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答案精品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答案精品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 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 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 ) A. 吸引外来文化 B. 提倡学术自由至上 C. 促进民主改革 D. 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解析: 选 D 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 当时在思想界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蔡元培提 倡“兼容并包”实质是要让资产阶级思想得以包容,故答案为 D 项。 2.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 (1) 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 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 A. 体现了对东西

2、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 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 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选 A “打倒孔家店”是对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 体现的是对东西方文化的“非理 性”的认识,故选 A 项。 3.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 “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 ) A. 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 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 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选 D 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推翻中国 2 000 多年的专制制度,主要是属于政治革 命,而新文化

3、运动则是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 学的新思想。 4. 1916 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 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 ) A. 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解析:选 B 材料说明陈独秀认为当时的共和立宪不是出于民意, 不是真正的共和, 陈独 秀开展新文化运动,力图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因此选 B 项。 5.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 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

4、 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 A. 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解析:选 A 民主和科学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尽管新 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它依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 号。 6陈旭麓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 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这里“偏向”主要表现在 (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坚决批判专制独裁 C. 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 C 据“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

5、, 可知“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 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故选 C 项。 7.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 革命家吴玉章为 1959 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 A. 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 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 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 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解析:选 B 李大钊是继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后,又一位“登高一呼”,各方响应,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物, B 项最符合题干对他的高度评价,答案为 B 项。 8.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 都

6、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 A. 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深远 B.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 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知识分子普遍接受 D. 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 解析:选 B 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 说明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对社会进行改造的良方, 所 以选 B 项。 、非选择题 (18 分) 9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 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 ( 一) 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 博爱诸德

7、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 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 (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 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 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 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 材料三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生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 自动的精神

8、、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 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青年的误会 (1) 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什么?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道德标 准”包含哪些内容? (4 分) (2) 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 原因和直接原因。 (6 分 ) (3) 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 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8 分) 解析:第 (1) 问第一小问,依据教材所学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据“平等博爱”“人道主 义”“自由思想”概括即可。第 (2) 问第一小问,据“共和立宪制”“保守纲常阶级制”“绝 对不可相容”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从儒学的历史地位与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第(3) 问第一小问,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出发,思考其产生的消极影 响,与材料三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 第二小问, 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革除旧道德”“平 等博爱人道主义自由”和材料二中的“独立、平等、自由”进行概括。 答案: (1) 观念: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五常 )。 内容: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2) 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