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 1)(一 )文正正直范文正 公仲淹悴 , 依睢阳 朱氏家, 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内 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 ,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 : ?而 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 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 宛然。(选自东轩笔录)【注释】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悴:忧,文中指穷困潦倒。睢阳: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封志:封存并加标志。内:同“纳” ,纳入。谏官:
2、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而: 你。俾:使。封识:即标志。【阅读指津】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物质财富固然值得追求,精神财富也万万不能缺失。因为人格的伟大与渺小就体现在我们的待人接物上。本义的范仲淹在贫穷时,面对金钱,能保持君子的淡泊本色:非我之财不要;面对信任,能保持自己的精神高度: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难怪后人在他的祭文里说: “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1 .解释下列加点的同。(1) 会 术者病笃()(2)不足 以付 ()(3) 文正为 谏官 ()(4)当以还 汝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 汝尚幼,故俾我收之A. 今以 付子
3、B.以 伤先帝之明C. 当以 还汝D.而吾以 捕蛇独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2)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二 )鸥燕生活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 ?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 ? 曰 : ?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 ?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 矣。 ?鸥曰: ?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 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 : ?皆无之。
4、?鸥曰 : ?吾以傲野自适,人之僧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 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注释】病:困苦。忮(zhì )嫉妒。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阅读指津】关心朋友是一种品质;理解朋友是一种涵养;学习朋友是一种智慧;把所有能发生的糟糕情况提前告诉朋友,而且要诚恳,这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本文的海鸥不依附于人,有着自己的天空和自由,有着自己的生活;巷燕缺少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寄居于人下而沾沾自喜,不料当它触犯了人的利益时,人对它毫不留情地驱逐,可谓自食其果。1 .解释下列加点的
5、词。(1) 不乐依 人焉 ()(2)以人不之憎 且爱之也()(3) 燕不喻 而去 ()(4)巷人方 食 ()2 .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以 是观之以 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 病我者人之 憎爱非所论也A. 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 与不同,与相同D. 与不同,与不同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2) 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4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的寓意。( 三 ) 天下之道帝 置酒洛阳南宫,上 曰 : ?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
6、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项羽不然,有功者零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 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帝:指汉高祖刘邦。上:尊指刘邦。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饷馈:军饷。范增:项羽的谋士。【阅读指津】公元前 202 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评功论赏,
7、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这件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本文中汉高祖正确地总结了他取得战争胜利的成功经验和项羽的失败教训,即 “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须有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汉高祖的三杰是楚汉战争期间质量最高的人才;另一方面,有人才必须保得住,保不住反受其害,要保住人才,就要尊重人才,重用人才。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皆言 其情 ()(2)吾不如 子房 ()(3) 不绝 粮道 ()(4)此所以为我所禽 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2)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3 .结合文
8、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刘邦获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4 .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生活或学习体会简要谈谈。(四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 乎具茨 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c n)乘,张若、謵 (xí ) 朋前马,昆(h n) 、滑稽 ( g j )后车 ; 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软马童子,问涂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曰: ?然。?若知大隗之所存 乎??曰 : ?然。 ?黄帝曰 : ?异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 予少而自游于六
9、合之内,予适有瞀病 , 有长者教予曰 : 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子病少痊,子又且复游于六合 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黄帝曰: ?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 ,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大(tà i) 隗 (wi):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 .在荣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所存 :所在的地方。瞀(mào)病:眼花目眩的病症。六合: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 “
10、跟”。稽( q )首:叩头。【阅读指津】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本文写的是黄帝询问治理天下的方法,童子去恶务本的话简约而实用。这给我们执政者诸多启示: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黄帝将见 大隗乎具茨之山()(2)无所问涂 ()(3) 若 知具茨之山乎()(4)黄帝再 拜稽首 ()2 .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于襄城之 野又知大隗之 所存予又奚事焉 三人行,必有我
11、师焉A. 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 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2)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黄帝这个人物的认识。( 五 ) 从善如流【甲】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
12、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选自说苑)【乙】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6左右莫敢动,而问曰: ?子将何欲?曹沫曰: ?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 ?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阅读指津】从善如流的意思是指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
13、水那样畅快而自然, 比喻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从善如流不仅是个人的雅量,更是治国理政、兴邦立业的重要法宝。本文的吴王在孺子的隐喻劝谏下,能够改正错误,留下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 ; 齐桓公在管仲的劝谏下能以信义著于天下,成就霸业。这诚如贤者所说: 从善如流,才有善政。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如是者三旦 ()(2)乃罢 其兵 ()(3) 桓公乃许 尽归鲁之侵地()(4)曹沫三战所亡 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有不用也A. 则 怀丸操弹于后园B. 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C. 君其 图之不知螳螂在其后也D. 于是桓公乃 遂割鲁侵地久
14、而乃 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2)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吴王、齐桓公两人有什么共同之处。( 六 ) 晏子忠惠景公问太卜 曰 : ?汝之道何能?对曰: ?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 ?寡人问太卜曰 : 汝之道何能?对曰: 能动地。 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 ?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 , 地其动乎? 太卜曰:?然。? 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 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 ?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
15、阳闻之,曰: ?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 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官名。西周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掌以玉、石、田地破裂的兆象三易 (连山、归藏、周易)八卦之法及梦境等占卜国家吉凶。钩星:指客星。四心:指两个星宿 : 房宿和心宿。 “钩星在四心之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房宿和心宿之间有某种客星出现,按古代说法是要夺宫换皇帝了。【阅读指津】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二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本文选取太卜想借动
16、地之能,引起景公重视,结果引起景公不满;晏子机智消除景公对太卜猜忌,而又巧劝太卜认错的事,表现了晏子的仁者之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臣能动 地 ()(2)晏子默然不对 ()(3) 陈子阳闻 之 ()(4)可谓忠上而惠 下也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恐子之 死也”的“之”意义和川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汝之 道何能B. 公召晏子而告之C. 醉翁之 意不在酒D.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2) 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4 .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七 )荆轲报丹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17、?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 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 轲曰 :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18、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 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9【注释】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市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阅读指津】荆轲, 战国末期著名刺客。受燕太子丹之托人刺秦王,因为被夏侯且的药囊击中,被秦王拔剑所杀,行刺失败,秦王杀他时连刺八下才停手。本文写太子丹在燕国危急时,请荆轲刺秦王,荆轲想到需要信物 秦叛将樊於期的头和燕国督亢地图才能见到秦王,于是他劝说樊於期自杀,以取得信物。表现了荆轲的果敢和善于辞令。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9、(1) 今行而无信 ()(2)诚 能得樊将军首()(3) 秦之遇 将军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曰 ()2 .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可以解燕国之患,而 报将军之仇者臣左手把其袖,而 右手 揕 其胸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 斯人,吾谁与归A. 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 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荆轲的认识。(八 )羽翼已成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 不从。 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
20、:?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 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 许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 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 ?吾求公数岁,公辟 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21、?上曰: ?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 ?羽翼已成,难摇动矣。?(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有删改)【注释】侮:轻慢。详:同“佯” ,假装。辟:同“避”,躲避。【阅读指津】成语“羽翼已成”的意思是 :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巩固。这个成语就出自本文。西汉时期,刘邦当上皇帝后立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因为宠幸戚夫人而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请张良出主意,张良让太子刘盈请出商山四位贤士。刘邦看到太子有商山四贤辅佐,羽翼己成,也就打消另立太子的念头。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然上高 此四人 ()(2)吕后如 其计 ()(3) 愈欲易 太子 ? ()(4
22、)吾求 公数岁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此难以 口舌争也A. 以 塞忠谏之路也B.属予作文以 记之C. 皆以 美于徐公D.醒能述以 文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2) 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A. 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汉高祖废黜太子。B. 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汉高祖废黜太子,皇上同意了。C. 因太子仁义孝顺,谦恭有礼,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D. 汉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
23、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20参考答案(一 )文正正直1. (1)适逢,恰巧(2)能够,值得(3)做,担任(4)归还2. D(A 项和 C 项都是介词, “把” ;B 项是连词, “以致” ;D 项和例句都是介词, “因为” )3. (1)范仲淹正想推辞,术士已经气绝身亡。(2)( 范仲淹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标识就和当初一样。4. 根据文中“文正方辞避”和“出其方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来分析他的品质:正直,诚信,忠厚。不贪财。【译文】文正公范仲庵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
24、我擅长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值得把这个秘方托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庵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已经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有神奇的术法,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标识就和当初一样。(二 )鸥燕生活1.(1)依附,依靠(2)讨厌,厌恶(3)知道,明白(4)正,正在2.B(“以”都译成“因为”;“之”分别译成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和结
25、构助词“的”)3. (1)我看似困苦,却能像没有困苦一样生存,不像你生活在隐藏的困苦之中自己却看不到。(2) 我因为孤傲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以人们对我的爱憎就无从说起。4.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立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示例二 :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及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译文】海鸥与住在巷子里的燕子在海岛相遇。巷燕对海鸥说:“我到你的住所来看你,你却不到我住的地方去,为什么呢?”海鸥回答道 : “因为我性情孤傲而且不愿受拘束,不喜欢依附人,因而才这样。 ”巷燕说:“我因为依附人居住,所以狂风中有屏障,冷雨里有遮蔽,烈日下有庇护。由此看来,你的生活是多么困苦不堪啊。
26、”海鸥回答道 :“我看似困苦,却能像没有困苦一样生存,不像你生活在隐藏的困苦之中自己却看不到。”巷燕说:“我得以依附人,是因为人们不讨厌我而且还怜爱我,你认为我生活困苦不堪,是嫉妒我被人怜爱吧?” 海鸥说:. 你说人们对我是怜爱还是厌恶呢?” 巷燕回答道“: 都没有。 ”海鸥说 :”我因为孤傲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以人们时我的爱僧就无从说起。站在人的角度看,我因为不被人怜爱,所以也不被人厌恶。这样看来,被人怜爱是多么危险啊! ”巷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飞走了。后来,巷子里的人吃饭时,燕子造窝衔的泥(掉下 )弄脏了他们的饭汤。因而他们发怒赶走了燕子,巷燕此时才想起海鸥说的话。(三 )天下之道1 .(
27、1)说,说出(2)比得上 (3)断,断绝(4)同“擒”,擒获,捉拿2 . (1)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项羽失天下的原因啊。2 2)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3 .能够重用人才,同时能够与天下共享利益。4 .特点: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看法示例: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不足才能有改正的目标。我曾经以为自己智力还可以,对政治、历史等小学科不太重视,总以为考试时背背就可以,谁曾想考试结果很不理想。于是我不再耍小聪明,认真背书,结果取得不错的成绩。【译文】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 “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
28、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 : “你只知道其中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其中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城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 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都被说服了。 (四 )
29、害群之马1. (1)拜见,会见(2) 同“途” ,路,道路(3)你 (4)两次2. D(最助词,的;是结构助词,不译;是语气助词;是代词,在那里)3. (1)治理天下,确实不是你操心的事。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2) 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马群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4.黄帝虚心求教,他能到具茨山向大隗询问治理天下的道理;黄帝执着、有毅力,他问童子治理天下的道理,童子没回答,他继续问;黄帝懂礼感恩,在得到童子的指点后,他稽首拜谢。【译文】有一次,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方明、昌寓在座一左一右护卫,张若、謵 朋在前边开路,昆阍、滑稽在车后随从。他们来到襄
30、城原野时,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贤都迷路,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路,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他们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吗?”孩子说:“当然知道了。” “那么你知道大隗在在哪里吗?”那孩子说:“知道。”黄帝说:“这孩子真叫人吃惊,他不但知道县茨山,还知道大隗住在哪里。那么我问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少年说:“治理天下、就像你们在野外遨游一样,只管前行,不要无事生非,把政事搞得太复杂。我幼小时独自在宇审范围内游玩,碰巧生了头眼眩晕的病,有位长者教导我说: 你还是来坐太阳车去襄城的旷野里游玩。 如今我的病已经有了好转,我又将到宇宙之外去游玩。治理天下也应当像这样,我想用不着我来
31、说什么。”黄帝说:“治理天下、固然不是你操心的事。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马群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 !”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称牡童为天师,再生拜谢,方才离开。(五)从善如流1.(1)天,早晨(2)停止,取消(3)答应(4)失去,丢失2.B( A 项分别是连词“于是,就”和动词“是”; B 项都是转折连词“可是,然而”;C 项分别是语气词“一定”和代词“蝉的”;D 项分别是连词“于是,就”和连词“才”)3.(1)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它身旁。(2)
32、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对各诸侯背信弃义,从而失去天下人的支援, 还不如给他(所侵占的鲁地)。4.恃强欺弱:吴王要攻打楚国,齐桓公侵略鲁国,强占鲁地;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楚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地”。【译文】 【甲】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大臣们说: “敢进谏的人处死 !”吴王的门客中有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早晨,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 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像这样过了许多天。吴王对他说:“你到这里来,有什么必要让衣服 (被露水)都沾得这样湿呢!” (年轻人)回答说:“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
33、在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它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击它。这三种动物,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说 : “你讲得很有道理 !”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乙】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齐桓公与鲁庄公已经在盟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 桓公
34、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齐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 (你)不能这样。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对各诸侯背信弃义,从而失去天下人的支援,还不如给他(所侵占的普地)。 ”这样,齐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六)晏子忠惠1 .(1)使 , 震动 (2)回答,应对(3)听说(4)给以好处2 . D(A 项的“之”是助词“的”; B 项的“之”是代词“晏子”;C 项的“之”是助词“的”;D 项的“之”和例句的“之”都是结构助词 : “主谓之间,不译”)3 .
35、(1)你去说,君臣都好啊。忠心于君主的人,难道就必须伤害别人吗?(2)不是我能动地,而是地本来就要动啊。4 .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要忠上而惠下。【译文】景公问太卜说: “你的道能做什么啊?”太卜回答说:“我能动地。 ”景公召来晏子,告诉了他这件事,说:“我问太卜说:你的道能做什么?他回答说:“能动地地可以动吗?”晏子沉默没有回答,出去后,见到太卜说:“从前我见到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动了吗?”太卜说 : “对” 晏子说 : “如果我这样说了,恐怕你将死了;沉默不说,恐怕君主胡乱猜疑。你去说,君臣都好啊。忠心于君主的人,难道就必须伤害别人吗?”晏子走了,太卜走进去见景公
36、,说:“不是我能动地,而是地本来就要动啊。”陈子阳听说这件事,说: “晏子沉默不回答的原因,是不想太卜死啊;去见太卜的原因,是怕君主胡乱猜疑啊。晏子是仁义的人啊。可以说是忠心于君上也对手下的人有好处啊。”(七 )荆轲报丹1. (1)信物 (2)果真(3)对,对待(4)眼泪2. B(两个“微”都是副词, “如果没有”的意思。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并列 )3. (1)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2) 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4.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
37、献首;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只要言之成理,回答两点即可 )【译文】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 “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 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