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把握吟诵规律诗歌吟诵涉及许多语言学知识, 包括平仄、押韵、以字为谱、长短、上下、节奏、曲调等, 知识繁杂, 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因此,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先吟诵后讲解, 先实例后理论的教学方法。首先, 教师要精心选择由名家传唱的诗文吟唱, 让学生在听觉上受到强烈冲激, 使他们实在在实感受到吟唱之美, 为随后的授课做好充分准备。例如, 在课上播放电影?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这首曲子近于吟诵, 优美动听, 可使学生情不自禁进展跟唱。或者, 教师可亲自给学生示范吟唱屈原的?离骚?选段, 待学生跃跃欲试时再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由此, 可使学生直观感

2、受吟诵的魅力, 从而激发其吟诵诗歌的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吟诵教学加强学生对诗歌腔调、平仄、押韵的学习。如在讲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 教师可先播放吟唱音频, 为学生理解事情创设气氛, 随后简单讲解吟诵遵循的腔调、平仄、押韵规那么, 要求学生在感受吟唱的同时标识此诗的平仄, 找出押韵的字。由此, 学生便可遵循腔调、平仄、押韵等诗歌规律, 从而更好地贴近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思想。同时, 教师还可通过跟学生合作吟唱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声声慢?等作品, 介绍词谱、乐谱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在实例中把握吟诵的根本规律。二、活泼吟诵课堂学生系统学习吟诵的相关知识后, 吟诵教学自然就会

3、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吟诵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解汉语的魅力, 提升学生阅读古典诗文的才能, 进步教学效率。如在古诗文默写课中, 笔者与学生合作, 由会乐器的学生伴奏, 吟唱了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屏幕上是崇山峻岭、茂林翠竹, 讲台上是师生云集、纵情歌咏, 当咏唱到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时, 课堂气氛非常活泼, 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精神得以放松。又例如, 在讲解?将进酒?时, 教师可综合采用多样的吟诵调。开篇采用戴君仁先生的吟唱, 君不见曲调高亢, 气势恢宏;重复的君不见曲调消沉悲叹, 悲白发稍加颤音, 渲染悲凉之情。人生得意须尽欢到会

4、须一饮三百杯这六句, 吟诵节奏逐渐加快, 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吟诵起来气势磅礴。以此处为节点, 以拖长腔调诵读的方式诵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这两句, 从钟鼓馔玉缺乏贵至篇末采用徐健顺教授的吟诵调。在学生掌握了吟诵调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编排?将进酒?情景剧1。此种吟诵, 不仅活泼了课堂气氛, 更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多样的吟诵调。三、进展吟诵自创在课堂之外, 笔者常常组织学生定期进展比赛。不仅在班级组织了吟诵小组, 在全校也成立了吟诵社团。要自创吟诵调, 先得传承和模拟。笔者要求学生每周学会吟诵一首作品, 并让其在学习时反复揣摩, 反复跟吟, 直到与原

5、唱一致为止。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比赛时学生呈现的作品质量和水准。赛后, 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目前, 学生的吟诵作品已从?诗经?楚辞?, 到汉乐府, 到唐诗、宋词、元曲, 从?论语?大学?到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古文, 吟诵已蔚然成风。还有一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移用了流行歌曲的曲调来吟诵古诗词, 效果非常好。让吟诵真正走进语文教学, 需要教师和吟诵爱好者多打造吟诵精品。当今吟诵界已经打造了许多精品, 如徐健顺先生吟诵的?橘颂?礼记?爱莲说?, 文怀沙先生吟诵的?离骚?, 戴逸先生吟诵的?赤壁赋?, 陈少松先生吟诵的?岳阳楼记?项脊轩志?, 陈琴先生吟诵的?木瓜?, 陕西师范大学吟诵堂吟诵的?蓼莪?, 北大李文文吟诵的?孝经?等, 笔者在教学中也努力学习名家精品并将其运用到教学理论中, 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积极探究、创造精品, 以此来进步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如笔者在教文言文断句时, 常用?孝经开宗明义章?做材料, 经过反复聆听名家吟诵, 自己反复吟诵, 在唐调吟诵调的根底上, 整理记谱, 经过教学理论, 成效显著。总之, 吟诵需要传承, 更需要创新, 教师可通过播放吟诵诗歌使学生把握吟诵规律, 再进展师生合作吟诵活泼课堂教学, 最后结合吟诵名家精品对吟诵进展自创并将其引入教学, 从而让吟诵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创始语文教学的新场面。参考文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