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18套_第1页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18套_第2页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18套_第3页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18套_第4页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18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镇初级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新人教版班级: 考号: 姓名: 得分: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别忘了,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温馨提示:本试卷有四大题,23小题,共10页,请逐页核对无误再答题;全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书写分总分得分(一)(二)(三)(四)一、基础和识记(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分外(fèn)    解剖(

2、po) 深邃(suì) 余晖(hu)B忐忑(tè)    伫立(zhù) 浩瀚(hàn) 禁锢(jìn)C颓废(tuí)    弥留(mí) 灵柩(jiù) 襁褓(qing)D繁衍(yn)    强聒(gu) 颤动(chàn) 亵渎(xiè )2、没有错别字的是( )(2分) A风骚 田圃 一代天娇 廓然无累 B暗哑 旁鹜 润如油膏 花为乌有 C陨落 凌驾 断章取义 无与伦比 D睿智 忐忑 刻尽职守 怒不可

3、遏3、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2分) (l)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牧场枯黄失去了牛羊的( )。 (3)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 ),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 道:“难!难!” (4)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 ),又哪里去( )呢? A寂静 形迹 教育 诉说B平静 痕迹 教训 表白 C平静 踪迹 教诲 发泄 D寂静 足迹 教导 流露4经典诗文默写 (6分)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

4、#160;         ,                。疑怪昨宵春梦好,              ,           

5、0;    。5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3分) 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1)文中有一个句子用词重复,应该删去的是: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b)(c)顺序不当,应调整为:(3)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6

6、、名著阅读(5分)(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1分)(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4分)  成语:     ,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二、语文综合性活动(共6分)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

7、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 材料二: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仅初中三年就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安徽省芜湖市的中考为例,多年来一直把名著题作为必考的题型。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看到现在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观看“中国古典名著改篇的影视作品”上,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

8、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1)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能看出中美两国教育机构的共同做法是什么?(2分) 答:                                       &#

9、160;                                                 &#

10、160;                       (2)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请你联系自己阅读文学经典的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举例说明阅读文学经典对你成长的意义。(2分) 答:你认为浅俗化的经典阅读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请写出两点)(2分) 答:三、阅读(共41分)(一)现代文阅读(12分)了不起的儿子巴基斯坦米赫里兹伊

11、克巴尔傍晚,阿里夫回到家,一反常态,寡言少语。“怎么了,亲爱的?”妻子问道。“一个陌生人今天下午来了个电话,”他回答说,“他要求我向他提供一份特殊的档案材料 ,给我1万卢比作回报。”“爸爸,他要那份档案材料干什么?”十岁的儿子纳赛问道。“那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件,”阿里夫回答说,“那个人是个敌对公司的老板,想要那份材 料,以便搞垮我们的公司”“如果你把那份材料交给他,”纳赛说,“你就不真诚,对你的上司不忠实。而你总是教育 我要真诚、老实。爸爸,请你永远不要做这样的事,要不然我会生你的气的。” “纳赛,”妈妈抢白道,“别管你爸爸的事!” 第二天一早,电话铃响了,阿里夫急忙过去接,几分钟后,他走过来

12、,对妻子说:“还是那 个人,现在他给我2.5万卢比。他说他可以给我一份假的档案材料,那样我就不会被抓住了 。”“为什么你不接受呢?”妻子建议说,“这可是一大笔钱,况且你会平安无事。”“可我还是拒绝了,”阿里夫说,“你不记得昨晚纳赛的话了吗?”纳赛知道了他的父亲将一如既往地忠诚老实,松了一口气。那天夜里,纳赛从梦中被一阵紧 似一阵的电话铃声惊醒。他听见父亲起来去接电话。母亲问:“什么人?”“还是那个人”父亲说,“他已经把钱增加到10万卢比,并且答应任命我为他公司的经理, 工资高,条件优厚。”“阿里夫,你该接受了!你对现在的上司忠心耿耿,可他给了你什么?仅仅是微薄的薪水而 已!”“你说得很对,”父

13、亲说,“可是你想想我们儿子说的话。钱并不能使一个人幸福,诚实和 道德在一个人一生中是有相当分量的!”“纳赛太小,决定不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母亲说,“老实和忠诚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在 现实生活中,这些东西与实际生活毫不相干。”纳赛一直在床上倾听谈话,他从床上坐了起来,对爸爸说:“爸爸你曾经答应我对你的上司 不作假的。”“睡觉吧,我的儿子,我不会接受这笔钱的。”父亲说。纳赛极为高兴,安然入睡了。 “醒醒,该起床了,纳赛!”母亲喊叫着让他起床。父亲告诉纳赛:“那 个人今天早上又打 来电话了,他说要给我100万卢比并任命我为他公司的经理,条件是今天下午以前我的把那 份档案材料交给他,否则,他要绑架你,

14、我的儿子。” “爸爸,希望你再次拒绝他!”儿子坚决地说。 “我没有拒绝他,儿子,”父亲说,“我告诉他再给我一点时间考虑考虑。”正在这时,电话铃又响了。父亲急忙去接电话。只听他喊道:“不,我不接受,看 你敢绑架我的儿子!”说完挂了电话。“太好了,爸爸。”纳赛高兴极了。那天下午,父亲回家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纳赛回来了吗?”“没有,”母亲焦急地说,“现在他应该回家了。他是个傻孩子,你采纳了他的愚蠢意见, 如果他发生什么意外,我跟你没完!”“你冷静点儿,我亲爱的。但愿我们的儿子不会被那个坏蛋绑架了去。我给警察打电话,把 这一切都告诉他们。”正当他拨电话时,一辆小轿车开进了院子里。“我们的儿子回来了!

15、”母亲兴高采烈地喊道,“是你的上司用他的车带来的。” “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先生。”阿里夫边说边请上司在客厅就座。 “打神秘电话的人是我的仆人,”上司说,“我想试一试你的忠诚。我要永远定居国外,想 找个诚实的合股人管理这家公司。我很高兴,你正是我要找的人!” (选自读者) 8、用简洁的语言填空,完善小说的情节构成。(2分)开端:有人称要收买阿里夫,想让他出卖公司机密,儿子纳赛劝父亲拒绝。发展: 高潮:那人威胁要绑架纳赛,纳赛依然不让父亲答应。纳赛疑遭绑架,父母焦虑之 时,老板把纳赛送了回来。结局: 9、小说以“了不起的儿子”为题,儿子纳赛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2分) 10、小说中母亲的形

16、象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人说小说主要是刻画纳赛这个人物的,作者用了很 多笔墨写母亲,没有必要,你有何看法?(2分) 11、解释文中两个画线句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不同感情(或心理),并写出你的分析。(4分)“醒醒,该起床了,纳赛!”母亲喊叫着让他起床。 只听他喊道:“不,我不接受,看你敢绑架我的儿子!” 12、小说反映了一个家庭教育方面的重大课题。下列我国古代教育故事和本文涉及共同教育话题的一项是( )(2分)A孟母三迁 B曾子杀彘(二)现代文阅读(共12分)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

17、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

18、,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

19、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13、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4、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3分) 1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2分)16、(5分)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3分) (2)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

20、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7、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6分) 吾悉能志之 志:( ) 李生说之曰 说:( ) 王生益愠 愠:( ) 王生不说 说:( ) 18、在上文横线上

21、填入一个字。 (1分)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句: 20、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2分) (四)古诗欣赏(共4分)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21、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22、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四、作文(共50分) 23、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l)“书”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

22、的,作文主要内容只要与“书”相关,都符合要求;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100200300400500600700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答案一、基础和识记(共20分)二、语文综合性活动(共6分)7、(6分)(1)中美两国的教育机构都强化了对经典的认同,肯定了文学经典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因此都十分重视在中学阶段普及推广文学经典。(2分) (2)(2分)举例1分,说出对成长的意义,言之成理,1分;(2分)言之成理,观点健康向上即可。每点1分。三、阅读 (共分)(一)现代文阅读(共12

23、分)8、发展:那人又两次加大收买筹码,因为纳赛的坚持,阿里夫没有答应。 结局:老板解说原委,才知一切都是老板为考验阿里夫的忠诚而设,阿里夫成了老板的合伙人。(2分,意思对即可。发展、结局各 1分)9、劝父亲拒绝金钱地位收买,不为绑架自己的威胁所动,坚持真诚、忠实待人,使父亲经 受住了上司的考验,最终成了上司的合伙人。(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12分)13、(2分)不动笔墨不读书14、(3分)“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15、(2分)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16、(5分)(1)摘录 编写 增改 (2)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