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一语文下册五月联考试题_第1页
09年高一语文下册五月联考试题_第2页
09年高一语文下册五月联考试题_第3页
09年高一语文下册五月联考试题_第4页
09年高一语文下册五月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09年高一语文下册五月联考试题 语 文 试 题 2009.5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答案用2B铅笔填在机读卡上,第卷直接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将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完成15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 镌(juàn)刻 飙(bio)升 质(zhì)量 比较(jiào)B 惬(qiè)意 赡(zhn)养 阿()谀 处(ch)理 C蛊()惑 联袂(mèi) 给(j)养 供(n)应D

2、分娩(min) 迸(bèng)发 卓(zhuó)越 中(zhng)肯2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 中央电视台农村栏目播出一句广告语:“听您想说的, 。”一个“听”字,一个“说”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了倾听意见的虚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决心。 A 想听您说的 B 您想听说的 C 说您想说的 D说您想听的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勇猛前进。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

3、益,绝不应该 。 A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B 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缩不前C 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D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实主义文学的视野、道路、内容、风格,是多么广阔,多么丰富啊。 B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3X”考试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理念到思想的变化。C 要不要一味沿用旧的教学方法?要不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D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容,但谁又能否认现状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诗经·氓叙述的是

4、一个古老的,至今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今天我们读着这一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 B 登高一诗把个人身世的感慨和“登高”所见融为一体,称得上是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代表作。C 徐志摩的诗发自灵感,佳句天成,表达着对美、爱和自由真挚单纯的追求。朱自清称 赞徐志摩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D金钱和物质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他以极大的气魄无比真实地全方位地揭示了这些社会问题。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

5、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渴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6、,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注,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来者之可追 追:挽救、补救B园日涉以成趣 涉:涉足、走到C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美好D登东皋以舒啸 舒啸:高歌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感吾生之行休B或植杖而耘籽 抚孤松而盘桓C聊乘化以归尽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D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既自以心为形役

7、,奚惆怅而独悲 理解: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悲伤B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理解:望见自己家简陋的房子,心中惊喜飞跑过去。C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理解:人世与我已经背离了,还要驾车出去贪求什么呢?D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理解:富贵不是我的愿望,帝王居住的地方不可期望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达对官场的厌恶鄙弃及赞美农村生活的一组是【 】 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A B C D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人已知

8、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人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B诗人在家中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种乐趣,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C 表现出诗人弃绝世情,不愿顺应自然生活下去,和命运抗争的“乐天安命”的思想。D 作者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第卷(共120分)学校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完成1113题。 11在中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三岁为妇,。,靡有朝矣。诗经·氓,池鱼思故渊。,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不尽长江

9、滚滚来。登高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行(并序)12在语段的处填写相关的内容。(4分)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是东汉末年文人言诗的选集,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相思之情。13读下面这首当代诗歌,完成题。(10分) 无调之歌 张默 月在树梢漏下点点烟火 点点烟火漏下细草的两岸 细草的两岸漏下浮雕的云层 浮雕的云层漏下未被苏醒的大地 未被苏醒的大地漏下一幅未完成的泼墨 一幅未完成的泼墨漏下 急速地漏下 空虚而没有脚的地平线 我是千万遍千万遍唱不尽的阳关 (注:张默,台湾现代派诗歌的领军人物) 王维有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而“阳关”常用来指

10、代送别。“我是千万遍千万遍唱不尽的阳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学校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从“一幅未完成的泼墨”“ 空虚而没有脚的地平线”诗句中,我们联想到了什么?(4分) 全诗用顶针的手法组合意象,意象之间用什么勾连?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错误的月亮 科学的进步,使作诗越来越难了。在古代,你问一句“明月几时有?”尤不失为天真烂漫,但现在写这样的句子,难免会有人骂你:“装什么蒜!” 然而,“科学常识”虽名为“常识”,但并不广泛地为诗人、艺术家所知,故他们的作品中,屡有常识性的错误,月亮是诗

11、人、艺术家们最钟情对象,他们在常识上的蹉跌,也以此为最常见。 约一百二十年前,英国皇家天文学家乔治·艾里爵士曾说道:“明白星晨是如何起落的,五千个人里找不出一个。最近读了一些文学作品,深觉得这话有道理。 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柯勒律治的经典之作古舟子咏中有两句: 那弯如斗角月牙内 嵌着一颗明亮的星 一颗星星跑进新月的弯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地球上以我们的目力所见,所有的星星离月亮都很远,不可能擦着它那被遮掩的面庞而过。学校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上世纪30年代的一位美国小说家克莱德·费舍尔有一部著作笑靥花,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极眺大街的尽头,可见到

12、一抹青天,一弯新月挂在那里,它的两个臂弯里,拥着一颗明亮的星星。”这样的景色,他是绝不会看到的。他可能是读柯勒律治读得太多,故承袭了诗人的错误而不觉。 住城里的人,夜里被各种人造的光所环绕,是很难看到天上的景色的。太阳的活动在白天,它在天上经行的轨迹,尚不难知。而月亮就有点麻烦,它的运行与周期,许多城里人是一头雾水。你只有到了农村,躲开城里的人造光,才有机会明白月亮以及其他的星晨在天上的运行,以及他们之间的颜色及亮度的差别。 星辰与节候的变迁一样,都是作家们喜欢着意描写的,不懂常识,就难以取信于人,也削弱了描写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反是我国古代的作家更有优长;他们写日月,写星辰,很少有纰缪者。“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话固然不对,天下并不此时都有明月的;但这是地理知识的欠发达所致。在提到经验内的事时,他们却往往很准确。大概是由于当时城市不发达,作家生活于农村,日月星辰,是他们所惊见的。顾炎武日知录里,也有同样的感慨。他说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懂天文;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是农夫的话;“三星在天”,是妇人的话;“龙尾伏晨”,是儿童的话,后来的文人学士,反而是不知道了。顾炎武说这话已经几百年了,听来却有点新鲜。14为什么科学的进步,使作诗越来越难?(2分) 15对星辰与节候变迁的描写,为什么我国古代作家比外国作家优长?作家如何使自己作品取信于人,增强描写的力量呢?(4分) 学校 姓名 考

14、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16问题探究:诗歌中严谨准确的描述科学现象是否会影响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泥土的声音 我又听到泥土的声音。 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沁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我抬头仰望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

15、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渍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么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城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

16、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扛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到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前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

17、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吗?苦;累吗?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有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结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毕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处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

18、后,张开掌,泥土顺手落下,又浸泅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17作者除了写虚无的泥土声音之外,还具体写了什么?(4分)学校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18为什么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土地的声音?(4分) 19作者为什么重笔描写农民?描写了农民的什么品质?(5分) 20文章的结尾照应了标题与开头,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作者从泥土的声音中获得什么感受?(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完成21、22题。21不少外国文史典故都已融入到汉文化中,请从下面所列典故中,任选三个并作简要解释。(6分) 黑马 缪斯 犹大 变色龙 橄榄枝 潘多拉 灰姑娘 葡萄是酸的 22新闻点评就是

19、用简洁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 洁,态度鲜明,不超过40个字。(5分) 据报道,某街头小商店林立,店名千奇百怪。好多店主明确表示,为了增加商店的个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他们在店名上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有人给服装店取名“衫国演绎”,水果店取名“榴莲忘返”,饭店叫“食全食美”,游戏厅叫“一滴血”“死光光”等。 点评: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完成23题。 23请以“花样年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完成15题。 1 C 2 D 3 C

20、 4 B 5 A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完成610题。 6 C 7 B 8 D 9 A 10 C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完成1113题。 117分,每句1分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无边落木萧萧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犹抱琵琶半遮面124分,各1分。文选 五 思妇离别 1310分 表达了作者离别的愁绪和思乡之情。2分 联想到中国尚未统一,台湾孤悬海外的情势。4分 意象之间用“漏下”勾连,从而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意象链,造成一种回旋审美效果。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完成1416题。 14科学日新月异,“科学常识”虽名为“常识”,但并不广泛地为诗人、艺术家所知,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