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教育社会学概论_一书。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实证研究范式_和_人文研究范式_两类。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和_学生群体_的结合体。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个体的社会化_。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7在西方, 孔德 被认为是社会学之
2、父。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 评价手段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 互动性重要他人 和 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 、民主型和 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 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15、教育制
3、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 和 证验性研究的区别。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 学生群体的结合体。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 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 人口死亡率的影响。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 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25
4、.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26.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 评价手段使用权。2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28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29.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30.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31.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3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33、教
5、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
6、偶像性重要他人。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12.从众行为:因群
7、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A418.过
8、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19.社会化失败: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是对社会目标的背离。1. 教育社会现象是指学者们以一种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所看到的现象,从概括的意思上讲,它包括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与教育相连的社会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社会现象”,其学科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在于教育的本质性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提供理论依据。3. 社会学中社会制
9、度是指反映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领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4. 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各种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5. 社会化功能是指教育制度在促进个体完成社会化成为正式社会成员方面的作用。6. 教育需求是社会及个人对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一般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或家庭)需求。7. 社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整体各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态;而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构成社会的人口、职业集团、社会阶级和阶层等组成的体系和比例关系。8. 教育结构是指社会的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根据一定比例和秩序所构成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9. 社会流动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阶
10、级、阶层和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经常处于变动的状态。10. 结构性流动是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质变的过程,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社会流动出现了以群体为基本特征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社会基本矛盾比价尖锐的历史时期。11. 代际流动是指家族中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变动。12. 赞助性流动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制度,个人在社会的帮助下获得某中地位或升迁的机会。13. 竞争性流动是在社会公平原则下,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能力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升迁机会。14. 机会公平就是人们对社会给其所有成员创造相同的外部条件并对他们采取相同的原则、制度、态度、行为的一种状态和对此的评价。15. 教育效率是指教育的
11、投入与其产出的社会效益的比值。16. 教育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育类型分别培养,并且帮助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17. 社会变迁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的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或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18.社会变迁的机制就是社会环境的压力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引起社会结构性变化。19.教育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教育模式的整体转换过程,其内容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主体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以及教育环境现代化等众多方面。20. 社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若干社会群体或人群
12、通过某种互动连接起来的,由共同文化维系的区域性社会。21. 教师文化是由在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角色行为所构成的文化,包括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22.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时空,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文化。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2.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3.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B54.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
13、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5.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B46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7差异交往说:由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萨塞兰德提出。认为人们在经历社会化过程中与谁交往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与这类群体交往越密切,犯罪的手段、动机和可能性越高。8、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 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9、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
14、、政治五个方面,不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10、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11、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12、 社会化: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点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13、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14、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从某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变动
15、现象。15、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16、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17、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的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时,不牺牲后代利益,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8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19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只有当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20人口的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
16、构成的变动,即人口在社会机体中的组合状况及类型的变动。21文化传统:是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具有超稳定性和多层次性。22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点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23心理缺陷说:是解释行为失范的一种理论,认为个体产生越轨、犯罪的行为是因为存在心理缺陷,不知道限制自身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的原因在于童年的社会化失调。24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25.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
17、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26.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27.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28.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29.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31.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32.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33
18、.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34.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35、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36、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逐步担当起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37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对全体教师的期望,二是对个别教师的特殊期望。38、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 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
19、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39、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政治五个方面,不是教育平等的另一种表述,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40社会规范:是社会群体共同遵守、认同的期望、思想和行为标准,这种标准能够导致个人之间思想和行为的趋同和协调、有利于增强群体团结。41社会化失败判断对错1.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2.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3.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
20、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错,孔德、涂尔干等人4.教育社会学家研究自杀现象,关注的是某个人为什么会自杀。错。关注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5.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6.教育社会学与一般教育学不同之处在于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错。不能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应视为一种社会行为。7.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关注的是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
21、8.强调价值中立,确立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者是涂尔干。错.是韦伯9.教师职业的最基本内涵主要是他所扮演的“教育者角色”。对10.在小学阶段评价手段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权威影响较大。对11.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权威影响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对12.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教师评价手段和专业素质在对其权威影响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错。不一致,评价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影响减少,专业素质则相反。13.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14.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错。学生成绩的高低还与成就动机、价值导向等因
22、素的影响。15.作为课堂控制的手段,惩罚是最好的手段。错。是种消极的控制手段。16.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主要依赖于显性控制机制。错。显性控制机制和隐性控制机制。17.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错。隐性知识18.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制度常常被认为是“文明社会”或先进社会的一个特征。错。教育制度作为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规范系统,是最古老的制度之一。19.社会整体渐变是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错。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20.社会整体渐变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错。社会整体渐变的作用在于促使教育制度进
23、行某种局部调整,但它不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21.由于教育准备不当导致的毕业生“学非所用”、高材低用等是“反教育”的失范行为。对22.教育公平就是教育平等。错。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而教育平等是指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23.学校中的“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 错。一种失范性教育问题24.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改造观念的过程,观念转型将直接诱发教育失范。错。也可间接诱发教育失范。25.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对26.过程性教育问题是指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教育问题。对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
24、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错,孔德、涂尔干等人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错。隐性知识6.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25、)7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8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9.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10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 )11.以孔德、涂尔干等人为代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思路是偏重个体事实。(错,偏重社会事实,这些事实在个体以外P8)12.互动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体、小群体而非社会结构。(对)13.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错,涂尔干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人)14.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15.教育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环境圈层。()16.
26、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典型法。()17.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区教育的实践也始于此。( )18.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被称为文化传播,指文化在世代相接。()19.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20.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21.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22.教师社会化过程即教师继续社会化阶段。()23、在社会学研究史中,注重社会事实,推重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的人是孔德、韦伯等人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24、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
27、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错,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该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26、布鲁克弗发表的教育社会学一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社会学的正式确立。错。教育社会学的定义问题。27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28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错,孔德、涂尔干等人29.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30.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
28、应。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31.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错。隐性知识32.教育社会学家研究自杀现象,关注的是某个人为什么会自杀。错。关注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33.教育社会学与一般教育学不同之处在于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错。不能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应视为一种社会行为。34.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对35.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错,关注的是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
29、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36.强调价值中立,确立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者是涂尔干。错.是韦伯。37.教师职业的最基本内涵主要是他所扮演的“教育者角色”。对38.在小学阶段评价手段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权威影响较大。对39.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权威影响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对40.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教师评价手段和专业素质在对其权威影响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错。不一致,评价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影响减少,专业素质则相反。41.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42.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错
30、。学生成绩的高低还与成就动机、价值导向等因素的影响。43.作为课堂控制的手段,惩罚是最好的手段。错。是种消极的控制手段。44.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主要依赖于显性控制机制。错。显性控制机制和隐性控制机制。4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错。隐性知识46.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制度常常被认为是“文明社会”或先进社会的一个特征。错。教育制度作为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规范系统,是最古老的制度之一。47.社会整体渐变是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错。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48.社会整体渐变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
31、。错。社会整体渐变的作用在于促使教育制度进行某种局部调整,但它不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49.由于教育准备不当导致的毕业生“学非所用”、高材低用等是“反教育”的失范行为。对50.教育公平就是教育平等。错。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而教育平等是指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51.学校中的“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错。一种失范性教育问题。52.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改造观念的过程,观念转型将直接诱发教育失范。错。也可间接诱发教育失范。53.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对54.过程性教育问题是指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
32、类型的教育问题。对8.简述手段目标说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他认为是社会手段和目标的不统一造成了极度的紧张,从而引起越轨行为。社会在文化上为每一个人都规定了合法的正确目标,但社会并没有在结构上为每一个人提供合法的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挫折和紧张,在没有合法手段时就会用非法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出现越轨行为。默顿指出越轨并非是唯一的选择。9.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包括哪几类?反抗行为、从众行为、时尚趋求行为、嫉妒行为10.简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11.为什么说教育具有控制人口的功能?教育改变了生育观念,为控制
33、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这在客观上要求她们少生少育教育年限的延长也在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12.教育平等的含义.人即目的、教育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差别性对待原则四、论述题1、 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从传统层面看在经济至上的社会,教师传统权威会因经济待遇较低而减少;从专业层面看,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师专业权威的获得、巩固和发展变得困难;学生的年龄差异、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权威。2、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明星往往成为他们的偶像性重
34、要他人。各种明星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视为学习的榜样。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其影响方式是突发的、短暂的,但又是刻骨铭心的。学校教育中要正视这一现象,加强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冲突。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课堂控制,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密切关注学生的暗示,修正自己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尽量控制教学程序的严密性;做到前台与后台的一致;维持教师集体的高度团结4.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媒介对儿童现社会化、道德发展、学业成绩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看大众媒介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增进学生知识面的作
35、用;从负面看不健康的媒介内容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媒介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导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使儿童在社会学习方面无所适从;存在教育功能失调现象:所体现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方面往往与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主流文化相背离。过多地将时间消磨在媒介上也会影响到学业时间。5.试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对此的看法。主要表现: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均等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新趋势如贵族学校的出现等。教育系统的外部原因:城乡差别、重男轻女思想、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别教育系统内部原因:制度化教育、应试教育、教育指导思想、学业成败标准由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所限,教育机会不均
36、等是必然现象。对此不重视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稳定,将它理解为教育上的平均主义也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6.联系实际,就当前教育公平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教育公平是一个主观概念,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政治等五个方面内容,是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目前,在教育制度的合理性、公正性、教育平等问题上我们都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社会活力的最初表现。教育中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消灭教育不公平,而是通过合理的操作去控制教育中不公平的过程与结果。当前解决教育中不公平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则之二是通过尽量
37、加快对于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逐步逼近教育公平。7.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1、具有专门知识2、提供专业服务3、具有专业自主4、接受专业教育5、信守专业道德1.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首先,强调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其次,强调经验的实证意义。再次,强调价值无涉。2. 教育制度的社会特征:(1)系统性。(2)公共性。(3)传承性。(4)产业性。(5)供求平衡性。3. 教育制度的社会化功能的表现在三方面:(1)个人通过教育过程了解和掌握
38、社会规范和文化,接受和履行社会规范的要求,也就是受社会文化和规范的同化,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社会生活和行为。(2)个体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地内化社会规范和社会知识,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社会性和社会活动能力。(3)个人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扮演一定社会角色和体会角色规范,形成履行角色任务和处理角色关系的能力,向正式的社会成员方向获得进化。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3.简述差异交往说由美国犯罪学家萨色兰德提出,他认为所有的认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
39、们与谁交往。个体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该群体的交往越密切学到的犯罪手段就越高,犯罪动机就越强,犯罪的可能性也越大。4简述教育的互动理论。答1、教育的互动理论源于社会学中的互动论,有时也称之为解释学。2、认为对具体情况的一切分析都是解释性的,强调对现实本身的剖析,重视探讨日常现实的过程和存在于这一过程中的主观目的性怀交互作。3、对于学校生活的解释,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对学校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和个体行为的研究。4、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解释和理解的方式来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5、教育知识涉及哪三种内容?答、1、显性
40、知识:学科类别及具体课程内容 ;隐性知识:学校生活经历及非正式教育影响;2、生活经验:交往活动中的日常生活经验。6、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有哪些?反抗行为;从众行为;时尚趋求行为;嫉妒行为。7简述学校组织变革中教育系统内部的阻碍因素。国家教育体制;科层化组织;目标错位;公立学校的计划性特征;代价问题;抵制周期。8. 简述教师角色行为的特点。(1)教师行为的道德性(2)教师行为的规范性(3)教师行为的抽象性和模糊性(4)教师行为的自律性9.简述班级组织的功能。(1)归属功能(2)管理功能(3)角色社会化功能(4)选择功能10.简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2)教育是社会变迁
41、的动因(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11、简述人口文化素质对教育的消极影响(1)人口文化素质低影响了人们对教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2)难以保证教育发展的重点(3)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12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在研究教育现象时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2)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4)实证性: 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13、简述教育制度基本要素;(1)教育规范系统是教育制
42、度的规则要素;(2)教育设备是教育制度的物质要素;(3)象征的标识是教育制度的文化要素。14、简述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的投入;(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3)人口构成的不合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4)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诸多困难。15.简述教育的生产性功能。(1)具有劳动力增值的功能(2)具有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3)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16.简述校园文化的积极功能。(1)社会化功能: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优化校园的精神环境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环境,创造出具
43、有凝聚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形成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文化形态。(2)发展青年学生个性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锻造下,青年学生的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能得到提高和发展。(3)青年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心理宣泄的功能: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畅通思想和心理宣泄的最佳渠道。17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1)体现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2)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3)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的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5)形成个人
44、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方面的作用18差异交往说:由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萨塞兰德提出。认为人们在经历社会化过程中与谁交往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与这类群体交往越密切,犯罪的手段、动机和可能性越高。19简述家庭社会地位的具体含义。家庭社会地位包括如下变量:家长职业、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物质资源、家长社会出身、家长教育背景、家庭居住地区等引起家庭在地位等级制中起作用的诸变量。20简述教育规范的类型从作用对象上分为个体规范、群体规范;从涉及内容上可分为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从适用范围上可分为公共场所规范、班级规范等。2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45、对象。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2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23.简述差异交往说由美国犯罪学家萨色兰德提出,他认为所有的认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个体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该群体的交往越密切学到的犯罪手段就越高,犯罪动机就越强,犯罪的可能性也越大。24.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的新趋势。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 在国际比较研究基础上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 关注生态环境的研究。25.简述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 教师行为的道德性 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教师行为的抽象性和
46、模糊性 教师行为的自律性26.什么是教师角色社会化?其内容包括哪些?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人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并逐步担当起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其内容包括:内化教师职业道德、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养成教师职业态度。27.简述学校中失范行为的类型。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价值取向失范行为;情感型失范行为;传统型失范行为28失范行为的主要形式第一,根据违规行为的场所来规定:课堂中的违规行为、课堂外的违规行为和学校外的违规行为。第二,根据违规行为的所有者进行分类,相对于教师的违规行为、相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相对师生双方的违规行为。第三,根据青少年违规行为的程度分类:不适
47、当行为、异常行为、暴力行为。29造成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直接社会原因:1、帮派群体的影响2、同伴之间的压力3、传媒的影响4、其他因素的作用学校。教育原因:1、教学内容问题2、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问题;3、学校文化及评估标准的适应性问题4、学校和班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做到能对学生失范行为加以归因。(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角度)30.简述手段目标说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他认为是社会手段和目标的不统一造成了极度的紧张,从而引起越轨行为。他认为社会在文化上为每一个人都规定了合法的正确目标,但社会并没有在结构上为每一个人提供合法的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挫折和紧张,在没有合法手段时就会
48、用非法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出现越轨行为。默顿指出越轨并非是唯一的选择。31班级群体的类型及班级中的典型行为(P238-240)学生群体的类型:游戏群体;兴趣群体;倾吐性群体;互助性群体;冲突性群体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反抗行为;从众行为;时尚趋求行为;嫉妒行为。32.简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独特作用33简述班级组织的功能。(1)归属功能(2)管理功能(3)角色社会化功能(4)选择功能34.为什么说教育具有控制人口的功能?;教育改变了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
49、获得就业机会,这在客观上要求她们少生少育教育年限的延长也在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35.教育平等的含义.人即目的、教育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差别性对待原则36、从教师权威的来源、合法性、权威的变化三个角度正确理解教师的权威。1、涂尔干强调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个人的人格力量、坚强的意志品质等;2、沃勒强调“个人权威:与“制度权威”;3、克利夫顿与罗伯兹提出教师权威四层面说:来源于教育制度的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来源于教师个人因素的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四者互动共构成教师的实际权威。37了解不同社会和不同学生年龄阶段教师权威的变化1、从制度层面看:教师的权威因社会环
50、境的变化而变化;2、从个人层面看,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评价手段也影响着教师的权威。41、简述学校组织变革中教育系统内部的阻碍因素。(1)国家教育体制;(2)科层化组织;(3)目标错位;(4)公立学校的计划性特征;(5)代价问题;(6)抵制周期。42教师角色扮演的三个过程1.教师角色期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与要求,一是对全体教师的期望,二是对个别教师的特殊期望,这种期望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2.教师角色领悟:也称“教师角色认知”,是指教师角色扮演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3.教师角色实践:也称“教师角色行为”,是教师角色扮演实际过程或活动,它是教师
51、角色领悟的发展。4. 现代教育制度的社会功能有:(1)社会化功能。(2)经济功能。(3)政治功能。(4)文化功能。(5)选择功能。5.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作用:首先,政治权利机构的设置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包括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政策法令、管理组织人事等。其次,政治文化制约着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再次,政治权利分配的模式制约教育的行政方式。最后,政治制度对社会成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6. 教育权的三重内涵:一是教育共同体的权利结构;二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的执教权;三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公民和学生的学习权、受教育权。7. 机会均等原则的基本内容:第一,任何流动机会都应向所有合乎条件的人提供;第二,获得一定社
52、会地位的条件应该建立在个人后天的努力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第三,酒会提供必须在尊重人的自然天赋差别的基础上排除人为的歧视或垄断的做法。8. 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的原因有:(1)学历和文凭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也是个人向上升迁的主要标准。(2)个人的经济收入与其受教育的程度呈现正相关。(3)社会声望和职业都与个人的教育经验有关。9. 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首先,教育通过提高个人的学历、知识、能力和个性,为就业提供条件,有利于保证职业结构合理及职业流动正常。其次,教育学历是就业和经济上成功的前提条件,成为社会分层的标准之一,对社会资源的分配有积极的作用
53、,有助于社会流动的规则合理化。最后,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相联系,改善了社会选择机制,促进社会的竞争性流动。11. 现代教育分流出现的新趋势:(1)政治性减弱而社会性加强。(2)基础性突出而分流方向更加复杂。(3)职业取向和个性发展相结合。12. 我国教育分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要表现:第一,教育资源的分配相当不平等,导致学校教育制度的分化。第二,教育分流的一次性机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强制性。第三,我国现行教育分流的流向较为单一,分流模式中缺乏沟通机制。13. 在我国教育分流体制下,贯彻公平原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确立受教育者地位平等的观念。其次,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公平。再次,在教育分流机会
54、提供上公开和公正。最后,建立起平等的综合贯通各类学校之间的通道。14. 目前我国教育机会均等主要存在的问题:(1)区域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2)城乡差异与教育机会倾斜。(3)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反差。(4)性别差异与教育机会偏差。15.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之一。(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16. 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层次:一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二是教育内容和体系层面的现代化;三是制度和体制层面的现代化;四是观念层面的现代化。17.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策略:(1)转变传统、保守、狭隘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2)改革教育体制和完善教育结构,
55、合理配置教育资源。(3)改革落后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和培养现代人的需要来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4)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人的现代性。18. 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1)学习化社会是由一个个终身学习的个体所构成的社会。(2)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围绕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社会。(3)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对全体成员的学习无障碍的理性化社会。(4)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学习具有开放性和网络化的社会。(5)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合理平等的社会。19. 终身教育新观念:首先,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其次,终身学习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教育活动。再次,终身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不拘场所限制的历
56、程。最后,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人的自主发展,关注的是学习者的自主选择、学习需要、态度方法和个性能力的发展。20. 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1)家庭教育观念更新,形成新的家庭教育模式。(2)家庭教育立法问题受到重视,社会普遍支持家庭教育。(3)家庭教育的内容从追求实惠转向注重素质培养,方法也逐步灵活多样化。(4)家庭教育气氛和谐,变单向传递为双向互动。21. 正式组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共同的活动目标。(2)相对稳定的组织成员。(3)一定的权利结构和规章制度。(4)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信息沟通渠道。22. 以人为本原则在学校管理的各层面的具体体现为:第一,学校组织的决策要保证以人为本的民族精神。第二,在行政中体现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的原则。第三,在管理机制上实施重视主体性的激励方式。论述题一、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答: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明星往往成为他们的偶像性重要他人。各种明星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视为学习的榜样。他们对学生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其影响方式是突发的、短暂的,但又刻骨铭心的。学校教育中要正视这一现象,加强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二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答:媒介对儿童现社会化、道德发展、学业成绩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看大众媒介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增进学生知识面的作用;从负面看不健康的媒介内容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工程合同的工程质量保修3篇
- 文明迟到保证书样本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英文版深度解析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被判无效后的维权途径3篇
- 教育培训行业教育咨询师聘用协议3篇
- 污水处理厂泵站维护合同
- 征收土地补偿协议书
- 重庆市户外广告租赁合同
- 重庆川菜火锅店装修施工合同
- 体育馆楼面信息化施工协议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写作思路要清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正式版)FZ∕T 64111-2024 卫生巾(护垫)用非织造布
- GMT 0131-2023 电子签章应用接口规范
- JT-T-1240-2019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专用安全设施技术要求
-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孙犁小说专练(原卷版)
-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技术规范》
- 孕妇学校培训经典课件-2024鲜版
- 《硬措施》解析培训课件-2024年
- JTT327-2016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