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复习试题_第1页
历史选修1复习试题_第2页
历史选修1复习试题_第3页
历史选修1复习试题_第4页
历史选修1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选修1复习试题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60分)1梭伦改革前的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相比,牟利的不同手段是 A放高利贷 B收取地租 C奴役债务奴隶 D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 2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3公元前5世纪后期,也就是约当中国历史上的战国前期,在地中海希腊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希腊城邦古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其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封建贵族民主政治 C平民民主政D奴隶主民主政治4春

2、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废除周天子 B成为霸主 C废除井田制 D富国强兵5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6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7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 B实行科举制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 8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

3、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他A推行均田制B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C实行三长制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9“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这首流行于北宋东京的歌谣反映了 A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B“庆历新政”取得了成功 C“庆历新政”推行期间,京城相当平静 D“庆历新政”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10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1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4、D设军器监 12.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 13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和加强王权B适应资产阶级的要求 C改变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D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 14卡尔文教

5、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15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农民阶级和马木鲁克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奥斯曼帝国和马木鲁克势力的矛盾 A B C D 16穆罕默德阿里上台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气势恢弘的改革。其内容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军事工业 改革了行政制度,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改革土地制度,大力发展农业 殖产兴业,建立民族工业体系A B C D 17阿里在抵御英法殖民侵略的同

6、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现有创办近代工业 改革行政制度 进行司法改革 大力发展海军 A B C D 1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19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这座塑像是A彼得一世 B叶卡特琳娜二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20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

7、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使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21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因为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农民享有一定的公民权利 摆脱了村社的控制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A B C D 22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31872年,东京横滨铁路通车,这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

8、采取的政策是A“文明开化”政策B“殖产兴业”政策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D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24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25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26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建立了带

9、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27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A万国公报强学会B时务学堂C时务报时务学堂D国闻报28维新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ABCD29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制度设立农工商总局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ABCD30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A变法有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表现了勇于献

10、身的精神二、非选择题(6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

11、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6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10分)(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4分)32(10分)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3分) (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7分)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

12、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

13、法令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4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4分)(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4分)(4)依据材料一、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分)34(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

14、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于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立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

15、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指的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

16、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6分) 高三年级历史选修1练习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DDBCDB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ADADCC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DBBACBDDC二、非选择题31(1)推行的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分)(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10分)(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

17、。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4分)32(1)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3分) (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了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7分)33(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2分)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分)(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4分)(3)不符合实际。(2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2分)(4)防止农民起义,维护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