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庖丁解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7课+庖丁解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17课+庖丁解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17课+庖丁解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17课+庖丁解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 第17课 庖丁解牛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砉然(hu)    中意(zhòng)   更换(gèng)     庖丁解牛(páo)B踌躇(zhù)       怵惧(chù)     醴酪(l)     切中肯綮(qìng)C宫绦(to)   

2、    酬酢(zuò)    脚踝(huái)     不偏不倚(y)D孽障(niè)        绾发(wn)   妻孥(nú)        削足适履(xio)【答案】C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C如土委地 D善刀而藏之【答案】C【解析】A项,“向”通“响”;B项,“

3、盖”通“盍”;D项,“善”通“缮”。3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B族庖月更刀,折也C怵然为戒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答案】D【解析】A项,判断句;B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在“为”后省略了“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担当是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一种生命境界。 , , 。 。 , 。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地以积极或消极而论用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看过庄子很多的故事,你会打通他的一套生命哲学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而是在我

4、们生命不同的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参照系统AB C D【答案】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野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除此,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时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奇怪迭出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美景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AB C D 【答案】A【

5、解析】句中的“如”是举例,用来证明首句的观点;句中的“美景”和句中的“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呼应;句中的“读庄子”用来切入正题,“手足无措”与句中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呼应;句中的“此”与呼应;句和后文照应。6请以庄子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答案】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解析】注意内容主题、修辞手

6、法和结构模式的一致性。仔细分析例句可知:主题为“寂寞中做出伟大贡献”,修辞手法为“比喻”,结构模式为“转折”,由此结合庄子的事例仿写即可。7将下列句子以“在濮水边钓鱼”为开头重组成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怀王派人来请他做宰相,他持竿不顾,“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答案】在濮水边钓鱼,对楚怀王派人来请他做宰相却持竿不顾的庄子,“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

7、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

8、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B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样C如土委地                委:卸落D善刀而藏之

9、               善:友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善”通“缮”,修治,这里应该解释为“拭擦”。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始臣之解牛之时        为之踌躇满志C良庖岁更刀,割也 

10、60;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D以无厚入有间         以故汉追以及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介词,替/动词,谋划。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此。C项,助词,表判断。D项,介词,拿,用/介词,因为。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庖丁“进乎技”的一组是( )所见无非牛者     未尝见全牛也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11、0;   批大郤,导大窾    以无厚入有间    善刀而藏之A 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说的是此时的庖丁还和一般人所见的一样,说的是庖丁解牛之后的动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答案】(1)我所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

12、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节选自庄子,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于泽也          泽:润泽禾苗B不亦劳乎     &#

13、160;      劳:艰难,费力C而我犹尸之           尸:尸体D请致天下            致:奉交,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这里用作动词。尸之:像尸一样占着位置,这里指占据帝位不做事而白白受禄。2分别比较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4、)时雨降矣,而犹浸灌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夫子立而天下治 子治天下A和相同,和不同B和不同,和相同C和相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答案】A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把许由比喻为太阳、月亮,形象地说明许由的贤德,从而表示了自己禅位的诚意。B许由没有接受尧禅让的理由是尧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不需要自己出山。C本文表现了庄子在逍遥游中的主张要想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的前提之一是“无名”。D本文善于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如用“鹪鹩”“偃鼠”的事例比喻欲望有限,极易满足,不需虚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案片面,理由有二:一是尧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二是

15、许由认为他再去就是为了名,而他是不屑于名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2)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答案】(1)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2)回去吧,君王!天下对我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啊!【参考译文】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应时雨已经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这对于禾苗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您如果居于国君之位,定会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可是我还占着这个位子,我自己觉得能力

16、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奉交给您。”许由回答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治理,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根树枝;鼹鼠到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回去吧,君王!天下对我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的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庄 周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17、”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

18、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注】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犀首:武官名。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胥靡:服役的人。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嗃: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细微的声音。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莹与田侯牟约 约:结盟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   

19、0; 伐:攻打C王与蛮氏有辩乎       辩:辩论,争辩D臣请为君实之        实:证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辩”通“辨”,“分别”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彼且奚适也C君

20、以意在四万上下有穷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尧、舜,人之所誉也        犹有所待者也【答案】D3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

21、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根据语法、语感等去判断。“城者既十仞矣”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句子,所以排除A、B两项,“此胥靡之所苦也”是一个判断句,“此”是句子的主语,故选D项。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而到了唐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2、”。作为文学家,庄子的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D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至今流传的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游刃有余”“达人知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都出自庄子。【答案】B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

23、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表述有误。华子这种看法并非最合乎无为之道,原文第四段表述说明华子是劝他们不要做无谓的争论,而应去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无为之大道。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3)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答案】(1)它们时常

24、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败兵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2)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3)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犹如一声细微之音而已。句式调整。 【参考译文】魏莹与田侯牟订有盟约,而田侯牟却违背了盟约。魏莹十分愤怒,准备派人去刺杀他。犀首公孙衍听说后,感到这种做法很可耻,便对魏莹说:“君主您是万乘大国的国君,却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我恳请受命率领二十万披甲士兵,为您攻打齐国,俘虏他的人民,牵走他的牛马,让他因恚愤而背生痈疽,然后占领他的国家。等齐将田忌出逃,然后抓住他,鞭打他的后背,折断他的脊梁。(这才是大国的风度,光明正大的做法。)”季子听

25、了公孙衍的议论感到可耻,他说:“譬如要修筑十仞高的城池,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却又去把它毁掉,这可是服役之人的辛苦劳动啊。现在不用兵打仗已经七年了,这是王业的基础啊。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华子听了这些议论之后,感到这些观点都很不好,便说:“鼓动攻打齐国的人,是好乱之人;鼓动不要攻打齐国的人,也是好乱之人;议论攻打与不攻打来搅乱人心的人,又是一个好乱之人。”君主说:“那么怎么办呢?”华子回答说:“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说:“有一种叫蜗牛的小动物,君主知道吗?”魏莹说:“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有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左角上,人称触氏

26、;还有一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右角上,人称蛮氏。它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魏莹说:“唉!这不是虚话吗?”(戴晋人)说:“我请求为君主把话说实。君主认为自己的主观想法推测宇宙的空间有极限吗?”魏莹说:“无极限。”(戴晋人接着)说:“知道自己在无极限中遐想,再返回人迹所到之处的国家,是不是感到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呢?”魏莹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到之处有个魏国,在魏国之中有个梁都,在梁都之中有个君王,(试问)君王和蛮氏有分别吗?”魏莹说:“没有分别。”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客人走后,惠子觐见。魏

27、莹说:“客人真是位德才超群的人,像尧、舜这样的圣人也比不上他。”惠子说:“吹奏管,尚能发出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吹奏剑首,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罢了。尧、舜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犹如一声细微之音而已。”(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山木(节选)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

28、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选自庄子集释,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不材:不成材B舍于故人之家 舍:寄宿C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明日:第二天D弟子志之 志:志向 【答案】D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材

29、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句子,明确大意,语段主要讲“材与不材之间”这种人生态度,所以“材与不材之间”后面可以停顿;“也”用于句末表停顿,“故”表结果,所以在“也”之后可以停顿;“若夫”为发语词,前面可以停顿。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3下列对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