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武传同步练习一、练基础1.下列加框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鹿节(mdo)簟观(kui)厕毛(dOn)A.B.C. 原D.然(kui)食(lln)火(yiin)羊(di)g(ci)厄缴(zhud)辇(nidn)SS(ni)典当(ddng)'洋灭园言(gui)(yue)(wen)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 “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因此,“辇''常为天子车驾的代称。C. “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古代使臣

2、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A. 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B. 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百篇。C. 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4.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相坐,叩“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A.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B. 黄门,常指宦官,因为汉代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C. 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乂可作为称呼他人兄长的敬辞,文中指后者。除此之外,“稷”也是古人对土地神的称呼。也可指囚禁大臣及其眷属的处所,文中指后者。既可指年长的君主、主人,相对皇天而言,指土地神;在汉代既可指少府的属官,一般将军的总称

4、。5. 下列文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长君,A. 后土,保宫,B. 列将:6. 下列文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魔食,原,米仓;康食,文中指匈奴官府供给的粮食。A. 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皇帝所乘的车。B. 春秋,常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也指年纪,“春秋高”意思为年纪老。C.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会诊虞常论:判罪子岛父死,亡所恨恨:怨恨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治罪汉使张虺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会诊虞常论:判罪子岛父死,亡所恨恨:怨恨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治罪汉使张虺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引:牵扯让:责备分

5、:职责坐:定罪,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虞常果侦|张胜A. 如惠语以寸单于自分已死久矣B. 何浦相坐下列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君画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始四强壮出空包身膏草野B. 请毕今口之欢,效死田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国天回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于是赵王国戒五日8. 下列各句中加框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扶辇下阙,触柱折辕除:殿阶A. 回相与谋劫单于母阅氏归汉阴:暗地里吾母与弟在汉,网蒙其赏赐幸:幸运地B.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圈吏常假:临时充任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C.为降虏于蛮夷D.

6、何以汝为见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匈奴图祸,从我始矣B. 君瓯降,与君为兄弟C. 见垂|死,重负国D. 少床任,兄弟并为郎久四,单于使陵至海上欲圆此时降武。使牧钛,抵乳园得归匈奴使来,汉亦留之叵相当12,下列各句中,加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2,下列各句中,加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久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B. 武与李陵俱因侍中C. 园蒙斧钺汤镂,诚甘乐之D. 赐钱二百万回葬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因地皆因陛下所成就屈节辱命,园生,何面目以归汉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叵犬语武13. 下列加框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国死

7、:判处B. 国蒙大恩:幸而C. 圄知我不降明:你D. 单于园弱欲降之:愈发;更加14, 对下列加框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马畜函山:满削以身膏草野:百单于:报告:渐渐;白白地更加A.B.C.D.单于使使晓武,会陲|虞常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冒死当:应当律前圆汉归匈奴不顾恩义,畔主背医论:议论负:背叛亲:亲戚1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张屣许之,以货物与常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D.©©/)B./D.©©/)屈节辱命,虫生,何面目以归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

8、16.下列句式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何以汝为见一一为什么要见你呢?A. 虞常生得一一虞常被活捉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一一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清白,蒙受外物浑浊的玷污呢?D.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一一(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17,下列选项中,加框字的解释全部错误的选项是()A. 朝夕遣人棒问|武;:等候询问太天人己珂F到不幸的事B. 肝脑神形容死亡的惨状剑姑虞常回:已经C. 若知我不降网:明朝虞常果回张胜:引来D. 单于益觇:骄纵马畜阙山:满砸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其他的与武网去:决定如惠语以回单于:谦让何谓畔:坐下恐前

9、语园:暴露素与副张胜丽:相熟识何以姻见:为了拥园数万:军队18.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B.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往)(卫律)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 惠等哭,厕归营B. 单于耐其节C. 反欲兰两主,观祸败D. 其一项阔亡,告之阙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虽蒙斧钺汤镂,诚甘园之尽阿汉使路充国等武能网纺缴20,下列各句中加框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汉天子岖囚行也会媒王与长水虞常等瓯匈奴中B. 武使匈奴,网囹,陵降

10、,不敢求武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瓯21.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空自苦亡人之地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D,信义安所见乎下列加框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天画雪,武卧啮雪B,竺国乃得归C.乃国武置大窖中D.柬节牧羊22. 下列句子中加框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单于祁函而惊B.武等医园C.汉使张胜谋累|单于近臣D.张胜许之,以西与常下列各组句子加框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啄欲相待B.且陛下醐高C.涿瓯时降武D.单于募诺施里|23. 下列各句中加框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即谋单于,何

11、以复加?宜皆国之。A. 因厚回单于B.其一人网亡C.反欲闻两主D.天国雪,武卧啮雪24. 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宜皆降之屈节辱命单于壮其节空以身胥草野反欲斗两主天雨雪,武卧啮雪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集弓弩扶辇下除A. /B./C./D.©©/25. 下列对加框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单于阙其节钛园乃得归得网见汉使反欲因两主诚甘医之空以身圄草野阙汉节牧羊何久自圄如此陵与卫律之罪匡通于天尽阿汉使路充国等A. /B./C./D./26. 下面对苏武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

12、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A. 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愿意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B. 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凑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C. 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27.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细节描写,北海牧羊中“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的细节,突出体现了苏武的坚贞顽强。细微之处的描写,使形象具体、充实,人物的性格、精神鲜明感人。A. 卫律劝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场面。苏武指斥卫律的不忠、居心不良,显示了苏

13、武的坚贞与正义。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苏武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情感上,李陵陈述自己投降时的心情,想以此打动苏武,所以他是不赞同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因为汉武帝逼死了苏武的兄弟,家庭发生变故,尤其是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B. 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保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国家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人物形象。28. 对苏武传一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苏武传生动刻画了苏武“富贵不能淫

14、,威武不能屈"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A. 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两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低的卫律。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B.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遍''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qu

15、ot;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C. 选文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焜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充分表现出每一个动作发出者的性格特点。2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苏武自杀这一刚烈行为,甚至让单于受到震动,“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也许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贤士,单于愈发想让苏武投降,收为己用。A. 苏武富贵不能淫,

16、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己。B. 苏武“欲自杀”被劝止后未施行,也有一番考量,因为未被讯问先行自杀,不加辩驳,无异于白陈其罪;当着卫律面自杀,反可显其坦荡无私。C. 苏武的一番话语“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铿锵有力,表现出守节不辱、刚烈不屈的品格。3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虞常等人想趁着单于外出打猎不在家动手,结果因内奸告密而失败,绿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A. 虞常被活捉后供出了张胜、苏武也参与了谋反的事,怕被供出后受到侮辱,于是想自杀,张胜等人制止了他。B. 单于派卫律审讯苏武,苏武拔刀自杀被卫律抱住,后来卫律

17、派人找来医生,把己经奄奄一息的苏武救活了。C. 卫律为使苏武投降软硬兼施,可苏武不为所动,痛骂卫律,并特别指出,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31.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文中第一段交代苏武出使的背景,着重指出汉与匈奴之间历来有互相扣留使者的积习,为下文写苏武被扣留匈奴埋下伏笔A. “厚赂”一词,表明了汉希望改善与匈奴的关系的诚意。B. 汉朝的善意回I报反而让单于更加倨傲,这表明单于并非真心想与汉交好,“非汉所望”暗示苏武此次吉凶难料。C. 匈奴内部发生的谋反事件将亳不知情的苏武牵涉进来,成为苏武被扣留的间接原因,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3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8、正确的一项是()单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是因为两人同是汉朝侍中,同时出使匈奴,而且两人一向交情深厚。A. 李陵为劝降苏武,叙述了苏武的兄长与弟弟服务汉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亲去世,妻子改嫁了,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如今也不知去向了;暗示苏武回去没有好处。B. 苏武却表示,皇帝对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务父亲一样报效朝廷,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C. 李陵被苏武豪言壮语所感动,意识到自己背叛汉朝罪孽深重,于是挥泪与苏武诀别自刎了。33. 关于文章内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A. 匈奴招降共有三

19、次: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B. 第二次是匈奴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到北海让他牧羊。C. 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忠于汉朝的李陵的复杂心态。3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第一次自杀是因为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所以要自杀避免受辱;第二次自杀是在审讯时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语后,这是为了杀身息祸,为国雪耻。A. 后来匈奴转为劝降,劝降失败后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之前的求生转为求死,因为他要证明汉使的气节不可折辱,所以,当他在北海上牧羊时,他“杖汉节

20、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使命。B. 第六段内容通过艰苦考验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坚韧不拔、历久不磨的爱国意志。C. 苏武活下来的前提和支柱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穷困之中更显示出他的节操和正气。35. 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李陵主要以老朋友叙旧的方式去劝降苏武,着重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A. 李陵先告知苏武母亲、妻子的坏消息,又诡称其两个妹妹与一个弟弟生死未卜,来断绝苏武对汉朝的想念。B. 苏武除了针对李陵挑拨君臣关系作了必要的义正词严的答复之外,其余一概不理。C. 当李陵再要劝降的时候,苏武立即以死相拒,李陵见其至诚氏叹别去

21、。36. 关于卫律和李陵降苏武时的情形和说辞的异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作者将卫律、李陵劝降苏武部分的内容写得特别详细,日的是衬托苏武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A.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李陵劝降苏武时则不同,他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B. 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因为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因为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曾任汉使出使匈奴,后投降匈奴,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李陵是一代名将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家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珠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大义凛然后

22、“泣下沾裕”,可见其尚存羞恶之心。C. 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兄弟都因汉武帝而死;再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最后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37. 下列对李陵性格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小人,虽然对汉朝没有感情,但对白己叛国的行为也仍有愧意,但他的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A. 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己,更加为自己背叛祖国的行为而自责,痛哭而去。B. 李陵在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可惜,他由于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

23、C. 苏武持节不屈的坚贞让李陵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和卑劣,其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二、练能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班)固字盂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四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恒网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

24、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国必为邑绍光运:想建垂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壬之房厕于,秦.现之列大初以后圈西丕迷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当世甚菱其书,学者英不讽诵焉。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医更,或连日继夜。每行际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寒,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