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0北京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0北京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0北京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0北京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北京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 一、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14题。(16分)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

2、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死(后)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审察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和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代词,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C.其孰能讥之乎其:代词,用于第三人称,可译为“那些人”。D.后世之

4、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其:代词,指代古书,可译为“那些书”。3.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4分)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此余之所得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作者在游历中领悟到:“_,_,_,_。”这给我们以人生启迪:要获得非同寻常的成就,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就难以取得成功。二、文学常识、名著阅读与默写(13分)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编年体断代史。其中鸿门宴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项羽、刘邦、张良等人物形象。B.

5、琵琶行以丰富的音乐描写展现琵琶女的复杂心绪,以琵琶女的遭遇映照诗人的际遇,抒发诗人“天涯沦落”的感慨。C.老舍,现代作家。他的散文想北平以平民的视角和质朴纯净、饱含温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文化古城北平的眷恋之情。D.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人间喜剧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生活,高老头、葛朗台是其中的经典形象。6.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对边城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描绘的自然景象: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清澈的溪水体现了湘

6、西自然山水之纯净,营造出世外桃源般美好的诗意氛围。B.翠翠得知天保请人提亲后一个黄昏的景象: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下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热烈勃发的自然山野气息与翠翠沉浸于爱情的喜悦心情形成了鲜明对比。C.翠翠得知梦中歌声来自傩送后的月夜景象: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柔和的月光、薄薄的白雾,烘托出翠翠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朦胧期待与向往。D.老船夫在雷雨夜去世前的黄昏景象: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天上已起了云,热风把两山竹篁吹得声音极大,看样子到晚上必

7、落大雨。天气的闷热压抑,烘托出祖孙二人各自的烦乱心绪,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7.下列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灵秀聪慧,才华横溢,追求富有诗意的精神生活,曾在大观园诗社中拔得头筹。B.林黛玉清高孤傲,“质本洁来还洁去”是她高洁心性的流露,“孤标傲世偕谁隐”则表达了她不随流俗的个性。C.林黛玉在与宝玉的爱情中,有时率真热诚,有时尖刻多疑,“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表现出她外热内冷的性格。D.林黛玉生性敏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痛苦感受和对美好生命消逝的痛惜。8.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社区

8、里贴出老年大学的招生海报。小王的爷爷想报名学唱歌,但发现指导老师只是一个中学生,有些失望。小王劝道:“您还是去报名吧。古人早就说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_,_,_,_。”三、阅读下面呐喊中两篇小说的节选,完成912题。(16分)(一)阿Q正传节选(有改动)赵家遭抢之后,未庄人大抵很快意而且恐慌,阿Q也很快意而且恐慌。但四天之后,阿Q在半夜里忽被抓进县城里去了。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有两个团丁冒了险,踰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面的机关枪左近,他才有些清醒了。到进城,阿Q见自己被搀进一所破衙门,便推

9、在一间小屋里。他刚刚一跄踉,那栅栏门便跟着他的脚跟阖上了。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阿Q疑心他是和尚,但看见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怒目而视的看他;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奴隶性!”长衫人物又鄙夷似的说,但也没有叫他起来。“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

10、续的说。“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假洋鬼子不准我!”“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那里?”“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然而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又被抓进栅栏门里了。他第二次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阿Q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于是一个长衫人物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要将笔塞在他手里。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魂飞(pò)_散”了: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他正不知怎样拿;那人却又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

11、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抓进栅栏门。他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阿Q第三次抓出栅栏门的时候,他到了大堂,上面还坐着照例的光头老头子;阿Q也照例的下了跪。老头子很和气的问道

12、,“你还有什么话么?”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许多长衫和短衫人物,忽然给他穿上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同时他的两手反缚了,同时又被一直抓出衙门外去了。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篷的车,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耳朵里喤的一声,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有时虽然着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

13、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他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二)孔乙己节选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

14、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

15、,“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有两个团丁冒了险,踰垣(    )进去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魂飞(pò)_散”了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A.“垣”读作“héng”,横线上应填“魄”,“置辩”是“解说”的意思。B.“垣”

16、读作“yuán”,横线上应填“迫”,“置辩”是“解说”的意思。C.“垣”读作“héng”,横线上应填“迫”,“置辩”是“辩论”的意思。D.“垣”读作“yuán”,横线上应填“魄”,“置辩”是“辩论”的意思。10.下列对阿Q正传(节选)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赵家被抢劫后,阿Q只因表现出“很快意”,就被当作抢劫的主谋抓进了县城。B.作者写阿Q“见”自己被抓进衙门,表现出阿Q此时尚处在不十分清醒的状态。C.阿Q画供时并未意识到死亡的威胁,他只为自己没能画好那个圆圈感到“羞愧”。D.阿Q无师自通地喊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以此表达自己对死亡的蔑视。

17、11.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常常通过动作、语言等表现出来。请在阿Q第一次受审的情节中,选择阿Q的动作或语言,说明他的内心活动。(4分)12.有些看似轻松欢快的小说情节,隐藏的却是痛苦和辛酸。请从阿Q正传(节选)孔乙己(节选)中分别找一处这样的情节,作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2分)突然的陌生语义饱和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越看越不认识。小时候抄写课文,重复写某个字很多遍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突然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你竟然不知道自己写了N遍的东西是什么。这种现象叫做“语义饱和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发现

18、大脑在接受持续相同刺激后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拼命地工作,高强度运转之后疲惫了,出现了短暂的“罢工”,即语义饱和,这属于正常的“神经心理学”现象。再通俗一点说,就是你的大脑神经觉得主人太烦人:干嘛老让我看一个东西?刚才是它,怎么现在还是它?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认为,由于短时间内刺激重复呈现,神经元的持续激活导致了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产生抑制作用,使得发送神经元与接收神经元之间的连通性短暂缺失。这是大脑发出的信号,间接表明神经系统累了。此外,语义饱和过程和文字识别过程也有一定关系。识别文字,首先是字形信号,即笔画、结构信息等视觉信息刺激神经元产生神经电信号,然后通过视神

19、经投射到后脑勺附近的大脑视觉中枢,再与神经中枢中的文字记忆数据库比对,转化为语意,从而读懂这个字的含义。如果人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眼睛持续接受这个字的刺激,这个刺激信息重复发送到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细胞,也会反复读取记忆数据库中的储备信息。久而久之,这种重复刺激和重复信息读取会诱导这个区域的神经元产生疲劳,再有新的刺激信号,已经疲劳的【    】也不会将该神经电信号与中枢的记忆数据库比对,从而产生信号搜索停滞。这个时候,大脑看到这个字仅能注意到字的局部,而无法从整体上对这个字进行认知。这样我们先是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进而丢失对这个字的意思的联想能力,最后熟

20、悉的字变得“陌生”了。专家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后发现,汉字的结构对语义饱和的难易会有影响。左右结构的合体字更容易发生语义饱和,即我们看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不认识,如“衡”“明”等;而独体字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发生语义饱和,如“日”“月”等。“语义饱和现象”不只发生在认读汉字时,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比如,看镜子里的自己,看久了,连自己都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像陌生人。当然,大家也不用为此困扰,通常这种“神经疲倦”是暂时的,只要停止接受刺激,转移一下注意力,让感官和神经休息,我们疲倦的神经系统就会“满血复活”啦。(取材于王若雅的同名文章)13.在文中的【    】内填入词

21、语,准确的一项是(3分)A.视觉中枢B.眼睛C.神经元D.刺激信号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脑的同一地方接受持续相同刺激会产生神经疲倦,出现“语义饱和现象”。B.发送神经元与接收神经元的连通性短暂缺失,是造成神经系统疲劳的重要原因。C.“语义饱和现象”不只发生在识别汉字时,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D.只要停止接受刺激,让感官和神经系统得到放松,“语义饱和现象”就会消失。15.有同学为了快速记忆某些知识,在短时间内用大量重复抄写来加深印象,但效果并不好。请你用文章所介绍的“语义饱和现象”的原理,劝说他今后不要用这种方法学习。(6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

22、题,并从17、18题中任选一题作文。(43分)人最需要偶像的阶段大概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彷徨与动荡很多是源于自我的认知混乱和迷惘,而偶像恰恰在这个时候扮演了“理想的自我”这一角色,看一个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偶像,就可判断出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一项“崇拜某位偶像的原因有哪些”的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个性特点”,然后依次是“才华能力”“原则观念”“外貌装扮”。个性、能力、观念与审美等抽象的概念通过偶像得以具体化,让崇拜者的喜好有了投注的具象载体。没有粉丝,哪来偶像?互联网时代让偶像崇拜变成了偶像制造。从购买荧光棒到装备各类应援物品,甚至通过做慈善让偶像的形象更加高大。粉丝在这种忘我的付出和投入中,貌

23、似为他人做嫁衣,其实也部分地满足了自恋的需要,因为所爱之人也是自我的延伸。偶像崇拜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而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透过偶像照见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判断偶像崇拜是否适度或健康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偶像的存在是否让生活变得更好。无论崇拜谁,都别忘了偶像不应成为现实生活的替代品。与其把大把的好奇心、时间和热情都献给别人,不如认真地寻找、发展一下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为自己找到闪耀的机会,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取材于汪冰偶像承载了青春无法实现的梦想)16.关于“偶像崇拜”,作者有哪些思考?请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17.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偶像。这些偶像,代表着时代的精神气质,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请以“我看时代偶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不少于700字。(40分)18.相较于舞台上的娱乐明星,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更值得我们崇拜的偶像,他们的贡献、努力、品质、才华等,给我们启发、鼓舞,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