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5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若夫:如果。霏:雾气。暝: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花。 9、佳木秀而繁阴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二、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的句子: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者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4、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二) 至于负者

5、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负者歌于途 背 2、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这里指老年人(用了借代手法)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尽兴

6、地喝酒 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蔌:菜蔬。陈:摆开 5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原意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8太守谓谁? 为,是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乐:以为快乐。2)乐:快乐。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0满井游记

7、袁宏道【明代】(八下)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二十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露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

8、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精要笔记: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1.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冻风时作 作:起。 3.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柔梢披风 披:分散。 7.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8.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0.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

9、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2.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

10、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5.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6.之的用法: 1)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 2)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 3)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脱笼之鹄、曝沙之鸟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 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 二、阐明事理篇 1送东阳马生序(八年级下册)【元末明初】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11、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精要笔记: (1)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

12、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要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2)对照的写法:述少时求学之难,写从师,以名师的辞色严厉与自己的恭谨虔敬相对照;写衣饰,以同舍生的绮绣珠玉烨然若神与自己的旧袍敝衣略无慕艳相对照。 1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3走送之 跑 4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 6既加冠 加冠以后,即成年后。既:已经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请教 9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质:询问。 10或遇其叱咄 叱咄:训斥,呵责 11礼愈至 至:周到 12俟其欣悦 俟:等待。 13至舍 舍:学舍,书馆

13、14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15媵人持汤沃灌 媵人:服侍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 16以衾拥覆 衾:被子。 17寓逆旅 逆旅:旅店。 1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19腰白玉之环 腰:用作动词,腰佩。 20右备容臭 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1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2緼袍敝衣 緼:旧絮。敝:破。 23略无慕艳意 慕艳:羡慕 2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25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 26媵人

14、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2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马说韩愈(八下)(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精

15、要笔记: (1)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材:才能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等:一样 8、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

16、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

17、吧! 3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 精要笔记: 孟子借鱼和熊掌的比喻,阐明人生在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舍生取义”,那些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则是可耻的。 (1)孟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呼唤人们,要不为物欲所蔽,永葆一颗正义之心,做舍生取义的贤者。 第一层:以鱼与熊掌的取舍作比,说明“舍生取义”。 第二层:讲道理,对舍生取义的命题做正面阐述。 第三层:讲道理,对舍生取义的命题做反面论证。 第四层:例证,先正面,不受不屑。 第五层:例证,再反面,受之。 第六层:总结,人应保持本心(义) (2)大量的采用了对偶的句式。行文之中,两两相比,两两对照。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答案 1、故不为苟得也

18、苟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假使 3、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灾难。 4、贤者能勿丧耳 丧:丢掉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蹴:用脚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6、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7、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 8、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19、,弗得则死。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三、托物言志篇 1 陋室铭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20、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精要笔记: (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衬托。山、水陋室 诸葛庐、子云亭陋室 一、解释下列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沿。 2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3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5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6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二 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

21、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爱莲说周敦颐宋(八上)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22、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指隐居的人。 精要笔记: (1)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赞扬君子品格,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菊,正衬莲; 牡丹,反衬莲。 (2)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骈句散句交错。 7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二 翻译句子 答案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 2濯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 5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八年级下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