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中理解策略的探究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中理解策略的探究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中理解策略的探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阅读中理解策略的探究许多学生阅读理解不是很到位,常常在问题的关键处急刹车。帮助他们运用一定的理解策略加强语文阅读,提高学习质量,形成阅读能力很有必要。1理解文章结构的策略。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内部构造,它相当于房屋的框架。框架牢固了,房屋才结实;文章结构合理了,才能进行有效表达。按照表达中心的需要,将具体的材料组织起来,并合理安排,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章的结构包括文章的层次和线索、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这里重点谈谈如何来理解文章的层次和线索,以及怎样学会过渡。()认识总分总的表达方法总分总结构的文章呈梭子形,它的特点是两头尖,中间突出,是最常见的表达方法。快乐的杉树林这篇课

2、文,开头写“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结尾的内容和开头近乎相似:“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比较开头和结尾两句句子,不难看出,它们都可以构成文章的中心句,在效果上首尾呼应。而文章的中间部分则较多笔墨地描写了杉树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总分总结构的表达方法条理清晰、构思简洁、容易分段,学生也便于摹仿,乐于接受。这种表达方法派生出了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的表达形式。()掌握记叙文的表达顺序记叙文大多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也有按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来结构文章。许多文章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来表达的。有时为了强调或者突出某一片断,追述以

3、前的事,也就是采用倒叙的表现方法。例如,山泉流过的地方先写了年轻女教师和下肢瘫痪的小姑娘一起摘花、谈花、戴花一事。然后回忆了女教师刚到山区时的失落和她情感的转化过程,重点回顾了她第一次看到山青的情景。通过这件事的回忆,更能体现出她的爱心和乐于奉献。它打破了顺序表达的方法,让我们通过对所追述的事,感受到年轻女教师对孩子深沉、倾心的爱,这也是理解山区人民为什么会爱上老师的原因。学生认识到倒叙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也会在作文中进行大胆尝试。有时写出来的文章虽然不尽人意,但能迈出希望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值得赞赏的。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学生思进的表现,我们也可以说:“

4、地上本没有路,一个人走的次数多了,也便成了路。”()把握好文章的线索线索像糖葫芦中间的竹签一样,把记事文中所叙的事情串连起来,有了这根签子文章就不会散架。阅读时把握好线索,把握好文章叙述的条理,有利于我们感悟人物形象,领会文章中心。例如智取生辰纲一课中就有明暗两条线索,即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智取生辰纲 。两条线索并行,在黄泥冈打劫成功时交织融合。再如中彩那天,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父亲得到汽车时的矛盾和他归还汽车后的兴奋;我听到中奖消息后的喜悦以及对父亲送还汽车行为的理解交织起来,在文章的结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父亲的诚实和正直的品德跃然纸上。这些线索既展开了

5、故事情节,又反映出人物的变化,它们自始至终贯穿全文,把文章的各个部分和谐地统一起来。()学会自然流畅地过渡课文里的范例就像源头活水,总是那么鲜亮,那么丰富。虽然是同一册教材,但由于体裁不同,创作的对象不同,这些过渡语也都包含着各自的特色。我们如果用心去研究它,会发现它像小小的钻石一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熠熠生辉。如:快乐的杉树林中的过渡语:“天渐渐热了,酷暑难挡的盛夏来临了。”它像小河淌水一般,把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变化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四十几分钟后,地势渐趋平缓,约旦河出现在窗外。”这是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中的过渡语,它按地点的转换顺序把我们的目光牵引到死海来,读这样的过渡句,感觉就像看到太

6、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没有跳跃,也不唐突。张石匠拜师里有这样一句过渡语:“张石匠看了,心里嘀咕,刻碑洗字怕是他的绝招,不行,再比一次才能见高低。”它像一座桥,把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的两项活儿沟通在一起,从这样的过渡语中既能看出上文所讲述的内容,又不难猜出下文该写什么。我们在教学中要留心这些过渡语,通过正确的引导,进行有效的课堂训练,把这种语言表达基本功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在作文的十字路口踯躅、徘徊。学了这些过渡语后,我就学生参观浏河营地的作文进行了此项练习,比如从“走趣桥”这项活动怎样过渡到“荡索过河”。学生的表达也不尽相同。摘录如下:我和同学们边走边谈论着走趣桥的惊险和刺激,

7、不知不觉中又随着导游来到了荡索过河的活动区。走趣桥固然有趣,荡索过河就更有趣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荡索过河。“荡索过河了!”不知谁叫了一声,我们都兴奋起来。挑战极限的时机到了,我看到同学们像杂技演员一样跃过那条小沟,恨不得立刻冲上去,抓起绳索就荡过去。用好课文中的例子,使学生有法可循;用活课文中的例子,使学生有益可受。培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分析课文时,目光常专注于精彩的语段,忽略了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这种偏颇的教学思路,使我们误入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好多学生在构思文章时,要么是

8、东一榔锤西一棒,要么是没头的苍蝇乱蹿乱撞。要走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误区,就应当像杜甫所说的那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做到高瞻远瞩,统领全文,帮学生读懂语文课文的导游图。安排文章重点的策略重点落实到位,就能产生棰敲到鼓的响点上的效果,不仅铿然有声,而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使读者赏心悦目,形成情感的共鸣。当然,不同题材的文章表达的重点也不尽相同。状物类的文章重点常常落实在所叙事物的特点上,包括形状、颜色、生活习性等。比如小白鸽一课,重点描述了小白鸽理毛时的动作。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突出小白鸽的可爱。写景类的文章大多抓住不同景物、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特点来写。啊,故乡那轮明

9、月这篇文章写了仲夏夜月光的清凉,秋夜月光的迷人,初冬夜月光给人增添暖意和春夜月光的令人陶醉。这些特点的描写让我们感到月光也通人性,她不断地变化着,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心理需求,有这样的明月怎能不让人喜爱呢?生动再现景物特点的方法就是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作者表达的意图往往是借景抒情,寓景于情。写人和记事类文章有相通之处,人物的形象是通过事情刻画出来的;任何事情也离不开人去为之。这类文章侧重于事情的经过,所要详写的内容往往在作者的潜意识里形成了深厚的情感。要写生动它,就必须写具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还要重视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以及人物间对比的衬托作用。大仓老师一文写了两件事,一件

10、是简短幽默的开场白,另一件是鼓励支持正确的发言。作者把重点落实到第二件事中,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市太的一生,就像蔡老师批评了魏巍的小反对派们一样,这些事在作者的心里历久弥新。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信心和人格上造就了一个个大作家。领会句中关键词的策略。()质疑关键词好词就像泉眼一样,挖掘出来,学生的智慧就会永不疲乏地冒、冒、冒。在教学这类词时,我们不能吝惜时间,要敢于放手,他们在离开我们的搀扶时自己会走路,一定兴奋不已。他们不仅为自己创造快乐,也给我们创造了快乐。在学生爆发出求异思维的火花中,他们会思考,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吗?智取生辰纲一课,学生对文中的“那七个兄弟喝了酒明明精神更好,哪

11、有什么蒙汗药!”中的“明明精神更好”产生了疑问,同样的酒为什么杨志喝了就手脚发软,而七个兄弟却神清气爽?他们在讨论和争议中猜测出了许多可能性:也许蒙汗药是酒贩子夺酒瓢时下的;也许是一个汉子往另一桶里舀酒时下的,他自己喝了药酒,钻进树林吐去了;也可能是酒贩子追赶讹了酒的汉子时,另外一个偷偷舀酒的汉子下的;或许另一桶酒里本来就下了蒙汗药学生们众说纷纭,但七条好汉的足智多谋却为大家一同认可。()比较中品味。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品味文中关键词也如此。通过比较,学生会感觉到这些词对一句话的表达所产生的画龙点睛之作用。句子一旦少了这些词将黯然失色。大仓老师中有这么一句:“大仓老师根本没有理会春美,他若无其

12、事地在黑板上添上一个格外大的俺字。”教学时,我去掉了“若无其事”“格外”两个词,让学生思考表达效果有何差异。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去掉“若无其事”,就不能体现出大仓老师对春美的不满和冷落;去掉“格外”就不能充分表现出大仓老师对我答案的认同,这个词充实了大仓老师正直的形象。通过比较,学生既理解了词义,又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语文也就姓“语”了。()认定聚焦点。有些词就像透镜聚焦而成的焦点,到文中找一点小内容来,放到其上也会发热并燃烧起来。它的能量来源于不同角度的光线,而这些光线反映到课文里就是所记叙的一件件小事。比如小读者一文的结尾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对“良师益友”这个词的理解,我们不能只停留于字面意思,而要深入到课文的内容中去领悟。学生认真读好课文后,把这个词拆开来理解,理解得很到位。他们说,编辑叔叔取得了成绩,少年读者给他们以赞美就是好朋友,朋友总会为对方的成功而高兴。小女孩为了纠正两个错别字特地跑上十几里地,也是编辑叔叔的好朋友,只有朋友才能坦诚相见;小女孩指出刊物上的错别字就是编辑的好老师,古人云:“三人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