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教学要点及试题: 绪 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 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l 气象(meteor): l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l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l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l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l (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ll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般指3
2、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l 。l 天气与气候简析。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l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l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 的具体状态。l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ll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l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ll 气候学研究任务:l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l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
3、(3)固态、液态颗粒l 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l 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l 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l 绝对湿度:l 相对湿度:l 比湿(q)l 混合比()l 露点(Td)当l 风(wind)l 云: l 降水变率 l 空气状态方程:l 虚温:Tv, l 思考题: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求该时段的e、d、a、q、值。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e、E、f、t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3.简介大气主要成分
4、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4.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遭到破坏?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境有何影响?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求该湿空气密度.一、填空题:.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 )中的一切( )和( )的科学,以( )为研究对象。用( )表示。 2.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 )或( )内大气中的( )和天气现象的综
5、合。 4.气候学是研究地球上的( )、( )、( )规律的科学,以( )为研究对象。 5.气候是指在( )、( )、( )和( )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 )的综合。 6.气象学是气候学的( )基础,天气学是气候学的( )基础,气候学是( )和( )的综合。二.问答题: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章 大气概述重点: 1. 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 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 # 1 - 1 大气的组成要求: 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 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 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一.填空题:1.大气中物质的存在有三种形态,即
6、( )、( )、( )2.干空气是指不包含( )、( )、( )的大气。其含量占整个大气的( )%, 主要成分是( 、 、 ),占干空气的( )%;次要成分是( 、 、 、 、 ),占干空气的( )%。3.CO2在大气中的含量比为( )%,主要集中于( )km以下,具有( )分布特点。参与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 )和( )的长波辐射。4.O3的作用是( ),使大气增暖,另一个作用就是( )。5.大气中的水汽量随高度而( ),随纬度而( )。6.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具有( )变化的气体,可以吸收来自于地表的( )辐射,可以放出( )辐射。7.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主要集中于( )。并具有( )分布特点
7、,其作用是( )和( )。二.简答题:1.二氧化碳的来源及作用2.臭氧在高空中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作用3.水汽在大气中的作用三.作图题:臭氧在大气中的分布曲线# 1 - 2 大气的垂直结构要求:1. 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2. 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一.填空题:1.气象学规定在大气中有( )出现的最大高度,称为( ),其高度为( )km。密度法规定的大气上界高度为( )km。2.在垂直方向上根据大气( )、( )、( )和( )将大气分为( )个层次。3.对流层的上界因纬度而不同,低纬( ),高纬( );又因季节而不同,夏季( ),冬季( )。在本层中集中了( )大气,(
8、 )水汽。4.对流层中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 )/100m。5.在对流层中按( )和( )分为三层。最下层称为( ),范围是( )km。二.问答题:1.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2.在对流层中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有何特点?为什么?3.在对流层中空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4.为什么低纬对流层顶高度高,而高纬对流层顶高度低?三.作图题: 画出大气垂直结构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 # 1 - 3大气的基本物理特性要求: 1. 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 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3.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一.填充题:1.标准大气压是指在( )的海平面
9、上,温度为( )时,所测到的水银柱的为高度为( )的大气压强。2.气温表示大气( )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有( )、( )和( )3.摄氏温标与华氏温标换算的表达式是( )4.绝对湿度的单位是( )和( )5.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 )和同温度下的( )的百分比,表达式是( )6.在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中,其中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有( ),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程度的物理量有( ) 7.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 )8.干空气状态方程的表达式是(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重点: 1. 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2. 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 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 如何判别大气稳定度难点:1. 大
10、气稳定度能量的判别2. 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l 辐射: l 基尔荷夫(Kirchhoff)定律及其内涵:l 斯蒂芬波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及其意义 l 维恩(Wein)位移定律及其意义: l 黑体:l 太阳辐射常数: l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方式及其作用规律l 直接辐射及其影响因素 l 太阳总辐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l 总辐射随维纬度的分布一般规律是:l 大气窗口,l 阳伞效应: l 地面有效辐射: l 潜热交换: l 绝热增温:l 绝热冷却: l 绝热变化: l 干绝热变化: l 绝热直减率(d )-l 湿绝热直减率(m)及其影响因素:l 干、湿绝热线的比较:l 位温:
11、 l 假相当位温: l 层结曲线: l 大气静力稳定度: 1)l 判定大气稳定度的基本方法:l PPT中的概念及思考题辐射强度、辐射通量、太阳常数、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位温、假相当位温、大气静力稳定度、逆温层。1.试分析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平原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别。2.辐射的实质是什么?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分别以哪种方式影响大气层中的热能分布?3.大气逆辐射对自然界的贡献有哪些?4.为什么总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气温却呈相反变化?5.地表上高、中、低纬度气温的日、年变化哪儿大,哪儿小?为什么?6.试述
12、干、湿绝热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方式。7.简述1月、7月全球海平面气温变化特点。8.简述气温垂直分布的不同方式及各自特点。9.太阳辐射光谱分几区?各自有何特征?10.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是如何被削弱的.11.对流层顶温度极地和赤道上空哪个高?为什麽?12.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光呈红色?2 - 1 太阳辐射要求:1 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2 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一.填空题:1.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 )以上,都在不停地以( )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 )
13、。2.物体的、a、P之间关系是( ),分别代表物体的( 、 、 )能力。3.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是( ),属于( )光,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再其次是( )。4.任一地点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是( ),大气上界的太阳常数是( )。5.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有三种被削弱的方式( 、 、 )6.大气层中主要的吸收物质是( 、 、 、 、 ),且具有( )吸收特性,仅占太阳辐射的( )%。7.天空出现白色是因为( )多。二.问答题:1.太阳高度角与直接辐射有何关系?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特点是什么?3.分子散射和粗粒子散射有何异同点?4.为什么天空有时是白色的,而有
14、时则是青蓝色的?三.作图:1.太阳高度角大小与受热面积大小的关系图2.太阳高度角与大气层厚度的关系图# 2 -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要求: 1熟练掌握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大气逆辐射的概念 2掌握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窗、温室效应、辐射差额等概念一.填空题:1.地表面辐射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2.地面有效辐射击的公式是( ),影响因素有( 、 、 、 )。3.地面辐射差额的公式是( ),白天为( )值,气温( ),夜晚为( )值,气温( )。纬度愈低,g >0的时间愈( )。4.“大气窗”对地表起到( )作用。5.烟幕预防霜冻的原理是( )。6.高低纬
15、间有水平气流的运动,是由于( )引起的。二.问答题:1.有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暖?2.大气窗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2 - 3 大气的增温与冷却要求:1 熟练掌握干空气绝热直减率、湿空气绝热直减率及应用范围,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大气的不稳定能量 2掌握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一.填空题:1.辐射发生于( )间、( )间,是( )最重要的热量交换方式。2.对流是( )重要途径。3.潜热交换主要是在( )中起作用。4.干空气任一高度处的温度表达式是( ),其中温度递减率是( )。5.大气稳定度是指( )使( )具有( )或返回原来位置的( )或( )。6.当大气层结使气团加速运动时
16、,称( ),反之则( )。7.当g<0时称( ),g0称( ),这样的大气层结是( )。二.问答题:1.为什么rm<rd?2.干空气的大气稳定度的判据是什么?3.什么是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能量,如何判断?三.作图:1.湿空气绝热上升过程示意图2.潜在不稳定能量示意图四.计算题:1.山高3000m,迎风坡山脚温度为20,对应的露点温度为15,rm=0.5/100m 求:凝结高度?0123( t0td) 高山顶的温度? 背风山脚的温度?# 2 - 4 气温的变化要求:1. 熟练掌握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辐射逆温、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 掌握影响气
17、温日、年较差变化的因素,年变化的原因,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的形成一.填空题:1.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 、 )。2.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的( )和( )之差,影响因素有( 、 、 、 )。2.在中纬度地区影响气温年变化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 )。3.纬度愈高,太阳辐射的年变化愈( ),相应的气温年变化也( ),在我国华南的气温年较差比华北地区( )。4.温度梯度是指在( )图上,垂直于( ),( )的变化值,它表示温度在( )方向的变化程度。5.在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中,如果等温线愈密,温差( );等温线愈弯曲,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是( );等温线东西向分布,影响气温的因
18、素是( );若南北向或与海岸平行,则温度受( )影响大。6.热赤道是指月平均气温在冬、夏( ),并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平均位置在( )。7.月份北半球陆上的等温线凸向( ),海上则凸向( )。8.根据逆温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五种类型( )、( )、( )、( )、( )。二.问答题:1.为什么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而不是正午12时?2.为什么北半球1月份等温线分布比7月份密?3.辐射逆温是如何形成的,条件是什么?4.用图解释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五.作图:1.乱流逆温形成示意图2.辐射逆温形成示意图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重点:1.气压随高度分布的定性解释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3.促使空气运动
19、的力4.地转风、梯度风的概念、形成、风压定律5.大气环流的概念,三圈环流的模式及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难点: 1.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的形成2. 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由来3. 三圈环流的形成、风带、气压带的形成l 标准大气压: l 铅直气压梯度或单位高度气压差, l 气压高度差(h),l 不同气温、气压条件下单位气压高度差的变化情况:l 均质大气, l 自由对流梯度: l 多元大气: l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l 等压面l 等压面起伏与气压高低分布: l 位势高度l 等压面的空间特点: l 气压系统: l 什么是温压场对称系统,包括哪些?其气压垂直变化特点分别是什么?l
20、 深厚系统:l 浅薄系统: l 温压场不对称系统l 大气的运动所受到的力及其作用特点l 气压梯度力l 地转风l 什么是梯度风,地区和气压系统中梯度风有哪些变化规律?l 偏差风: l 热成风及其形成的原因,l 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l 风的日变化和阵性是什么?l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l 简述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l 经向环流指数是用某一经度范围内,沿经圈上地转风的平均南北分量表示经向环流的一个指标。 PPT思考题1.简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各自对空气运动的作用.2.简述1月、7月全球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特点.3.简述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各自的环流特征及影响因素.4.为什么青藏高原
21、能形成特殊的高原季风.5.焚风现象使温度、降水在迎风坡与背风坡发生怎样的变化?6.说明大气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7.高度气压差和气压高度差与哪些因素有关.8.气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是什麽?9.简述气压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10.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为何可以反应气压场起伏形势?11.气压梯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对大气运动起何作用?12.自由大气风随高度如何变化?原因是什麽?13.白贝罗定律反应了一种什麽关系?原理如何?14.海拔高度为103m的A气象站,本站气压为1006.2hpa,气温为17.8°邻近某高山的B气象站,同时测得气压为873.7hpa,气温为11.2°,求
22、B高山的海拔高度. # 3 - 1 大气压力的变化要求:1.熟练掌握单位气压高度差、单位高度气压差的公式及意义2.掌握引起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因素3.理解气压的日变化、年变化一.填空题:1.静力学方程式是( )2.垂直气压梯度的表达式是( ),单位是( )和( )3.影响气压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种( 、 )4.气压日变化的特点是一般情况下,一天当中有( )个高值,( )个低值,影响因素有( 、 、 )5.在高山地区高空气压的最高值在( )季,最低值在( )季二.问答题:1.温度对气压有何影响?2.水平气流的辐合、辐散对气压有什么影响?三.作图:1.气流的辐合、辐散与空气垂直运动关系的示意图# 3 -
23、 2 气压场要求:1.熟练掌握等压面图、等高面图的来由,气压场的基本形式2.掌握气压场的对称系统、不对称系统的垂直变化特点一.填空题:1.在等高面图上,用( )表示( )的气压分布状况2.在等高面图上,数值由中心向外递减的区域称( ),对应的空间形状是( );数值由闭合中尽向外递增的区域称( ),对应空间的形状是( )。3.等压面图反映( )的特征,也反映出( )。4.位势高度与几何高度的换算关系是( )。5.深厚的对称系统是指温度场中的( )中心与气压场中的( )中心重合。6.在温压场不对称的高压区中,其中心轴线在北半球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向( )倾,南半球则向( )倾。7.地面上闭合的高低压系
24、统,到高空以( 、 )形式存在。二.问答题:1.等压面与等高面是什么关系?2.解释冷高压(暖高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特点?3.什么是等压面,有何特点?五.作图:1.冷高压(暖高压)垂直变化示意图2.温压场不对称时高压(低压)垂直变化示意图# 3 - 3 大气的水平运动要求:1. 熟练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转风、梯度风的形成及风压定律;热成风2.掌握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3.理解摩擦层中风的运动特征一.填空题:1.水平气压梯度是指垂直于( )方向,单位距离内( )的改变量,它是( )量。2.( )是促使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3.水平地转偏向力是促使空
25、气偏离( )方向的主要原因。4.任一纬度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大小是( ),在( )最大,在( )最小,它是一个假想的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 ),不改变其( )。5.地转风的条件是( ),方向是( )6.梯度风遵守( )的风压定律。7.热成风受( )和( )的影响。8.在北半球对流层中,温度分布总是( ),因而无论低层吹什么风,随高度的增加都逐渐转为( )风。四.作图:1.在下列气压场中分析各质点的受力及风向或气压场北半球: 自由大气:地转风: 梯度风: 五.问答题:1.在同一个气压场中,Vg、Vc、Vac关系是什么?为什么?2.北半球冷高、暖低区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 - 4大气环流要点
26、:1.熟练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三圈环流、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2.掌握海陆分布、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理解锋区、急流及大气环流的变化。一.填空题:1.大气环流是指具有( )规模的比较大的( )运动。2.大气环流根据它的尺度共有四种( 、 、 、 )。3.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有( 、 、 、 )。4.北半球共有( )个气压带,即( 、 、 、 )。5.北半球共有( )个风带,即( 、 、 )。6.从大气环流中得知,大气环流以( )环流为主,但也存在着( )环流,比( )环流弱,这是大气环流的( )规律。7.大气环流在方向上,以( )环流为主,在垂直方向上则体现为( )和(
27、 )。8.北半球行星锋区有两条( 、 )。二.作图题:1.北半球三风四带示意图2.地形影响气流分支绕行示意图三.问答题:1.极锋是如何形成的?2.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有哪些?3.青藏高原在冬季、夏季地面的大气活动中心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第四章 大气的水分重点:1. 影响饱和水汽压大小的因素2. 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3. 人工降水的原理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l 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l 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的总质量比值叫比湿。 l 露点(Td)(dewpoint)及达到露点的方法l 凝结 (condensation)及其条件l 使空气冷却方式包括哪些?
28、 l 雾凇( freezing fog)的分类及其形成条件l 什么是雨淞( glaze),雨凇的形成条件、结构和分布区域.l 雾形成的条件: l 降水的形成条件和不同纬度差异。l 云滴增长过程l 什么是对流雨(热雷雨),其特征有哪些?l 全球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思考题:1.地面凝结物和空中凝结物可分为几类?分别简述其主要特征。2.何谓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凝结增长,冰晶效应,湿润系数,雾凇和雨凇?3.如告诉你某地的经纬度,你能估计该地的降水概况吗?4.为什么说降水量的多少有湿润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5.你如何理解“霜前冷,雪后寒”,“霜重见晴天”,“霜打洼地”.6.用分子运动论说明
29、蒸发,凝结和饱和过程(E和e)7.E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8.为什麽冰晶与水滴,大小水滴,冷暖水滴间利于水分转移.9.雾,露,霜是怎样形成的?10.说明云滴增大和降水的形成过程.1.大气中水汽凝结条件有哪些?12.(1)e=12.3hpa,t=23°时,空气未饱和;t=10°,E=12.3hpa,td为多少?气温降低多少,空气才能达到饱和.(2)e=50.3hpa,t=40°时,空气未饱和;t=33°,E=50.3hpa,td为多少?气温降低多少,空气才能达到饱和.(3)据上例,说明td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 4 - 1 蒸发与凝结的基本原理要求:1.熟
30、练掌握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2.掌握水的动态变化及判断方法一.填空题:1.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按( )规律迅速( )。2.冰晶效应的条件是( )。3.大小水滴共存时,产生水汽转移现象的条件是( )。4.空气达到饱和的途径有( 、 )。5.大气中,凝结核的作用是( )四.问答题:1.冰晶效应是如何形成的,有何意义?2.为什么E凹最小?3.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是什么?# 4 - 2水汽凝结物要求:1. 熟练掌握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念;雾的形成条件、云的形成条件、分类。2.掌握各类雾的形成、云的特点。一.填空题:1.露的条件是( 、 或 、 )的夜晚。2.雾淞是指水汽
31、在( 、 )和物体( )表面上形成的乳白色( )的凝结物,多形成于( )的天气,在东北地区称为( )。3.根据雾淞的( 、 ),共分为( )类,即( )雾淞和( )雾淞。4.晶状雾淞是指( )蒸发后,凝华而成的,其特点是结构( ),条件是温度( ),有( 、 )。5.粒状雾淞的条件是气温( ),( )雾,( )风,其结构特点是( ),形状是( )。6.雨淞是指出现在( 、 、 、 )等地面物体上的一层( )的而又有( )的冰层。7.积状云是由于空气( ),发生( ),因此水汽产生凝结而形成的。积状云的特点是垂直发展( )、呈( )状态、底部( )、顶部( )的状态。8.波状云形成的条件是( 和
32、 )。四.作图题:1.淡积云的形成示意图五.问答题:1.晶状雾淞与粒状雾淞的形成、特点、天气条件方面有什么区别?2.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3.雾与云有何不同?# 4 - 3大气降水要点:1.熟练掌握降水形成的微观条件,人工降水的原理2.掌握降水的类型和分布一.填空题:1.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 )和( )水,常见的有( 、 、 )。2.形成降水的宏观条件是( 、 )。3.降水形成的微观条件是( 、 )。4.冷云不降水的原因是缺少( ),人工降水的方法是在云中撒入( )和( ), 目的是使云中产生( )。5.降水量的分布受( 、 、 、 )的控制。三.问答题:1.全球降水带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
33、的?2.为什么中纬度是多降水区?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重点: 1.气团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锋的概念、分类、冷暖锋天气. 2.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 3.寒潮的定义、源地、路径、天气。 4.副高各部位的天气及季节活动对我国东部雨带的影响. 5.赤道辐合带的类型;台风的定义、源地、形成条件、降水原因。难点: 1.锋内气压场的特征。 2.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条件。 3.阻塞高压的形成。4.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l 天气系统: l 天气系统的尺度: l 气团( air-mass)及其形成条件和范围 l 变性气团及其特点:l 锋(front )及其温度场、气压场和风场l (3
34、)准静止锋冷、暖两气团相互作用时,势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暂占主导作用,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l (4)锢囚锋冷锋赶上暖锋(或暖锋赶上冷锋),两锋间暖空气被抬离地面到高空,两锋间冷气团合并形成的锋。l 暖锋天气特征l 与暖锋天气相比,一型冷锋天气特征l 第二型(急进)冷锋天气特征l 锢囚锋天气特征l 大气长波及其温压场和天气特征l 阻塞高压(大气长波槽脊加强,振幅加大-闭合系统,暖高)及其形成原因。l 气旋(反气旋)指占有三维空间的中心气压值比四周低(高)的水平空气涡旋。l 气旋天气特征(模式)l 反气旋占有三维空间的中心气压值比四周高的水平空气涡旋。反
35、气旋和高气压属同一个系统。l 冷性反气旋天气特征l 暖性反气天气特征思考题1. 气团的基本概念,对我国天气影响较大 的是哪几类气团?2. 简述锋的特征和冷、暖锋天气特征。3. 何为气旋、反气旋?简述各自对我国天 气 产生影响的台风、寒潮、梅雨的天 气 过程。4.绘图说明锋面气旋结构及各部分天气特征.5.西太平洋副高各部分天气如何?它的季节性移动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6.台风的形成条件有哪些?7.冷性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有何特点? # 气团和锋要求:1. 熟练掌握气团的定义、分类、形成条件;锋的定义、分类、冷暖锋天气。 2.掌握气团的变性;锋的温压场特征。一.填充题:1.气团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存在
36、着( )相对均匀,并变化不太剧烈的大块空气. 2.冷气团属于( )气团,暖气团属于( )气团. 3.锋是两个性质不同的( )之间狭窄而又向( )气团倾斜的过渡带.4锋的结构包括( )、( )和( ).5.锋内气压场的特点是锋线位于( ),等压线通过锋线时呈( )式弯折,折角指向( ).6.暖锋的锋面坡度( ),移动速度( ),多数位于高空槽( ),云系从前到后分别是( )、( )、( )、( ),在( )中降水,属于( )性降水,降水区位于( ),这种锋面多出现在我国( )和( )地区.四.根据要求作图:1、暖式锢囚锋垂直剖面示意图五.问答题: 1.锋面为什么是倾斜的?2.有哪些因素影响锋面天
37、气? # 温带气旋与反气旋要求:1. 熟练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强度、分类;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寒潮的定义、源地、路径、天气、条件。 2.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锋面气旋的形成.一.填充题:1. 在北半球,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 )的一种大型的( )时针旋转的涡旋;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 )的一种大型的( )时针旋转的涡旋.2. 气旋在地面呈( )状,反气旋在地面呈( )状,因此,反气旋的范围比气旋的范围( ).3. 在锋面气旋的垂直结构中,槽前是( )区,槽后是( )区,槽前有( )气流,槽后有( )气流,低压中心轴线随高度向( ) 区倾斜.4. 17.入侵我国的寒潮,北路来自于(
38、 )附近的洋面,影响我国的( ).5. 20.寒潮的爆发条件是( )过程和( ).四.根据要求作图: 1.锋面气旋的平面图 五.问答题: 1.实际大气中,如果温压场不对称,对气旋形成有何作用? 2.当地面上有锋,而高空中是平直气流时,锋面气旋是如何形成的?# 中高纬度高空主要天气系统要求:1. 熟练掌握阻塞高压的定义、条件;切断低压的定义和类型;西南涡与西南地形的关系。 2.理解阻塞高压、切断低压、切变线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一.填充题:1. 西风环流都是以波状的( )和( )系统从( )向( )运动的,通常称它们为( ).2. ( )mb等压面图的气流特点可近似的代表整个对流层的平均流场.3.
39、 大气长波造成了( )空气在( )南下,( )空气在( )北上.因此,大气长波反映了( )空气的交换.4. 阻塞高压出现在有( )存在的地区和季节,主要的天气特点是( ).5. 阻塞高压属于( )对称系统,大约位于( )°N6. 切断低压常形成在( )有一定强度而( )又比较活跃的季节和地区.7. 我国切变线在( )和( )出现最多,使该地区出现( )的天气.四.问答题: 1.大气长波的温压场特点与地面气压系统的关系如何? 2.阻塞高压的条件? # 副热带高压要求:1. 熟练掌握北半球副高强度的特点,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副高各部份的天气,梅雨的概念. 2.
40、掌握副高的形状,季节活动规律,梅雨的天气特征及成因.一.填充题: 1.副高是一个环绕地球( )地区的( )性高压带. 2.副高的平均形状是( ),脊线走向是( ).三.问答题 : 1.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东部夏季的多雨天气是如何影响的? 2.梅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热带天气系统要求:1. 熟练掌握赤道辐合带的定义、类型;台风的定义、分级、源地、形成条件、天气特征。 2.掌握台风的结构,温压场特征,移动路径,多雨原因.一.填充题: 1.赤道辐合带是指在( )之间的( )槽内,由( )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 )区,呈( )向分布. 2.东风波是指副高( )侧( )气流里,从( )向( )移动的倒
41、V字型槽. 3.台风是指发生在( )海洋上, 中心气压值( ),具有( )结构和强烈旋转的( )涡旋. 4.台风的结构特点的( )的、( )的、( )的( )性涡旋。 5.台风的西路经过( )在( )、( )一带登陆,影响我国的( )地区。 6.在赤道辐合带中,因低层气流( )常产生( )天气,主要云系有( )和( ),伴有( )和( )天气.7.1989年国家对热带气旋按级别定为四级,强度从弱到强的名称是( )、( )、( )、( )。 8.台风的范围是以( )大小来度量的. 9.台风在水平方向上蝗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 ).二.问答题: 1.台风等压面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形
42、成台风时要广阔的高温高湿洋面? #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要求: 1.掌握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条件及雷暴、龙卷、冰雹等的定义,天气特征 2.基本以自学为主.一.填充题:1. 雷暴是指( )云中的( )、( )、( ),是一种( )天气。2. 在气象观测上,直径>( )cm时冰球或冰块称为冰雹.3. 龙卷的指从强烈发展的( )的底部向下伸出的( )云柱.4. 雷暴在中国的分布地区是( )和( ).二.问答题: 1.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2.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冰雹在600mb高度最易形成?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重点: 1.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 2.各纬度的环流
43、与气候 3.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对周期性风系的作用 4.洋流对大陆东西两岸气温、降水的影响 5.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难点: 1.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 2.季风的形成原因 3.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l 气候的概念及其形成因子:。l 太阳辐射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l 大气环流及其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l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l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主要途径: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区别: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 :主要特点有:l 海洋性气候(marine climate) :主要特点有:1) 高原气候(h2000m):冬天是个冷源,夏天是
44、个热源,太阳辐射强,降水少,年较差、日较差大,属大陆性气候。l 山地气候(h2000m):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多(特别在迎风坡),有效辐射大,风大,属海洋性气候。 思考题1.简述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特点.2.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是如何分布的?3.全球热量交换和水分循环是如何进行的?4.南北半球西风带有何异同?为什麽?5.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在气温,降水变化上有何异同?6.简述洋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7.为什麽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气温降低?为什麽高山上有积雪?8.为什麽降水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是否山地愈高降水就愈多呢?9.简述季风的形成条件和特征.10.绘图说明海陆风,山谷风的特点.11.大气环流是
45、如何影响气候的? #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要求: 1.熟练掌握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天文辐射气候带,辐射差额的地理分布特点.一.填充题: 1.天文辐射是指在( )由太阳和地球间的( )位置决定的( )辐射. 2.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 )、( )、( )。3气候是指在( )、( )、( )、( )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地区多年的,特有的( )的综合.二.问答题: 1.为什么夏半年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20°-25°N?# 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因子要求: 1.熟练掌握大气环流调节海陆间温差,各纬度环流与气候. 2.理解大气环流调节高低纬间的温差,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
46、一.填充题:1. 高低纬间温度维持稳定,主要是由于高低纬间( )和( )输送热量的结果. 2.台湾火烧寮之所以是雨港,原因是( ),迎接( )信风.3.在赤道与副高之间,由( )完成热量输送,中高纬则由( )和( )完成南北热量的输送.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大气环流调节了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2.信风带对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有何影响? 3.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西风环流在冬季对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4.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中纬度环流在夏季对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气候形成的海陆分布因子要求: 1.熟练掌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海陆风、季风的定义,形成原因. 2.掌握海陆分布对雾、降水的影响,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一.填充题:1. 陆地在( )最容易形成对流雨,海面在( )地区,( )最易形成对流雨.2.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出现两种周期性风系( )风和( )风.3. 海陆风主要是由于( )产生的,多出现在( )地区.三.问答题: 1.海陆的热力差异表现在几方面? 2.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有形成有何影响? 3.行星风系的季节性移动对季风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