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七专题七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知识梳理知识梳理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4拓展深化拓展深化5随堂演练随堂演练6强化作业强化作业7情境导入情境导入1情情 境境 导导 入入 这是师东先生创作的一幅漫画,时间大约是在2007年的4月23日以后,也就是俄罗斯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之后。整个漫画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漫画展现的是叶利钦“终止”苏联。一座简单的纪念碑,上面的五星是苏联的象征,下面的碑铭上写着“苏联,19221991”,其中“1991”的字样刚刚刻完,而完成这个雕刻的正是叶利钦,他的手中还拿着“作案”的工具锤子和凿子;右边的漫画也是

2、一座小型的纪念碑,上面的头像是叶利钦自己,下面是叶利钦的生卒年月字样“叶利钦,19312007”。 你知道面对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苏联进行了哪些改革,苏联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变成“历史”的吗?整整 体体 感感 知知 本课主要讲述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_的弊端日益显现。农业状况堪忧,工业领域问题暴露,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2)可能性: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为改革提供了契机;赫鲁晓夫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病,尝试改革。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2内容:方面措施结果农业(1)扩大集体农庄和国

3、营农场的_(2)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3)大规模_和种植玉米(1)农业形势有所好转(2)因为_和恶劣气候,农业再度出现危机工业扩大地方权力没有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_的地位政治(1)批判对_的个人崇拜(2)进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活动(1)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2)赫鲁晓夫自身也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自主权自主权开垦开垦荒地荒地冒进冒进思想思想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斯大林斯大林 3.评价: ( 1 ) 开 创 性 : 改 革 冲 击 了 斯 大 林 模 式 , 打 开 了 苏 联_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局限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

4、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工业改革侧重于管理体制,政治改革具有“以新的个人崇拜取代旧的个人崇拜”的特点。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将重点放在_上,推行“_”,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工业工业新经济体制新经济体制 2成效: (1)前期: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_大为增强。 (2)后期:20世纪7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放慢改革步

5、伐,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困境。综合国力综合国力 1.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致使苏联的政治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目的: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_地位。2内容:(1)经济方面改革初期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_”。重视_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_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超级大国超级大国 加速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战略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 经济管理经济管理 (2)政治方面 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_ _

6、”;纵容自由化思想。 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_,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3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_愈演愈烈。科学社会科学社会 主义主义多党制多党制 民族分裂运动民族分裂运动 戈尔巴乔夫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但是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四、苏联解体 1开始:1991年8月,将苏联改名为“_ _”,使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 2加速:“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3 解 体 : 1 9 9 1 年 1 2 月 2 1 日 , 俄 罗 斯 等 1 1 国

7、领 导 人 签 署 _。 4消失:_年12月26日,“苏联”被宣布正式停止存在。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联盟阿拉木图宣言阿拉木图宣言 1991 2.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苏联解体原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合合 作作 探探 究究 【史料】 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材料二在勃列

8、日涅夫的统治下苏联虽然拥有世界最多的耕地并实现了机械化,但粮食连年歉收并且不得不花稀缺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 勃列日涅夫时代:丧失改革良机丧失人民最后的信任 材料三中国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27年(目前)中国的国情已经和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前的情形极为相似,即生产相对过剩和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采取投入倾斜政策:增加水利设施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消费将发挥长效作用,不仅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而且能够缓解工业化产能过剩的现象,这恰恰是罗斯福新政的精髓。 钱敏泽中国式的罗斯福新政 【问题】 (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

9、用如何?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状况如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时期“粮食连年歉收”的历史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当前中国对农村采取“倾斜政策”借鉴了罗斯福新政中哪些政策的精髓。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提示】 (1)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状况:苏联GDP平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陷入危机边缘。 (2)历史根源: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

10、失调。 (3)精髓:兴办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启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业政策必须符合国情;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拓拓 展展 深深 化化 比较苏联三位领导人的社会主义改革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似点历史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主要涉及的领域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改革都失败了,但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具体内容首先从农业

11、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执政后期,改革停滞,苏联经济全面滑坡,渴望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解体 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 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

12、对的是()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应选C项。随随 堂堂 演演 练练1“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材料说明() A个人崇拜愈演愈烈 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 C赫鲁晓夫的功绩高于斯大林 D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由衷赞美 【答案】

13、A 【解析】从材料中的“溢美”以及赫鲁晓夫照片的刊登频率,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对照备选项,B项说法有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可以判断选择A项。 2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加速发展战略” AB CD 【答案】B 【解析】“土豆没了”的原因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粮食产量,赫鲁晓夫进行了农业改革,开展玉米种植运动,提高农副产品

14、的收购价格,故正确。是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3下面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经济成就表项目时间(年)工业利润总额(单位:卢布)1965225亿1970560亿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196119656.1%196619707.7%上表反映了() A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改革收到一定效果 B改革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C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D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答案】A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A项正确。但其改革仍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时间不符。 4有人曾把20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 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C“船长”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