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一氨(一)氨的制取氮是动植物生成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空气是氮的最丰富的来源,但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只有将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才能被生物吸收,目前工业上用 H2和N2直接 合成氨:NO + 3H2、高温高压* 2NH3催化剂说明: 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简称固氮,在雷雨 天气放电的条件下,N,转化为NO的过程称为自然固氮;工业上用岀和2合成氨的过程称为 人工固氮 氨的合成是一个可逆反应(二)氨的物理性质(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在标准状况下,NH3的密度为0.771 g/L,密度比空气小(3)易
2、液化。氨气容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一33.5 °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800 kPa,气体氨液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岀大量的热。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 常用作制冷剂1体积水中能溶解 700体积的氨(4)易溶于水。氨极易人能够与水,在常温、常压下,说明: 常见的易液化的气体:NH3、SO2 (lOlkPa的沸点为T0°C ) > CI2 的沸点为一 34.6 °C ) 收集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切不可用排水法 将氨气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溶于水时,要如图、所示的装置,用图所示装置(三)氨的化学性质1.工业上合成氨(氮的固定):N2+
3、3H2总退A2NH3 (人工固氮)催化剂实验步骤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胶头滴管里预 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 的烧杯 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瞰试液),按右图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 管上的 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而烧杯内液体仍为无色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氨与水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且使溶液显碱性的物质。 氨水 喷泉形成的本质原因是较大量的氨溶于较少量的水, 使烧瓶内的 气压明显 小于烧瓶外的大气压【实验4 8】氨与水作用的实验探究(喷泉实验)
4、说明:2. 氨与水的反应(1)实验注意事项 用圆底烧瓶而不用平地烧瓶,因为平地烧瓶的耐压能力不均匀,易被压破 装置气密性良好。若气密性较差,一般不会形成喷泉 圆底烧瓶在充入氨气前必须是干燥的,否则不会形成喷泉 圆底烧瓶内必须充满氨气,氨气的量过少往往不能形成喷泉 玻璃导管插入酚駄溶液部分不能太少,以至喷泉中途停止 圆底烧瓶口上的塞子要塞紧,既防装置漏气又防因液体压力而脱落 方法与技巧喷泉实验的设计原理(1) 喷泉实验形成的本质原因: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2) 形成喷泉的条件:烧瓶中的气体易溶于滴管中的液体(3) 形成喷泉的关键: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气体的浓度较大、装置气密性良好对氨与水反应的理解
5、 氨的溶解更主要的是反应氨溶于水时,大部分 NH*与 H,O结合,形成一水合氨 (NHa ? H 20)= NM ?鱼0可以部分电离成 NH4+和0IT,所以氨水显弱碱性。氨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着下列可逆反应:NH3+H2O -NH3 ? H20 -NH/+0H -NH ? H 20不稳定,受热时分解:NH 3 ? H20亠NH3 t +岀0 氨水中有三种分子:NH3、H20> NH 3 - H20 :三种离子:NH 4除水分子外,含量 最多的分了是 NH3? H2。但在求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溶质习惯上仍看成是NH3 一水合氨(NH ? H 20)是一种弱碱,因为其中电离
6、岀的 c(0H很小。一水合氨具有碱的通性,如能使酚駄试液显红色,使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同时,氨气也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但与其他弱碱不同的是,NH3-H20易溶于水、易分解、易挥发岀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电离岀的阳离子(NH4+)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团 说明:氨气的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是氨气 氨水的密度小于1 g/mL,且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或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则越小 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一般情况下,氨水盛装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且浓度越大、温度越高、越易挥发。因此,氨水应密封保存
7、,置于低 书写时,不能把 NH< ?鱼 0写岀NH40H方法与技巧液氨和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分类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弱电解质)微粒种类NH3分子NH3、H2O> NH3 ? H 2ONHf、OPT、H +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具有弱碱性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3)氨气与酸反应实验步骤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以下,然后使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当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结论生成的白烟是氨水挥发岀的NH3与盐酸挥发岀的 HC1化 合生成的NH4CI小晶体【实验?探究】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探究其反应方程式为:NH3+HCI
8、= NH4CI说明:氨不仅能跟盐酸反应,也能跟H2SO4> HNO3、CH3COOH. H2CO3等多种酸反应,反应的实质都是NH3与H+反应结合成NH4+:2NH3+H2SO4 =( NH 4)2SO4 或 NH3+H2SC)4=NH4HSO4NH3+HNO3 = NH4NO3NH3+CH3COOH = CH3COONH42NH3+H20+C0 2 =( NH4)2CO3 或 NH3+H2O+CO2 = NH4HCO3 只有浓硝酸、浓盐酸等挥发性酸遇NH 才会产生白烟,H2SO4> H3PO4等难挥发性酸遇 NH3不产生白烟现象 因为氨易跟酸反应生成盐,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做氨气的干
9、燥剂,同理,氨气与氯化氢气体不能共存(4)氨气与02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O、进而生成NO?,进而用于制取硝酸:4NH3+5O2业型4NO+6H4 (放热反应)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四)钱盐1. 鞍盐的定义:由鞍根离子(NIL+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鞍盐,如NH4C1> ( NHJ2SO4、NH4HCO3 等2. 鞍盐的物理性质:钱盐都是晶体,并且都易溶于水3. 鞍盐的化学性质(1)钱盐受热分解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将少量 NH4C1固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内壁有白色固体附着实验结论受热
10、时NH4C1会分解,生成 NH3和HC1,冷却时NHj和HC1 又重新结合,生成 NHqCI【实验?探究】氯化鞍受热分解的实验探究其反应方程式为:NH4C1MNH 3 f +HC1 fNH3+HCI = NH4CI另外,(NH 4)2CO3和NH4HCO3受热时也会分解,生成NH3、鱼0和C02NH4HCO3aaNH 3 f +H20 f +CO2 f(NH 4)2CO3AA2NH 3 t +H2O+CO2 t说明:由上面的反应可知,(NH4)2CO3和NH4HCO3受热分解,都能产生 NHs,但不是所有的较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女口: 5NH4NO3亠42 t +2HNO 3+9H2O(2
11、)钱盐与碱反应【实验?探究】鞍盐与浓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 (NH4)2SO4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力廿10%的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体产生,并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还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结论实验中产生了氨气。这说明 (NH4)2SO4和NH4NO3都能与碱反应生成 NH3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2NaOHAANa 2SO4+2NH 3 t +2H 2ONH4NO3+NaOHAANaNO 3+NH 3 t +H 20说明: 较盐与碱反应的实质均为 :N
12、H4+OH-ANH3 t +H2O 鞍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 NHj,这是鞍盐的共同性质,也是鞍盐区别于其他盐的特性,可以利用该性质检验鞍根离子 (NH4+)的存在或制取少量的氨气(1) 化学原理:较盐与浓碱反应牛成氨气(2) 检验方法 NaOH溶液法把NaOH溶液加到某物质的固体或溶液里,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鞍盐 碱石灰法把碱石灰与某物质的固体混合物在研钵里研磨,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较盐5.实验室制备氨气【实验?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原理实验室利用钱盐与碱反应的性质制取氨气化学药品氯化鞍晶体、熟石灰固体实验步骤组装仪
13、器,如图所示;检验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加热集气;整理实验用品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如图所示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干燥方法将气体通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如图、所示吸收方法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如图试管口上的湿棉花其反应方程式为:2N11.CIi Catt)H)2=Catl24-21LO12N*I, t5.氨的用途(1)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它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鞍盐、纯碱等重要原料,在有机合成工业(如制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中,氨也是一种常见的原料(2) 氨可用作制冷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浓硫酸1.
14、物理性质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98%的硫酸称为浓硫酸,其密度为1.84 g/mL,物 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浓硫酸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溶解2. 化学性质(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4 9】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按右图所示,将各仪器组装为一体,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将各种化学药品加到试管中 (浓硫酸取3mL),并重新将仪器 组装好。 观察铜丝在浓硫酸中的现象 点热能酒精灯对盛浓硫酸和铜丝的试管先预热后固定加热。观察三个试管中的现象 待三个试管中的现象都很明显后,抽动铜丝脱离浓硫酸, 将连 接a、b试管的导气管从橡皮管处拔岀,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使试管a中的
15、物质冷却至室温 从试管a中取岀铜丝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中,将a试管中的液体也倒入大试管中少许,观察大试管中的现象实验现象 在加热之前,铜丝在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加热后,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试管中的紫色石 蕊试液逐渐变为红色,a试管中的液体变为蓝色 最后一步实验中,大试管中的溶液呈蓝色实验结论 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其反应方程式为:2H2SO4 (浓)+Cu亠CUSO4+SO2 f +2H 2O说明: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Ag )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 浓硫酸作氧化剂时,主要是
16、+6价的硫原子得电子,并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反应中,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H,(2)浓硫酸强氧化性的表现 浓硫酸氧化金属单质绝大多数金属(Au、Pt除外)都能被浓硫酸氧化(有些反应需要加热)A. Cu> Hg、Ag 被氧化2H2SO4 (浓)+CU"CUSO4+SO2 t +2H 2O2H2SO4 (浓)+HgAAHgSO4+SO2 t +2H 2O2H2SO4 (浓)+2AgAAAg2SCU+SO2 t +2H 2O 反应需要加热,否则反应不进行 氧化产物是硫酸盐,金属显高价,还原产物一般为SO 浓硫酸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变
17、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则停止B. Al、Fe被氧化常温下,浓硫酸使 Al、Fe钝化;在加热的条件下,Al、Fe易被浓硫酸氧化,如:6H2SO4 (浓)+2Fe 亠 Fe2 ( SCU)3+3SO2 t +6H 2O说明:钝化是因为形成了致密、坚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该氧化物薄膜是Al、Fe被浓硫酸氧化的产物,浓硫酸只显示氧化性,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浓硫酸;不过一旦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则钝化失效 浓硫酸氧化非金属单质、:I . 7.注意: 反应需要加热,否则反应不进行 氧化产物是非金属氧化物,还原产物一般为SO"浓硫酸只显氧化性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
18、硫酸的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则停止 浓硫酸氧化含低价非金属的化合物H2S+H2SO4(浓)=S I +S02 t +2H2O 或 H2S+3H2SO4 (浓)AA4SC)2 t +4H 2O2HI+H 2SO4(浓)=|2+SO2 t +2H 2O2HBr+H 2SO4 (浓)=Br2+SC)2 t +2H 2O 常温下即可反应,加热时反应更快、氧化产物价态升高 还原产物一般为 SO浓硫酸只显氧化性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则停止 浓硫酸氧化含低价金属(有可变化合价)的氧化物4H2SO4 (浓)+ 2FeO 亠 Fe2 (SO4)3 + SO2 t +4H
19、 2O、:I . 7.注意: 反应一般需要加热 氧化产物是硫酸盐,还原产物一般为SO浓硫酸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变小,但稀硫酸还能继续发生反应 方法与技巧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收水的性质,如能吸收气体中、液体中的水分子,还能吸收固体中的结晶水,原因是H2SO4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所以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注意:浓硫酸常用作气体干燥剂,但浓硫,如NH3、H2S.HI等,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2)脱水性浓硫酸可将许多有机物(尤其是糖类,如纤维素、蔗糖等)脱水。反应时,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H、0原子按水的组成比(2 : 1 )脱去。如浓硫酸能使蓝色石
20、蕊试纸先变红再变黑,是山于其具有强酸性和脱水性;在蔗糖中滴入浓硫酸,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反应可表示为:C12H22O11 浓硫酸 A 12C+11H2。C+2H2SO4 ( a) aaco2 f +2SO2 t +2H 2O说明: 浓硫酸可使许多有机物脱水而碳化 浓硫酸对皮肤、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在皮肤、衣服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干布拭 去,再用水冲洗【小结】有关硫酸的转化关系H20CuS03 H2SO4 CUS04 fC02(-)硝酸1. 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的浓硝酸的
21、质量分数为69%,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硝酸极易挥发,称为“发烟硝酸”2. 化学性质(1) 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 (浓)亠4NO2 t +0 2 t +2比0说明:硝酸的保存:浓 HNO要密封、避光保存在棕色瓶子中(2)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步骤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 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系紧,观察现象 将加有稀硝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稍稍松开一会儿,使空气进入塑料 再将塑料袋系紧,观察现象立即袋,实验现象 反应开始后,两支试管都有气泡产生,使塑料袋膨胀。 加浓硝酸的试管中反应剧烈,生成红棕色气体 加稀硝酸的试管中反应较缓慢,生成无色气体,当空气进入
22、已充有 气体的塑料袋后,无色气体变成了红棕色。两支试管中都生成了无色 蓝色溶液实验结论浓硝酸和稀硝酸在常温下都与Cu发生了反应,浓硝酸与 Cu反应后生 成了N0 2.稀硝酸与Cu反应后生成了 NO. NO遇空气后又生成了NO2【实验?探究】硝酸与金属铜反应的实验探究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HNO3 (浓)+Cu = C U(NO 3)2+2NO 2 t +2H 2O4H + +2NO3+CU = CU2+2NO2 t +2H 2O硝酸与金属的反应8HNO3(稀)+3CU = 3CU(NO3)2+2NO f +4H 2O2NO+O 2 = 2NO 28H + +2NO3+3Cu = 3CU2
23、+2NO f +4H 2O 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即浓硝酸比稀硝酸的氧化性要强 浓硝酸与Cu反应时,若 Cu过量,反应开始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变稀,其还原产物将为 NO.最终应得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可利用氧化还原过程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守恒规律求解有关Cu、HNO3和混合气体之间的量的关系。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Pt、Au等少数金属除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有些金属如Al、Fe等在冷的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与浓硫酸类似),其原因是浓硝酸把A1、 Fe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致密、坚固的氧化物薄膜 ,阻止金属与浓硝酸继续反应,所以,常温下,
24、可用铝槽车或铁槽车装运浓硝酸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强酸性,可由金属与酸反应的关系,求还原产物的化学式或物质的量 硝酸的还原产物的问题较为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HN03中+5价的 氮得到电了,被还原成较低价的氮而形成氮的化合物。稀硝酸主要生成NO,浓硝酸主要生成 NO,而不像盐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那样放岀 H,变式质不相对应的1 ?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一组是()A. 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 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一强氧化性C. 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一一不稳定性D. 能使滴有酚
25、駄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跟铁片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越快B. 铝热法炼铁过程中镁条和氯酸钾起催化作用C.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减慢该反应的速率D. 人体内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水解都是由酶所催化的4. 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不的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则 R是()3.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岀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AN%的水溶液可以导电NH3是电解质BS02通入硝酸领溶液岀现白色沉淀BaS03不溶于强酸CCa (C10) 2溶液中通入 CO?产生白色沉淀酸性:H2C03>HC10D常温
26、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需要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非金属性:P>NA. HC1C. N0=5.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D. NHsA. 向Fe (N03)2稀溶液中加入盐 酸:3Fe2+ + 4F+NOr=3Fe3+NO t + 2H 20B.铜片与浓HNO3:Cu+NO叶4H +=CU2+NO t +2H 206. a mol Cu与含b mol HNOs的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被还原的HNOs的物质的量是(B. molC. 2氯化鞍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J+OITC. §nolD. 2a molD. 碳酸氢钱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J
27、 + OITA. (方一 2& ) mo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氯化钱和氢氧化钙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下列装置来制硝酸(二氧化二縮为催化剂,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并探究氨的转化率。KM; B <代钙ill佇舸wik mEi:fa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时,A、C两装置均需加热,应先加热装置,原因是(2) D装置中应填充的物质是 ,该物质的主要作用是 (3) E装置的作用是 , F、G装置中的物质分别是 (4) 反应前,将5. 35 g NH,C1与过量Ca(0H)2充分混合,设NHQ1完全反应。实验后,仍缓缓 从B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一测得F瓶质量增加了 1.8 g,
28、则氨催化氧化的转化率为;NH3? H2Oca(0H)2L>N"02"H20cufeAHN03CU(NO3)2F瓶质量增加了(5) 该组同学又取等量的药品,以钳合金网作催化剂,重复上述实验,测得2.52 g,则氨催化氧化的转化率为 ;这说明了 o方法与技巧制取C U (NO 3)2的最佳方法探究化学原理:设计制取 Cu(NO3)2的最佳方案,应考虑:原料易得;化学反应容易控制;原料的利用率高;无污染等重要因素。常见的生成CU(NO3)2的化学反应较多,其中有:?4HNO 3(浓)+6=6( “032+2 “ O2'#2H2。(2) 8HNO3(稀)+3CU =
29、3CU(NO3)2+2NO f +4H2O CUO+2HNO3 (稀)= CU(NO 3)2+H 2O对比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中硝酸的利用率低,生成了有毒的氮氧化物,反应则完全符合上述因素中的所有要求。若以 Cu为起始原料之一制取 Cu(NOC,其最佳化学反应途径,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C U+O2=a=2C UO?C uO+2HNO 3(稀)=Cu(NO3)2+H2O硝酸与非金属及某些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4HNO3 (浓)+C=a=2H 2O+4NO 2 t +C0 2 t 硝酸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 2+4硝酸还能与Fe0、Fe(N03)2 (Fe2+
30、), HBr (Br )、HI (厂)、H2S (S)、SO2 (S)等具有较强还原性的化 合物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硝酸与有关的盐反应制取HI、HBr、H,S、S02等气体 注意:N0厂在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中的特殊性。在水溶液中,N0厂本无氧化性,但当水溶液中有大量H+、N0厂存在的溶液中,则不能存在 Fe?+、BQ 厂、S0,-、S?-等还原性离子(三)硫酸和硝酸的用途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取化月肥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小结】氨、硝酸之间的转化关系H2 0In2IW+0H-AgN0 3变式1?将下列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
31、,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酸A.浓硫酸B.稀硫酸 C.浓盐酸 D.浓硝2.下列变化中,能证明硫酸是强酸的事实是()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能跟磷酸钙反应制磷酸C.能跟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D.能跟锌反应产生氢气5.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 )A. SO2, Ch、N2B. HC1, Cl? 、CO2C. CH4、H2、COD. SO2 、 CI2 、 O26. 检验氨气可选用 ()B.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A.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D.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C.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9.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烧瓶分别充满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后,水都充满烧瓶烧
32、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 1 : 0.45 B. 1 : 1C. 1 : 0.29 D. 4.5 : 2.912. 在下列反应中, HNO3 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A. H2S+2HNO3a=S i +2N0 2 t 十 2H2OB. CuO+2HNO 3a=CU ( N03)2 十吐 0C. 4HNO 3a=4NO 2 t + O 2 t F 2H2OD. 3CU+8HNO 3a=3CU ( NO3) 2+2NO t 十 41人013. 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 +5 价的氮得电子B. 浓 HNO3 与浓 HC1 按 3 : 1 的体
33、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C. 硝酸电离岀的 H+离子,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 H2D. 常温下,向浓 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14.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岀。该盐是()B. Na2CO3A. Fe2 (SO4) 3C. KNO 3D. FeSO417. 向50mL18mol ? L" A B解析:A、D两项证明硫酸具有酸性;C项证明硫酸具有难挥发性。5. C解析:A组中SO?不能用碱石灰干燥。 B组均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燥剂,但其中 SO2、C1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6. D的硫酸中
34、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A.等于 0.9mol B.大于 0.45mol,小于 0.9molC.等于 0.45molD.小于 0.45mol18.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 o(2)已知酸性KM11O4溶液可以吸收 SO2,试用图4 6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B瓶溶液的作用是,C瓶溶液的作用是(3)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 A瓶溶液的作用是(4) 装置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可确证的产物是,确定装置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
35、是 o(5) 装置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oD组均可用浓H2SO4作干| | |eB图4-69. B解析:水充满烧瓶,则所得溶液的体积相同且都等于烧瓶的容积。又因为NH3和HC1的体 积相同,物质的量也相同,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 lo12. D解析:A表现了 HNO3的氧化性;B表现了 HNO3的酸性;C主要表现HNCh的不稳定性。13. A解析:B.王水指的是浓 HNCh和浓盐酸按溶液体积之比为 1:3所得的混合物。C.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被还原的一般是指 +5价氮,得到的还原产物是 NO?、NO、20或N2等。D. 常温下,浓 HNO3可使Fe和A1等金属发生钝化现象,
36、故 B、C、D均是错误的说法。14. C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加入 KNO3后,山于溶液中有 H+存在,故会发生如下反应:3CU+8H +2NOA=3Cu+2NO t +4H 2OO加入Fe? (SO4) 3,也会使铜粉的质量减少,但无气体逸岀,故答案选Co16. C 解析:A. CU4HNO 3 (浓)? Cu (NO3)22NO2B. Cu? HNO3 (稀)? Cu (NO3) 2 ? NOC. CuO? 2HNO3? Cu (NO3) 2?吐 0由以上关系式可以看岀:C.既节约原料,同时又不产生有毒气体。D.成本太高亦不可采用。故C为最好的办法。17. D解析:Cu与稀硫酸不反应,
37、在加热条件下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 (浓)=a=CuSO4+SO2 t 十 2H2O参加反应的H2SO4有一半被还原,在 Cu与浓H2SO4的反应过程中,浓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变成稀H2SO4时反应会停止,所以0.9molH2SC>4与足量铜片反应时,被还原的H2SO4小于0.45molo1& (1) C+2H 2SO4 (浓)=a=2SO 2 t 十 COzf 十 2H2CH(2) 一一一(3) 验证产物气流中是否有SO?将 SO?全部氧化吸收确证产物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氧 化(4) 无水CuSO4 (或变色硅胶)水蒸气由于产物气流通过、时会带岀
38、水蒸气,所以必须在、之前(5) 澄清石灰水CO?解析: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O?和S02。CO?和SO?都跟澄清石灰水中的 Ca (OH) 2反应,生成CaSO3和CaCOs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相互干扰鉴别。在SO?、CO2混合气体中,首先用品红可检查 SO?存在,然后将SO?氧化去除,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的存在。点评:品红是鉴别 SO2 的试剂, CO2 不与品红作用。 CO2 和 SO2 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相似处 : 都 是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得酸;都与 Ca (OH) 2 反应生成沉淀,通入过量的 CO2 或 SO2 时 , 生成的 CaCCh、CaS03沉淀溶解,变成 C
39、a (HC03) 2、Ca (HS03) 2 ,溶液重新变澄清。CO?中 “ C为高价,SO?中“S为中间价,都可被还原为低价,因此,CO2、SO?有氧化性。拔高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2.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C.浓硝酸3.A.稀硝酸B.稀盐酸下列储存药品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浓硫酸保存在橡胶塞试剂瓶中D.氢氧化钠B.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4.C.
40、S02C. 金属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 下列气体不能用 H2SO4 干燥的是A. C0 2B. NH 3D. 纯碱溶液保存在玻璃塞试剂瓶中D. HC15.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 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酥试剂变为红色6. 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 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 NOB. NO 和 O2 生成 NO2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D. NH4C1与Ca(OH)2反应生成 NH37. 有关硫酸的下列化学反应中,不是表现硫酸氧化性的是A. 浓硫酸与铝的反
41、应B. 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C.稀硫酸与锌的反应D.稀硫酸与纯碱的反应是浓硫酸A.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B. 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C.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D.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9. 右图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 U 型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水(已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 3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型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A. 左咼右低C.10.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 Na Bat Cl , SO4 B. Na Ba"
42、 、A1O2 , NO3C. NH4+、K+、C 厂、NOj+ 2D. Na+、 K+> NO3 , SiO32-11.有NazSCh、BaCb、Na2SO4A NaHCO 3等四瓶溶液,只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应选用的试剂A. Na2CC>3溶液B.硝酸C.硫酸D. AgNO 3溶液B. 左低右咼 左右一样高 D. 来回振动12.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顿溶液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顿溶液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锁溶液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锁溶液13.铜锌合金的颜色酷似金的颜色, 所以近来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14.有发生。要检验市面上的金首饰是否为纯金或者真金,可取样品与一种试根据现象即可判断,所取的试剂是)A. 硫酸C.盐酸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中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C.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B. “王水”D.硝酸剂进行反应,15.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配送运输合同
- 车位买卖合同范本
- 按揭房子买卖合同
- 与劳务公司劳务派遣协议
- 美容护理服务协议及风险免责声明
- 承包挖掘机租赁合同书
- 房屋买卖合同欺诈赔偿
- 户外活动风险自负协议书
- 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方案
- 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项目协议
- 医保基金监管培训课件
- 参地益肾口服液作用机制研究
- 放射性药物运输与存储的安全性要求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合同-劳动主体变更三方协议
- 我国新闻短视频的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
- 阿米巴经营-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实学应用
- 八段锦口令标准版合集
- 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完整版本课件
-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全册课文及翻译(中英文Word)
- 心灵手巧织美好-精美挂件我会编 (教案)-二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