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专项测试【3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1.核舟记(节选)明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小题1】在下
2、面的“词语积累卡” 、横线上填写空缺的内容。(2分)词语 例句 解释 例句解释许高可二黍许 杂然相许赞成 赞同曳屋许许声拟声词先生何许人也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160; )(2分)A能以径寸之木徐喷以烟B石青糁之公将鼓之C启窗而观出淤泥而不染D若听茶声然吴广以为然【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小题4】如果这件艺术品准备在博物馆展览,你会怎样介绍它?下面的文字是有关“核舟”的解说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3分) (需用原文语句填空)这件“核舟”,堪称微雕艺术的高峰之作,为明代王叔远所做。原材料只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 王叔远“因势象形”刻核舟,舟上五人,不但须眉毕见,而且“各具情态” 。
4、另外,凸显篛蓬,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34个字,“勾画了了”。清代魏学洢曾用细致的笔墨,用 顺序说明此舟,充分体现了雕刻者的“ ”。现在就让我们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
5、160; “ ”【答案】【小题1】上下 ;处所、地方 【小题2】A【小题3】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小题4】大苏泛赤壁 空间顺序 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考点】初中语文
6、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总结“许”不同含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以:用。B项中的之:指示代词,代指16个字;代指齐师。C项中而: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项中的然:的样子;正确。故选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的“罔”“具”的意思。考点:理
7、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即可,主题,大苏泛赤壁,写作顺序,空间顺序,有明显的方位词,表现出的雕刻者精湛的技艺。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
8、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9、60; 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注】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野人:农夫。 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卫:春秋时的卫国。【小题1】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 (2)王之蔽甚矣(3)赵简子出畋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小题2】翻译句子(4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
12、 (3)人爵愈贵者愈危。 &
13、#160; &
14、#160;【小题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15、; 【小题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16、60;
17、60; 【小题5】选文中邹忌和郑龙的做法,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3分)
18、0;
19、0;
20、0;
21、0; 【答案】【小题1】长,这里指身高、受蒙蔽、打猎 、攀援、爬(树)。【小
22、题2】(1)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2)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小题3】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来朝见齐王。【小题4】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小题5】略【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此处“蔽“作动词用,受蒙蔽。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23、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这里“虽”“进”“爵”等重点词语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原文中答案不够明确,学会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和概括。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这里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考点
2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5】试题分析: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忽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邻翁素有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选自
25、聊斋志异)【注释】茸:草初生又细又软的样子 雅量:宽宏大量 诡:欺骗【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无术可医 骂之亦可警将来 某益窘
26、0; 其病良已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汝病乃天罚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乃不知有汉C乃重修岳阳楼D翁乃骂【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邻翁素有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
27、色。
28、0; 【小题4】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居民某或邻翁这样的人,你将会怎样劝诫他?请选择其中一人用自己的话来劝说。(3分)
29、;
30、; 【答案】【小题1】(4分)(1)方法 (2)警醒,警告 (3)更加 (4)停止,指病好了【小题2】A【小题3】(3分)邻居老人向来宽宏大量,平常损失东西,从不表现在声音和脸色上。【小题4】(3分)参考一:对盗鸭者说,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管他伪装得再好,也迟早会被别人发觉的,所以千万不要做违背良心的坏事。参考
31、二:对邻翁说,受了害,对于坏人坏事一定要检举揭发,只有这样,才能打击他的恶习,让他不再危害人间。只有适当的惩罚,才能让这些人醒悟、改恶从善。【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术:是方法。 警是警醒,警告的意思。益:更加,可联系香远益清。 已:停止。可联系死而后已。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小题2】试题分析: “汝病乃天罚”的“乃”是“是”的意思。A中乃是是的意思, B.乃不知有汉的“乃
32、”是竟然的意思。C.乃重修岳阳楼的“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D.翁乃骂的“乃”是于是,就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小题3】试题分析:“素”平素,一向,“未尝”不曾,“征于声色”表现在声音和脸色上。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
33、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小题4】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要求“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居民某或邻翁这样的人,你将会怎样劝诫他?请选择其中一人用自己的话来劝说”回答时要注意选弄清居民、邻翁各是怎样的人,各有怎样的错误,再针对他们的错误来回答。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概括人物形象要全面、客观,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阅读罗烨的醉翁谈录一文,完成小题。眉、眼、口、鼻四者,皆有
34、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注】 神:灵性。 厮:相互。【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故吾位居汝上( ) 宜居汝上也(
35、 )若然,则眉有何能( ) 吾若居眼鼻之下( )【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吾若居眼鼻之下A而忘操之(郑人买履)B故时有物外之趣 (幼时记趣)C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记)D观之正浓(幼时记趣)【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36、(2分)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方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译文: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译文:_【小题5】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答案】【小题1】所以 应当 这样 如果【小题1】 B【小题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小题1】你有什么能力(能耐),位置却处在我上面? 如果不是
37、正午和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小题1】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个人)的能力,只有把自己(个人)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个人应有的作用。【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B与例句都是结构助词,的。【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阐述的生活哲理。5.阅读
38、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1)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2)执而鞭之(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小题3】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2分)【答案】【小题1】(1)拿
39、0;(2)用鞭子打(2分)【小题1】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2分)【小题1】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粮食、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6.三 峡(13分)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40、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1) 略无阙处 ( ) (2) 素湍绿潭 (
41、; ) (3) 属引凄异 ( ) (4)哀转久绝(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 (3分) (
42、160; )例句:飞漱其间A其真无马邪B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C安陵君其许寡人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小题4】陆游入蜀记描写三峡说:“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请从文章中找出与之意义相对应的文字(原文原句)。(3分)【答案】【小题1】(1)通“缺” (2)白色的 (3)连接 (4)消失【小题1】D【小题1】水
43、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趣味无穷。(3分)【小题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绝巘多生怪柏” (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例句中与D句中其的意思都是“这”的意思。【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只要读懂文章,此题便会迎刃而解。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
44、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注释】益昌:县名。 腰笏:腰里插着笏板。笏,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君王旨意的物品。【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1)多从宾客歌酒( ) (2)引舟上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小题3】何易于没有“索
45、民挽舟”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小题4】对何易于亲自引舟这一行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表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刻为百姓的精神。B他身先士卒,希望能对百姓起模范带头作用。C这是他为了讨好上司而故意做出的姿态。D他身为属令,无所事事,火材小用,未尽其责。【答案】【小题1】(1)让跟从(2分)(2)牵,拉(2分)【小题1】我是县令,在我没事的时候,可以来充当奴役。(3分,关键词“为”“当”)【小题1】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3分)【小题1】A(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略8.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
46、小题(17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小题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屠自后断其股
47、,亦毙之。【小题2】有人说文中的狼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觉得有道理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分)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注】神:内在精神。闾:村子。镵血脉:指扎针、开到一类的手术投毒药:用猛药。副:分析。【小题3】有同学联系上下文认为画线句中的“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你认为这样理解有道理吗?为什么?(2分)【小题4】扁鹊为什么认为自己看病的本事最差?(3分)【答
48、案】【小题1】(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面前。(2)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掉了它的大腿,把这只狼也杀死了。(6分)【小题1】参考答案略。(回答有道理和无道理只要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分)【小题1】有道理(1分)。从下文扁鹊的回答中“长兄”、“中兄”可以推断他的意思就是“兄弟”(1分)。(2分)【小题1】因为扁鹊只能用针刺手术,用猛药来治病,而长兄却能看病人的精神,还没等病人病症表现出来就能治好病,二哥则能在病人病情刚刚表现出来的时候就能诊断病治好他们,所以并确认为自己的医术最差。(意思对即可得分。用原文回答也可得分。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
49、类【解析】略9.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选自晋书)来源:【注】 久阔:久别 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50、160; 沉疴(chén k):久治不愈的病。【小题1】 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B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意:意料,想C复置酒于前处复:反复D广乃告其所以所以:的原因【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小题3】“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2分)【答案】【小题1】C【小题1】(我)看见杯中有条小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完后就生病了。【小题1】告诉人们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测,庸人自扰。(或:凡事应多作调查研
51、究,千万不能见到一点形迹就疑神疑鬼。)【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文意,把握关键语句即可。10.课外文言文 (8分)顾况戏白居易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注释乐天:即白居
52、易,字乐天。顾况:当时著名诗人。【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以歌诗投顾况( ) 况戏之( )有句如此( ) 居亦何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小题3】.读了此文,你有怎样的感受?【答案】【小
53、题1】(1) 把 ;(2) 他,指白居易 ;(3) 这样 ;(4) 什么 。(4分)【小题1】长安城里物价昂贵,(在这儿)住下很不容易(2分)【小题1】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敬重(尊重)(礼遇)(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略11.(二)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
54、;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注】布帛:泛指织物。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椁(gu):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戮:侮辱。【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齐国好厚葬( ) 布帛尽于衣裘( )桓公患之 ( )
55、; 厚葬之风休矣(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2分)A入则无法家拂士B战则请从C至则无可用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小题2】.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小题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小题4】.用自己
56、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答案】【小题1】(1)喜欢 (2) 全,都 (3)担心 (4)停止 (4分) B (2分)【小题1】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2分)【小题1】(1) 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2分)(2)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小题1】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防守的。(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解析】【小题1】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1)喜欢 (2) 全,都
57、160; (3)担心 (4)停止 【小题2】B 例句中的“则”连词,就。A 连词,如果。C转折 连词,却。D 副词,就是。【小题3】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进行断句。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小题4】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一定要准确,还要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之:的,名:为名(各一分)夫战,勇气也。(判断句式),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各一分。(所给答案和原题不一致)【小题4】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翻译过来即可。12.三(15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
58、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59、。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释: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颛(zhun):独一,专擅。【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5分)比至陈:( )
60、60; 或说陈王曰:( )辍耕之垄上:( ) 轻威:( )将军身被坚执锐(
61、60;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小题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3分)【小题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原因:
62、; 启示: &
63、#160; 【答案】【小题1】(1)及,等到(2)有人(3)往,到 (4)有损 (5)通“披”,穿。(本题5分。每小题1分)【小题1】(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
64、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小题1】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3分,只答后一句也可)【小题1】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2分)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略13.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65、的意义。(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66、#160; (4)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
67、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答案】【小题1】(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 :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小题2】(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小题3】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
68、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不过这几个词语解释都是课内阅读理解中的重要词语,日常学习中老师的讲解,学生经过复习,问题不大。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馨”这里指品德高尚。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通过选项与文
69、章内容的逐一对照,选项D是有问题的,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的意在表明:只要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陋室简陋,而不是外部的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学习文章要能透过表面分析实质。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2题。(共10分)【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助理合同范本
- 减租协议合同范本
- 会务会展合同范本
- 使用合同范本流程
- 公司和学校合同范本
- 买卖地下仓库合同范本
- 代购合同范本理财
- 公司外部融资合同范本
- 村级森林防火的发言稿范文(5篇)
- 两万块钱消费合同范本
- 环境材料学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书整套课件幻灯片(最新)
- 公路施工技术全套课件
- JJF1175-2021试验筛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产品结构设计概述课件
- 八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 胸痹心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 word 公章 模板
- 世界技能大赛PPT幻灯片课件(PPT 21页)
- Python程序设计ppt课件完整版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