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1页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2页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3页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4页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培养初探 培 养 单 位: 教育科学学院 学 科 专 业: 教育硕士 研 究 方 向: 教育管理 学 号: 开 题 人 姓 名: 郭西平 导师姓名、职称: 赵国权 教授 日 期: 2012年9月20日 河南大学研究生院 制表填 表 说 明1.开题报告为A4大小,封面及至项必须用计算机输入,不得随意改变表结构。开题人应逐项认真填写,完毕,将本表全部打印输出,于左侧装订成册。2.文字输入部分,一律五号字、仿宋体、单倍行间距编排。3.“参考文献”著录按照GB7714-87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论文名或著作名

2、3;杂志或会议名·卷号、期号或会议地点·出版社·页号·年。4.开题报告应由本学科专业导师组评审通过。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由开题人在学科组或更大范围内宣读,并接受质疑、评议。导师组由三名以上导师组成。评审合格后,本报告暂由导师负责保管。5.为加强论文撰写进程的跟踪指导和督查,在论文定稿之前,至少应对研究写作进行三次考察。开题人要向导师、本学科专业的内研究生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包括论文已经取得的成果、目前面临的难题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认真做好记录。6.论文撰写完成,由导师确定定稿后,方可进入学位申请环节。本表上交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归入开题人学位档案。

3、.选题简况-1 拟定论文题目高职院校教师自主发展研究-2 论文性质基础理论研究 ; R应用基础研究 ; 应用技术研究-3 与导师目前研究课题的关系其中一部分; R没有关系.选题依据-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一、选题缘由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地理素养教育日益引起国内外地理教育界的关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2001 年我国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目标定为“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

4、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并提出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基本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其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国外,地理素养教育也很受重视,例如,美国生活化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1994也把“培养有地理素养的人”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澳大利亚也认为,地理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以承担未来的生活角色必备的地理素养。然而,在我国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地位一直偏低,人们对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理解地理素养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没有重视地

5、理素养的培养。如:教学仍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地理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对地理素养各要素的培养不够均衡;仍沿用划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关注学生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强调的是学习者的接受和掌握。这导致获得“终身有用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技能”、“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了一句空话,“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更是名存实亡。近几年由于高校艺术专业的扩招,加上艺术生高考文化科录取分数线低,很多学生选报美术和音乐,艺术高考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艺术高考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文化课基础薄弱,特别是地理课。他们大多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缺乏良好的学习心理,认为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

6、背一背就能了事。很多学生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不注重推理、强化死记硬背。面对如此生源,教师也可能存在不正确的教学观,大多老师的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分数为目的,不能从培养“有地理素养的人”的高度上去教学,导致地理学习的非良性循环。而艺术生考入大学就不再接触地理课,一旦毕业走向社会后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环境道德意识和地理空间的定位能力等。他们的地理素养与人才成长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的差距日益明显,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实现培养学生特别是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这一理念和目标,已成为目前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近年来,对地理素养教育的研

7、究逐渐增多,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对中学地理素养教育方面,譬如,袁孝亭、王向东的中学地理素养教育、孙家镇、钟作慈的地理教育与素质教育等,对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将针对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教育进行相关研究,对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教育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实际现状,对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教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中学地理素养测评标准为参照制作问卷,对一线教学中的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丰富了相关理论研究。(二)实践意义艺术生地理素养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适应了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素养具有一定的长效性,能够长期对个体的未来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

8、,地理素养教育对艺术生个体的终身发展有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生存和生活。地理素养教育可帮助艺术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注: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为了解本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笔者查询和阅读了国内外有关地理学、地理教育学、地理课程论、地理教学论、地理素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等方面的论著和文献,力图归纳和梳理出“地理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发展过程及价值体现、地理素养的内涵及构成、地理素养教育策略等,以便对自己的研究起点进行定位。(一)“地理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地理教育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期。重视对未来

9、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成为了这一时期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之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理念就是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提出的。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而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又显现出巨大优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指导和规范全球地理教育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隆重推出,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各地理素养。未来的专家们,例如国际事务专家或环境保护专家,必须接受特别深入的地理学习研究。”

10、其后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善本国的地理教育,都把提高国民地理素养看作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美国生活化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1994把“培育具有地理素养的人”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美国认为地理学应使学生掌握有用的世界地理知识,在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保护、文化交流,以及分析国际事物中具有地理的视角和能力。美国的地理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把地理技能概括为“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五个方面。澳大利亚也认为地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以及公民应该具备的地

11、理素养,以承担未来的生活角色,如生产者、消费者、休闲者。另外,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颁布等,均标志着国际地理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此形势下,我们国家开始重视地理素养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希望把长期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引向“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中小学的教育不仅仅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考试作好准备,更重要的是要为中国的未来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社会公德与责任感、具有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意识的公民。虽然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没有明确“地理素养”这个词汇,但是其实质己经昭示出地理素养教育的部分内容,因

12、此,可以说,在我国素质教育是真正的地理素养教育的开端。素质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中小学的地理课程的改革方向。教育部召集了众多专家学者,分析了以往的课程设计中的问题,研究了世界各国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设计思路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国民未来文明素质为宗旨,以未来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力求构建符合中华利益、体现国家需要、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发展的课程

13、体系。在“以培养国民未来文明素质为宗旨”的指引下,地理新课程提出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并把其作为核心理念统领教育改革的方向。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就是要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二)关于地理素养的研究地理素养作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综合概括,整理出关于地理素养的内涵及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理念的解读。1

14、.地理素养的内涵及构成(1)地理素养的内涵地理素养这一概念在我国明确提出的时间比较晚。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同时还提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都是为了满足和实现“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指出,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公民的科学素养

15、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已有基础上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地理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袁孝亭、王向东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具体地说,地理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它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地理方法和地理观点等要素。地理课程标准研修中认为,环境素养的组成是从知识概念、控制现状、问题的知识、信念、价值观、态度和环境行动策

16、略等方面,是一下综合的概念。那么,地理素养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与环境素养有共同的内容,它至少包括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价值观、行动策略、关注社会问题,它们可以构成地理素养模式。宫作民认为地理科学素养指公众对地理科学所应了解的程度,是进行个人决策,参与社会、文化和经济事物时所需要了解的地理科学知识、概念及过程等。通常,这一概念还包括对地理科学本质、目标和一般局限的认识,以及对更为重要的地理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认同。地理科学素养兼有自然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地理科学素养。还有一些学者没有给出明确的地理素养的内涵,而是参照一些专家对具备科学素养的人的描述,来间接地解释地理素养的内涵,认为具有

17、地理素养的人应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地理素养的人明白地理科学知识的本质;第二:有地理素养的人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第三:有地理素养的人能采用地理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增进其对世界的了解;第四:有地理素养的人能够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恰当归类,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第五:有地理素养的人明白并接受地理学、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地理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第六:有地理素养的人能对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第七:有地理素养的人具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综

18、上所述,不同学者对地理素养这一概念的阐述虽不同,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即个体在参加社会经济活动及个人决策等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地理素养的构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指出,地理素养应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对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定位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高中地理新课程地理素养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位:地理意识素养、地理道德素养、地理行为素养、地理智能素养、地理环境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科学素养、地理综台素养括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意志、地理学习态度等;社会层面,指地理学习者所带有的一定社会属性,表现为社会倾

19、向、文化水准、品德素养等。依据地理素养的内容,他们把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笔者认为,一般将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划分为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将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划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那么地理素养就应包括两大部分:地理科学素养及地理人文素养。根据上述学者对地理素养的理解,本文认为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过程与方法和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地理知识与技能包括地理科学知识、地理人文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技术等;地理过程与方法包括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要素(观察、预测、交流等)地理情

20、感态度价值观包括科学精神、地理意识和人文精神。(三)关于地理素养教育的策略综合大家对地理素养教育策略的研究,可以看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这个改变首先是指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并把它列为主要的考核评定内容,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还有广大地理教育教师要深刻认识未来地理学科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增强服务意识和“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新观念。第二,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

21、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国家或地方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三是未来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传媒等。在此,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地理第二课堂的开发利用。较之于其他一些学科,地理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实践性很强。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开展地理野外专项实践探究,第三,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养。要想教育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自己要有夯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充实的教育理论作支撑,有娴熟的教育技巧,因此,教师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汲取新知

22、识、新信息、新技术,以适应未来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地理素养的人才。另外,地理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探究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此外,教师要先从感情人手,再结合多方面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习地理动机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第四,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新理念要求教师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运用到地理教学中,那么地理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互动型、自主型、实践型、理论型等多元的教学方法。尤其强调采用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评价交流类地理素养的主

23、要途径。第五,改变教学评价体制,建立主体多元的评价,建立以发展为功能的评价、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在目标上应以新的地理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地理教学中,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框架。第六,在高中学生地理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还提到应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文章作者认为,现在人们要求的不是受教育的公平,而是受高水平教育的公平,所以,均衡发展追求的是优质教育,而不是低水平的均衡。只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才能让普通中学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赶上重点中学,才

24、能缩小差距,达到高中学生地理素养的整体提高。注: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选题材料收集 一、著作类1袁孝亭, 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澄.地理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6陈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 现代汉语词典M.222.商务印书馆出版,19

25、98年10月版8张超,段玉山.地理教育展望.华东大学出版社,2002二、论文类(一)硕博论文1刘兰.地理教学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及融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2张良良.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3付颖.新课改中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4范红梅.高中生地理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二)期刊类1刘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化学生评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4)2吕鸿.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09)3高敏.在教学中培养现代公民

26、必备的地理素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4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J地理学报,1993,(07)5刘一美,王娟娟.中学地理素养教育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03)6张卫青.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地理教师素质结构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6).7王向东, 袁孝亭 .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8李家清,张丽英,陈芳.走进新课程: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9晨光.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的新维度J.牡丹江教育学院

27、学报,2004(4)10张海玉.高中地理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2) 11姚昆仑,李象益,张仲梁.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J.科技导报.1995(8)12单伟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J.计算机教与学,2004(11)13袁孝亭.地理学科与地球道德意识培养J.地理教育,1999(5)14雷德鹏,阳兆详.论爱因斯坦的科学素质教育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6)15郝贵生.论学习方式的现代化J.天津师大学报,1994(3)16蒋建华.重视能力对 轻视知识错J.中国教育报,2004-3-617周莉莉.谈谈地理教学中的科学素养培养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8、,2000(7-8) 18孙中旭.地理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11)19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冯以浤译.地理学,1993,48(7)20雷明德.做一代地理意识的塑造者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10) 21袁孝亭,王向东.地理学科特殊能力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1、12)说明:包括参考文献。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研究写作设想包括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一 研究目的1、广泛阅读资料,进行理论研究,阐明地理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2、在三门峡市各选取一所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艺术高考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进行教学试

29、验,弄清三门峡市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的教育现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地理素养养成教育的方法。3、对最终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进行检验试验,并针对艺术高考生的教学,提出优化地理素养教育的方法和对策。二 研究内容1、当前艺术生的地理学习现状与教师的教学观现状。2、分析形成艺术生地理素养低的原因。3、提出艺术生地理素养的培养的几点方案、策略。4、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为此提出艺术生地理学习现状存在原因的深入研究及优化地理素养教育的一些后续思想。三 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三门峡市正在接受高中教育的艺术在校生和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

30、主要包括:1、在读的艺术高考生,分别来自三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2、在职的地理教师,尤其是同时教授艺术生和普通生的地理教师,要时则进行访谈满足研究需要。3、各学校地理教研的主管领导和家长。四 研究方法(1)、资料检索法: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源或互联网查寻教育教学理论或者地理素养教育有关理论等方面的书籍、期刊资料,然后进行分析。(2)、行动研究法: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合作方式来进行的现场研究。(3)、观察研究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三门峡市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地观察,从而获得认识本地区艺术生地理素

31、养教育比较详实、客观的事实材料。(4)、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艺术生对地理素养培养的需求,并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地理素养教育策略的重要依据。 (5)、实践研究法:通过深入课堂,观摩优秀教师授课,以及亲自开展课内课外教学活动,探索艺术生地理素养教育的有效、优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五 论文框架摘要前言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的目的第二章:地理素养的界定.(一)素养的内涵(二)科学素养的内涵 (1)科学素养的定义 (2)科学素养的构成(三)地理素养的内涵和中学地理素养教育 (1)地理素养的定义 (2)地理素养的构成.(3)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的内容 (4)对现阶

32、段中学地理素养教育现状的反思第三章: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现状问卷调查(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方法 (1)调查对象 (2)地理素养调查问卷的编制和评价方法(3)调查问卷信度的建立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2)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3)男学生和女学生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4)不同年级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第四章: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地理学科特点(二)不同学校学生地理素养差异产生的原因(三)文理科学生地理素养差异产生的原因(四)男女生地理素养差异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提高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的对策. (一)教育均衡发展 .

33、(二)提高教师素养 (1)教师要有爱心 (2)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3)教师要终身学习(三)改变评价方式(1)建立以发展为功能的评价 (2)建立主体多元的评价.(3)建立方法多样的评价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框架第六章: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参考文献附 录.后 记说明:包括主要内容、预期成果等。.本选题创新之处一、研究内容中的创新之处研究内容新颖,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研究其他科目素养教育的较多,研究地理素养教育的较少;研究初中高年级学生和高中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多,研究艺术高考生地理素养培养的少。所以,以艺术高考生为对象,以地理课堂为载体,研究地理素养的教育有极大的创

34、新之处。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研究除了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常规性研究方法以外,还将深入课堂,观摩优秀教师授课,亲自给学生讲课等方法,扎实做好调查,收集详实数据,夯实研究基础,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理有据,方法独到。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一)研究重点1.编制信效度符合科研要求的艺术生地理素养教育有效性问卷。2.对艺术生地理素养教育有效性问卷的处理和分析。3.提出促进艺术生地理素养教育有效性意见和建议。(二)研究难点1.符合科研要求的艺术生地理素养教育有效性问卷的编制。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3.对艺术生地理素养教育有效性问卷进行数据处理。4.调查的范围涉及到三所学校的艺术高考班,搜集资料的难度大5.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严禁学生集体户外活动,地理素养培养的课外活动障碍较大。.研究写作进度安排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应用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1.选定论文题目(2012年4月-2012年5月)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研究生学习、省级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