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湘教版41.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习1_第1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41.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习1_第2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41.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习1_第3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41.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习1_第4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41.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练习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读“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年以来,全球和我国平均气温分别上升了()。和和和 和2. 读挪威雪线海拔高度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12题。 1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C18401890年 D19101950后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移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3. 读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处附近寒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B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C从成因看与盛行西

2、风有关D从成因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大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经处的洋流势力将()A增强 B减弱C不变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4. 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烧瓶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据此完成(1)(3)题。(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2)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C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

3、起到保温作用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火山喷发 过度发展核电 过度砍伐森林A BC D5. 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 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6.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图回答问题。天津和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不同于其他沿海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B厄尔尼诺

4、现象引发气候异常C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D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快7. 下列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 ) A青藏高原的隆起 B亚欧大陆北部针叶林呈带状分布 C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的痕迹 D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鸭嘴兽8.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A B C. D9.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下列措施可取的是()A重工企业迁离城区 B实施小客车限购令C减

5、少燃煤供暖天数 D扩大城市硬化面积10. 读北半球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1)(3)题。(1)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2)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亚马孙平原C埃塞俄比亚高原 D墨西哥高原(3)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 B C D 11.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12. 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 BC D13. 如图表示的是受到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读图13,回答问题。(1)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臭氧层的破坏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毁林A BC D(2)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 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D土壤中水分增

7、多,肥力增大 (3)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 )A山高谷深,水流湍急B河流排水条件好,不易造成洪涝灾害C地势低平,水流缓慢D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14. CO2排放量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构成、能源利用率等因素相关。法国是清洁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74%的电力供应依赖核电。下表为中、日、美、法四国2009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O2的主要指标,阅读回答问题。(1)表中甲丁国依次是( )A中国、日本、美国、法国 B美国、中国、日本、法国C美国、中国、法国、日本 D中国、美国、日本、法国(2)2009年我国向世界做出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

8、5%。下列措施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发展火电站,把煤转换成电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A B C D15.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16. 读“大气环境问题有关资料图”, 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碳、臭氧B.二氧化碳、

9、甲烷C.甲烷、氮氧化物D.氮氧化物、氟利昂二、非选择题17.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绿色革命”已经在世界范围展开,但伴随着2009年欧洲等部分地区出现的极端寒冷天气,“千年寒冬”的说法又引发一场全球变暖是“阴谋论”的口水战。材料二世界气象组织2010年11月公布的基林曲线。(1)基林曲线显示的气温变化和CO2的体积浓度呈现出极为吻合的_相关关系,有力的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的变化趋势。(2)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8. 图2-29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大气中CO 2浓度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2-29(1)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10、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强烈吸收 的缘故。(2)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有: , , , 。(3)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对策有: , , 。19.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大西洋表层和底层的洋流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_辐射,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现在北大西洋暖流在格陵兰岛附近因密度增大而下沉,主要原因是_(填正确项字母)。A海水

11、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温度降低B暖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C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干燥,海水容易蒸发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E地转偏向力的影响F盛行风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大西洋表层和底层的洋流系统阻断,主要原因是_;北大西洋暖流停止或减缓后,欧洲气候特点将发生哪些变化?(4)京都议定书对不同国家提出不同的减排要求,并允许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这一制度的建立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_。20. 读下面的漫画,回答:( l )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_层,它在大量吸收_而使气温升高的同时,能够过滤对生物有害的多种物质,所以臭氧被人们赋予_的称号。( 2 )试分析臭氧洞形成的人

12、为原因及危害。( 3 )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补天。21.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12月15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最终艰难地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幅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未来的谈判应考虑为所有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设定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但不设定具体目标;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变暖,发达国家有义务在技术开发和转让、资金支持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在2009年年底之前,达成接替京都议定书的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新协议。(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

13、势是什么?(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3)近150年来,全球变暖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22.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有哪些?23.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读下面两图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碳生产力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1)描述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点。(2)从低碳产出和低碳资源方面指出山西省成为高碳区的的原因。(3)简述提高低碳发展能力的主要措施。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材料1: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绿色气候基金”是德班气候大会的核心议题。但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离真正保护全球气候的目标还差得很远,谈判各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还很严重。很多国家并不把气候谈判看成是拯救气候的竞赛,而是在比较谁为保护气候做的更少、从其他国家得到的更多。材料2: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材料3: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

15、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1)在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谛约方会议从开幕到结束,我国天津白昼的变化趋势为()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2)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_趋势。(3)最暖的年份是在_年。(4)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_。(5)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生存出现危机,所以参与行动的意愿高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指标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石油输出国的石

16、油输出为其经济命脉,故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制度议题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不仅从气候变暖中受益,而且由于本身就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持积极立场A BC D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解析】2.【答案】D D【解析】由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曲线可知,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1910年1950年气温在距平线以上,气候处于温暖期。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处于相对寒冷时期,可能出现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的现象。3.【答案】BB【解析】第1题,位于亚欧大陆东岸的副极地海区,为千岛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该洋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与极地东风有

17、关。第2题,图中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减小,西风势力减弱,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也会相应减弱。4.【答案】1-3ACD【解析】在实验中,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如红外线)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大量燃烧矿物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过度砍伐森林使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量减少,也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多。5.【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词在于“冰雪覆盖”,而不是“高纬度地带”。冰面可以使地表反射太阳光线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能,地面辐射减弱,则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亦减少,达到降温的目的,故选B;植树造林能增加CO2 的吸收,从

18、这个角度看,温室效应会因此减轻,不会加剧全球变暖,故A错;造林改变局部小气候,一般情况下,林区空气湿度会增加,故C错;土壤有机质减量会因造林而增加,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与变暖无机制联系,故D错。6.【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天津和上海海平面上升幅度高于其他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两地区地下水抽取量大,地面下降严重,从而海平面上升幅度大。7.【答案】C【解析】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的痕迹能够证明地球气候变化,因为正常赤道地区不会出现冰川,说明古代这个地方说明有冰川。8.【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有两个要求:一个是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个是符合我国国情,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虑。第项

19、,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将高耗能工业移到西部,并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限制重工业的发展,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 9.【答案】A【解析】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一方面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另一方面要增加对污染物的吸收,如扩大城市生态绿地面积。10.【答案】1-3CBC【解析】由图可知,北半球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背景;全球变暖在中高纬度表现更为明显。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频发强磁暴和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与之关系不大。11.【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从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

20、温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且高低交错分布,但总趋势是上升的,符合波动上升的说法,故D项正确。如果是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则气温不会出现下一年低于上一年的现象,因此B项错误。A项的降幅、升幅大小比较和C项的升高约多少摄氏度都不属于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范畴,故均可排除。12.【答案】C【解析】、两项均与气温升高,气候变暖有关,项与黄河含沙量多少有关,项大气层频发强磁暴与太阳活动有关。13.【答案】D B C【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区域地理。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故主要从全球变暖的原因分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地区被淹没,海水沿河道或地下水进入陆地,故导致沿海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

21、。孟加拉国南部位于恒河下游,地势低平,故河流流速缓慢。14.【答案】B C【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和读图分析能力。美国是世界上GDP最高的国家,也是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结合材料反映法国的清洁能源利用率最高,即CO2排放量应较少,故丁表示法国。建火电站,把煤炭转化为电力不能减少CO2的排放,只能改变CO2排放的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不能减少CO2的排放,而利于吸收CO2而减少空气中的CO2浓度。15.【答案】(1)D(2)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是由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所致。第(2)题,全

22、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故A项正确;全球水量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冰川融水增多而增加,B项错误;海洋面积增大,将导致海岸线长度缩短,C项表述错误;全球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和D项中“全球温度下降”相矛盾,D项错误。16.【答案】A【解析】本组题比较简单,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即可作答。二、非选择题17.【答案】(1)正(2)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使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量迅速减少,影响:海平面上升,威胁沿岸地区的安全;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气温和干湿度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和分布范围的调整,例如

23、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的生长;极端天气增多,将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对能源的消耗量产生影响;如夏季高温,用电量增加;冬季取暖季节节省燃料(合理即可。)【解析】18.【答案】(1)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 (2)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解析】下垫面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全球变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目前看,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植被的减少,故应从能源利用方面入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9.【答案】(1)地面(或地面长波)(2)ABD(3)格陵兰岛冰川大量融化,冲淡来自低纬的高盐分洋流,使表面海水的密度变小,不再下沉温度降低,降水减少(4)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解析】20.【答案】( l )平流 紫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2 )人类使用氟里昂作为冰箱、空调等电器设备的制冷剂,氟氯烃物质在低空小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臭氧层破坏,一方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而还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牧业、渔业造成破坏 ( 3 )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开展个球陇作,共同保护臭氧层。在生活中,使用无氟冰箱,空调采用环保制冷剂,不用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