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春的消息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2.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准确认读,规范书写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 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2. 导入新课。有一位著名诗人叫

2、金波, 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 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 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1. 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2. 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3. 检查读文情况。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1. 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3、四、课堂作业设计1. 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希望 倾听 爱惜欢喜明亮翠绿2. 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3. 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重点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释义。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1. 引导感悟第一节。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2. 自读自悟第二节。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3. 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这四节诗中

4、,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 议一议。体会春景给 “我”带来的快乐。质疑问难,合作释疑。4. 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 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2. 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板书设计春风、春水、树枝、水鸭盼望春天换上春装“飞过”、“飞上”寻找春天蝴蝶飞舞聆听春天雏菊开放的声音,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教 后 感2. 快乐的小燕子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3.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5、和明媚的春景。重点难点: 1. 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读生字,记住字形较复杂的生字,把字写美观。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难点:记住本课生字新词。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激趣激疑1. 激趣。出示谜语,猜猜它是谁。出示有关小燕子的挂图,看看这是谁。( )的小燕子填空后齐读课题。3. 激疑。根据自己对小燕子的了解,说说在横线上还可以填什么词语。为什么是“快乐的小燕子”呢?二、读通课文,认读生字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 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6、 互相正音。 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注意字形比较复杂的生字,如“捷”“瞬”“漾”等。3. 检测生字认识情况, 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4. 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 默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又了解到小燕子的一些什么情况。2. 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其他合乎文意的词语填空。()的小燕子。(如:漂亮的小燕子,妙舞轻扬的小燕子,活泼的小燕子)四、师生共同小结( 7)1. 从刚才的阅读和填空可以看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燕子的?2. 由此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体会小燕子的快乐?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理解

7、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春景。重点难点: 1. 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 听写生字词。2. 解释词语的意思。二、重点阅读,感悟快乐1. 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兔子或段落。2. 在小组内将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交交流自己的体会。3. 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4. 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文第三段。三、感情朗读,品味快乐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四、课外阅读,拓展延伸1.

8、 说说你还哪些有关小燕子的知识。2. 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或文章,以供课外阅读。五、作业设计1. 看拼音,写汉字shùnleyàncùyán()间 ()过荡 ()红() ()水2. 请你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小燕子() 的春天()()3. 照样子,写句子。例:燕子的尾巴像一把黑亮的剪子。_ 像_。例:奶奶还告诉我,燕子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_告诉 _。4. 照样子,抄写文中描写小燕子可爱的词语。轻悠敏捷: _清亮圆润: _板书设计外形特征小巧玲珑、轻悠敏捷快乐 在雨中妙舞飞扬的小 阳光下自由飞翔燕子 房梁上筑窝安家消灭害虫保护庄稼活泼可爱

9、的小燕子,明媚的春景。3. 三月桃花水教学要求: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 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重点难点: 1. 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2. 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

10、增添的勃勃生机。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1. 设问引入:你们知道春天的河水双叫什么吗?为什么?提示课题,齐读。2. 练习激趣。谁能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联系起来说一段话?3. 谈话激疑。是呀,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 检测生字认识情况, 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3. 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4.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三月桃花水” “竖琴”“镜子”连起来说一说。5. 指导学生勾画“三月的桃花水,

11、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齐读。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 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不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2.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第三、四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的意思的?3. 小组研读课文第五、六段。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的意思的。四、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2. 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重点难点 :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具准备 :新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 默写

12、生字词。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二、学习新课1. 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2. 体会情感,指导朗读。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从课文的其他哪些方面也体会到这种感情?画一画,再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指导写字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五、布置作业1. 写你喜欢写的字。2.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板书设计声音动听像小铃铛,像竖琴、琴弦给春天三月桃花水颜色明洁像丝稠、像镜子增添勃流动的形态舞动着朝霞向前勃生机教 后 感4. 一幅画教学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2. 想像画的情

13、景,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重点难点 : 1. 感受、积累优美语言,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2. 边读边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教具准备 :几幅风景名画。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课题,知题意1. 揭示课题。齐读。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2. 根据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什么1. 提出自学要求。读能课文。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勾画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2. 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问题。3.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互相帮助解决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情况1. 指名读课文。分组

14、读课文。2. 说说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内容。3. 提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其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指导阅读 2 7 段。1. 学生朗读这几个段,边读边想像所描绘的情景。2. 教师范读课文,将一个个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图片按顺序拼成一幅画。4. 小组探讨。这几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体会感情,知道为什么写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1. 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有朗读课文。板书设计蓝天下大山一幅画高山前草原美景(美景令人陶醉)草原中央木屋令人向往小溪旁小路教 后 感5.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 :1.学

15、会本课生字。2. 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 1.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2.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2. 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重点难点 :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1. 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2. 想知道古人眼中

16、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 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3. 读题,简介苏轼和杜牧。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1. 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 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3. 齐读。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 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2.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3. 默写古诗。四、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板书设计天气雨纷纷行人欲断魂清明惆怅、凄凉酒店何处有远处的杏花村教 后 感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上节课内容。2.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教

17、学过程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 5)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0)1. 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诵。感情朗读并背诵。2.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学生小组内研读。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 10)1. 说说自己知道的

18、写春天的名句。2. 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四、作业设计1. 比一比,组词语。芦() 借(户() 惜()放(牧()蒌(楼()2. 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3. 默写古诗清明。_,_。_,_。板书设计竹林、桃花盛开鸭群江中戏水惠崇春江晓景喜春惜春蒌蒿、芦芽满地河豚逆江而上教 后 感积累与运用(一)教学要求:1.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2. 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3. 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4. 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重点

19、难点: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 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2. 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重点难点: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 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教具准备: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 读懂题意,自读自悟。2. 合作交流,发现特征。3. 总结规律,拓展延伸。二、语海拾贝1. 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2. 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3

20、. 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 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三、点击成语1. 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2. 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3. 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4. 教师引领,归纳总结。5. 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四、自主阅读园地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2. 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3. 提出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探讨。4. 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

21、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2. 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3. 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具准备1. 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 就可以布置本项学习任务, 给学生足够的资料搜集、展示准备的时间。2. 教师可选两首咏春诗准备朗诵表演。教学过程: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1. 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2. 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1.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 设想参加展示会的形式, 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2. 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3. 寻找、邀“

22、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参加展示会的准备。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1.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2. 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3. 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4. 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言传身教,因势利导。四、成果评比,重在激励1. 可以将个人、小组的展示都归结到四大组评比。2. 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 会围绕“春天”选择习作材料。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3.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4. 感受春天的魅力。教具准备1. 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充

23、分利用搜集的资料选票、构思。2. 教师准备 1 3 篇各具特色的范文。教学过程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围绕“春天”自由写作,体现了从读到做再到写这样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写春景、 春游活动,也可以写与春天有关的人和事, 还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1.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习作要求,培养独立探究意识。2. 小组合作解决疑惑。3. 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票范围,提示本次写作目标。二、读写结合,扩展视野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都与春天联系紧密,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2. 引

24、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成果中选择习作材料。3.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材。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1. 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亮点,及时点评导向。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3. 引导学生练习用修改符号在草稿上自主、互动修改。范文: 美丽的春天春天来了 , 桃花红了、柳叶绿了,春江的水暖和了。 春风习习的从我的身边吹过,万物抽出了新芽,那样鲜嫩的颜色,使春天更加美丽。阳春三月,春风送来凉丝丝、甜润润的气息,使人爽快惬意。露水吻湿了片片绿叶,整个山林散发出如酒似蜜的清香。如期开放的桃花,一团团,一簇簇,掩映在绿叶中。我们就在这大好时光去公园找春姑娘。来到公园,走进大门

25、,穿过林阴小道,就来到了一个大草坪上。在草坪上我看见了那鲜嫩的绿色,嫩绿色的小草,深绿的树叶,浅绿的嫩芽,真美丽。春天不止有这些,还有那各种花朵,瞧!那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大红色的樱花以及最让人注目的大红牡丹, 它们有的才长出两三片花瓣, 有的花瓣全部长出来了,露出了它那可爱的小脸蛋,有的还是花骨朵,好象胞涨的就要破开似的。这儿的花儿和绿草, 浑和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松树上莺歌舞语, 再加上那小朋友的动人歌声,就构成了一支动人的交响曲。我看了看我的小伙伴,他们也在欢笑,他们也一定是为找到春天而高兴吧。看!王军、朋朋、马驰、成龙和红艳,他们有的唱歌、有的吃东西,有的玩耍。啊!真是一派柔和

26、的气氛呀春天你真是如此动人, 如此美丽!我找到了春姑娘沙沙的脚步, 找到了春天。第二单元6. 绿手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的词语,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3. 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词句,体会“从不沮丧” 、“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重点难点 : 1.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2.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规范地书写。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的内容

27、。重点难点: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教具准备: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1. 齐读课题,提出疑问: “绿手指”指什么?2. 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才能称为好园丁?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 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 指名分他读课文。3. 全班齐读。三、自主识字,交流评议1. 抽读生词,同桌互查。2. 抽个别读。3. 开火车读。4. 交流识字方法。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2. 说给同桌听。五、布置作业1. 书写本课生字新词。2.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

28、内容。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重点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具准备:课文朗读教学过程:一、查检复习1. 复习认读生字、词语。2. 默写生字词语。3. 指名朗读课文。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1. 学习起因部分。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勾画有关诗句, 交流理解。想一想这一部分中,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老奶奶是个 “好园丁”,堪称“绿手指”。2. 学习经过部分。哪一句话能概括老奶奶 20 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的过程?勾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这部分中,又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3. 学习结果部分。重点读老奶奶话,

29、体会她内心活动。想想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三、交流讨论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四、布置作业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写一写。板书设计培育出纯白金盏花将获重金起因二十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经过充满理想绿手指满怀信心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结果的老园丁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教 后 感7. 苹果里的星星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

30、一课时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填词。2.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引入1. 板书课题,质疑课题:苹果里会有星星?多有意思呀!你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2. 苹果里的星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到书中去探寻谜底吧!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 通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2. 学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解决不认识的字,以及能自己解决的词。3. 边读边思考:苹果里真的有星星吗?苹果里的星星指

31、的是什么?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读中释疑:1. 父亲一生切过无数苹果,他与儿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抓住重点词:规规矩矩、常规。结合生活理解父亲的切法:以图带拼,直观理解儿子的说法。2. 儿子的偶一为之,为什么会令父亲深受触动?在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 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 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 不如说是儿子独特的发现, 一创新的思维方式给父亲带来的震撼!3.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错切苹果。 ”这真的是错切苹果吗?是什么?学生结合全文作答后,教

32、师小结:这就是创新。原来创新并不难,生活中人人才能创新。四、布置作业1. 书写生字新词。2.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2. 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教具准备:磁铁、乒乓球、透明深杯。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 指名读生字词语。2. 默写词语。3. 朗读课文。二、深读,充分感悟1. 分角色朗读课文。2. 生活中你有不“墨守成规”的做法吗?说给大家听听。三、实践活动1. 发放道具:磁石、缝

33、衣针、乒乓球、木棍、透明深杯等。2. 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我的缝衣针掉在地上找不到,寻求帮助。常规做法:满地寻找;打破常规:用磁石帮忙。透明深杯里落进乒乓球,不许伸手入内,怎么取?加水或倒杯子。四、作业设计1. 填上合适的词。一()小刀一()星星一()创造一()事情一()新闻一()油画2. 想一想,答一答。你是怎样切苹果的?发现了什么?_3. 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有过不平常的发现和做法,请你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的不平常的做法或发现。_板书设计儿子横切苹果发现星星不经意的苹果里的星星新发现父亲从儿子的新发现中得到启示就是创新教 后 感8. 点金术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

34、。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罚。重点难点: 1. 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变化,从而领悟国王因为受到惩罚,吸取了教训。2. 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1. 看到课题“点金术” ,你想到些什么?2. 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学生点金术(学习的方法)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1.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

35、2. 教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分组读、分角色读、画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4. 师抽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评。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 初读课文,国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 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现国王的“贪得无厌”?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3. 找出表现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谈谈体会。4.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 “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四、教师小结五、作业设计1. 写你喜欢写的生字或词语。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痛苦教训色彩缤纷贪得无厌3. 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 “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板书设计祈祷神灵想得到更多金子点金术 神灵赐给点金术 做人不可太贪心国

36、王心花怒放终于醒悟教 后 感9. 小蓝裙的故事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3.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 绘声绘色讲故事。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

37、完课题,生齐读。2. 看到了这个题目, 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 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二、初读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 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 字形。2. 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3. 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课堂小结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四、布置作业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2.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 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3. 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绘声绘色讲故事

38、。教学过程:一、查检复习1. 指名认读生字。2. 朗读课文。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1.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 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 以及问题: “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2. 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3. 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4. 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 我们就能创造美, 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5. 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指导学生抓住

39、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自愿者讲给全班听。6.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三、作业设计1. 比一比,再组词。唤 (焕 ()两 (俩 ()冻(栋()2. 照样子,改写句子。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_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_板书设计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小蓝裙的故事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教 后 感改变往往从小的开始10. 花开了,就感激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

4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3. 体会“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充满阳光”的道理。重点难点:1. 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疑问,并通过联系上下文领悟。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人常常感激,都会幸福、快乐的道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有感激的人和感激的事儿吗?你每天都能找出三个感激的人或三件感激的事儿吗?就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花开了,也感激。就让我们一直来听听她的故事。二、读文质疑,抓住重点提问1. 启发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知道“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扫除害怕提问的心理。2.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41、学着提出问题,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3. 小组交流,互相启发。在小组交流中,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在交流中学习别人提出问题的方法。4. 面向全班交流,评出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回忆、 展示问题产生的过程,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 只有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的问题才更能引发我们思考。请学生试着评价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的方法。“爸爸为什么给蓝蓝安排这个任务?”“为什么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三、自主选择,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领悟1.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去找答案,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批注。2.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互相感染、启发

42、。指导学生可以联系课文, 联系生活谈体会, 也可以通过感情朗读相关句子表达感受。3. 全班交流,指导感悟,感情朗读。围绕几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感悟到蓝蓝感激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谈自己的体会,并相机指导朗读。四、联系生活,加深体会现在请你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了吗?给大家谈一谈。五、作业设计( 5)1. 填上合适的词。一()故事一()事一()钢琴一()感激一()深思一()茉莉花2. 下列句子有毛病,请你修改。会感激茉莉花开。_每天晚上,蓝蓝总是经常默默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_在会上,明明首先第一个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_3. 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

43、得感激的人和事吗?_板书设计爸爸的安排睡前感激三人人或三件事花开了小女孩正在“为难”“伤脑筋”就感激爸爸引导让你“快乐”的事都值得感激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茉莉花开小女孩感激花开教 后 感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要求:1. 通过复习发现新知,积累词语。2. 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3. 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4. 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进行口语交际。5. 会写照片里的故事。重点难点:1. 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2. 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44、学生表示动作的词语,鼓励学生再说一些。2. 理解和积累反义词。3.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4. 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重点难点:1. 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2. 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教具准备:字典、词典。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 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人物动作的)2. 你还能说出多少这样的词语。3. 在课文中分别找几个表示人物外貌、神态的词语,写一写。二、语海拾贝1. 指名读,齐读。2. 交流共享。你查成语词典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词语?3. 再说几组你知道的成语的反义词。三、开心一刻1. 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45、,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 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3. 你怎么评价文中的主人和客人。4. 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四、自主阅读园地1. 学生自读短文。2. 检查自学情况,汇报交流共享。3. 三名学生分段读短文,生听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4. 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勾画朱熹的话,并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5. 小声读短文,体会正确的读书方法。五、布置作业自主积累成语。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 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中的故事,语言流畅,条理清楚。锻炼说话能力。2. 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 能提出问题,并能给予修改建议。 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3. 通过同学互改自己的多种评价方式, 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照片里的故事写清楚,语句通顺,能用上几个学过的好词。4. 坚持使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出示一张自己的照片: 一张照片,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张照片是我(都是讲述照片的故事)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