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1页
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2页
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3页
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4页
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之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实践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学生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1)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

2、进行说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对一些

3、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教

4、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设计(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 请全体同学朗读李白诗歌古风并思考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

5、指什么历史事件?   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场?   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板书)   1、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秦统一的条件:请同学们一起读教材第一目内容,讨论归纳,并整理如下   (1)原因:   诸侯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称“王”; (诸侯得势)   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周王权旁落; (王室衰微)   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 (根

6、基动摇)   2、秦的统一:   (1)统一条件: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人民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参见必修)   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2)统一过程: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定都咸阳。   (3)统一意义:

7、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1)“皇帝”名称的由来: 先请同学们议一议,发现基本不知道,然后进行讲解。   (2)、皇帝制度的特征:   皇帝独尊:“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天子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 ”,印为“玺”。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

8、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皇位世袭: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设置及职能:   中央“三公”: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

9、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评价(作用):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

10、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   2、内容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的建立   (1)郡长官郡守:   (2)县长官县长或县令:   (3)乡里基层机构: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3、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4、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2)作用: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

11、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历史·必修1(人教版)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达标   1“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   A皇位世袭 B皇

12、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答案:B   2(原创题)有关秦朝中央官制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   以皇权为中心 “三公”互不相属,彼此牵制 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直接管理地方的是郡县官员,错误;符合秦朝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的特点,故C项正确。   答案:C   3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

13、端于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九卿   答案:B   4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答案:D   5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了商周形成的 ( )   郡县制 王位世袭制

14、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   A B   C D   答案:A   6长城、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秦和隋长城的修建过程在政治上突出体现( )   A专制主义体制的消极性 B中央集权的积极性   C官僚制度的消极性D皇权专制的积极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长城的修筑、大运河的开通都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这是中央集权制的积极作用,故选B项。   答案: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5、60;图一 出土3.6万枚秦简的湘西里耶古城“中华一号井”。秦简多为当时的官署档案,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大部分简牍属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的秦朝时期,其纪年有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到三十七年(公元前210),记事详细到月、日。   图二 2010年4月13日,游客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参观“秦简文化墙”时,面对二千多年前的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一边拍照,一边赞叹。   (1)这批秦简记载了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有关中央官制的记载可能包含哪些内容?   (2)有人据地理

16、位置判断,秦朝时的里耶古城应处于楚国的统治之   下。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在制度创新方面,你认为秦朝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这一制度创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   第(1)问从三公九卿的设臵及其职权来归纳。   第(2)问依据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的史实进行判断。   第(3)问注意从制度的角度认识秦朝最突出的贡献及其深远影响。   答案:(1)中央官制的设置,包括三公(丞相、御

17、史大夫、太尉)、九卿等;中央各级官员的权力,如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等。   (2)不同意。秦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3)贡献: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素能提升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18、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的晚期,故选D项。   答案:D   2(2014·湛江调研)从“周制微弱”到天下“统于秦”,反映出   ( )   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周制微弱”就是西周分封制的逐渐崩溃,而天下“统于秦”则是秦实现大一统,这是西周以来分封制的结束,故选B

19、项。   答案:B   3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导纲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影响)。   【知识线索】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   西周末年,周王室_,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_。   *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时期中国历史呈现的   发展趋势:国家由分裂走

21、向统一;由奴隶制逐渐瓦解到封建制逐渐形成。   2、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_大权旁落,宗法制、_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   和人口,相互间进行战争。   3、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   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人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人民经历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在长期诸侯争霸中,大国兼并小国,

22、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全国统一;   秦国经过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4、秦朝的建立:先后灭掉韩、魏、楚、齐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_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1)创立: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   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

23、”,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_”。皇帝制度由首创,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皇帝的权力:   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_   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为凭据,并由_控制、发给。   (3)基本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4)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设置与职能: 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_为中心的中央政权

24、组织。在中央,   设置_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设置_,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设_,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作用: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但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_,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特点:   中央各官职的职权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且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和监督

25、,这样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是以皇权为中心运转的中央行政体制;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地方的郡县制:   (1)由来与实施: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设置郡、县。秦统一后,采纳了_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   干县。 郡的长官是_,对上承受_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   汇报工作。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管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 &

26、#160; 守和县令、县长都由_直接任命。(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2)作用(评价):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扩大了疆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要点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