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诗之风格浅析_第1页
王维送别诗之风格浅析_第2页
王维送别诗之风格浅析_第3页
王维送别诗之风格浅析_第4页
王维送别诗之风格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灞桥折柳,长亭送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组员姓名:王 瑶 学号:1305010100姓名:徐明谦 学号:1305010111姓名:张应秀 学号:1305010095姓名:刘玉叶 学号:1305010108姓名:陆 芳 学号:1305010105姓名:石 美 学号:1305010104姓名:万郁彬 学号:1305010060姓名:马举伶 学号:1305010061王维送别诗概述 王维送别诗概述 王维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其诗能够充分反映盛唐气象,送别诗作为当时感情最真挚的一种诗歌类型,能够充分表现诗人的感情。 王维送别诗体现了三个特点: 1.明净澄澈 2.悲凉壮阔 3.乐观精神一、明净澄

2、澈之境界 “明净澄澈”是王维送别诗中渗透出来的另一种气息,在这类诗中,除了诗歌的主题是“离别”之外,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致空明纯净、恬澹优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对于景物的描绘不相上下,简直就是送别诗中的田园山水诗。 关于这种透明纯净风格的形成,与王维在诗中多喜欢用色彩明亮、感觉清新的形容词同山川、河流、草木、云朵等自然意象相结合有关,所谓“维诗清逸,追逼陶谢”大概说的就是这样一种风格吧。 学陶渊明,却有陶渊明诗歌清逸的感觉: “王维、裴迪辋川诸作 无意学陶,亦无一类陶,而转似陶。”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 其实,王维的送别诗中描写山水的部分也颇似陶爱用“飞鸟”、“白云”意象,表达一种清空、与世无

3、争的隐逸情怀。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芳草空隐处,白云余故岑。 (送权二)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 透过这些诗里的“白云”“飞鸟”意象,读者同样可以感受到明净澄澈的意境,只不过在这些景致里,除却视觉上的空明纯净外,读者还可以更深一层领略到诗人王维那“天机清妙,与物无竞”(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序)的山水隐逸情怀。 钟惺评论送别诗中“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句说:“感慨寄托,尽此十字,蕴藉不觉。”(唐诗归卷八)高步灜也说:“妙远。”(唐宋诗举要卷一) 因此,王维送别诗中“明净澄澈”的境界与他山水田园诗“素净

4、”(刘须溪评王维辋川集)、“清幽绝俗”(施补华岘佣说诗)的风格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除却“送别”的外壳外,它们都强调境界之“洁净”,这种“洁净”的诗歌品格尤其受到明代学者胡震亨的推崇 他说:“诗中之洁,独推摩诘。 摩诘之洁,本之天然,虽作丽语,愈见其洁。 如仙姬天女,冰雪为魂,终复璎珞华鬘,都非人间。”(唐音癸签卷十)对王维诗歌“洁净”的超尘脱俗之姿赞誉得无以复加,同时也体现了王维送别诗所达到的高度。 王维送别诗中透出“明净澄澈”之感的这类诗向我们诠释了这个道理,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悲凉壮阔之气象(一)“悲凉壮阔”的意象 “悲凉壮阔”风格的形成,首先表现在意象的选择

5、与组合上。 王维通常选用视觉效果上灰暗萧索的景物,如“孤城”、“落日”、“黄云”、“飞蓬”等,与意象相搭配的形容词色彩也多是黯淡、阴沉的,由此营造出悲凉的气氛。落日下河源,寒山静秋塞。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 (送陆员外)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送张判官赴河西)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送韦评事)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送平淡然判官)樯带城乌去,江连暮雨愁。 (送贺遂员外外甥) “落日”、“寒山”、“阴风”、“古塞”、“孤城”、“飞蓬”、“黄云”、“暮雨”等意象均是让人一眼看起来就觉得既灰

6、暗又萧索、阴沉的景物,再联系到离别的特定场景,读者在心理上自然产生悲凉、孤独、落寞之感,这与诗人所选用的萧条衰败的景物有关,同时也与诗中所运用的形容词有关。如: 用“寒”来形容寂静高大的山;用“阴”表达吹起的是凉风;用“枯”暗示没生命的桑树;用“古”说明边塞的偏远荒凉;用“孤”暗寓离别的冷落,用“黄”描绘天空漫天尘沙以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用“暮”渲染离别环境的凄清等。 这些色彩并不鲜艳且有阴冷孤独之感的形容词与萧条衰败的景物一搭配,离别时的“悲凉”之感油然而生。 王维送别诗除了有“悲凉”之感外,还具有“壮阔”的气象,而这种气象的形成与王维喜用数量词与景物意象搭配有关,如五湖千里外,况复五湖

7、西。(送张五諲归宣城)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万里不见虏,萧条胡地空。(送陆员外)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送刘司直赴安西)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送杨长史赴果州)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送熊九赴任安阳)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梓州李使君) 在与山川、湖泊、道路等景物意象搭配时,王维喜欢用“千”、“万”等数量巨大的数量词,营造一个视域广阔宽泛的地理空间,使读者觉得离别双方的空间距离在拉大,但伴随壮阔画面的是,离别的感伤情绪并不是太明显。 悲凉壮阔气象的形成,与王维善于把色彩黯淡、感觉阴沉的形容词代表一定数目的数量词与典型的意象(如落日、大山、湖泊等)巧妙搭配是分不开

8、的。(二)“慷慨激昂”的情感宣泄 与写景取物上形成“悲凉壮阔”的意象特征相呼应,王维的送别诗特别讲究在情感表达上的“慷慨激昂”,具体表现在写法上常用壮阔宏大的意象来表达送别之情的慷慨激昂、乐观向上,尤其是边塞赠别诗,它们非但没有离别的忧烦忧尽除,心情顿时亮起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同传统送别诗中“哀怨惆怅”的感情基调有别,“慷慨激昂”与“明朗欢快”两种感情基调正是王维送别诗中的特色,它们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展现了盛唐高昂向上的社会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送别诗的境界,清人赵殿成说王维送别诗深得诗家之教,有“忠厚和平之旨”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三)。三 乐观精神的洋溢 诗的乐

9、观积极基调分析: 离别不一定要忧伤,也可以轻松愉快的告别。这类诗歌往往也是通过意象的营造来表达离别的情绪,以自然清丽之景表明朗欢快之情。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早晚方归奏,南中才绝忌秋。 (送徐郎中)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送钱少府还蓝田)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 (奉送六舅归陆浑) 第一首送钱少府还蓝田把离别情境设在生机盎然的春天里,诗人想象友人在途中可听到黄莺清脆的啼叫、看到山中野杏枝头已长出的新鲜嫩芽,这一生机勃勃的景象让离别之人没有怅闷之感,反而平添几许欢快明朗的色彩。 第二首也同此,把离别情境置于春光明媚的时节里:“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看到这样清丽宜人的景致,即将离别之人心情也会变得欢快爽朗起来。 第三首在表达离情的欢愉上更是明显,诗中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六舅回老家后可以过一种陶渊明似的隐逸生活:“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让人仿佛想起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悠闲自足,而这样的生活正是六舅所喜欢的:“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可以说归家是得偿所愿吧,这样的送别诗哪里有什么悲伤黯然的情绪,完全是愉悦爽朗的。 综上所述,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