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习题17(含参考答案)_第1页
高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习题17(含参考答案)_第2页
高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习题17(含参考答案)_第3页
高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习题17(含参考答案)_第4页
高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习题17(含参考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课外文言文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14 4 题。(1919 分)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

2、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会广州都督裴仙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咬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

3、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A.A.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B.B.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C.C.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D.D.循宪召见/

4、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A.A.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2经科。B.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C.C.京师, 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D.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5、 分)A.A. 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B.B. 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C.C. 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仙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D.D. 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4.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6、成现代汉语。(1010 分)(1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5 5 分)(2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5 5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5-105-10 题。(1818 分)1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2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

7、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蒙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3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谪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3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4祜

8、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诡计:奇计。5 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2 分)(1 1)博学能属文(2 2)枯独安其室6 6、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2 分)(1 1)皆计所侵,送绢尝之()A A.侵占 B.B.侵犯 C.C.侵害 D.D.侵袭(2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A.A.结交 B.B.连接 C.C.往来 D.D.沟通7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 2 分)A.A.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今君乃亡赵走燕B.B. 称为“羊公”,

9、不之名也名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C. 枯女夫尝劝枯有所营置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D.D. 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在舟中矣8 8、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6 分)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谪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9 9、第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口口口口。(2 2 分)1010、依据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 4 分)相关事迹羊祜的品质安边垦田(1)(1)徐胤当门(2)(2)4邓香归降(3)(3)陆抗服药(4)(4)诗和远方与家苏苏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出自高晓松 184184 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

10、诗和远方。高晓松的生活太过诗意,所以他诗意的酒驾,诗意的在监狱里待了 184184 天,最后,这一段人生的苟且,成了他诗意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这样的人生并不适合大多人。他可以把 184184 天的监狱生涯作为眼前的苟且,而之后就是诗和远方。但更多的人一但经历同样的苟且,之后便是不停的狗血。所以我想要说的是,多数人的酒驾不会诗意,只会失意。诗和远方是曾经大多人的梦想,只是这并不是代表现在,如今更多人梦想是物资与金钱。是名与利,是欲望得到满足与精神空虚的沟壑。我们失掉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我们失掉了对诗意生活的执念。生活一但开始了低俗与苟且,那也就远离了诗意与美好。把灯红酒绿看作生活写意、

11、把金玉其外看作优雅风度、把唯利是图看作人生追求;这是人生怎样的一种大悲哀,在生悲哀的惨淡中自以为成就了一生功名,却不知这才是最卑微的人生。名与利的追求本就无可厚非,古人有“生晋太傅,死谥文正”的追求,这本也就是名与利,只是这样的追求本就是儒家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执念的无限向往。当远方已不再是远方,那么生活更应该诗意。在这个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远方向往的世界里,在这个现实的山高水远越来越不产生距离的当代,我们每一次的插肩而过确是内心的疏远。人海茫茫中越发的倍感孤独。其实孤寂的从来不是这个花花世界,而是那颗对现实越发冷漠的心。宁愿相信不见一面而被刻意粉饰的言

12、语,也不愿意相信就在身边每一次擦肩而过的直面。如果生活就是这样,那就安静来读一读那些让你宁静的诗。因为在诗歌的世界里,你的远方无限广阔。以梦为马,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放飞海面上零落的白鸽。也许现实的生活不能诗意,但我相信在有着诗和远方的内心,必然是一座诗意天城。生活中也必然是花开成景,花落成诗,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诗和远方,本就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与执念所在。诗也并不是仅仅只是诗歌,尘世间太多的美好都是诗,春草萌动、花开花落、蝴蝶翩飞、古木参天、车水马龙、小溪潺潺、大浪淘沙一切都是不同格律的诗。你在或者不在,诗都在那;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诗都在心中。远方和诗从来都不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

13、边。每一年的盛夏都是一首聒噪、繁盛的诗,这一年时间流逝的让我来不及告别就已经转眼而去。来不及追悔便又是一季又一季的转瞬而逝。我在每天枯燥的工作中遥望窗外的繁荫。曾经也是这样的夏天。那时候我还有着暑假,能够在蝉声聒噪中让我安静的睡去。只有在家5中才会这样舒心的在每一个季节安然入眠。家很简单,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如果说远方和诗是人生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执念,那么家便是你生活美好的最终承载。因为有家才能承载诗和远方。因为人生总是从这里出发,兜兜转转也绕不开的存在。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家(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1 1.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能力

14、层级 B B 级。参考答案:C C详细解析: 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 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原文应为: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2.2.考点说明: 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B 级。参考答案:C C详细解析:“京师”在文中指“朝廷”。3.3. 考点说明: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C 级。参考答案:A A详细解析:“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理解词语错误,文中指“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

15、”;“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把握对象错误,文中是“武后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4.4.考点说明: 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 C C 级。(1 1)参考答案: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这事,唐玄宗下令要处死诬告者(想要将告发者治罪)。(5 5 分)详细解析:译出大意给 2 2 分;明年、或、按,各 1 1 分。共 5 5 分。(2 2)参考答案: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5 5 分)详细解析:译出大意给 2 2 分;务广、不肖、是,各 1 1 分,共 5 5 分。

16、注意:1 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2.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参考译文:张嘉贞,本来是范阳旧姓。考中五经科,补任平乡尉,因事获罪丢掉官职。长安年间,御史张巡宪巡察河东,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询问官吏说:你了解有德才兼备的门客吗?”官吏把张嘉贞推荐给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有条有理,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日,武则夭认为张循宪有才能。张循宪回答说都是张嘉贞写的,还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贞。武则天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多次升职担

17、任兵部员外郎。当时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放满桌案,兵部的郎官不能决断,张嘉贞帮他审阅处理,不到十天,朝廷就没有了有待核查的文书。张嘉贞晋升为中书舍人。他还历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他治政严肃,是非分明,官吏都敬畏他。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问犒劳。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者处死。6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国家的重要军队都在边境,现在告发的人一有不对的地方就将他治罪,臣下恐怕会阻

18、塞言路,而且会成为以后的隐患。”于是(诬告者)得以免除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于是许诺(将来授任他)做宰相。等到宋璟罢相后,唐玄宗果断地(把他)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迁做了中书令。在中书令的官位上满三年,擅长奏对,对于裁断处理一类的事情非常机敏。但他脾气急躁,论者遗憾他气量不够宽大。秘书监姜咬获罪,张嘉贞迎合皇帝身边权幸之人的心意,请求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咬不久死掉。恰逢广州都督裴仙先也因罪下狱,皇帝询问张嘉贞依法如何处置,张嘉贞又援引姜咬的案子,(请求施以廷杖)张说反对道:“不应这样,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为那是国君的近臣。士人可以杀死但不能侮辱。”皇帝认为张说的

19、意见正确。张嘉贞退下朝堂,很不高兴地说:“你话说得太直切了。”不久被授予工部尚书的官职,担任定州刺史,被封为河东侯。等到(他)出发的时候,皇帝写了一首诗,下诏朝廷百官在上东门(为他送行)。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性格简单粗疏,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有人规劝他,他回答说:“我曾担任相国,不到死亡,哪里会有饥寒这种忧虑?如果因皇帝斥责去职,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田产,也不能拥有了。近些年有些士大夫着意扩充田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出息的子孙放纵不检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二)【答案】5.5. (1 1)撰写(2 2)安守 6.6.(1

20、1)A A(2 2)C7.CC7.C8.8. 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部下将领中要献那些诡诈的计策的.他就给人喝好酒,使献计者醉不能言。9.9. 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不树私背公。10.10. 有眼见,识大局;深得军心;以德服人,做人光明磊落;真诚待人,宽容大量。【解析】5.5.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1 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撰写、创作”;(2 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守”。文言词语大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