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视雷达成像_第1页
侧视雷达成像_第2页
侧视雷达成像_第3页
侧视雷达成像_第4页
侧视雷达成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雷达遥感Part1 雷达概述一、雷达简介一、雷达简介二、二、SARSAR发展简史发展简史三、侧视雷达的一般结构三、侧视雷达的一般结构一、雷达简介雷达是英文 Radar的音译,源于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原意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在空间的位置。因此雷达也称为无线电定位。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的任务不仅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而且还包括测量目标的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中获取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飞机、导弹 、人造卫星、各种

2、舰艇、车辆、兵器、炮弹以及建筑物、山川、云雨等等,都可能作为雷达的探测目标。一、雷达简介主动式遥感器,使用微波波段,发射波长1-1000mm特点:全天候、全天时;地面分辨率高;几何关系复杂。 雷达测量的几个方面1、目标斜距的测量2、目标角位置的测量3、相对速度的测量4、目标尺寸和形状(1)目标斜距的测量tCR21(2)目标角位置的测量目标角位置指方位角或仰角。测量这两个角位置基本上都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角坐标测量原理:雷达天线将电磁能量汇集在窄波束内,当天线波束轴对准目标时,回波信号最强,当目标偏离天线波束轴时回波信号减弱。根据接收回波最强时的天线波束指向,就可确定目标的方向,这就是角

3、坐标测量的基本原理。(2)目标角位置的测量为了提高角度测量的精度,还会有一些改进的测量方法。如:天线尺寸增加,波束变窄,测角精度和角分辨力会提高。回波的波前方向(角位置)还可以用测量两个分离接收天线收到信号的相位差来决定。目标目标发射发射波束波束(3)相对速度的测量 当目标与雷达站之间存在相对速度时,接收到回波信号的载频相对于发射信号的载频产生一个频移,这个频移在物理学上称为多普勒频移,它的数值为vfd2式中fd 为多普勒频移,单位为Hz,v为雷达与目标之间的径向速度,为载波波长。当目标向着雷达运动时,v0,回波载频提高,反之,v0,回波载频降低。雷达只要能够测量出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fd就可

4、以确定目标与雷达站之间的相对速度。(4)目标尺寸和形状如果雷达测量具有足够高的分辨力,就可以提供目标尺寸的测量。由于许多目标的尺寸在数十米量级,因而雷达分辨能力应为数米或更小。雷达的应用军军用用1、预警雷达(超远程雷达)2、搜索和警戒雷达3、引导指挥雷达(监视雷达)4、火控雷达 5、制导雷达6、战场监视雷达7、机载雷达8、无线电测高仪9、雷达引信雷达的应用民民用用1、气象雷达2、航行管制(空中交通)雷达3、宇宙航行用雷达4、遥感设备 二、SAR发展简史1956年秋天,美国密执安大学首先完成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原型样机的研制,并于1957年8月的第五次试验飞行中取得成功;1959年秋天,第一架正式

5、试验样机研制成功,并于1960年4月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成果;1978年美国成功地在Seasat-1搭载了第一个SAR系统,它在轨运行了100天,获得了大量的人类从未获得过的海洋、地质和地形方面的信息;1981年11月首次利用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搭载SAR系统SIR-A进行实验;1984年10月又进行了航天飞机搭载SIR-B的实验,SIR-A和SIR-B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地面雷达数据,为SAR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机载和星载SAR蓬勃发展,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欧空局(ESA)于1991年7月发射了ERS-1、日本于1992年2月发射了JERS-1、前苏联于1991年

6、3月发射了Almaz-1、1995年11月加拿大发射了RadarSat、1994年和1996年美国航天飞机两次搭载了SIR-C/X-SAR。2000年2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了“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任务(SRTM)”,向人们展示了干涉雷达11天就可以获取全球80%地表三维地形数据的能力。二、SAR发展简史卫星名称卫星名称ERS-1/2JERS-1Almaz-1SIR-C/X-SARRadarSat发射时间发射时间1991.7.171995.4.211992.2.111991.3.311994,19961995.11.28国家国家欧空局日本前苏联美、德、意加拿大轨道高度轨道高度785公里

7、568公里300-360公里250公里798公里工作波段工作波段CLSL、C、XC极化极化VVHHHHHH、HV、VH、VV(L、C)、VV(X)HH天线尺寸天线尺寸1010米122.2米151.5米122.9米(L)120.75米(C)120.4米(X)151.5米入射角入射角2335207020551060分辨率分辨率630米18米1015米25/1030米8100米幅宽幅宽100公里75公里350公里1070公里1545公里45500公里遥感应用遥感应用海洋资源调查、干涉测量地球资源调查、灾情监测海洋、地质、制图地球资源、环境变化、极化性能、干涉测量海冰移动、地形测绘、海洋v SEASA

8、T SEASAT 卫星卫星 发射时间: 1978.6.28 第一个星载 SAR 系统 运行 105 天 用于地球海洋遥感探测 以 110 Mbits/S获取数据洛杉机地区 SEASAT 图像, 1978 SEASAT Image of Death Valley, 1978 v 航天飞机成像雷达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SIR-A 由 SEASAT 剩余部件建成 搭载在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上,1981.11 主要应用于地质探测 验证了 L 波段对干旱沙地具有几米的穿透能力。 在二天内获取超过1千万平方公里的地表SAR图像。Shuttle Imaging Radar苏丹西北部撒哈拉沙漠SIR-A 1981年1

9、1月影像,彩色部分为Landsat影像。由于干燥沙漠介电常数较小,SAR能穿透地表,发现沙漠地表下面有古河床。v航天飞机成像雷达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SIR-B 由 SIR-A 改进 搭载在挑战号航天飞机, 1984.10 检验 L 波段在以下方面的探测能力:- 土壤湿度- 地质结构和岩石特征- 海洋波浪谱 安装了变侧视角的可移动天线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v SIR-C, 1994.4 飞行飞行 全新的SAR系统,工作在 L、 C和 X 波段 从1994.4.9 工作 11 天- 获得了65小时数据- 探测了6,600万平方公里- 数据量为:47 TB 重点对19个不同

10、类型地区进行成像 第一次获取了同波段不同极化的图像- HH, VV, HV, VHv SIR-C, 1994.9 飞行飞行 第一次进行了SAR重复飞行 目的是进行重复轨道的SAR干涉测量 检验 SCANSAR 的宽刈幅从1994. 9.30 工作 11 天- 获得了80小时数据,23小时INSAR数据- 探测了8,300万平方公里- 数据量为:60 TB 为了获取INSAR数据,本次飞行严格重复4月的飞行轨道。用SIR-C 3种极化方式图像合成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一火山图像多频图像合成的旧金山图像红:L - HH 绿:L - HV 兰:C - HV 发射时间:1991.7.17 轨道倾角:98.5

11、 轨道高度:785 km 侧 视 角:23 刈 幅 宽:100 km 波 长:5.7 cm 工作波段:C 极化方式:VV 分 辨 率:30 mERS - 11993年圣.路易斯安那州洪水期间 ERS-1 图像v ERS-2l1995.4.21发射l25 m 分辨率lC 波段,波长5.6 ml极化方式:VVl侧视角:23亚利桑那州盆地 ERS-2 图像1997.6.11997.1.121997.3.23上图较清楚地反映了三条河流洪水泛滥的情况 发射时间:1992.2.11 轨道倾角:98.5 轨道高度:568 km 侧 视 角:35 刈 幅 宽:75 km 波 长:23 cm 工作波段:L 极化

12、方式:HH 分 辨 率:18 m 国 家:日本JERS - 1冰川上的火山口v RADARSATl分辨率10-100ml工作波段:Cl极化方式: HHl侧视角:20-50 l工作时间:1995-现在纽约世贸中心被进攻前RADARSAT-1图像(1999.6.8)纽约世贸中心被进攻后RADARSAT-1图像(2001.9.13)SAR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i20世纪90年代以来SAR技术得到很大发展,获取了大量数据: i2000年SRTM计划获取了全球80%地表三维数据;i高分辨率机载SAR系统相继出现;高分辨率国外机高分辨率国外机载载SARSAR图像图像1 1高分辨率国外机载高

13、分辨率国外机载SARSAR图像图像2 2SAR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i中科院电子所成功研制了机载双天线SAR系统;i很多单位对SAR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SAR现状和发展趋势发展趋势:发展趋势:i发展小卫星并组网,形成小卫星星座:美国正在筹划着太空遥感侦察卫星星座计划。即“发现者2”星座计划。1998年美国国家侦察局又提出了下一代成像侦察卫星星座及其相关的地面控制与处理计划“未来影像体系结构(FIA)”计划,计划星座将由数量更多(1224颗)、体积更小、能力更强的新型遥感侦察卫星组成;i提高分辨率、增加幅宽:有的机载雷达分辨率已达0.1米;SAR现状和发展趋势i多波段、多极化

14、、多模式:如美国的对地观测系统(EOS)具有L、C、X三种波段和四种极化方式;双天线INSAR系统;i小型化、轻型化;i最后要特别提出的是,新的遥感卫星的轨道站定位精度显著的提高,已经从公里量级提高到百米以内,而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GPS的应用,由于SAR图像特殊的构像原理,轨道站定位精度的提高对于SAR图像定位最为有利。三、侧视雷达的一般结构侧视雷达一般由脉冲发射机、接收机、发射接收转换开关、天线和显示记录器组成。脉冲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线向观测地区发射。地物反射或者散射的电磁波也由转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或记录在磁带上。天线发射器

15、转换开关接收机显示器目目标标R噪噪 声声信号信号 处理机处理机发射的电磁波发射的电磁波接收的电磁波接收的电磁波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1、工作频率或波段;2、输出功率;3、总效率; 发射机的总效率是指发射机的输出 功率与它的输入总功率之比;4、信号的稳定度或频谱纯度;5、信号形式(调制形式)。接收机的回波信息接收机接收的雷达回波含有多种信息:接收机接收的雷达回波含有多种信息:目标与雷达的方位、距离,雷达与目目标与雷达的方位、距离,雷达与目标的相对速度、目标的反射特性。标的相对速度、目标的反射特性。雷达方程43222244RGPRGAPPtctr目标的回波功率为:Part2 侧视雷达成像n 真实

16、孔径雷达真实孔径雷达(RAR)n 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SAR) 侧视雷达(side-looking radar,SLR)机载侧视雷达(side-looking airborne radar,SLAR)距离方向CRT接收机天线方位方向波束宽度脉冲宽度时间反射强度一、真实孔径侧视雷达Real Aperture Side-looking Radar方位向:平台行进方向方位向:平台行进方向距离向:平台侧向距离向:平台侧向1、成像过程收集顺序:近距离先收集,远距离后收集收集顺序:近距离先收集,远距离后收集回波强弱(色调):回波强弱(色调): (1)金属)金属硬目标强硬目标强 (2)反射面方向)反射

17、面方向向天线强向天线强 (3)平滑镜面反射)平滑镜面反射回波弱回波弱 (4)反射面性质)反射面性质草地弱草地弱 (5)阴影)阴影无反射无反射天线收集天线收集侧面天线侧面天线发射窄脉冲发射窄脉冲地物反射地物反射成像处理成像处理形成影像形成影像放放大大检检波波2、地面分辨率 距离分辨率距离分辨率 在距离方向上能分辨的最小目标在距离方向上能分辨的最小目标 标的尺寸标的尺寸 方位分辨率方位分辨率 距离分辨率为什么斜距分辨率是脉冲宽度的一半?距离分辨率sin2CR斜距斜距R距离分辨率斜距分辨率2CRd为脉冲宽度,为光为脉冲宽度,为光速,速,为雷达波侧视角为雷达波侧视角 R与距离无关,要提高R ,需要减小

18、,但是减小会使雷达的发射功率下降,从而使回波信号的信噪比(S/N)下降,造成图像质量下降。为此,采用脉冲压缩技术来提高R。脉冲压缩技术 脉冲压缩技术:利用线性调频调制技术将较宽的脉冲调制成振幅大、宽度窄的脉冲的技术时间时间t振幅A0f2f1频率频率f振幅A0f2f1频率频率f延迟时间延迟时间时间t1/f发射脉冲的波形匹配滤波器匹配滤波器滤波后的输出波形fA0经脉冲压缩后,振幅为原来的 倍,脉冲宽度为 倍,且随着f的提高,距离分辨率和S/N也提高了,这也叫距离压缩。ff/1方位分辨率 定义:相邻的两脉冲之间,能分辩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定义:相邻的两脉冲之间,能分辩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azimuth

19、 or along-track resolution方位分辨率 定义:相邻的两脉冲之间,能分辩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定义:相邻的两脉冲之间,能分辩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LRRL式中式中为雷达的为雷达的波束宽度,波束宽度,L为为雷达天线的雷达天线的孔径,孔径,R为为雷达天线到地面目标的距离雷达天线到地面目标的距离 天线LLR要提高方位分辨率,需采要提高方位分辨率,需采用较短波长的电磁波,或用较短波长的电磁波,或加大天线孔径,或缩短观加大天线孔径,或缩短观测距离。测距离。如要求方位向分如要求方位向分辨率为辨率为25m25m,采用波长为,采用波长为5.7cm5.7cm的微波,卫星高度的微波,卫星高度为为6

20、00km600km,侧视角,侧视角4040度,度,则天线尺寸应为则天线尺寸应为1790m1790m ,这显然难以实现。这显然难以实现。二、合成孔径雷达特点特点:u 距离向采用脉冲压缩技术来提高分辨率距离向采用脉冲压缩技术来提高分辨率u 方位向通过合成孔径原理来改善分辨率方位向通过合成孔径原理来改善分辨率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 用一系列的小天线排成一个阵列,每个小天线之间的距离为d,总长度为Nd。对于每个天线,脉冲发射是同时进行的,接收时也是同时接收信号。这就如同真实孔径雷达一样。dL=Ndl利用小天线作为单个发射接收单利用小天线作为单个发射接收

21、单元,小天线随平台移动,在移动元,小天线随平台移动,在移动中选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中选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射一个信号并接收来自地物目发射一个信号并接收来自地物目标的回波信号,记下回波信号的标的回波信号,记下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当小天线移动一段振幅和相位。当小天线移动一段距离后,将所有不同时刻接收的距离后,将所有不同时刻接收的同一目标信号消除因时间和距离同一目标信号消除因时间和距离不同所引起的相位差,修正到同不同所引起的相位差,修正到同时接收的情况,就得到如同真实时接收的情况,就得到如同真实孔径侧视雷达一样的效果。孔径侧视雷达一样的效果。 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不同时刻和位置接收的同一

22、目标的频率不同(多普勒平移效应),随着时间增加,接收信号的频率降低。频率偏移对时间而言是线性的。反射脉冲可以认为是经过线性调制处理的,因此,将不同位置接收的同一目标信号,通过与频率偏移具有逆特性的匹配滤波器滤波调制,就得到目标的唯一像点。通过调制处理后,方位向上的分辨率得以提高,这种处理也叫做方位向压缩。成像原理A A时刻时刻=t1=t1A A时刻时刻=t3=t3A A时刻时刻=t4=t4A A时刻时刻=t2=t2A A时刻时刻=t5=t5t1t1t3t3t4t4t5t5f1f1f0f0时间时间频率频率滤波处理滤波处理t2t2输出输出输入输入f1f1f0f0延迟时间延迟时间频率频率时间时间成像

23、原理方位分辨率由于合成孔径长度L等于真实孔径长度的天线能够照射到的范围,即: lRRL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为: 222lLRRLsLs2合成孔径天线提供合成孔径天线提供的有效角分辨率或的有效角分辨率或波束宽度为:波束宽度为: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与距离无关,仅与实际天线的孔径有关,天线愈短,分辨率愈高。 雷达记录的是回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在空间沿方位向和距离向的分布,它是一个不可视图像,必须经过光学处理才能形成可视的雷达图像。 距离方向距离方向方位方向方位方向 三、SAR的数字成像处理三、SAR的数字成像处理重建原理:通过距离压缩和方位压缩把距离方向和方位方向上分布记录的地面上一点的接收信

24、号压缩到一点上。距离单元迁移改正:由于平台的移动,地面上一点到雷达天线的距离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因此雷达在不同时刻和位置接收到的同一地面目标的信号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这种现象称为距离迁移(Range Migration)。重建处理时需要进行距离单元迁移改正(Range Cell Migration Correction)。 四、INSAR技术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terferomete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原理:在同一次飞行中,使用两个相隔原理:在同一次飞行中,使用两个相隔 一定距离的天线同时接收地面的回波一定距离的天线同时接收地面的回波

2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原理:多次对同一地区进行原理:多次对同一地区进行SARSAR成像成像 1、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在SAR系统中安装两部间隔一定距离的天线,一部天线发射并接收信号,另一部天线只接收信号。两部天线接收的信号采用相同的多谱勒中心频率滤波成像。由于两部天线所接收的是同一地区反射回来的后向散射回波,但它们到达天线的距离不同,即所接收的回波信号相位不同,因而可以通过干涉获得干涉相位,由于干涉相位与SAR系统的波长、两天线的位置、入射角、地面高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得到干涉相位后就可以得到

26、地面的高程信息。1、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两部天线平行于飞行方向获取地面的影像并进行干涉处理的过程称为顺迹干涉(Along-trace Interferometry);两部天线垂直于飞行方向获取地面的影像并进行干涉处理的过程称为横迹干涉(Across-trace Interferometry)。前者只能测定水平距离,而后者才能获得地面的三维信息。2、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这是目前星载SAR中获取INSAR数据的唯一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获取两幅图像的时间上有所差异,为避免由于时间差异引起不良效果,一般要求:时间间隔应尽量短;基线长一般不超过1000米。 原理:原理:多次对同一地区进

27、行多次对同一地区进行SAR成像成像Part3 侧视雷达图像的特性 一、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一、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 二、侧视雷达图像的色调特征二、侧视雷达图像的色调特征 一、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1、投影方式2、像点与地面点的坐标关系3、比例尺特性4、投影误差5、透视收缩与顶底位移6、雷达阴影1、投影方式投影方式投影方式斜距投影斜距投影天线天线RsRgbaBAsingsRR斜距Rs比地面距离Rg小。而且同样大小的地面目标,离天线正下方越近,在像片上的尺寸越小 。1、投影方式Slant-range scale distortionConversion comparison2、像点与地面点的坐

28、标关系 FLeberl 构像模型构像模型 依据依据距离条件距离条件和和零多普勒条件零多普勒条件推导出来的像点推导出来的像点和地面点之间的坐标关系模型。和地面点之间的坐标关系模型。 Konecny 构像模型构像模型 19881988年在京都举行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年在京都举行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会议上,由会会议上,由G.KonecnyG.Konecny和和W.SchuhrW.Schuhr提出的提出的平平距投影距投影的的SARSAR图像成像模型,其形式上接近于摄图像成像模型,其形式上接近于摄影测量的投影方程。影测量的投影方程。3、雷达图像的比例尺 距离向上的比例尺主要与侧视角有关。随着侧视角

29、的增大,图象比例尺变大,所以在图象上有近地点被压缩、远地点被拉长的感觉 飞行方向的比例尺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平台飞行的速度和胶片记录的速度。 在记录回波信号时,如果雷达系统中采用延时斜距传播的时差,此时雷达图像显示的为地面距离,在平坦地区以平距显示的雷达图像上比例尺处处一致。4、投影误差baBhAyl2coscoscos/cosHhyhHyly5、透视收缩与顶底位移当雷达波束照射到位于雷达天线同一侧的斜面时,雷达波束到达斜面顶部的斜距和到达底部的斜距之差要比斜面对应的地面距离小。所以在图像上的斜面长度被缩短了,这种现象称为透视收缩(foreshortening)RSAB BXRsRs cossi

30、nXRlcossinXR5、透视收缩与顶底位移BASRX对于背向天线的地面斜坡也存在透视收缩,只不过斜面看起来被拉长当90时,会出现背坡的透视收缩现象。cossinXRl收缩比:5、透视收缩与顶底位移steep mountainous terrain5、透视收缩与顶底位移abASBRsRs 当雷达波束到斜坡顶部的时间比雷达波束到斜坡底部的时间短的时候,顶部影像被先记录,底部影像被后记录,这种斜坡顶部影像和底部影像被颠倒显示的现象称顶底位移。顶底位移有时也称为叠掩(layover)5、透视收缩与顶底位移Layover effects6、雷达阴影Radar shadowRadar shadow e

31、ffects6、雷达阴影当90时,在斜坡的背后有一地段雷达波束不能到达,因此地面上该部分没有回波返回到雷达天线,从而在图像上形成阴影。阴影的影像在呈黑色。 baShhsec 阴影的长度L与地物的高度h及侧视角有如下的关系: sec hL二、侧视雷达图像的色调特征地面目标在雷达图像上的色调取决于目标的回波功率。回波功率强,影像色调浅;回波功率弱,影像色调深。影响回波功率的因素雷达的发射功率天线功率增益雷达波长目标的微波散射特性极化方式4324RGGPPrttr二、侧视雷达图像的色调特征u 平台高度u 侧视角u 复介电常数u 雷达波长u 表面粗糙度u 目标类型u 极化方式地面目标在雷达图像上的色调

32、取决于目标的回波功率。回波功率强,影像色调浅;回波功率弱,影像色调深。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主要因素1、平台高度平台高度的大小会影响微波在大气中传播路程的长短,从而会影响微波传输的透过率。微波传输会受到大气分子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从而产生衰减。微波衰减与 平台高度H成正比,平台越高,同一目标的影像色调越深。 2、侧视角侧视角引起反射率变化侧视角小,反射率大,影像色调浅。侧视角与透视收缩、顶底位移及阴影有关侧视角大,发生透视收缩、顶底位移及阴影的可能性就大。随着侧视角的增加,方位向上的阴影效果被突出,会压盖许多地物而造成判读困难。3、复介电常数 复介电常数与物体导电、导磁性有关。复介电常数越大,反射雷达波束的作用就越强,穿透作用越小。 复介电常数与物体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大,复介电常数越大。因而色调浅。 一般情况下,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的复介电常数大;潮湿的土壤比干燥的土壤复介电常数大。4、表面粗糙度光滑表面有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如果雷达天线位于镜面反射的方向上,可以接收到很强的回波,图像上呈亮色调。雷达天线位于其它位置时,接收不到回波,影像呈深色调。粗糙的表面,发生方向反射或者漫反射,有较强的回波,影像的色调校浅。一般情况下,粗糙表面在图像上是亮色调,稍粗糙表面是灰色调,光滑表面影像呈暗色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