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圆筒件拉伸工艺及计算学习教案_第1页
第圆筒件拉伸工艺及计算学习教案_第2页
第圆筒件拉伸工艺及计算学习教案_第3页
第圆筒件拉伸工艺及计算学习教案_第4页
第圆筒件拉伸工艺及计算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第圆筒件拉伸第圆筒件拉伸(l shn)工艺及计算工艺及计算第一页,共38页。5.2 圆筒件拉深工艺(gngy)计算1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2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3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4根据(gnj)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计算方法: (1)查表计算法 (表44)(2)解析计算法u 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ch cun)的确定第5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1页/共38页第二页,共38页。5.2 圆筒件拉深工艺(gngy)计算按图得: 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p lio)尺寸的确定(续) 故整理(zhngl)后可得坯料直径为: 第5章 拉深工艺

2、及模具设计 第2页/共38页第三页,共38页。拉深系数m:是指拉深后的直径d与拉深前的坯料(p lio)D(工序件dn)直径之比。拉深系数(xsh)与极限拉深系数(xsh)1.拉深系数(xsh)的定义第一次拉深系数:第二次拉深系数:第n次拉深系数:第5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3页/共38页第四页,共38页。5.2 圆筒件拉深工艺(gngy)计算拉深系数m表示拉深前后坯料(工序件)直径(zhjng)的变化率。m愈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愈大,相反,变形程度愈小。 拉深系数(xsh)与极限拉深系数(xsh)1.拉深系数的定义(续)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即 如果m取得过小,会使拉深

3、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极限拉深系数m从工艺的角度来看,m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 第5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4页/共38页第五页,共38页。5.2 圆筒件拉深工艺(gngy)计算(1)材料(cilio)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拉深系数(xsh)与极限拉深系数(xsh)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2)板料的相对厚度(3)拉深工作条件1)模具的几何参数 2)摩擦润滑3)压料圈的压料力(4)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m第5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5页/共38页第六页,共38页。5.2 圆筒件拉深工艺(gngy)计算 表4.5是圆筒形件在不同条件下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xsh)。

4、 为了提高工艺稳定性和零件质量,适宜采用稍大于极限拉深系数(xsh)m的值。拉深系数(xsh)与极限拉深系数(xsh)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 第5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6页/共38页第七页,共38页。5.2 圆筒件拉深工艺(gngy)计算拉深次数(csh)的确定 拉深次数(csh)与工序件尺寸 m时,拉深件可一次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当2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工序件直径的确定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保证12)使12 最后按调整后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11 221 第5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7页/共38页第八页,共3

5、8页。5.2 圆筒件拉深工艺(gngy)计算例求图所示筒形件的坯料尺寸及拉深各工序件尺寸。 材料(cilio)为10钢,板料厚度2。 拉深次数(csh)与工序件尺寸解:因1,故按板厚中径尺寸计算。1)确定切边余量h 根据零件尺寸,其高度为h = 76 mm,查表42得修边余量: h=6mm2)计算毛坯直径D坯料直径为:代已知条件入上式得98.2 第5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8页/共38页第九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及模具设计 第9页/共38页第十页,共38页。5.5拉深模的典型(dinxng)结构1. 无压边装置(zhungzh)的简单拉深模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

6、深模设计 一、首次拉深模2. 有压边装置的拉深模(1)正装拉深模(2)倒装拉深模压边装置弹性压边装置橡皮压边装置弹簧压边装置气垫式压边装置 带限位装置的压边圈刚性压边装置带刚性压边装置的拉深模第10页/共38页第十一页,共38页。5.5拉深模的典型(dinxng)结构1.无压边装置(zhungzh)的以后各次拉深模2.有压边装置(zhungzh)的以后各次拉深摸第5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以后各次拉深模3.反拉深摸无压边装置反拉深摸压边圈在上模的反拉深摸压边圈在下模的反拉深摸第11页/共38页第十二页,共38页。5.5拉深模的典型(dinxng)结构1. 正装落料拉深复合(fh)模2.

7、落料、正、反拉深模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三、落料拉深复合摸3. 后次拉深、冲孔、切边复合模切边的工作原理第12页/共38页第十三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1-定位(dngwi)板 2-下模板 3-拉深凸模 4-拉深凹模 无压边装置(zhungzh)的首次拉深模第13页/共38页第十四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正装拉深模 模柄 上模座 凸模固定(gdng)板 弹簧 压边圈 定位板 凹模 下模座 卸料螺钉 10凸模 第14页/共38页第十五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第15页/共38页第十六

8、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带锥形压边圈的倒装(do zhun)拉深模1上模座2推杆 3推件板4锥形凹模5限位柱6锥形压边圈7拉深凸模8固定(gdng)板9下模座 第16页/共38页第十七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压边力的变化(binhu)曲线 弹簧压边装置a) 橡皮(xingp)b) 弹簧c) 气垫 第17页/共38页第十八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压边力的变化(binhu)曲线 第18页/共38页第十九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带限位装置(zhungzh)在压边圈第19页/

9、共38页第二十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刚性压边装置动作(dngzu)原理 第20页/共38页第二十一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1-固定(gdng)板 2-拉深凸模 3-刚性压边圈 4-拉深凹模 5-下模板 6-螺钉 带刚性(n xn)压边装置拉深模第21页/共38页第二十二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无压边装置(zhungzh)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第22页/共38页第二十三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第23页/共38页第二十四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

10、gy)与拉深模设计 有压边装置(zhungzh)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1-推件板 2-拉深凹模 3-拉深凸模 4-压边圈 5-顶杆 6-弹簧(tnhung) 第24页/共38页第二十五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第25页/共38页第二十六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第26页/共38页第二十七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第27页/共38页第二十八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第28页/共38页第二十九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1-顶杆 2-压边圈 3-凸凹(t

11、o)模 4-推杆 5-推件板 6-卸料板 7-落料凹模 8-拉深凸模 落料拉深复合(fh)模第29页/共38页第三十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落料、正、反拉深模1-凸凹(t o)模 2-反拉深凸模 3-拉深凸凹(t o)模 4-卸料板 5一导料板 6-压边圈 7-落料凹模 第30页/共38页第三十一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再次拉深、冲孔(chn kn)、切边复合模1-压边圈 2-凹模固定板 3-冲孔(chn kn)凹模 4-推件板 5-凸模固定板 6-垫板 7-冲孔(chn kn)凸模 8-拉深凸模 9-限位螺栓 10-螺母 11-垫柱 12-拉深切边凹模 13-切边凸模 14-固定块 第31页/共38页第三十二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筒形件的切边原理(yunl)第32页/共38页第三十三页,共38页。第5章 拉深工艺(gngy)与拉深模设计 第33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