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_第1页
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_第2页
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_第3页
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_第4页
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看待。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 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

2、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3、;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 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五、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的题目,能

4、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六、分析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格式: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如问能不能换,则答题格式为:“××”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换。七、分析句子的作用和评析句子1、划线句的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合文章

5、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么的的特点;揭示了的中心;语言上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特点(感情)2、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1)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八、表达方式的

6、作用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议论:是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段与段之间的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和突出中心的妙用。2、抒情: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叙、融情于议、借物抒情、借梦抒情等3、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九、常用写作手法及作用  &#

7、160;1、象征手法: 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十

8、、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十一、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

9、事和议论十二、修辞方法及作用注意: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增强语势,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议论文中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

10、说服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表达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十三、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十四、分析描写的作用1、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2、人物描写的方法(1)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其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

11、(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揭示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2)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

12、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3、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格式:(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

13、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十五、谈阅读的看法、体会、启示等要用第一人称,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先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再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最后点明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十六、限字题的解答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 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 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用简称(尤其是地名)。3、将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

14、如有,必须修改。十七、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答题方法及步骤:先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再分析原句优点;最后分析改句缺点。十八、去掉某词或换词比较分析题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再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最后点明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十九、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

15、位置能否调换先答:能或否(一般不能)再分析,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最后说明理由,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

16、顺序说明顺寻的作用:使说明内容条理化。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核舟记:头舱尾背。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古今。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其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17、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注意: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三、说明的方法(说明方法大都是三个字;论证方法是四个字;修辞手法是两个字。)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不常用的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

18、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

19、说服力。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注意:使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种说明方法通常的作用,再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可用公式“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几种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用图表,清晰明了;举例子、作比较,通

20、俗易懂;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引资料,引证事物特征。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

21、往答“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一般答“能(不能);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若去掉(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则;所以,该词”五、说明文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

22、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六、说明语段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上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七、说明文结构分析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总分总”、“分总”。注意:理解文章时,内容上要抓

23、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段(句)间意义上的联系,结构上要注意过渡性词语。八、考点及对策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类型2:

24、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之三: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其中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

25、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四:说明顺序类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掌握答题格式。考点之五: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26、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

27、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方法:(1)标题揭示 (2)开头提出 (3)结尾归纳 (4)承上启下

28、的句子(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答题格式:这是论据,(概括内容),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3、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29、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3)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

30、、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答题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

31、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5、议论文题目分析(1)作用分析:点明论点 交待论题 点明议论由头 1、2、3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2)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6、议论文开头的作用(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引用名言提出论

32、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7、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8、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

33、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9、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修辞: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

34、5;×论点。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3)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10、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下(全)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答题规范格式。

35、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8:“结尾的作用”回答。11、议论文的全文(或段落)结构特点总分总,总分,分总。议论文段落的作用:总领全文,引领下文,过度,总结全文,前后呼应。12、启发思考类题目和补充论据(1)启发思考类题目: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2)补充论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36、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二、表现手法象征、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三、概括文章主题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2、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37、、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3、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四、找文章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2、方法(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1、重要句子指

38、:(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解答技巧:(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层含义),突出了(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格式:“××”词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表现了,   突出了.七、换词、省略词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再分析词语含义第三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