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讲解_第1页
福建三明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讲解_第2页
福建三明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讲解_第3页
福建三明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讲解_第4页
福建三明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试题-政治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三明一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 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48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 48 分。1 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 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 。这主要表明 ( )A. 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草根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 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同时也使参

2、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使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得到了改造, 学到了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 使自身的素质得 到了提高。根据此回答 2-3 题。2.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B. 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C.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 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与人类社会俱来的 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通过接

3、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A. B. C. D.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 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 1637 年传到国外被译成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被外国学者 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无相关”,被明朝的“大业文人” 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灭失传近 300 年,直到 20 世纪才从日本寻回。 回答 4-5 题。4. 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A. 文化无处不在B. 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C. 不同国家文化安全不同D

4、.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色彩5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无相关”,被明朝的“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 禁毁,以致湮灭失传近 300年。这说明()A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C.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D.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6在世界文化中,最能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的是() 建筑艺术民族节日语言文字文化遗产A. B.C.D.7“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成语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体现了()A.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观B. 个人的高尚品行对他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 .人的高尚行为比其他优秀的思想

5、道德意识更重要D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主要8. 2011年5月5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山西省太原市启动了 “百年回眸,剧现中国”优秀影视剧展播。其中红色历程篇精选反映中国一百年各个时期 的经典电视剧作品,全景式的展现中国革命的百年艰辛历程、中共90年的成就以及各个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文化能反映社会发展的历程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群众的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多彩A. B . C . D .9. 结婚照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以下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8

6、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C. 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的发展D.B. 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文化总是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对文化生活变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海尔人总结出的海尔文化融汇了海尔最经典的经营理念,如OEC管理模式、“吃休克鱼”理论,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引导企业发展,规范企业运作,使海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大环境中,充满活力地快速发展。据此回答1011题。10. 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统一的C. 发展经济是发展文化的目的11. 海尔充满活力地快速发展表明,企业文化B. 经济和文化

7、是相互交融的D.文化是经济的基础,对经济起决定作用()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A.B.C.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D.2012 年 2 月 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次大会上,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颁奖, 一大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也同时受到表彰。据此回答1213题。12.国家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A .发展科技文化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B .科技文化对经济发

8、展起决定作用C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D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13.上述做法()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发挥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A.B . C . D .14. 在很多图书馆的醒目之处,经常贴着这样一句话,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若干人的命运” 我们应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 )A. 文化影响着人的发展B. 文化影响着社会的发展C .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 .文化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5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峡两岸共度节日,说明 ( )A. 文化促进政治生活的

9、进步B. 文化促进经济生活的发展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16. “良言一句, 三冬亦暖, 恶语伤人, 六月犹寒。 ” 、“善待老人, 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 ”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 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C.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D. 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17 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 (五谷斗 )和青稞酒,

10、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 ,这 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一事实说明()A 不同的区域, 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B 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C. 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 .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18. 中国当年对日本的八年抗战,最后获胜, 光复失土,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当时有唱不完的抗战歌曲,如大刀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 、保家乡、松花江上 、黄河大合唱 、 毕业歌 等等,这些激昂雄壮的抗战歌曲, 唱遍了大江南北, 唱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使他们热血沸腾,士气大振,坚持了八年抗战并最后胜利。这表明A 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决定力量B

1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两会期间, 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指出: 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 为前提, 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回答 19-20 题。19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A. 政治、经济、文化得到提高B. 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C. 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全面得到提升D.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20. “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 ,这是因为 ()A. 人的全面发展会促进社会的发

12、展B. 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C.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D. 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2012 年 4 月 23 日,是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 生物中心青年读书小组联合科技部合作司爱睿读书会以“知新明理开卷有益”为主题举办读书日座谈会。据此回答2122题。21上述做法符合的文化生活道理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22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扩大, 视野开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B.C.在中国,每到春节,放爆竹、贴春联、()B. 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提供人们的文化素养D. 书本

13、知识越多,文化素养越高思路拓展, 净化心灵, 修身养性; 阅读离不开书籍,()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D.吃年夜饭以及各种传统民俗节庆活动都会悉 数登场;在海外,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此外,很多外国人也加入到中国年的庆祝活动中来, 中国春节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据此回答23 24 题。23中国人民庆祝春节) 有利于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 展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是中华文明凝固艺术的体现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 . C . D .24近年来,一些国家每年发行生肖邮票,一些国家将春节纳入法定节日,很多

14、外国城镇将春节活动列入官方节目日程, 春节已经成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 在世界节庆文化宝库中大放异彩。海外春节“热” (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 . B . C .) 说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昭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D .25. 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 有中国学者在演讲中说, 有时候,你都不得不惊诧于人类 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自身的感受力是如此的相似。例如, 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迦福音里也有类似的表达。导致这种人类文化惊 人的相似的根源是() 各民族文化形成的背景完全相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

15、其共性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普遍的规律A . B . C . D .26. 胡锦涛主席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的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交流互鉴。这主要表明()A 民族文化无论优劣,都应相互交流借鉴B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 .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 世界媒体峰会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27. 经济全球化极大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 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A. 商品贸易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

16、途径B. 商品贸易与文化传播没关系C. 商品贸易必然会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和吞并D. 商品贸易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28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于非洲、中东、印度的 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 达到了一系列的文 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 这一事例说明 ()A. 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B.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C. 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D. 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29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

17、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成的, 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 从 材料中可以看出 ( )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各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民族,而且属于世界A.B.C. D.302012年 6月16日18时 37分 21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 确进入预定轨道。 全世界数十亿观众通过电视、 网络等多种渠道收看了发射实况, 对天宫一 号发射成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说明( ) 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大众传媒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 大众传媒 显示了

18、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A.B.C.D.31 . “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 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 “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B. “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C. “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D. 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32.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 “中国文化周 ”中“国文化月 ”中“国文化年 ”等活动, 受到普遍欢迎。 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

19、就展后, 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 需 要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A.相互借鉴加强融合 维护文化安全B.和平相处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弘扬传统文化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第U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 ( 5 小题,共 52 分)33. 2011 年 11月 18日,首届文化多样性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将为不同国家在保护和促 进文化多样性方面的创新经验提供交流平台, 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品和服务提供展示 和聚集场所,以及使“文化多样性”的话题不断深入和扩大影响力。(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

20、性?(8 分)( 2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6 分)34.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 业。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而且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等强融合性特征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8 分)35. 2012 年 1 月 16 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成功落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围绕文化、艺术、经贸、科技、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开展了近2

21、00 项交流活动,范围遍及意大利 12 个大区 22个城市。向意大利公众全面展示了中国具有5000 年文明发展史的辉煌成就, 极大地激发了意大利民众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情, 增进了中意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为今后中 意双边关系和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动力。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中意文化交流的意义。( 10 分)36. 有人说, 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是地里的农作物, 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 而是 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 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 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 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 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 则以 不

22、同的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法国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6 分)( 2)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应如何应对?( 4 分)37烈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 坟墓之间。 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 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 此时,孟子又常常模 仿商人玩耍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从此, 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 学习和礼仪动作。 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 因而定居该处。 后来, 孟子在书院教育、 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

23、,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10 分)三明一中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参考答案第I卷 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题号底下的空格中。32小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D BBCCBABB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CC ADCABDABA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答案DB CCDBACDD第n卷非选择题:( 5 小题,共52 分)33 答:(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24、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每 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2分)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 不仅属于这 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个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2 分) 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2分)(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 类文明繁荣进步。 (2 分)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分)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 要尊重

25、差异, 理解个性, 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分)34. 答: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说明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2 分) 文化创意产业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具有高知识性特征, 说明为推动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2 分) 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说明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 分)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 说明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分)35. 答: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意大利,增进意大利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 也有利于意大利文化走进中国,增进中国对意大利文化的了解。(2分) 有利于增强中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