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_第1页
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_第2页
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_第3页
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_第4页
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 D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D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2下列属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是:( B )A地方环境能量标准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地方环境行业标准D地方环境基础标准3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统一规定,这类环境标准称( B )。A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B国家环境基础标准C国家环保总局标准D国家环境质量标准4在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正确的是( B )A.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

2、地方环境标准B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C国家环境标准等同于地方环境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没有关系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可分为:( C )A一类B二类C三类D五类6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可分为:( D )A一类B三类C四类D五类7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 C )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A各学科B各行业C各环境要素D各部门8下列哪项不属于工程分析的方法:( D )A类比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D遥感法9下列哪项不属于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C )A工艺过程分析B资源、能源

3、的储运分析C厂地的人员利用分析D非正常工况分析10下列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类别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制B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依据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不一定一一对应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一一对应11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

4、行12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D )。A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C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D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主要依据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B )。A调查阶段,报告书(表)编写阶段,报告书(表)修订评审阶段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C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阶段,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D编

5、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14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的要求,公众意见调查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B )进行。A准备阶段B正式工作阶段C报告书编制阶段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15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A )进行。A准备阶段B正式工作阶段C报告书编制阶段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16环境影响评价的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 B )工作等级。A2 个B3 个C4 个D5 个17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 A )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

6、A1 个B2 个C3 个D4 个18对于( A )的建设项目,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需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A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B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二级C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有一半低于第三级D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一级19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主题内容不正确的是:( C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C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结构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20建设项目的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C )相同。A一定B完全C不一定D一定不21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

7、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应超过( C )。A 三级B二级C一级D四级22对于建设项目中个别评价工作等级低于( D )的单项影响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分析或不作叙述、分析。A第四级B第一级C第二级D第三级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报告书的全部内容包括( D )方面。A7 个B8 个C9 个D10 个24建设项目要进行多个厂址优选方案的论述时,其内容应放在报告书中的( A )部分。A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B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C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D工程分析25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分

8、为:( B )A准备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正式工作阶段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C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收尾阶段D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收尾阶段26工程分析时,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 D )引用。A直接B直接或间接C间接D应通过复核校对后27所有的建设项目均应分析( B )所产生的环境影响。A建设过B生产运行阶段C服务期满阶段D退役阶段28对随着时间的推移,( B )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A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小的建

9、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B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C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或者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D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低时29所有建设项目在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时要分析( C )。A正常排放B不正常排放C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D正常排放或不正常排放30厂地的开发利用是指通过了解拟建项目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 C )间的关系,以分析厂地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A建设项目B功能区C环境D当地居民区31下列不属于环

10、境现状调查的方法的是:( D )A收集资料法B现场调查法C遥感法D物料平衡法3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正确的是:( A )A单项评价法和多项评价法B单项评价法和三项评价法C单项评价法和双项评价法D定项评价法和多项评价法3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A )。A工艺过程B资源能源的储运C交通运输D厂地开发利用E非正常工况34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 D )。A厂地开发利用B资源能源的储运C交通运输D不正常排放35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 C )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36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

11、( B )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37在确定大气稳定度的方法中LD 法是( C )A风向标准差法B温差法C城市稳定度判别法D风速比法38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 B )的计算结果有时偏低。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39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 D )最为简便,但所得工程分析数据准确性差。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40大气环境污染源可分为:( A )A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B固体污染源和液体污染源C固定污染源和漂浮污染源D移动污染源和固体污染源41环境现

12、状调查时,首先应( A ),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A搜集现有的资料B现场调查C现状测试D遥感调查42当建设项目(C )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土壤相关的内容。A不进行与土壤间接有关B只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C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D进行与土壤部分有关43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C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44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B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45通过判读

13、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D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46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很多,首先应考虑的是( C )。A类比调查法B专业判断法C数学模式法D物理模型法47在烟囱高度的规定中工业炉窑烟囱最低允许高度为:( A )A15 米B20 米C25 米D30 米48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半定量性质的方法是( A )。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49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定性的方法是( D )。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50下列不属于废(污)水非点污染源调查内容的是:(

14、C )A非点污染源概况B非点污染源的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C非点污染源的燃烧状况D非点污染源的排污数据51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定量化程度高、再现性好的方法是( C )。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52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 A )情况的环境影响。A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B不正常排放C正常排放D正常排放或不正常排放53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时,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 C )的时段。A较好B一般C最差D最好54一般情况下,环境影响预测范围( C )现状调查的范围。A等于B略小于C等于或略小于D大于55对评价项目

15、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 C )变化的预测。A常规质量参数B特征质量参数C各种环境质量参数D重要质量参数56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的( B )的环境影响。A多个质量参数B单个质量参数C单个环境要素D多个环境要素57单项评价进行预测时,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应( A )环境质量现状值。A叠加B评估C考虑D监测58环境质量参数可分为:( B )A常规参数和非常规参数B常规参数和特征参数C正常参数和特别参数D特征参数和普通参数59报告书的结论在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

16、过程各阶段的( B )与当地环境的关系。A生产活动B生产和生活活动C生活活动D经营活动60报告书的结论应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 C )的关系。A当地居民B当地功能区C当地环境D当地自然环境61报告书的结论就是( D )工作结论,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A部分评价B各环境要素评价C各专题评价D全部评价62报告书的编写结论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 A ),以便阅读。A分条叙述B分环境要素叙述C分专题叙述D分章节叙述63评价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 A )。A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B平

17、原、沿海和复杂地形三类C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类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四类64某项目拟建于平原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析核算其N02 排放量为06tll,据此判别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B )(已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02 1 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024 m 酌n3) 【解答】此题是判别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最简单的题目。据题算出Pi=25×109。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此值刚好是一个分界值;二是项目位于平原因此应判为二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5某项目拟建于沿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析核算其N02 排放量为480kgm,据此判别该

18、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B )(已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02 1 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024 mm3)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6某项目拟建于山区,年工作日为360d,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析核算其N02 排放量为6220 8 X 106 kga,据此判别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A )(已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02 1 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024 mgm3)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7某项目拟建于丘陵地区,年工作日为360d,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析核算其N02 排放量为3 1104 ta,其S02 排放量为108 X 103 ta,据此判

19、别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A )(已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02 1 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024 mgm3,S02 l 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为050 mgm3)。A一级C三级B二级D四QiCoi68等标排放量的计算公式P1=×109其中Coi 在一般情况下取第i 类污染物的( C )。A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B日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C1 h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D1 h 平均浓度三级标准限值69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根据( D )确定。A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B项目的性质C项目区域的地形D项目的级别70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可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中

20、心,( C )为主轴的方形或矩形。A次主导风向B项目的东西向C主导风向D项目的南北向71某建设项目位于某中等城市的城区,经计算大气环境评价的级别为一级,此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不小于( C )。A10 如B14kmC16km D20 hIl72某建设项目位于平原地区,经计算大气环境评价的级别为二级,此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不小于( B )。A10km B14kmC16km D20km73某建设项目拟建于平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析核算其S02 排放量为1000 kgh,其评价范围的面积是( C )。A100km2 B400km2C196hn2 D2

21、56km274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B )。A02 倍B05 倍。C1 倍D15 倍75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以该设施为中心、半径为( C )的圆形地区。A40 km B60 kmC80 km D100 km76对于拟建项目污染源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可只调查( A )。A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B拟建项目民用污染源C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D评价区的民用污染源77对于新建项目的大气污染源调查可通过( C )或设计资料确定。A物料平衡法B遥感技术C类比调查D现场实测7

22、8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的面源调查,其网格和单元大小一般可取( D )。A300X300(m2) BIOOX 100(m2)C2X2(kin2) D1×1(kin2)79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以( C )为主兼顾均布性。A同心圆B放射状C环境功能区D规划功能区80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B )。A9 个B10 个C12 个D15 个81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D )。A4 个B8 个C10 个D6 个82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 A )。A不再安排监测B再布置1 个点进行监测C再布置2 个点进行

23、监测D再布置3 个点进行监测83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不得少于( B )。A一期B二期C三期D四期84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可取( A )。A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B二期C三期D一期有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85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B )。A作一期监测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C作一期不利季节D作一期有利季节86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 D )有效数据。A3 天B5 天C6 天D7 天87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 C )。A3 天B4 天C5 天D6 天88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

24、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 C )。A3 天B4 天C5 天D6 天89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7 天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 B )。A4 次B6 次C8 次D10 次90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二、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 天,每天至少( A )。A4 次B6 次C8 次D10 次91可直接使用建设项目所在地距离最近的气象台(站)的资料的评价等级是( C )。A一级评级B二级评级C三级评级D二、三级评级92对于大气环境一、二级评价项目,如果气象台(站)在评价区域内,且和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 D )基本一致,则其大气稳定度和可能有的探空资料可直接使用,其他地面气

25、象要素可作为该点的资料使用。A位置B地形C所处的功能区D地理条件93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气象调查期间至少应为最近( B )。A四年B三年C二年D一年94对于大气环境二、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气象调查期间至少应为最近( D )。A四年B三年C二年D一年95大气稳定度等级按修订的帕斯圭尔(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可分为( D )级。A三B四C五D六96大气稳定度(P·S)的C 级表示( C )。A中性B较稳定C弱不稳定D不稳定97公式ho=arcsinsin9sincr+cost,ocoscr(15t+允一300)】中,是指( D )。A当地地理纬度B总云量C太阳倾角D太阳

26、高度角98大气稳定度(P·S)的E 级表示( B )。A中性B较稳定C弱不稳定D不稳定99大气稳定度(P·S)的B、D、F 级分别表示( A )。A不稳定、中性、稳定B较不稳定、弱不稳定、稳定C强不稳定、中性、较稳定D较不稳定、弱不稳定、强稳定38如果符合可直接使用的气象台(站)有高空探空资料,对于大气环境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酌情调查有关距该气象台(站)地面( A )高度以下的风和气温资料。A1 500 m B1 000 rnC800 m D2 000 m100不利气象条件系指( B )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也可称典型

27、气象条件)。A典型日状态B熏烟状态C峡谷状态D复杂地形状态101对于大气环境影响三级评价项目,一般情况下,可选用( D )进行预测。A平流扩散方程B熏烟模式C峡谷模式D正态模式102对于大气环境影响一、二级评价项目,在可能出现背风涡以及下沉、下洗气流的复杂地形或高大建筑物附近,必要时,还应通过( C )进行预测。A.室外模拟试验B.类比分析C.室内模拟试验D.GIS 分析103.下述有风时点源(A )A大于24h 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 B小于24h 取样时间的浓度,mgmc等于24h 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 D小于12h 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104有风时点源扩散模式中的“有风”是指(

28、 C )。A距地面10m 高平均风速U1o>15 rns B距地面5 m 高平均风速U51.5 msC距地面10m 高平均风速U1015ms D距地面10m 高平均风速2.5 n105在常用大气预测模式中,“静风是指距地面10 m 高平均风速U10( D )A<15ms B05msC10ms D<05 ms106在常用大气预测模式中,“小风”是指距地面10m 高平均风速( A )A15 ms>U1005 ms B15 m/sU100·5 msC.1.5m/s>U10>0.5m/s D25 ms>U1o10ms107.公式中.Cm 是指排气筒(

29、 B )。A上风向一次(30min)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B下风向一次(30min)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C下风向24h 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D下风向小于24h 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108某种污染因子在A 地的浓度预测值为016 mgm3,对应的质量标准值是O32 mgm3,评价指数为( C )。A06 B2C05 D08109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应全面分析建设项目( C )的设计方案(一种或几种)对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并给出这一影响的综合性估计和评价。A最初选择B初审C最终选择D其中110二氧化硫24 h 取样的浓度预测值为015 mgm3,采用二级评级标准,1 h 平均浓度限值是

30、050mgm3,日平均浓度限值是015 mgm3。请问二氧化硫的达标情况。( B )A未超标B超标C未达标D不能确定111某公路附近5 m 处经监N-氧化氮小时平均浓度为036 mgm3,在其远离公路200 rn 处监测二氧化氮小时平均浓度为o24 mgm3,二氧化氮二级评级标准1 h 平均浓度限值是024 mgm3。则可推算该公路5 m 处二氧化氮的污染分担率是( D )。A50C667B100D333112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划分为( C )等级。A3 个B4 个C5 个D6 个113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划分为5 个等级,其中第三个等级的范围是( A )

31、。A10 000 m3d>Q>一5 000 m3d B5 000 m3d>Q>,1 000 m3dC20 000 m3d>Q>;一10 000 m3d D10 000 m3d>Q,>6 000 m3d114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中的“复杂”类别是指( B )。A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三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2B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c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D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g

32、t;7E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115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A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116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i>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B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117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D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118某污水的污染物类型数=4,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A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119某污水的污染物类型数=2,且

33、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A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120对河流与河口,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水域规模”是按建设项目( C )划分。A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B排污口附近河段的最近二年平均流量或丰水期平均流量C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D平水期平均流量121对河流与河口,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水域规模”中的“大河,是指( D )AQ>150m3s BQ100m3sCQ180m3s DQ150m3s122对河流与河口,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水域规模”中的“中河,是指( A )。A15150In3s B10100m3s

34、C16160 m3s D20200 m3S123下列有关河流的简化要求不正确的是:( A )83A河流的断面宽深比10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B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C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简化。D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124某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38 m3s,其水域规模为( B )。A大河B中河C小河D特大河125某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5 m3s,其水域规模为( B )。A大河B中河C小河D特大河126对湖泊和水库,“水域规模”划分为“大湖(库)、中湖(库)、小湖(库)”

35、的依据是( D )。A平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B丰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C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或水面面积D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127某水库平均水深5 m,水面面积50 km2,其水域规模为( D )。A小水库B中水库C一般水库D大水库128某湖泊平均水深10 m,水面面积23 km2,其水域规模为( B )。A小湖B中湖C一般湖D大湖129一般情况,河流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水文年的( C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和平水期130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调查( A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

36、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平水期D丰水期131L 般情况,河流三级评价可调查( D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平水期D枯水期132一般情况,河口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潮汐年的( B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枯水期D大潮期和小潮期131一般情况,河流二级评价可只调查( C )。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和平水期134一般情况,河1:3 二级评价应调查( A)o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枯水期D大潮期和小潮期135一般情况,河口三级评价应调查( B )。A平水期和枯水期B枯水期C平水期D小潮期136一

37、般情况,湖泊、水库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水文年的( B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枯水期D平水期和丰水期137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三级评价可调查( D )。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平水期D枯水期138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 A )。A大潮期和小潮期B小潮期C大潮期D枯水期139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二级评价可只调查( C )。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和平水期140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 C )进行。A丰水期B平水期和枯水期C枯水期D平水期141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原则应以( B )为主。A类

38、比调查B搜集现有资料C.现场测试D.平水期142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 A )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A评价级别B受纳水体C投资规模D地理条件143水环境非点源调查的原则基本上采用( D )的方法。A现场调查B遥感判读C现场测试D搜集资料144公式-中的Ch 是指( C )。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B水质参数的地表水的水质标准C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145公式公式中的中的Qh 是指( D )。A废水排放量(mgs) B河流流量(ts)C废水排放量(m3s) D河流流量(m3s)146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 A )处

39、应设置一个。A500m B400mC300m D200m147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3 m3s,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河宽12 m,在取样断面上应设( A )取样垂线。A一条B二条C三条D四条148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80 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55 m,水深7 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A )水样。A6 个B5 个C4 个D2 个149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 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60 m,水深42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B )水样。A6 个B3 个C4 个D2 个150对大、中河,河宽小于50m 者,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 D )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

40、取样垂线。A15 B14C12 D. 13151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50 m3s,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河宽30 m,水深6 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C )水样。A6 个B5 个C4 个D2 个152、下列不属于按水质分布状况划分的是:( D )A、零维模式B、一维模式C、三维模式D、五维模式153对大、中河,河宽大于50 m 者,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 C ),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A06m B02mCO5 m D03 m154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00 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30 m,水深4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D )水样。A6 个

41、B5 个C4 个D2 个155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 m 处,距河底不应小于( D )。A06m B02 mC05 m DO3 m156在一条河流取样垂线上,在水深不足1 m 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亍( A ),距河底也不应小于( A )。A03 m 03 m B·0·5 m 03 mCO5m 05In D03m 0m157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80 m3s,一级评价,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55m,水深7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A )水样分析。A 6 个B5 个C4 个D2 个158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

42、为120 m3s,二级评价,不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60 m,水深42 m,在取样断面上每次应取( D )分析。A6 个水样B3 个水样C2 个混合水样D1 个混匀水样159湖泊、水库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 B )布设的方法。A南北向B放射线C同心圆D东西向160,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 m 时,在水面下05 m 及( C )以下,距底O5m 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A逆温层B0等温层C斜温层D5等温层161对二级评价的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50 000 m3d 时,每( A )应布设一个取样位置。A

43、1535 km2 B24 km2C125 km2 D47 km2162对于小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 m 时,水面下05 111 处和水深( D ),并距底不小于05 m 处各设一取样点。A5 m B8 mC6 m D10m163下列关于湖泊、水库的水样的对待,说法错误的是( D )。A小型湖泊、水库如水深小于10 m 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B大、中型湖泊、水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C小型湖泊、水库如水深大于等于10 m 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D大、中型湖泊、水库如水深大于等于10 m 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合样164对于海湾,在水深大于等于10m 时,在水面下05m

44、处和水深( D )并距海底不小于05 m 处各设一取样点。A5 m B8 mC6m D10 m165地下水质量标准仅适用于( A )A一般地下水B地下热水C矿水D盐卤水166地下水按质量可分为:( D )类A 一类B二类C三类D五类167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50000m3d 时,大型湖泊的一级评价每( B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A36km2C1535 knl2B125km2D47knl2168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大于50000m3d 时,小型湖泊的一级评价每( A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A0515 km2 B12 krn2C1535 lcrn2 D24km2169对设有闸坝受人工控制的河流,用

45、水时期,如用水量小时其取样断面、取样位置、取样点的布设以及水质调查的取样次数应按( B )处理。A河流B水库C湖泊D河口170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预测( A )的环境影响。A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B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最大两个时段C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D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时段171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评价等级为三级时应预测( C )的环境影响。A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B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C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D水体自净能力最大时段172当河流的断面宽深比( B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A10 B20C3

46、0 D>20173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最大弯曲系数( A ),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A>13 B16C13 D13174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 C )三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A支流、江心洲、汇合后主流B河流无感潮段、河流感潮段、口外滨海段C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D支流、汇合前主流、江心洲175下列关于湖泊、水库简化的简化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 )。A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大湖(库)可以按中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B评价等级为一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大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C评价等级为三级时,中湖(库)可以按小湖(库)对待,停

47、留时间很长时也可以按大湖(库)对待D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如何简化可视具体情况而定E水深大于10 m 且分层期较长(如大于30 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176排入河流的点源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假设在( B ),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A排污量较大的排放口B两排放口之间C任意一个排放口D排污量较小的排放口177排入小湖(库)的所有点源排放口可以简化为( A ),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178当排入大湖(库)的( A )时,可以简化成一个排污口。A两排放口间距较近B所有排放口间距较近C两排放口间距较远D所有排放口间距较远179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点

48、源影响预测的方法首先应考虑( D )。【解答】此题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出现过。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是“掌握常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特点”。A专业判断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调查法D数学模式法180选用数学模式进行预测各类地面水体水质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 A )。88A修正并验证B验证C修正D更正181下列哪项不属于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 D )A河流充分混合段B持久性污染物C河流为恒定流动D废水断续不稳定排放182湖泊推流衰减模式的适用条件包括以下哪些:( B )A大湖,有风条件B非持久性污染物C

49、污染物断续不稳定排放D持久性污染物18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当评价等级为( C )且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不大而预测又费时费力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预测。A一级B二级C三级D二级以下184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类比调查法只能做( D )预测。A定量B定性C半定量D半定量或定性185水工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地面水环境的水力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物理过程,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此种方法属(B )。A专业判断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调查法D数学模式法186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

50、 A )进行预测。A专业判断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调查法D数学模式法187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 D )。A完全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和下游河段B充分混合段、完全充分混合段和中游河段C完全充分混合段、部分充分混合段和混合过程段D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188河流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 B )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A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等于平均浓度的5B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C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大于平均浓度的5D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10189污水

51、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B )种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A59 种B69 种C70 种D75 种190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时,( A )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A水域功能B工程性质C评价标准D环境现状191自然环境调查内容包括( D )物理因素地质构造地震烈度气象气候因素水文水文地质与地下水生活环境质量ABCD192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与环境现状评价( C )。A不相同B不一定相同C相同D以上都不是193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5 年)内兴建并且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的情况可以采用(

52、C )进行单项评价。A标准指数法B极值指数法C自净利用指数法D内梅罗指数法194环境现状已经超标的情况可以采用( A )进行单项评价。A标准指数法B极值指数法C白净利用指数法D内梅罗指数法195一般情况下,单项水质参数评价采用( A )进行。A标准指数法B极值指数法C自净利用指数法D内梅罗指数法196某中型新建项目,属于当地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A )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一级或二级评价197某中型改建的建设项目,其所在的功能区是居住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B ) 进行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198某扩建中型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为7-一11 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