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攻坚习题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攻坚习题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攻坚习题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攻坚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攻坚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_,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_,_满皇都。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这首诗的题目点出这是_(时节)的小雨,诗的第一句以“_ ”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草沾雨水后的景色,写出了早春的草_、_的特点。5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

2、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6将诗词补充完整,感受诗词中的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_细如愁。沾衣欲湿_,吹面不寒杨柳风。2. 阅读诗文,完成练习。(甲)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乙)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注释)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持:用来。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豆。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同根

3、生”指_,“相煎”指_。(乙)诗中的“豆”成了“_”,“萁”成了“_”。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3. 阅读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词的作者是_代的_。“西江月”是_,“夜行黄沙道中”是_2词的上阕中描写了静的景物:明月、_、_,也描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_、_ 、_ ,衬托出夏夜的安静,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_。3请用波浪线标

4、出一句对偶句。4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C.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表现了恬静的气氛。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4. 按原文填空,然后回答问题。黄四娘家花满蹊,_。留连戏蝶时时舞,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题目是_,诗人是_代_。3“蹊”的意思是_。“留连”的意思是_。5. 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

5、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从题目中的“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6、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释:侍御:官职名。通波: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离伤:离别的伤感。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

7、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_7. 阅读并答题。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突出了蜂的什么特点?_2仔细品味本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_8.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

8、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试结合诗歌

9、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_9. 同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2小令的主旨句是_,表达_的情感。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_。10. 课内语段赏析。日照_生_,遥看_。_直下_,疑是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          ,是   &

10、#160;代诗人         写的。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1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幽人:隐士。1“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A.适逢 B.属于 C.家属2“空山松子落”运用了_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_的情怀。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课内阅读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这首诗是_代诗人

11、_写的。2这首诗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_3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吗?写一写。_13. 课外阅读。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1判断对错。(1)“不要人夸好颜色”中的“人”指的是王冕。(_)(2)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标示的节奏是正确的。(_)2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3写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_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誓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14. 读一读,做一做。雨过山村唐王建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