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试卷_第1页
09-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试卷_第2页
09-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试卷_第3页
09-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试卷_第4页
09-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09-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试卷时间:100分钟,出题人:董波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选对得2分,共60分。请将各题的答案填写到试卷答题卡上。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4题。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

2、差异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4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出生率减低C自然环境改变 D收入提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56题。5目前,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6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A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B农村剩余劳动

3、力就地转化不足C乡镇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D以上都不是7.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与欧洲B.非洲与欧洲C.欧洲与拉丁美洲D.亚洲与大洋洲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人口迁出甲地人口迁入乙地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 B C D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C

4、从广东流往北京 D从上海流往四川10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1114题。1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D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12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A13亿左右B16亿左右C19亿左右D20亿左右13有关

5、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 B C D14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AI、 B、I、 C、I DI、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下左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5-17题。1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 BCD16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B

6、CD17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BCD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多高峰地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图中能表示该城市地租变化趋势的是 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19.在城市外围地租次高峰区建立商业网点遵循的原则是 A. 市场最优 B. 交通最优 C. 人口最优 D. 环境最优读西宁市地图,回答2022题20. 这种城市形态属于:A团块状 B条带状C分散状 D断裂状21 从城市形态上看与下图同属一类的是    A成都    B合肥    C兰州  

7、0; D重庆22形成这种城市形态的地形是: A平原 B盆地 C河谷 D山区23右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24.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 城市人口数量 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 城市面积的大小 D. 城市职能的重要性下表为四个不同地区城乡人口的分布状况,读下表完成25-26题:地区人口(万人)项目甲地区乙地区丙地区丁地区城市人口25356055乡村人口45453045总人口70809010025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是 A甲地区 B乙地区 C

8、丙地区 D丁地区 26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的是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7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 A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 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 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 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28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6.5万人,户籍人口54.58万人。29.

9、 按照城市等级划分,三亚市应该属于A. 小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特大城市30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就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化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D城市化影响工业化,而工业化对城市化几乎没有影响一、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图1(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此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迁移的方向是从

10、人口稠密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迁往 、 。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是呈_趋势。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 到 , 从 到 ,从 到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_和_。32读图“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1949年我国人口为54亿,1989年高 达11 亿,比1949年增长了1倍多。当时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的“ 型”(2)从图中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率大幅度 ,原因是 (3)从总趋势看,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基本转

11、变为 ”型。33.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7分 )与市中心的距离()商业工业ABC土地利用(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 ;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3)图中B区最适合发展的城市功能区是 ,图中C区最适合最适合发展的城市功能区是 。(4)距离市中心是远近对于 业的影响最大。34. 把下图中的英文字母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每个空格限填一个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使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合理化。(8分)钢铁工业区E客运码头C纺织工业区D货运码头F高科技工业区B水厂A城市绿地H污水处理厂G35读下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

12、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下列各题。(8分)(1)、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此过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有关a、b、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Bb比d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Cc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比b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远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3)由于城市过度膨胀,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可能导致哪些问题? (3分)答:(4)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请你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3分) 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ADADBBCAC11121314151617181920BBAACDADBB21222324252627282930CCABCADABC二、综合题(每空1分)31、有组织、有计划、西北、东北、上升、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从不发达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