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盲点28讲》人教版历史必修2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专题0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盲点28讲》人教版历史必修2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专题0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盲点28讲》人教版历史必修2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专题0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盲点28讲》人教版历史必修2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专题0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盲点28讲》人教版历史必修2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师推荐专题三近代中国经济结*Gg变讨9全面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典例调研】1865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铁路与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1875年李鸿章正式提出,铁路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导致李鸿章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清政府开始自强求富的改革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C.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重D.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就已经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改革,故A项错误;清政府不会顺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故B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

2、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因此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抵制外来侵略,故C项正确;学习西方的科技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故D项错误。【盲点解读】(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

3、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举一反三】卜表为江南口岸城市人口(18911911年)统计表。据此可知城市名称1891年1901年1911年镇江135000140000184000苏州500000500000一杭州700000350000一宁波250000255000350000温州8000080000100000A.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B.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C.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D.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答案At解析】

4、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据表格信息可知,镇江、宁波、温州人口增多,杭州大口下降,苏州人口不变,可见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散A正确1s嘴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口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日师材料没有反映方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赣c如7r南自然经济瓦解加iT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知浜盲点1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典例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

5、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材料二1925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停【盲点解读】1 .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

6、沿海 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 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领域,重 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 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始 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供华商电力达2个月之久,导致上海13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6万多人,损失326万元以上,严重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据材料二,指出1925年抵制日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7、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参考答案】(1)特点:发展迅速;私营为主;轻工业为主。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的破坏;民众生活困难(心理恐慌)。(2)观点: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但不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评述:背景或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等。消极作用:抵制日货运动影响民族工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未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道路等。【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8、民众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概括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然后结合观点根据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评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举一反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 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 曲折发展的特点。2.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 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 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 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 础。中国民

9、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不断冲击瓦解着封建正统思想 的统治地位。(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 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 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民族资本 主义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 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 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 可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材料1910年,姜俊彦留学日本归沪,在上海开设大中华工场,用进口原料生产彩色乒乓球、洋囱囱等玩具。随后,先施、永安等大型百货公司也自设工场,仿制、销售英国货荡马、童车,并有配套生产零部件的作坊。这些作坊看到利润可观,于是相继脱离先施等公司,

10、独立设计研发生产玩具,并逐渐发展为儿童玩具的制造工厂,从业人数近百人。上海爱国玩具厂诞生于1919年,以“赤心爱国牌”作为商标,专门制作铁皮机动玩具。爱国玩具厂于1920年代生产的铁皮鼓,印有“勿忘国耻”字样。1931年,上海市有玩具厂43家,从业人员近千人。1934年,康元制罐厂设立玩具部生产金属玩具,雇工100多人,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玩具制造厂。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康元制罐厂被日机炸毁,一批中小玩具厂也先后倒闭。1949年5月,全市有玩具厂约30家,从业人员200余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视角,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

11、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清末,政府鼓励民间办厂,上海玩具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出现了机器生产方式;玩具制造由仿制逐渐到自行设计。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以爱国的热情倡导“实业救国”;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使上海玩具业的发展带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20世纪30年代前期,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上海的玩具业随之发展。但发展进程被日本侵华、蒋介石发动的内战阻断,上海玩具业发展逐渐萎缩。上海玩具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的进步、爱国精神的传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艮淡森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材料表格的时间分别是1410、1919,18L1

12、937年,代表着民族工业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阶段分别是: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用现黄金时期,国民散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旗工业的萎缩,注意分阶段解读,要做到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以纳准确、完要,解释和分析速辑清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特点【典例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自强”运动19世纪末,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

13、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20世纪初后者超越了前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阶层的傲慢和自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越来越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正是他们提供了促进革命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动力,这一运动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第一次排外运动由沿海城市发动,推翻满清王朝的1911年革命也爆发在这些城市里,所有这些都不是偶然

14、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评述外来冲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参考答案】影响: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部分知识分子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效仿西方文明。经济: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推动工业化进程。政治:出现新的社会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改革,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翻译西方书籍从以自然科学为主到以社会科学为主,传播民主科学思想。【盲点解读】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特点1.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 征(1)起步阶段(1861 1895年): 主要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 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

15、 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 工业。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 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 办近代工业C(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 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 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 段。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 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 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 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 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 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 念口(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 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 复杂环境中举

16、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 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 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 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 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 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 起。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外力冲击和内部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题思路】由材料“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可得出西方文明的冲击,给近代中国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由材料“他们的对策是所谓自强运动”可得出向西方学习,兴起洋务运动。由材料“19世纪末,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

17、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20世纪初后者超越了前者”,可得出学技术到学制度和思想,传播西方思想。由材料“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可得出先进中国人认识到不仅要学技术,还要学习制度和思想。由材料“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可得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和推动了一系列的近代化运动。2.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烙印,与中国人民对外抗争 紧密相联;(2)具有与西方明显不同的近代化 特点,发展十分缓慢;(3)最初由地主阶级领导, 后来与 资本主义的发展互为因果;(4)中国初期的近代化过程几乎与 农村、农民

18、、农业无缘。【举一反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天津第一与全国之最(部分)1867年(清同治六年)在天津设立机器局。这是天津近代工业的发端,也是中国北方H业的发祥地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一一“津唐铁路”竣工通车,成为中国条连接大城市的正式铁路。这也是由天津为出发点的我国最早的一条复线铁路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大学一一北洋西学学堂(天津大学)创建。维新运动之后,天津兴办的新学,已经在各逋商口岸中位居A1897年,清朝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第一家华商银行一一中国逋商银行,同年在天津设立分行。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津的合资银行共有7家,华资银行18家,分行62

19、家,居我国北方各城市银行的首位19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目前仍在香港出版,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902年,袁世凯任命赵秉钧在天津筹建了中国最早的现代警务系统,创办天津侦探队及天津警务学堂,开中国现代警察制度之先河1906年6月2日,比利时投资围城路线线网工程完工并通车。天津是我国最早出现公交车的城市,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是我国城市中最早出现的公交企业袁世凯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天津模仿日本于1907年七八月间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地方选举一一“天津县议事会”选举从近代化的某个角度出发,选择上表中三条材料概括、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用所选材料加以阐释。(要求:材料选择准确,

20、主题明确,阐释合理)【答案】示例一材料主题:天津的变迁引领中国的近代化潮流。阐释:天津机器局的设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北洋西学学堂(天津大学)的创建促进了新式教育发展,培养了近代人才,有利于思想解放。天津地方自治的尝试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示例二材料主题:近代化推动了天津的发展。阐释: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天津近代工业的兴起,使天津逐渐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新式学堂的创办使天津成为北方重要的文化中心。大量现代金融机构的出现为天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手段。示例三材料主题:政府的政策加快了天津的近代城市建设。阐释:清政府创办近代学堂推动了

21、天津教育事业的发展。袁世凯在天津开近代警察制度之先河,推动了城市管理。在交通中采用新技术有利于天津基础设施的改进。1解析】从该表可知在中国近代,天津在经济.教育,大众懂战,敢治,交通等方面引领了中国近代化的潮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由此得比材料的主题是天津的变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从八条小材料中任逸三条,分篇度阐释从哪些方面推动了中园的近代化,要史论结合.知识盲点W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典例调研】史载,1887年,上海徐园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为一毛钱。园内专设戏台,演出昆曲等,每晚张灯结彩。自1896年始,徐园开始放映“西洋影戏”,如1900年徐园刊登的广告:“今有英、美、法活动影戏运来上海,仍

22、假本园十二楼上开演”。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近代广告业的起步B.戏曲艺术的中西结合C.昆曲艺术的大众化D.新旧并存的时代特点【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发展。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徐园的演出情况,一方面“专设戏台,演出昆曲”,同时也播放“西洋影戏”,说明当时的上海存在着新旧并存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广告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徐园播放中国戏曲和西方的影戏,不是戏曲艺术的中西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昆曲的特点,故C项错误。【盲点解读】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 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 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 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 活变迁的根本原因。(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 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 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 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 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 的不平衡性。(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 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 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 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