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1页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2页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3页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仁者爱人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_)。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说一说你的想法。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

2、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音lu)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

3、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明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A.絜之百围   絜:丈量   B.匠伯不顾

4、,遂行不辍到  辍:中止C.奈何哉其相物也  相:看待 D.不可以适河  适:适合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_A.匠石之齐,至于曲辕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以至于此其大也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C.使予也而有用       &#

5、160;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几死,乃今得之          而后乃今将图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A.石匠人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栎树,树冠高大,树身粗壮,看的人如同赶集一样多,而木匠师徒对此却不屑一顾。B.木匠认为栎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栎树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

6、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理。宋国荆氏生产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些树常为人所用而被砍伐,相反,在祭祀时许多有缺陷的牛、猪和人却得以保全。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诲:_俱:_2在上面的语段中找出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  _3用自己的话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

7、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食:吃。子:你。无敢:不该。长(zhng):为首领,执掌。逆:违背。以为:认为是信:诚实。走:逃跑。遂:于是。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虎求百兽而食之(_)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2)虎以为然(_)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确的解释。A它们,指代百兽B它,指代老虎C它,指代狐狸 D它们,指代老虎和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_)(

8、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_)(3)兽见之皆走   (_)3下面对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这则寓言讽刺了_的人。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

9、“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患:担心。既:已经。息:休息。俟(sì):等待。讽诵:背诵。及长:等到年龄大了。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寝:睡觉。1结合句子,解释下列加点字。(1)尝主编资治通鉴_(2)俟能讽诵乃已_(3)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_2对“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等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B.等他长大了,读了哪些古代书籍,他依然记得很清楚。C.依靠他强大的记忆,长大了,还记得安放书籍的地方。D.依靠他强大的记忆,等到他长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古代书籍。3下列选

10、项中能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这句话运用_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_的特点。6. 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薛谭学讴于秦青(_)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_)饯行于郊衢 (_)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_)2翻译: 

11、;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_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_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_7. 文言文阅读。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癝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齐宣王使人吹竽(_)       好一一听之(_)2翻译下列的句子。癝食以数百人等。_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_8.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12、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众人。游:玩。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信然:果真这样。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   )A.折枝 B.竞 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    )A.道旁而多子 B.此必苦李 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A.仔细观察 B.依靠猜想 C.故弄玄虚9. 阅读短文,

13、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_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

1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所宝以百数数:计算 B.一日曝书画曝暴露C.今乃掉尾而斗掉:摇动 D.处士笑而然之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有一牧童见之锤子期听之B.常以自随以为世上无足复为鼓琴者C.处士笑而然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句子的理解。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_11. 文言文阅读。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15、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河东集)(注释)永之氓:永是地名,即今天的永州;氓指老百姓。暴:涨水。寻常:像平常一样。且:将要。1下列加点的字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永之氓咸善游。(善,擅长) B.益怠。(益,更加)C.乘小船绝湘水。(绝,断绝) D.吾腰千钱。(腰,腰缠)2“永之氓咸善游”中“咸”的解释是(   )A.全;都。 B.姓。 C.像盐的味道。 D.咸阳,秦国都城。3与“何不去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永之氓咸善游。 B.左臂挂念珠倚之。

16、C.山川之美。 D.何陋之有?4读完短文,你觉得导致溺水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A.溺水者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B.溺水者爱财如命的本性。C.溺水者的同伴没有救助他。D.溺水者没有发挥出平常的游泳水平。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12.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引酒且饮之(_)为蛇足者终亡其酒(_)2翻

17、译下面的句子。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_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_13. 课内阅读我最棒。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思援弓缴而射之(_)(3)为是其智弗若与(_)(4)非然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惟弈秋之为听。_3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14. 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注释)郑:春秋时代的郑国。欲:将要,想要。履(l):鞋子。先:首先,事先。度(duó):测量,衡量。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置:安放,搁。坐:通假字,通“座”,座位。至:等到。之:到去,往。操:拿、带。乃: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