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究性试题例析辽宁 何洪卫探究能力的考查,是新课改实验区考纲中新增加的一项考查内容,其能力层级为最高层级的F级。从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来看,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选做内容”,具体指向“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能力包括三项内容,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探究能力也包括三项内容,即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六项具体内容,依据不同文本特
2、性而呈现出不同的指向和侧重。本文结合具体试题的设计,来分析这些内容。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原题再现。(2009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七模拟)在受灾最重的汉旺镇那几条完全倾覆的大街上考察时,我端着相机不断把发现的细节摄入镜头。比如挂在树顶上的裤子,死角中一辆侥幸完好的汽车,齐刷刷被什么利器切断的一双运动鞋,带血的布娃娃,一盘被砸碎的结婚进行曲的录音磁带和被扰在一团钢筋中大红色的胸罩,时间正好定格在下午两点二十八分的挂钟忽然我看到从废墟一堆沉重又粗硬的建筑碎块中钻出来一根枝条,上边新生出许多新叶新芽,新芽方吐之时隐隐发红,好似带血,渐而变绿,
3、生意盈盈,继之油亮光鲜,茁壮和旺盛起来。它忽地唤起我刚刚在射箭台村陈家画坊中的那种感受,心中激情随之涌起,不自禁一按快门,咔嚓一声,记录下这一倔强而动人的生命景象。(本文节选自文汇报,2008年7月21日,废墟里钻出的绿枝,作者冯骥才)22.“废墟里钻出的绿枝”具有怎样的生命特征?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它身上寄寓的思想情感。(6分)2、奥秘探究。本题非常明显的在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这个能力点。作者、文本和读者构成文学阅读中最为重要且相互影响的三角关系。新大纲从三个纬度重新定位,从而突出了阅读中有“本”有“我”有“思”,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拥有了阅读的主动权。作品意蕴的发掘,
4、正是从“本”到“我”“思”的过程。作品中的意蕴是作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现,很多情况下具有含蓄性与复杂性的特征。文学作品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有表象的意义,局部的意义,也有深层的意义,整体的意义,这就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提供了可能。3、未来窥测。作品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作品的意蕴超过了各部分内容的简单相加,这正是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理应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另外,探究意蕴和理解分析文本内涵联系紧密,且相对于发掘民族
5、心理和人文精神来说,要简单一些。在向新课程过渡或新课程初始阶段,重视这个能力点理所当然。4、答案解析。“废墟里钻出的绿枝”具有倔强而动人的生命特征。它唤起了作者“尽管民间这块土地历经磨难,但只要它不灭亡,民间文化生命就一定能够在它的土壤里顽强地复兴”的感受。意象类的语句的意蕴,一定要注意由表及里进行揭示。即先解释其自然特征或表层含义,然后在结合文本所提供的具体语境,甚至是文本主旨进行深层挖掘。如此,才能有效而且深刻地挖掘出语句和作品的意蕴。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1、原题再现。(安徽六校2009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且还是个中文本科。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
6、里,这是开天辟地第一个。左邻右舍的道贺声中,一片“啧啧”,“啧啧”里还含着惊诧!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随后便要我去亲朋好友家一一拜别,那意思里也带有一点儿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也不见她多么愁。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又继续埋头缝被子。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没有过高的期望,连声音也是淡淡的。旧式的婚姻,虽说是“天作之合”,合的实在很少。父母自然也难例外。这种历史造成的缺憾,作为后人是不能说什么的,因
7、为你别无选择。但是,这一些在我少年的记忆里,确乎不那么美好。当我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有种跑完马拉松突然瘫倒在地上的感觉。(淡淡的深情,作者常跃强)14文中写母亲时也都提到了父亲,但丝毫不冲淡母亲的形象,请结合课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意图(7分)2、奥秘探究。本题考查的是“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个能力点。创作意图又称创作意向,指作家在对社会生活观察、体
8、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某种意念或动机。它是策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引发创作冲动、创作灵感、艺术构思的主观因素。创作意图受作家生活经验、立场观点、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等多种条件的支配和制约。创作意图是内隐的,但是有外在表征予以表现。它可以指向主题,可以指向人物,也可以指向情节材料安排,还可以指向题目安排等。破解创作意图,是深层阅读和探究阅读的一个重要体现。3、未来窥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尽管被列入探究能力的考查中,但是它和传统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密切相关,抓标题的拟定,抓行文的矛盾设计,抓人物或情节的相关性设置,不都是我们经常教学和赏析故意吗?所以,这也是一
9、个常考之点,只不过有时不以探究题的模式出现罢了。4、答案解析。对比手法的运用,(1分)文中父亲出现多次:第一次是炫耀地喝酒;第二次是不理解母亲的大笑;第三次是间接的描写,他愿意跟母亲和好。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寡情的人,甚至有点霸道,(2分)这为我对母亲的神情埋下伏笔,这样更能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更加衬托出母亲对儿子深藏于内心的爱是谁也不能比的。母爱是一种最无私、最深厚、甘愿奉献一切而不图回报的崇高感情。(2分)这样安排材料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详略得当,能更好的为中心服务。正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我才感受到“淡淡的深情”(2分)此类试题的解答,一定要抓住一个中心。或者中心人物、中心意象,或者是中心思想
10、,与之相关的人物事都会与之形成或正或反的关系,最重都能够起到丰富文章内涵,加强中心意旨的作用。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原题再现。(安徽省淮南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
11、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选自2008-11-21光明日报,略有改动。荒漠中的苇,作者王剑冰)17作者写苇,显然又不仅仅是在写
12、苇,探究一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5分)2、奥秘探究。本题着重考查的是“分析综合”中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中的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探究”中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这是文学作品自身的特性决定的。由于文学作品的意蕴往往具有多元性、模糊性,文学形象具有不确定性,文学语言常常具有多义性,所以,解读也应该往往呈现多元性和独特性。但是,我们赞
13、赏学生立足文本所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并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肯定学生的任何“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对文本所作的个性化解读必须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而不是对作品的穿凿附会的解说,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对作品任意曲解。3、未来窥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接受美学的基本思想,也是鉴赏阅读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针对此点进行命题,恰恰是给阅读行为以生命,应该成为命题的热点。但是,此类命题又往往具有开放性,因此也增加了阅卷的难度。所以,目前的此类试题,往往具有很大的约束性和限制性。4、答案解析。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象征手法)(1分)表达作者对苇身处荒漠却能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活着的强
14、烈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2分)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的愿望。(2分)(大意对即可)依据文本作答,注定了此类试题的开放性不是特别大,所以,答题的关键还是正确、准确把握文意,以文本内容,尤其是文章主旨为依托,再升华自己的感悟,才能保证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原题再现。(2009年全国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季羡老生于1911年,那一年出生的婴儿,就神州大地而言,总会有几百万吧,经过漫漫时光的筛选淘汰,如今剩下的,绝对是“多乎哉,不多也”的了,而在这“不多也”的人瑞中,
15、季羡老又属凤毛麟角,长寿之外,更兼学闳才赡,德隆望重。他经历了,见识了近一个世纪的无数事件,在他的记忆之野,你要只随便挖掘几锹,就能引出一泓清泉;当着老人家,哪怕彼此默默无言,脑海里也会有万千意象翻涌。姿态低,更表现在律己严。比如他2005年12月向清华大学捐出15万美元,他就不让媒体报道。笔者也是事后才听人讲的。据说,在301医院,季老对到场的清华校长顾秉林说:“捐赠的事决定很长时间了,赶上非典,又住院,一拖就是一年,今天总算可以兑现了钱不多,不过来路清楚,都是自己爬格子所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母校贡献。”晚近,季老的头上耀着诸多光环,毋庸置疑,这也是他吸引眼球的魅力资源。但在交谈之际,你
16、常常生出一种错觉,仿佛老先生在与你分享光环,甚或那光环就是你送给他的,他现在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你。(扬子晚报2006-12-25 季老近影,作者卞毓方)22.文章最后一段话表现了作者对季老先生怎样的认识?综观全文,你从季老身上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6分)2、奥秘探究。本题着重考查的是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其实从实用类文本的价值来讲文本的丰富意蕴就在于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
17、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实用类文本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范本,亲近他们,认同他们身上的人生价值和感悟他们身上的时代精神,正是此类文本阅读的使命之一。3、未来窥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要求的能力素养是紧密相连的,是以概括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依托的,因而也是实用类文本常见的考点,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4、答案解析。(1)作者对季老有一种由衷的尊敬和赞美。他认为,和季老交谈,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能从季老身上得到教益,家老高尚的情操和美
18、好的品德能够感染人,影响人。(2)作为一个学者,不仅仅要学识渊博,更要品德高尚,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解答与本能力点相关的问题,要善于从文本出发,抓住最能反映文章或作者精神实质的材料进行分析,对其中蕴含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挖掘和整理。要善于从纷繁芜杂的事实中进行概括和抽象,从历史对现实的认知和现实对历史的关照两方面综合考虑。五、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两个能力探究点和文学类文本所要求的后两个能力探究点大体相近,这里只取“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点加以简单阐释。1、原题再现。(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
19、调研考试)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写到:“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陈寅恪堪当此论!陈寅恪(18901969)家学渊源,又游学欧美十数年,他三十多岁便入主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国学四导师。陈寅恪一生治学涉及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都对隋唐历史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每本书虽只有10万字,但其视野开阔、孕大含深;“研究之缜密、立论之严谨和说服力之强,前所未有”;“即此戋戋小册,亦岂今世学者所能为”?至于柳如是别传,虽是人物传记却是一本论述明末清初政治史的
20、力作,对清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感佩陈寅恪,作者宋振锐)19“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这句话本是爱因斯坦写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但作者认为“陈寅恪堪当此论”。对此你是否赞同?请具体阐述你的理由。(6分)2、奥秘探究。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正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要求。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价值观指向人文性,即人文精神的领悟;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总结汇报课件
- 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框架与内容研究
- 银行更换三代社保卡暖心服务工作总结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综合应用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 人工智能与颈椎图像识别:应用前景与挑战
- 农田灌溉水质净化方案
- 金融服务变更控制管理制度
- 非营利组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 智能办公OA网络地板方案
- 怀化学院《武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工业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 六年级【科学(湘科版)】保持生态平衡-教学课件
- TWI培训教材完整版
- 家庭农场创业项目计划书
- 第5.3课《联系生活实际弘扬工匠精神》(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斐乐管理制度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全面解读
- 15《我与地坛(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4版国开电大专科《课堂提问与引导》在线形考(阶段性学习测验一至六)+终考考核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