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家庄地源测试项目岩土热响应研究测试报告天津大学环境学院2010年11月21日石家庄地源测试项目岩土热响应研究测试报告测试人员:编制人:审核人:测试单位: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报告时间:2010年11月21日目录一、项目概况3.二、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记录3.2.1 钻孔设备32.2 钻孑L记录4三、测试目的与设备5.四、测试原理与方法6.4.1 岩土初始温度测试64.2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测试8五、测试结果与分析9.5.1 测试现场布置95.2 测试时间95.3 夏季工况测试105.4 冬季工况测试145.5 稳定热流测试175.6 测试结果205.7 结果分析20、项目概况建设单位:河北省电力研究
2、院建设地点:石家庄建筑规模: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工程名称: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岩土热响应试验工程工程总体工作量: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地热响应埋管测试采用双U竖直埋管形式,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中,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前期勘察测试工作做了补充规定:30005000m2宜进行测试,5000m2以上应进行测试,10000m2以上测试孔数量不应少于2个。本工程根据实际状况,在场区内测试钻孔2个,具体位置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院现场确定,实际测试孔参数如下:1) A孔:双U管DN32,孔径298mm,钻孔深度为自然
3、地面以下92.5米,采用膨润土、细沙与原浆混合比例为1:3:3作回填材料回填。2) B孔:双U管DN32,孔径300mm,钻孔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92.8米,采用原浆与细砂混合物回填材料回填。工作量范围:1)地埋管换热器钻孔施工;2)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施工;3)实验测试;4)撰写测试报告,提供设计院图纸设计所需的测试报告等资料。二、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记录2.1 钻孔设备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设备采用TB50型反循环打井机械设备(5吨型打井设备),主机使用电机功率7.5kW,大泵功率7.513kW,泥浆泵功率7.5kW,排泥浆泵功率为3kW,钻孔设备实物如图1所示图1钻孔设备实物图2.2 钻孔记录1) A孔
4、钻孔日期为2010年10月10日2010年10月11日,钻孔直径为298mm,孔深92.5m。下表为A孔的钻孔记录。表1A孔的钻孔记录表时间地层深度(m)岩土特性描述地层厚度(m)7:308:3002820m出现一个硬层288:3010:00284949m开始卵石层4910:0015:004952卵石层5215:0018:005258粗砂层5818:0019:305862泥沙层6219:3022:406283卵石层和泥沙层8322:400:208390卵石层和泥沙层902:009:159092.5卵石层92.5垂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2010年10月11日6:30开始打
5、压,压力为1.6MPa,稳压6小时,无泄漏现象。2010年10月11日上午10:00开始洗井,下午13:00结束,洗井完毕后,将垂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简称下管),14:30下管完毕,对其进行打压,压力为1.6MPa,稳压20min,无泄漏现象,15:00采用膨润土、细沙与原浆混合比例为1:3:3作回填材料回填,16:00回填完毕,但在回填的过程中,因为膨胀土膨胀、粘稠,回填材料填的不是很充足。2) B孔B孔钻孔工作开始于2010年10月12日7:00,18:10停止钻孔,钻孔深度为93.5m,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在从钻孔中提出钻杆的过程中将11根钻杆掉到所打的钻孔中(每根钻杆2.7m),经
6、过和设计单位协商,将钻孔B的位置定于原位置正西5m处。钻孔日期为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0月14日,钻孔直径为300mm,孔深92.8m。下表为B孔的钻孔记录。表2B孔的钻孔记录表时间地层厚度(m)地层厚度(m)10:5012:30028黄土层2812:3013:202833夹杂大颗粒沙子的硬土3313:2015:403348一层软一层硬的泥沙层4815:4022:504871泥土层7118:0019:307182泥沙层825:307:108292.8卵石层和泥沙层92.8垂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做第一次水压试验,2010年10月12日9:20开始打压,压力为1.6MPa,稳压5
7、小时,无泄漏现象。2010年10月14日7:30开始洗井,8:30洗井结束,8:40开始下管,9:20下管完毕,对其进行打压,压力为1.6MPa,稳压25min,无泄漏现象,9:45开始回填,采用原浆与细砂混合物回填材料回填,10:50回填完毕。三、测试目的与设备通过本次测试,获得埋管区域内土壤综合初始地温、埋管与岩土体的实际换热能力,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地源热泵模拟工况条件的设备由恒温加热水箱(变频控制)、风冷制冷机组(变频控制,电子膨胀阀)、水泵、流量调节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采集仪及监测、记录仪表组成,可用来模拟夏季排热工况和冬季取热工况。系统运行稳定:地埋管
8、内流量、供水温度依据设计要求可手工调节设定,供水温度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保持恒定,误差为±0.2C;加热器与压缩机可双工况同时运行,自动起停,也可手动操作。试验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每隔5秒钟采集一次数据,自动存储数据。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实物图如图3所示。恒温水箱5-50C产、流量计制冷机组控制系统图2测试系统流程图图3测试系统实物图四、测试原理与方法4.1岩土初始温度测试在众多的设计参数之中,被认为最容易测定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岩土初始平均温度。众所周知,温差是热量传递的驱动。对于地源热泵的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平均温度与岩土平均温度的温差是热量传递的驱动力。因此,做
9、好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测定工作对于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非常重要。规范规定,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测试应采用布置温度传感器的方法。测定的布置宜在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且间隔不宜大于10m;以各测点实测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岩土初始平均温度。本测试工程采用垂直布置温度传感器法,沿PE管外部深度方向上布置温度传感器PT100,通过实时监测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确定不同深度地层的温度,最终以所测的不同深度地层的温度的算术平均值最为岩土初始温度。A孔孔深92.5m,从井底自上共布置温度传感器10个,间隔为10m。B孔孔深92.8m,从井底自上共布置温度传感器12个,间隔为8m。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图如图4所示。
10、使用安捷伦数据采集仪作为二次测温元件,通过RS232数据连接线与笔记本电脑连接,笔记本电脑将自动采集数据,每30秒采集一次数据,数据采集实物图信号线PE管外置遑度转感器1m图4温度传感器布置图图5数据采集实物图4.2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测试对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稳定热流模拟实验(简称恒流法),另一种是稳定工况模拟实验(简称恒温法)。稳定热流模拟试验,也称为“热响应测试”或“岩土热物性测试”,采用电加热器(或制冷机)提供稳定热量(或冷量),记录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响应情况,并利用模型计算岩土热物性情况。该方法的优点是:测试设备结构简单;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多,理论依
11、据充分。缺点:传热模型存在适应性问题,假设条件与实际地质情况差距较大;需要多次模型计算,增加误差累计;计算具有较强专业性,掌握程度不同等。稳定工况模拟实验,也称为“冷、热响应测试”,采用风冷热泵建立稳定的地埋管换热器运行工况,也可计算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并直观获得地埋管换热器每延米换热量,也用于计算地埋管换热器的综合传热系数。该方法的优点是:优点:测试结果直观;设计结果可校核。缺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忽略管井间热干扰和非稳态传热因素;测试设备复杂等。综合考虑,本测试工程采用稳定工况法,稳定工况测试示意图如图6所示,表3为稳定工况的测试参数。为了进一步探寻岩土热响应方法对实际换热能力的影响,对
12、B孔的测试,采用了稳定工况法和稳定热流法两种方式,并将二者的测试结果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为地埋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可靠的指导。表3稳定工况测试参数表工况试验供水温度(C)回水温度(C)流量(m3/h)总传热量(kW)模拟夏季工况放热331.8-2.0一模拟冬季工况取热51.8-2.0一五、测试结果与分析5.1 测试现场布置测试工作中,一个工况的测试至少要连续运行48小时,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搭建了帐篷作为遮挡棚,在遮挡棚内进行相关的测试工作,帐篷的四个侧面可以完全打开和关闭,以便制冷机组的通风散热。现场的布置图如下图7所示。/IMWL帐谶小L图7测试现场布置图测流入员临时休息区|由洲埼通
13、奉舒士了“F©测试工作区匚R174M轴1拇入F1六%UQ懒图5.2 测试时间测试时间及与之相应的测试工作见表44测试工作时间表测试内容测试时间测试时长/小时A孔夏季工况的模拟测试10月14日,70月17日75A孔冬季工况的模拟测试10月18日,70月22日100B孔加热功率为3.6kW模拟测试10月23日,70月27日90B孔夏季工况的模拟测试10月27日,70月29日56B孔冬季工况的模拟测试11月5日入,11月8日74B孔加热功率为8.4kW模拟测试11月11日11月14日755.3 夏季工况测试夏季工况测试的是热泵系统夏天热泵制冷工况:空调系统通过制冷设备把各房间的热量抽取出来
14、,通过地埋管换热器排向地下土壤。测量地埋管在夏天的散热功率,就是根据地源热泵设备运行的标准工况所对应冷凝温度的冷凝器出水温度,拟定某流量进行模拟运行试验实测值。测试试验持续运行,直至回水温度与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趋于稳定,近似不再变化。1)测试结果循环水在地埋管中的进出口温差和传热量是由地埋PE管和水平连接管换热作用的结果。由于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平连接管较短并且用保温材料对其进行保温。所以其对换热的效果影响较小,可近似的忽略。a) A孔夏季工况图8、9、10分别为A孔供回水温度、换热量、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如图8所示,供水温度在运行56个小时后已经趋于稳定,温度在32.8土0.3C范围内波动,而图
15、8、9显示,A井夏季排热工况的模拟在运行50多个小时后趋于稳定,最后20个小时内变化很小,达到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地下换热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要远远长于供水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如图10所示,测试期间流量一直稳定在1.8-1.95m3/h期间,达到测试要求标准1.8-2.0m3/h。通过计算供水温度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平均温度为32.76C,回水温度均值为30.65C,供回水温度差为2.11C,平均换热量均值为4.62kW0A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供水温度回水温度35.0033.0031.0029.0027.002S,0023.0021.0019.0017.0015.00寻8tZ
16、N另寸OF6里Emd用HTELrlEMEKIoEamI6I=E3TKHLnM©WEELnTNSmm寸I曰?OZESN寸由IHEIMss"岩。5m66N旱6gEE堂REIfmy蓝I9F苍B时间图8A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A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W0L8IggE(砥禺8LST9m5L6匚曰EL二WPR9匚凿AlHEgEElld寸INFOE阳EI防WImLLrl-EL66:E曰TgLnom一由5gESRuloTln$TZ君尾包扇615grRIT9p防mm图9A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A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WOIWw京行SF&TCOE而TAE咯mLrlE必色LrlI5IE6FI6
17、6O山卬TJwAiSI&HEEIH寸INE昌时曾由IETMTEIS2EOI年9Em寸sorwMwsoT6由寸=(aEEmFrmRtnI9E7WTWE5密b) B孔夏季工况图11、12、13所示的分别为B孔供回水温度、换热量、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如上图10和下图13是A、B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图中显示流量在所要求的1.8-2.0m3/h的范围内波动,止匕B孔夏季工况测试是在做完包热流3.6kW工况,供水温度升至28c后,直接进行夏季稳定工况测试的,下图11明显示出供水温度只需要23小时,根据图8、9所示,B井夏季取热工况的模拟在运行1112小时后就趋于稳定,因为经过恒热流工况后,地下的传热
18、在供水温度28c时,已经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当供水温度升至33c左右时,地下传热建立新的平衡时间就较短。如图13所示,测试期间B井流量一直稳定在1.85-2.0m3/h期间,达到测试要求标准1.8-2.0m3/h。通过计算供水温度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平均温度为33.22C,回水温度均值为31.03C,供回水温差为2.19C,换热量均值为4.92kW0B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55.00C33.00卜一一丫31.00:蚁29.00r?127.00I-实际供水温度25.00实际回水温度岑IOOI6OOW罟二学TWWI60m舄WET01而ReonE寻明°寻1gqTETgqEHWT二T寸o
19、由em时间图11B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B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1311«SSCOTIm=6Edcgoow800号66三寸HITOEEnt6O&ToooKOmIT0出EOTUI而rmoe寻虫g6°IEmDDcmBOO5NKOttNoe益告击I92寻STLrtom33图12B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流量Eon6°6EmBoorig8000寸mo出与丁ormu导Eg芭心T30心EITo茄EOLohelkoleLn而6°TE瑞Do°6mEOO5NEEREEON3381由trmwlriLmo防片EI图13B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C)夏季工况总结将A、B
20、两孔的夏季工况测试结果进行汇总,汇总结果见下表5表5夏季工况测试结果汇总表钻孔标勺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里流速温度波动总换热量(C)(C)/3(m/h)(m/s)(C)(kW)A孔32.7630.651.8810.58士0.34.62B孔33.2231.031.9270.59士0.24.922)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可计算两孔的单位深度换热量,计算结果见下表6所示。A、B两孔的单位延米换热量分别为49.95W/m和53.02W/m表6夏季工况单位延米换热量钻孔标勺供水温度(C)回水温度(C)孔深(m)单位延米换热量(W/m)A孔32.7630.6592.549.95B孔33.223
21、1.0392.853.025.4冬季工况测试冬季工况测试的是热泵系统冬季热泵的供热工况:取热试验应用于冬天的热泵供热工况。在冬天,地源热泵以地下岩土蓄热体作为热源,通过埋设的地埋管换热器从地下土壤层收取热量,再输送到各个房间。测量地埋管冬天的传热功率,就是根据地源热泵设备运行的标准工况所对应冷凝温度的冷凝器出水温度,拟定某流量进行模拟运行试验实测值。测试试验持续运行,直至回水温度与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趋于稳定,近似不再变化。1)测试结果a)A孔冬季工况图14、15、16分别为A孔冬季工况测试供回水温度、换热量、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图16显示了流量在1.81.95m3/h范围内波动,满足要求。供水
22、温度同样是在运行56个小时后趋于稳定,温度在5±0.2C范围内波动,而图14、15显示,A井冬季取热工况的模拟在运行50多个小时后趋于稳定,同夏季放热工况得到的结论相同:供水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要远远小于地下换热达到稳定的时间。供水温度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平均温度为5.07C,回水温度均值为6.44C,供回水温差为1.37C,换热量均值为2.99kW。A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笠110亩E戏EE而IWSRmEotzcnE百ILnIon另ERE受SE司E9FE9BTWZE而I0m«。山BRsm将由寸百E5GcoTodlt唠wmlSEEoioozoIdol供水温度一回水温度A孔
23、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gH&oo&ETO导bToEESOE岳T年9ssESN再osm7Iqoz芭TET&EIIHlOFIZWM6H60石K7寻EELrlH寻61Tso可SIoLn而E=IEOKTRwrEM&ETWE寸百ZO%M10*OOI(m.克图15A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A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流量36适寻Ri?&KIO0寸一寸TOEE6OE”EE2也6EEK寸属QLn而寸=&亩FIN寻RETs;z«&G9WaLnMEE5kLm61166261osmEEEEI而QOVRmNI个DDFgT8君E3豆01IIJII图16A孔流量随时间变化
24、图b)B孔冬季工况图11、12、13所示的分别为B孔供回水温度、换热量、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图19亦显示流量在所要求的1.8-2.0m3/h的范围内波动。通过计算供水温度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平均温度为4.87C,回水温度均值为6.13C,供回水温差为1.26C,换热量均值为2.86kW0B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实际供水温度实际回水温度ELrlooomLn而LngTOQmNFEIIlcm己i5EmwOO&UE66匚EmUW山II厂6rEI603EOIQSM二告后曷,9E00I金二百图17A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B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10IM&H上换热量&BmERESO
25、ggTNEES寻06L6而TlpL8mosrsIII二IIRE二切00SEE防02吊E6FE9EE间寸rET再时EHEE二Trcrlsw01亩NRL60百56呈皆、号ZE寸LSOWOWEEZ-SMEOZsmul曰IE2TM乏滓图18B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RKSO舄二ZArS:60GIzLrl芯N9T%E:Ln防T三6LITgEotzwLTIT9OSo°号EyfflzoEmEodDOnss.sm岂i里珞寸寸口击Ln防E寸5ui一OEmsoo送I时间c)冬季工况总结将A、B两孔的夏季工况测试结果进行汇总,汇总结果见下表7表7冬季工况测试结果汇总表钻孔标号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里流速温度波动总
26、换热量(C)(C)(m3/h)(m/s)(C)(kW)A孔5.076.441.8760.58士0.22.99B孔4.876.131.9450.60士0.22.862)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可计算两孔的单位深度换热量,计算结果见下表8所示。A、B两孔的单位延米换热量分别为32.32W/m和30.82W/m表8冬季工况单位延米换热量钻孔标号供水温度(C)回水温度(C)孔深(m)单位延米换热量(W/m)A孔5.076.4492.532.32B孔4.876.1392.830.825.5稳定热流测试稳定热流测试就是采用电加热器(或制冷机)提供稳定热量(或冷量),记录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响应
27、情况,并利用模型计算岩土热物性情况。本测试工程采用电加热器提供稳定热量,通过记录地埋管换热器供回水温度、流量等参数,利用线源模型来计算岩土的热物性参数。由于稳定热流测试属于辅助测试,所以本测试工程只对B孔使用该方法进行测试。1)计算方法用来估计地下土壤特性的方法通常有线源法、柱源法、参数估计法等。热响应测试数据处理最简单的方法是1996年EKL?F和GEHLIN提出的线源理论。即在一定的输入热量下,土壤热交换器周围的温度场可以描述为沿一线源温度与时间和半径的方程。测量土壤热交换器中流体的温度,得到流体和钻孔壁温的关系式:帏哪)流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式可以写为:通过计算温度与自然对数时间曲线斜
28、率k可以得到温度的热响应规律:Tf(t)=k*ln(t)+m式中,.流体温度,c;.钻孔壁面温度,c;无干扰地温,C;t测试时间,s;r钻孔半径,m;q单位井7释热量,W/m;,热扩散率,m2/s;_钻孔热阻,K/Wm;土壤导热系数,W/mK2)加热功率为3.6kW测试结果图19为加热功率为3.6kW时,稳定热流工况测试中,被测介质供、回水及计算的平均介质温度示意图。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供水温度平均温度为27.84C,回水温度均值为26.19C,平均介质温度为27.02C0温度随时间变化图30.00280026.0024.0022.0020.0018.0016.0014.001200一供水
29、温度回水温度供回水平均温度寸I6E&ZodWET000司E>9OOEAsooImmEq寸DEL首二I戈6RLFIkwilhg用寻31hemi浮点防E6b二(四gmLHoT图19B孔恒热流工况温度随时间变化图下图20为加热功率为3.6kW时,稳定热流工况测试中,平均介质温度与自然对数时间拟合图,拟合后得到温度与对数时间的变化趋势T-ln的斜率为k=1.9768。由上式(3)可得=1.586W/m|K。安捷伦数据采集器测得的无干扰地温TD=14.14C,可计算出钻孔热阻耳=0.141K/W|m,热扩散率3=0.8675X10m2/s,利用加热功率为3.6kW的数据和式(2)、(3)进
30、行外推,当加热功率为5.5kW时,当工况模拟达到稳定是,平均介质温度为33.04C,力口热功率为7kW时,稳定后平均介质温度为37C,当加热功率为8.4kW时,当工况模拟达到稳定是,平均介质温度为42.16Co平均介质温度与自然对数时间拟合图-=29.0027.00250023.0021.0019破17.00150056789101112131415*供水温度平均温度一线性(供水温度平均温度)图20B孔恒热流工况温度随自然对数时间拟合图3)加热功率为8.4kW测试结果图21为加热功率为8.4kW时,稳定热流工况测试中,被测介质供、回水及计算的平均介质温度示意图。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供水温度
31、平均温度为44.22C,回水温度均值为40.53C,平均介质温度为42.40C,与上推算出来加热功率为8.4kW是,平均介质温度42.16C吻合,所以推算结果具有参考价值。温度随时间变化图25.0046.0043.0040.00370034.0031.0028.0022.0019.0016.0013009E61;而寸m言O寸LFIO山E61I句=3I0ICO5F白寸高E000可LG0I学常必95CONT另9rEEESN百RETSosLnooL供水温度回水温度供回水平均温度时间图21B孔恒热流工况温度随时间变化图4)恒流法测试结果汇总表将恒温法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利用外推法得到的结果汇总见表9,表9显示,由于进行测试的时间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北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附答案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客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太湖学院《高级日语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产业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创新设计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工程学院《税法(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小学科学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主流舆情智能分析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程学院《科技文献检索(医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劳技-中国结PPT通用课件
- 温庭筠《望江南》ppt课件
- 口腔正畸学单词
- 2022牛排消费趋势报告
- TPM╲t4Step Manul(三星TPM绝密资料)
-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应用课件
-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生字笔顺笔画
- 通达信指标——江恩轮
- 神经电生理检查ppt课件
-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