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示例_第1页
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示例_第2页
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示例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二文言文重点段落补充材料【文言文复习四步走】1. 结合课下注释,再次疏通全文。2. 复习重点实词、虚词依靠 学案,系统复习。3. 以下重点段落,结合所附译文,抓住 划线的关键字、词、句,疏通文意。4. 结合默写片子,自检默写。兰亭集序王羲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2、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 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人们彼此亲近交往, 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说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 或好静,或好动,都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心情对着当时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 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

3、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 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 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 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 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重点字词】略,参见学案【补充练习】上海豫园一笠亭有清人陶澍一副集兰亭集序的集字联,上下联所集之字都 出

4、自一、二段,请根据下联对出下联。上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下联:一参考答案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赤壁赋苏轼苏子愀(qi c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d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也,舳(zh u)胪(l u)千里,旌(j ng)旗蔽空,酾(sh酒临江,横槊(shu b)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 do)于江渚(zh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 )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pdo)樽以相属(zh寄蜉(f U蝣(y)于天地,渺沧海

5、之一粟(s。哀吾生之须臾(y U,羡长江之无穷。挟( xi e)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 a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拥有的)。”【译文】我忧愁凄怆的样子,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客人说:“月明星稀,

6、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 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江面斟酒,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 确实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 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 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 屡次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我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 ?(江水

7、)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 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 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 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 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重点字词】略,参考学案【附】现代文阅读模拟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题。北平的春天周作人北平的春天似乎已

8、经开始了,虽然我还不大觉得。立春已过了十天,现在是七九六十三 的起头了,布袖摊在两肩,穷人该有欣欣向荣之意。光绪甲辰即一九0四年小除那时我在江南水师学堂曾作一诗云:“一年倏就除,风物何凄紧。百岁良悠悠,向日催人尽。既不为大椿, 便应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处问灵蠢。”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这样一首云:“东风三月烟花好, 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这诗是一样的不成东西, 不过可以表示我总是很爱春天的。 春天有 什么好呢,要讲他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义,最好去查盲诗人爱罗先河的抒情诗的演说,那篇 世界语原稿是由我笔录,译本也是我写的,所以约略都还记得,但是这里誊录自然也更可不 必

9、了。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接领略的,关门歌颂一无是处,所以这里抽象的话暂且 割爱。且说我自己的关于春的经验,都是与游有相关的。古人虽说以鸟鸣春,但我觉得还是在 别方面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与花木。迂阔的说一句,或者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缘故罢。 小时候,在春天总有些出游的机会,扫墓与香市是主要的两件事,而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 多是山上野外,那么这水与花木自然就不会缺少的。香市是公众的行事,禹庙南镇香炉峰为 其代表。扫墓是私家的,会稽的乌石头调马场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记忆中还是一种代表的春景。 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云:“晨坐船出东郭门,挽纤行十里,至绕门山,今称东湖,为陶心云先生所创修,堤计长 二

10、百丈,皆植千叶桃垂柳及女贞子各树,游人颇多。又三十里至富盛埠,乘兜桥过市行三里 许,越岭,约千余级。山中映山红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数株,着花蔚蓝色,状如豆花,结 实即刀豆也,可入药。路皆竹林,竹萌之出土者粗于碗口而长仅二三寸,颇为可观。忽闻有 声如鸡鸣,阁阁然,山谷皆响,问之轿夫,云系雉鸡叫也。又二里许过一溪,阔数丈,水没 及骭,舁者乱流而渡,水中圆石颗颗,大如鹅卵,整洁可喜。行一二里至墓所,松柏夹道, 颇称闳壮。方祭时,小雨籁籁落衣袂间,幸即晴霁。下山午餐,下午开船。将进城门,忽天 色如墨,雷电并作,大雨倾注,至家不息。”旧事重提,本来没有多大意思,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说明我春游的观念而已。我

11、们本是 水乡的居民,平常对于水不觉得怎么新奇,要去临流赏玩一番,可是生平与水太相习了,自 有一种情分,仿佛觉得生活的美与悦乐之背景里都有水在,由水而生的草木次之,禽虫又次 之。我非不喜禽虫,但它总离不了草木,不但是吃食,也实是必要的寄托,盖即使以鸟鸣春, 这鸣也得在枝头或草原上才好,若是雕笼金锁,无论怎样的鸣得起劲,总使人听了索然兴尽 也。话休烦絮。到底北京的春天怎么样了呢,老实说,我住在北京和北平已将二十年,不可 谓不久矣,对于春游却并无什么经验。妙峰山虽热闹,尚无暇瞻仰,清明郊游只有野哭可听 耳。北平缺少水气,使春光减了成色,而气候变化稍剧,春天似不曾独立存在,如不算他是 夏的头,亦不妨称

12、为冬的尾,总之风和日暖让我们着了单袷可以随意倘佯的时候是极少,冈U 觉得不冷就要热了起来了。不过这春的季候自然还是有的。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说 节气上的立春也已过了。第二,生物的发生当然是春的证据,牛山和尚诗云,春叫猫儿猫叫 春,是也。人在春天却只是懒散,雅人称曰春困,这似乎是别一种表示。所以北平到底还是 有他的春天,不过太慌张一点了,又欠腴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尝他的味儿,有时尝了觉 得稍枯燥了,虽然名字还叫作春天,但是实在就把他当作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头,反正 这两者在表面上虽差得远,实际上对于不大承认他是春天原是一样的。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春天总是故乡的有意思,虽然这是三四十年

13、前的事,现在怎么 样我不知道。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乡的冬天我也不喜欢:那些手脚生冻瘃,半夜 里醒过来像是悬空挂着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气的感觉,很不好受,在北平的纸糊过的屋子里 就不会有的。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种好处,可以让人家作事:手不僵冻,不必炙砚呵 笔,于我们写文章的人大有利益。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 春游之乐久矣。(1936年2月作,选自风雨谈)16. 请分条概括作者笔下“北平的春天”的特点?(每条不超过3个字)(4分)17. 作者引用一则日记是要说明自己“春游的观念”。作者春游的观念是什么? ( 3分)18. 作者明明要写“北平的春天”,可却把目光

14、投向了北平的冬天。全文以春游始,以冬读结,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分)*19.周作人在北平的春天里表达的是对北京冬天的喜爱,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 中认定北京的秋天最值得怀念,尤其是住在四合院里看牵牛花,看槐树落蕊,看枣子树,听 秋蝉残声他们都似乎不喜欢北京的春天,从两篇作品的比较中,探究当时的文人具有什 么样的文化心态。(3分)参考答案16. 太慌张;欠腴润。或短促;枯燥。(4分,每条2分)17. 春天是一种官能的美,要以五官直接去领略,所以感受春天就要去春游,而春游又必须跟水与花草树木有直接的联系。(3分)18 阻断了读者的阅读惯性,使文章产生了曲折波澜,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3分)19.

15、 当时的北京正处于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时期,所以周、郁等传统文人,喜欢居住在城市,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却怀念乡村以及具有乡村风光的自然景色,留恋山水田园的恬静幽闲,所以周作人用怀旧的笔调直接叙写幼时绍兴乡村的春天美景,而 郁达夫则更钟情北京具有乡村特色的地方,这就是四合院的布局,其特点就是将山水自然纳 入自家院中。这都表现了传统文人的崇尚自然,悠闲超脱的文化趣味。(3分)【附2】必修一现代文部分重点字词徘徊销行寥落菲薄鲜血喋血洗涤立仆仆人尸骸黯然泣下攒射惩创浸渍篱笆叱骂作揖解剖创伤莅临亢奋箜篌引百折不回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痛定思痛广有羽翼 桀骜不驯里通外国叱咤风云涕泗交流大汗淋漓

16、【徘徊】p dhu d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销行】x ng【寥落】lie lu b稀疏;稀少;冷落【菲薄】fdb 6微薄,指物的数量少、质量差。(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鲜血】xu e【喋血】di exu e形容血流遍地,指杀人很多。【洗涤】x id 1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立仆】p U【仆人】p U【尸骸】h d【黯然泣下】由于心理不舒服,情绪低落而眼泪留下来(哭泣)。【攒射】cu d sh e密集射击。【惩创】ch eg chu dng【浸渍】j in z 1【篱笆】I ba【叱骂】ch im a【作揖】zu by 1【解剖】ji ep oj【创伤】chu mg sh mg【莅临】I 1 n来到;来临。特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属于客套的书面语。【亢奋】k ag f ei极度兴奋。【箜篌引】k mg h cu【百折不回】zh e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殒身不恤】y tin s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