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朱德的扁担∣语文S版_第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朱德的扁担∣语文S版_第2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朱德的扁担∣语文S版_第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朱德的扁担∣语文S版_第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朱德的扁担∣语文S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第9课朱德的扁担1课时教学

2、设计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

3、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课题 朱德的扁担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重点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4、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演示第2-4张幻灯片)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谜底:扁担。)现在,我国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3.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

5、项经常性的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生猜谜语。齐读课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9张幻灯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仗”的偏旁是“亻”“远”的偏旁是“辶”“担”的偏旁是“扌”“扁”的偏旁是“户”(3)指导生字的笔顺。以 “扁”、“担”为例指导。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1)我会组词:支

6、 一支 支出 支持 支取远 远处 永远 远大 远方(2)我会读:扁担 同志 队伍 生产 草鞋 打仗 心疼 不料二、精读领悟师:认识了生字,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讲述的是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怕他累坏了,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上了名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演示第11-13张幻灯片)1.齐读第一自然段。2.提问:“会师”是什么意思?(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哪里跟毛主席会师?(井冈山。)3.“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你能从“不远”这个词

7、体会到什么?从“不远”这个词可以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朱德到山下挑粮很危险。4.指名读这一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演示第14-17张幻灯片)1.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2.朱德军长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3.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4.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句子: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

8、段(演示第18-22张幻灯片) 1.默读第三自然段。2.“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3.朱德同志白天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4.是呀,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

9、“藏”中见真情哪! 5.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没有。)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6.朱德同志为什么又让人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他的名字呢?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说出生字的偏旁。先观察生字笔顺,再书空笔顺。男女生比读。同桌互读。学生讨论交流,并在文中做标记。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这一段。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指名读、齐读。齐读第二段。默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让学生知道生字的偏旁是什么。让学生清楚生字的笔顺。学会用新学的生字组词语。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让生理解“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的含义,体会挑粮的艰辛。让生从“满满的、整夜整夜”体会朱德的辛苦。让学生理解“敬爱”,从而感受人物品质以身作则、同甘共苦。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和红军战士们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大战士对朱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