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蝉【唐】虞世南垂Z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简介虞世南( 558 - 638 )唐代诗人、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烟阁二 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 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 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 水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 代名臣,人伦准的”。注释垂矮(rui):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 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
2、纯的露 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藉(ji。):凭借、依赖。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 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 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 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q
3、uot;垂暗 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 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 却把它们统一在"垂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 (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 巧妙。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 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 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
4、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 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 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 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 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 一个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 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 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和"非"
5、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 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雍容 不迫的风度和气韵。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 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 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 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鲸鹏鹰虎,而是以 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2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
6、尽红丝几万条。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 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 诗两首。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 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几万条:比喻多。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 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古诗赏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 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表
7、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 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 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 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 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3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8、家祭无忘告乃翁。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 ),宋代爰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中应礼部试, 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 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 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 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 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
9、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 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 我!古诗赏析此诗是陆游爰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 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 人的爰国激情是
10、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 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 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 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爰国之情跃然 纸上。"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 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 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 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 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11、quot;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 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眼目的心情。"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 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 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 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 念。表明
12、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 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 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 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 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爰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 加深热爰祖国的情感。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 国忧民的爰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 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
13、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 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春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4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注释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 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i):旅店。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熏(xun ):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译文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 京!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 重
14、重叠叁、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 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 "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 “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 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 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 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一一重重鎏唇 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 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 河的美好,表
15、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 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 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 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 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 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 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后两句"暖风熏
16、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 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 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 歌舞,看看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 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 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 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 妙。首先,一个&
17、quot;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 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 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 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一一"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 丑态。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遢人,号定蜜(一 作定庵)o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塔山馆,又号 羽玲
18、山民。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 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 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 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注释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i ):依靠。喑(yin ):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降:降生。九州:中国。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出
19、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 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 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 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 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 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 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 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
20、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 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 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 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 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 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 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6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21、王孙自可留。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 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 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 居秋暝等。注释B冥(ming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an )女:洗衣服的女子。浣:洗涤衣物。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
22、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留:居。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古诗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 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 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 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 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 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
23、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 创作特点。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 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 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 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 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 随意洒脱,毫不着力。颈联中诗人先写&q
24、uot;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 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 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 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看归来了;亭亭玉立 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 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 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 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 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
25、人不觉其巧。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 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 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 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 烘托。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 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 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 寻味。7枫桥夜泊【唐】张
26、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简介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 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 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 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 名的诗是枫桥夜泊。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暗: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暗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 极冷的形象语。连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
27、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古诗赏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 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 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 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 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 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
28、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 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 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 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 深夜侵肌泛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 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暗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 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 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 人运思的细密。诗的第二句接看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
29、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 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 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 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 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 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 暗一
30、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 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看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 字包含了 "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 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看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 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 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 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 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 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 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 尽在不言中了。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 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 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 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硫酸工艺学》课件
- 二尿素装置安全课课件
- 《烧伤基础知识》课件
- 《湖南乡土地理》课件
- 《孕妇学校讲课》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职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汇编人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职员管理篇十篇
- 2024教师安全责任协议书(28篇)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表
- 绩效结果运用办法
- 2022年旅店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同步练习
- 学校品牌定义及内涵
- 古诗词1000首
- 2018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文献学复习资料
- 最新中考英语单词表2200个
- 公司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制度
- 井用潜水泵的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