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猫》教案设计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猫》教案设计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猫》教案设计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猫》教案设计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猫》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猫知识与技能 : 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

2、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怂恿 婢女 蜷伏 惩戒 怅然 诅骂 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

3、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答复后明确: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

4、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突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q

5、uot;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过程与方法: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

6、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答复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qu

7、ot;"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怒""诅骂。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

8、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答复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假设有假设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

9、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 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答复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

10、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quo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 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目标2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

11、: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

12、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照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一篇读后感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概括能力。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3积累优美传神的语言。过程和方法:1能抓住文中的主要信息,概括课文内容。2在品析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来

13、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2深刻认识我们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树立动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抓住主要信息,深入品析探究。教学难点:1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2“彩虹”在文中的深意。【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教师指导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2引导朗读,感知课文。3复述概括,探讨主旨。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教师活动1播放动物世界有关动物在危难时刻做出牺牲保护幼仔和同伴的影像资料。2结合影像资料点拨: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常常有动物做出一些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至深的举动,当我们在欣赏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时,你除了震惊,还能想到什么?

14、0;学生活动1进入情景,引发共鸣。2认真朗读,感知课文。3活动参与,把握中心。学生活动1  学生欣赏,进入情景。 2  学生深思,引发共鸣。 3  设问导入:斑羚生性温顺,在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它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二、引导朗读,感知课文教师活动1请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2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工具书给以下字词注音、释义。狩shòu猎     对峙zhì湛zhàn蓝   斑斓lán磐pán石     

15、 蹿cun跳迥jing然不同  悲怆chuàng娴xián熟  眼花缭liáo乱3  请学生答复导入设问:生性温顺的斑羚做出了怎样的选择?4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斑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5引导学生明确以上问题:1斑羚飞渡的全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2斑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环境所迫,二是斑羚对生命的渴求,斑羚群所固有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的自然之举。 三、复述概括,探究主旨教师活动1请学生细看课文插图,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做

16、复述课文的准备。2请学生复述课文,并安排学生点评。3在复述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将课文结构层次划分出来。3学生带着问题打开书。学生活动1学生朗读,勾画。2学生查工具书,交流。3学生答复。4学生默读课文,先自主探究,再合作讨论。5.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发言表达对这两个问题的见解。 学生活动1  学生看插图,速读课文,做准备。2学生复述课文,同学点评或补充。3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结构层次:4.学生重点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再看文中插图,感受斑羚飞渡的悲壮,并谈谈自己的想法。第一部分1、2段:飞渡前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第二部分3-16段:飞渡时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

17、取年轻的一半生存的方法成功飞渡。第三部分17段:飞渡后镰刀头羊悲壮地走向死亡。4学生重点阅读,同桌交流感受。 四、本课小结课文描述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赢得种群生存的时机,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来摆脱困境的壮举,向我们展示了动物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令人震撼。五、板书设计面临绝境        飞渡前毅然决定                

18、60;            飞渡时试跳成功                     飞渡后走向彩虹六、作业设计智慧、勇气、自我牺牲 写出课文故事梗概,不超过300字。  马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2、揣摩文中的比照描

19、写,了解比照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比照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学生答复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

20、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答复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

21、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二深层探究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要求点到为止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

22、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五、延伸拓展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六、作业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资料卡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展

23、开讨论,品味语言,学以致用教学设计:一、导入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二、延伸、拓展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3、讨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例问题: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

24、?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讨论结果略。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2、再读课文,了解比照的运用及其作用。1找出文中比照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25、3、用比照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四、作业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一周内完成。附板书: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野马:自由欣赏突出事物的特点 25短文两篇一、所在单元第五单元二、授课学时二课时三、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夸父追日;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自主、探究、协作五、教学准备学习资料: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

26、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基础过关给以下划线字注音:饮于河、渭wèi 弃其杖zhàng2、解释以下划线字:逐走跑 饮于河到黄河 未至到达 道渴而死表修饰弃其杖他的 化为邓林桃林3、文学常识填空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

27、3;海外北经,“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六、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把握。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二探究品味文章内容。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从神话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自不量力消极方面。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

28、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三)拓展迁移。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 ·北山经 思考: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答: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

29、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两小儿辩日一、教学目标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熟读两小儿辩日;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二、教学准备学习资料: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基础知识:给以下划线字注音:盘盂yú 孰(shú)为汝(r)多知(zhì)乎 沧凉

30、(cng) 决jué解释以下划线字: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 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不能决判断说出以下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此独以跛之故因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孰为汝多知乎认为翻译以下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孰为汝多知乎?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三、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把握。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

31、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二问题探究。、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笑”是讥笑,假设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假设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面

32、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不能决也。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拓展迁移。庄子欲刺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

33、举果有双虎之功。注释:选自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须:等待。1.解释加有下划线的词:庄子欲刺虎想要馆竖子止之曰劝阻两虎方且食牛吃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名声两虎果斗果然一举果有双虎之功成效2.翻译文中句子。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卞庄子认为这话对,就站着等待它们。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译文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

34、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4、作业狼一、            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的含义及其用法。2、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想象探究中把握形象,领悟主旨。二、       

35、;     教学过程:一      导入并简介作家作品:21、清朝时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他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于是他在路边摆起茶烟摊,向过路人搜集奇闻怪事,整理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计491篇,约40余万字。被后世广为流传。书中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拟人化、社会化,以充分表达其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他就是2、投影屏1,展示作者、作品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投影屏2,展示故居、评价郭沫假设先生曾为蒲氏故居题联

36、,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名篇狼,看看一个屠夫和两只狼相遇后命运如何?投影屏3,展示初读要求二 初读原文,字正腔圆 :51、自读要求:借助书下注,大声朗读,读准读通。2、指一生朗读 学生纠错 老师强调 齐读明确:投影屏4,展示生词注音缀行zhuì  屠大窘   苫蔽成丘à  眈眈相向 目似瞑í  止露尻尾  假寐è  狼亦黠á  隧入 意暇甚 两毙 变诈4、

37、  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投影屏5,展示句断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其一/犬坐于前 投影屏6,展示要求三 二读原文:疏文意,清思路 25-281、结合预习,小组合作通译,如遇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作好记号。102、大组提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解疑,老师可略作提示、归纳,然后讨论解决。5-83、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翻译理解: 投影屏7,展示要求 10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诵开头至“而两狼之并驱入故”,然后答复老师的问题,并用文中的原句原词证明你这样答复是正确的。 A、屠户当天的生意如何? “担中肉尽,只有剩骨”。B、那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紧跟其后,“缀行甚远”。C、两

38、条狼团结吗?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还有“并驱如故”2请同学们小声朗读“屠夫大窘”至“眈眈相向”,你们读完后,老师将提供一份上届学生翻译的译文,有四处错误,要求你辨出错误并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投影屏8,展示译文 出示:屠户很困窘,害怕前后都遇到敌人。四面都有麦场,麦场主堆了很多杂物在里边,覆盖成了小山丘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它的下边,卸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再向前了,它们和屠户面对面地坐着。纠错明确: 敌:攻击 顾:看 眈眈:瞪大眼睛对着屠户 薪:柴草3齐声朗读“少时”至课文结束,解释以下加点词及短语的意思。 投影屏8,出示题目犬坐于前 目似瞑 意暇甚 以刀劈狼首 洞其中 断其股 4如果

39、老师用“屠户遇狼”来起头归纳,你会各用哪些词来归纳后文呢?屠户遇狼 屠户惧狼 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作者议狼 投影屏9,出示图片四 三读原文,大胆想象多角度探究: 投影屏10,出示要求1、如果狼有思想的话,它们在两次自然分工的时候分别会怎么想? 贪婪、狡猾2、想象一下屠户在投骨、暴起杀狼、转视积薪后这三次行动中分别会想些什么? 曾想妥协、后果断、勇敢、细心、除恶务尽 3、屠户之所以取得胜利还有什么原因吗?占据有利地形慌而不乱、沉着、敢于并善于斗争4、结合原文,谈谈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 投影屏11,出示要求 请一二组同学齐声朗读文章的议论部分,请三四组同学去掉“矣、哉、耳”后再读一遍,大家比较

40、一下有这些词和没有这些词语,句子在表达作者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嘲笑意味5、你从这样一次斗争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投影屏12,出示要求生答总结:屠户虽然一时糊涂,但幸运的是现实的残酷让他迅速清醒过来。为了不使自己成为狼的最后一块骨头。他当机立断,放弃了对狼的梦想,而拿起了刀!果断出击、除恶务尽。看来,软弱妥协只能助长邪恶者的贪婪凶恶,导致“两狼之并驱如故”的结局。我们的正确态度也只能够是:拿起手中的刀这时候,老师所指的刀还是不是屠户手中的刀?象征着什么精神 正义、斗争 投影屏13,出示结论五组织全班再次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确实,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我们应用智慧勇敢斗争,坏人必将和“狼”一样“顷刻两毙”。在正义和智慧面前,一切邪恶永远都只能是跳梁小丑。让我们再一次为屠户的胜利喝彩,再一次嘲笑那两只贪婪狡猾的狼。让我们再次动情的朗读全文六结语:同学们,让我们用正气,用勇敢,用智慧去涤荡世界上的一切邪恶!华南虎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2体会诵读在诗歌学习中的作用。3感受向往自由的不羁的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