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简答与论述_第1页
合同法简答与论述_第2页
合同法简答与论述_第3页
合同法简答与论述_第4页
合同法简答与论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合同的分类一、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依双方当事人是否互负对待给付义务区分意义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同:双务适用,单务不适用。因不能归责于一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时在风险的负担上不同:双务合同中,其合同债务应被免除,其享有的合同权利也应归于消灭;单务合同中,一般由债务人负担。因一方过错所致合同不履行的后果不同双务合同中,若非违约方已履行合同的,可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或承担其他违约责任,若非违约方要求解除合同,对于其已经履行的部分有权要求未履行给付义务的一方返还;单务合同中,一般不存在上述情况。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当事人取得收益是否付出相应代价区分意义责任轻重不同(义务内容不同):无偿合同中

2、,利益出让人原则上只应承担较低注意义务、一般管理人义务;有偿合同中,尽善良管理人义务,当事人所承担的注意程度高。主体要求不同:无偿合同不做要求;有偿合同当事人主体适格可否行驶撤销权不同:无偿合同,在赠与合同成立后事实捐赠前,除公益道义公证赠与合同外,可撤销;有偿合同,债权人撤销权受限制,有偿且善意取得则不能撤销。有无返还义务不同:无偿合同,负有返还原物的义务;有偿合同,有偿且善意取得无返还义务三、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分类标准:合同的成立是否需交付标的物区分意义两者成立要件与生效时间不同:诺成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起合同即告成立;实践合同在当事人达成合意之后,还必须由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以后,

3、合同才能成立。交付标的物的意义不同:诺成合同中,交付标的物为履行,不交付构成违约;实践合同交付使合同成立,不交付阻碍合同成立,构成缔约过失。四、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成立是否应符合法律或者当事人要求的形式要件区分意义:合同成立的要件不同五、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分类标准:法律上是否为某一合同确定一个特定的名称并设有相应的规范区分意义两者适用的法律规则不同:有名合同直接适用合同法的规定;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首先应当考虑适用合同法的一般规则,其次应当比照类似的有名合同的规则,再次,参照合同的经济目的及当事人的意思等进行处理。 六、主合同与从合同合同相互间的主从关系区分意义从合同具有从属性,主合同变更,从合

4、同原则上随之变更,主合同被宣告无效、撤销或终止,从合同原则上消灭,法律另规除外。七、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分类标准:合同的履行是否涉及第三人区分意义束己合同:严守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涉他合同:一定意义上突破了该原则八、一时性合同和继续性的合同标准:时间因素在合同履行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区分意义解除权产生的原因不同:一时性合同要求满足法定条件和程序;继续性合同产生于合作基础的丧失【信任关系】。合同消灭是否溯及既往不同:一时性合同有溯及力;继续性没有。在合同的履行方面,债权债务关系是否立即消灭:一时性合同是;继续性合同否九、实定合同与射幸合同标准:合同订立时当事人给付义务是否确定区分意义实定合同一般

5、要求等价有偿、不等价显失公平则可能被撤销以至无效;射幸合同不以等价来衡量是否公平。十、商议合同和格式合同标准:当事人能否对合同条款进行充分协商。区分意义:法律通常会对格式合同进行特别规制,避免未经协商的合同可能造成当事人之间实质上的不公平。2合同自由原则内容合同订立方面:极大地减少甚至消除了有关原合同法规和规章对缔约自由的限制。合同成立的效力认定方面:尽量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合同法未规定行政机关享有确认合同效力的权力,对行政机关监督检查合同的权力也作出了严格限制。合同内容的确立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自由合同方式方面: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

6、方式。即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当事人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当事人未采取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也认为合同成立。当事人解除合同方面:允许当事人在订约时约定合同解除权。 违约责任方面:尊重非违约方在对方违约后所享有的选择补救方式的自由。合同自由是一种相对自由,非绝对自由。为保障经济有序,国家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和正当干预。3鼓励交易原则内容1、缩小了无效合同的范围 2、严格区分了合同无效和可撤销 4、第一次规定了合同订立制度 5、合同形式不是合同成立或生效要件 6、明确规定了合同解释制度7、严格限制了违约解除的条件 4要约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

7、意思表示。要约的性质要约是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准用民法有关意思表示的规定。要约并不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都可以产生行为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要约必须经过受要约人的承诺,才能产生要约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即成立合同);要约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非法的。要约不同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不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法律也不加以规范;但是要约非依法律规定或受要约人的同意,不得变更、撤销要约的内容。构成要件要约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其缔结合同的受约人发出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要约

8、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依法律规定作出区分法律若明确规定了某种行为为要约或要约邀请,即应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区分。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来作出区分:若某项意思表示表明当事人不愿意接受要约的拘束,则只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若当事人在其行为或提议中特别声明是要约或是要约邀请,应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来作出区分。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来区分:要约内容应当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而要约邀请不必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根据交易的习惯区分几种典型的要约邀请1、寄送的价目表2、拍卖公告3、招标公告4、招股说明书 5、商业广告要约的存续期间要约的存续期间,是指要约可在多

9、长时间内发生法律效力。关于要约的期限问题完全由要约人决定,如果要约人没有确定,则只能以要约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期限:以口头形式发出的要约,受要约人应立即作出承诺;以书面形式发出的要约,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存续期限,则应当确定一段合理时间作为要约存续的期限。所谓“合理期限”通常要考虑下述三项内容: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间;作出承诺所必要的时间;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所必需的时间。要约拘束力的内容1、对要约人的拘束力:指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受到要约的拘束,不得随意撤销或对受要约人随意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 2、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受要约人在要约生效时即取得依其承诺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具体表现为:要约生效

10、以后,只有受要约人才享有对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权利,因为受要约人是要约人选择的,受要约人才是有资格对要约人作出承诺的人。承诺的权利也是一种资格,它不能作为承诺的标的,也不能由受要约人随意转让,否则承诺对要约人不产生效力。承诺权是受要约人享有的权利,但是否行使这项权利应由受要约人自己决定,并不负有必须承诺的义务,即使要约人在要约中明确规定承诺人不作出承诺通知即为承诺,此种规定对受要约人也不产生效力。要约撤回与撤销之比较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以后,未达到受要约人之前,有权宣告取消要约。任何一项要约都是可以撤回的,只要撤回的通知先于或同时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便能产生撤回的效力。要约的撤销,是指

11、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以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相同:撤销与撤回都旨在使要约作废,或取消要约,并且都只能在承诺作出之前实施。区别:发生时间:撤回发生在要约并未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之前;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并生效但受要约人尚未作出承诺的期限内。限制:由于撤销要约前要约已经生效,因此对要约的撤销必须加以严格的限定,如因撤销要约而给受要约人造成损害的,要约人应负赔偿责任;对要约的撤回并没有这些限制。 要约失效的原因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内容的实质性变更表明受要约人已拒绝了要

12、约,同时也是向要约人提出的一项反要约。)5承诺承诺的要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送达主义与发信主义的比较送达主义,即承诺的意思表示于到达要约人支配的范围内时生效,合同也告成立。发信主义,是指如果承诺的意思是以邮件、电报表示的,则承诺人将信件投入邮筒或电报交付电信局即发生效力,除非要约人和承诺人另有约定。区别:1、合同成立时间:根据送达主义,要约人只有在收到承诺人的承诺通知时,承诺才能生效;根据发信主义,一旦承诺人将承诺信丢进信筒或把承诺的电报稿交给了电报局,则承诺生效,不论要约人是

13、否收到,都应受到承诺的拘束。2、承诺的撤回:根据送达主义,承诺人发出承诺通知以后,可以撤回承诺的通知,只要撤回的通知先于或同时与承诺到达于要约人,则撤回有效;根据发信主义,承诺在承诺通知发送时即已生效,所以受要约人一旦将承诺的信件丢进邮筒,或者将承诺的电报稿交给了电报局,承诺已经生效,承诺人不可能再撤回承诺通知。3、承诺的迟延:根据送达主义,承诺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在有效期届满后作出的承诺不能发生承诺之效力,因此不能使合同成立;根据发信主义,只要受要约人将承诺的信件投入信箱,则承诺已经发生效力。因此,承诺迟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总的来说,大陆法的规则有利于交易安全,而英美法的规则有利于

14、交易迅速达成。我国现行立法采纳了到达主义。合同成立的时间是由承诺实际生效的时间所定的。承诺在何时生效,当事人就应当在何时受合同关系的拘束,享受合同上的权利和承担合同上的义务。在确定承诺生效时间时,有以下几中情形值得注意:情形之一,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了承诺,但因其他原因导致承诺迟延:此时,承诺生效时间按承诺通知实际到达要约人的时间确定。情形之二,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如果要约人指定了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的,则受要约人的承诺的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要约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情形之三,以直接对话方式作出承诺:原则上,应以

15、收到承诺通知的时间为承诺生效时间。如果承诺不需要通知的,则受要约人可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以行为的方式作出承诺,一旦实施承诺的行为,则应视为承诺的生效时间。如果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则应以双方在合同书上签字或盖章的时间为承诺生效时间。如果合同必须经批准或登记才能成立,则应以批准或登记的时间为承诺生效的时间。6合同的条款提示性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质量和数量(四)价款或酬金(五)履行的期限(履行期限若能通过有关规定推定出来,则合同欠缺它也不影响成立)(六)履行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履行地点重要性:履行地点是确定验收地点的依据;是确定运输费

16、用由谁负担、风险由谁承受的依据;有时是确定标的物所有权是否移转、何时转移的依据;还是确定诉讼管辖的依据之一;对于涉外合同纠纷,它是确定法律适用的一项依据合同主要条款合同主要条款,是指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欠缺它,合同就不成立。注意:1、合同的主要条款有时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当法律直接规定某种特定合同应当具备某些条款时,这些条款就是主要条款。2、合同主要条款由合同的类型和性质决定。例如,价款条款是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3、合同主要条款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产生。合同普通条款,是指主要条款以外的条款。包括以下类型:1、法律未直接规定,亦非合同的类型和性质要求必须具备的,当事人无意使之成为主要条款的合同条款。

17、例如,关于包装物返还的约定和免责条款等均属此类。2、当事人未写入合同中,甚至从未协商过,但基于当事人的行为,或基于合同的明示条款,或基于法律的规定,理应存在的合同条款。英美合同法称之为默示条款。具体分为几个种类:该条款是实现合同目的及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只有推定其存在,合同才能达到目的及实现其功能。该条款对于经营习惯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即它的内容实际上是公认的商业习惯或经营习惯。该条款是合同当事人系列交易的惯有规则。该条款实际上是某种特定的行业规则,即某些明示或约定俗成的交易规则在行业内具有不言自明的默示效力。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成为合同的普通条款。3、特意待定条款:这是当事人有意将合同条款留待以后

18、谈判商定,或由第三人确定,或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它不妨碍合同的成立。7合同权利与合同义务 合同权利特征1、合同债权是请求权。2、合同债权是给付受领权。3、合同债权是相对权。4、合同债权具有平等性,没有排他性。5、合同债权具有请求力、执行力、依法自力实现、处分权能和保持力。合同义务(一)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合同义务包括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给付义务又分为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简称为主义务,是指合同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合同类型的基本义务。 从给付义务,简称为从义务,是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的目的,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

19、获得最大满足。从给付义务发生原因:基于法律的明文规定。基于当事人的约定。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及补充合同解释。(二)原给付义务与次给付义务给付义务,还可分为原给付义务和次给付义务:原给付义务,又称第一次给付义务,是指合同上原有的义务。次给付义务,又称第二次给付义务,是原给义务在履行过程中,因特殊事由演变面生的义务。 主要包括:1、因原给付义务不能履行、逾期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而产生的损害赔偿义务。2、合同解除产生的回复原状义务。上述次给付义务系根基于合同关系,合同关系的内容虽因之而改变或扩张,但其同一性仍保持不变。 (三)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1、附随义务的内容合同关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发生给付义务,

20、还会发生其他附随义务。2、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的区别主给付义务自始确定,并决定合同类型;附随义务则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它在任何合同关系中均可发生,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主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合同的对待给付,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附随义务原则上不属于对待给付,不能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履行主给付义务,债权人得解除合同;不履行附随义务,债权人原则上不得解除合同,但可就其所受损害,依不完全履行规定请求损害赔偿。(四)真正义务与不真正义务不真正义务的主要特征在于权利人通常不得请求履行,违反它也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仅使负担该义务的一方遭权利减损或丧失的不利益。(五)先合

21、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先合同义务,是指当事人为缔约而接触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注意及保护等义务,违反它即构成缔约过失责任。后合同义务,是指合同关系消灭后,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应负有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善后事宜。违反后合同义务,与违反一般合同义务相同,产生债务不履行责任。8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适当履行原则二、协作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而且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对方当事人协助其履行债务的履行原则。履行合同不仅是债务人的事,也是债权人的事,而协作履行往往是债权人的义务。 协作履行原则含有以下内容:(一)债

22、务人履行合同债务,债权人应适当受领给付;(二)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常要求债权人创造必要条件,提供方便;(三)因故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否则还要就扩大的损失自负其责;(四)发生合同纠纷时,应各自主动承担责任,不得推诿。三、经济合理原则在履行合同中贯彻经济合理原则,表现在许多方面:债务人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选择履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选择设备体现经济合理原则,变更合同,对违约进行补救体现经济合理原则。四、情事变更原则(一)概念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护合同原有效力则

23、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二)历史发展大陆法系1)罗马法的“半价规则”:在罗马法中,坚持契约必须严守,除非显失公平达半价者,才可解除合同。2)按照通说,情事变更原则起源于12、13世纪注释法学著作优帝法学阶梯注解,其中有“情事不变条款”,假定每一个合同均包含一个具有如下含义的条款:缔约时作为合同基础的客观情况应继续存在,一旦这种情况不再存在,准予变更或解除合同。3)至16、17世纪,自然法思想居于支配地位,情事不变条款得到了广泛的适用。4)到18世纪后期,情事不变条款的适用过滥,损害了法律秩序的安定,于是受到严厉的批评并逐渐被法学家和立法者所摒弃。19世纪初,历史法学派兴起,极力

24、贬低自然法思想的价值,情事不变条款的命运自然不佳。继起的分析法学派,强调实证法,主张形式的正义,重视合同严守原则和法律秩序的安定,因而情事不变条款愈丧失其重要性。5)就立法而言,罗马法、法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均未规定情事不变条款。不过,1756年的巴伐利亚民法典、1794年普鲁士普通法、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都规定有情事不变条款。6)情事变更问题后来再次受到重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物价飞涨,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产生这一问题,除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解决这些问题,无其他良策。德国等通过判例学说重新确立情事变更原则。英美法系英美法系自1863年泰勒诉考德威尔判例起确立“不

25、能履行”原则、1903年克雷尔诉亨利判例确立“合同落空原则”,至今,已形成涵盖以上两类原则的合同落空制度,解决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合同不能履行和履行显失公平的问题。 (三)适用条件1、须有情事变更的事实。情事,泛指作为合同成立基础或环境的客观情况。这里的变更是指异常变动。2、情事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3、须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即由不可抗力及其他意外事故引起。4、须情事变更是当事人所不可预见的。5、须情事变更使履行原合同显失公平。该显失公平应依理性人的看法加以判断。 (四)效力体现1、变更合同,使合同的履行公平合理。2、解除合同,情事变更原则是否适用于具体案件,适用时是

26、发生合同变更的效力还是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当事人虽有权主张,但由法官决定。 (五)与不可抗力比较1、范围不同:不可抗力事故的范围是明确的,通常由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加以规定,并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被体现出来。情事变更的事故是模糊的,是否构成情事变更事故完全由法官结合具体案情裁决。 2、后果不同:不可抗力引起的后果通常导致合同无法依约履行。情事变更的后果通常不是使合同无法履行,而是继续履行对一方当事人没有意义或者造成重大损害。3、程序不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只要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当事人就可以依约或依法律规定解除合同。情事变更条件下,则需由法官裁定是否解除合同。9合同履行的规则债权人享有给付请求权及受

27、领权的例外:债权人的债权经强制执行,禁止向债权人为履行的。债权人受破产宣告的;由清算组受领。 债权人无行为能力或为限制行为能力,履行行为系法律行为的,债权人的代理人可以代为受领履行,收据的持有人也可以受领履行。债权的准占有人有足以使人认为其为真实的债权人的表征时,也可以受领履行。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因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增加的费用,由债权人负担。第三人可以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代物清偿要件1、须有原债务存在2、必须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两种给付在价值上可以有差额,但须经双方当事人约定3、须有双方当事人关于代

28、物清偿的合意4、须有债权人等有受领权的人现实地受领给付 履行地点的确定1、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时,依其约定。该约定既可以在合同订立当时为之,也可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债务前进行。2、当事人为多数人时,可以各自订立不同的履行地点,尤其是双务合同中的两个债务,可以在两个履行地点履行。即使是一个债务,也可以约定数个履行地点,供当事人选择。3、履行地点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依其规定。例如,“汇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付款地。”4、履行地点可由习惯确定。5、履行地点可由合同的性质确定:不作为债务的履行地点应在债权人的所在地;不动产权利移转,在不动产权利登记机关所在地;

29、修缮房屋,应在房屋所在地履行;给付货币,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履行期限的确定1、履行期限,合同有约定时,依其约定。在双务合同中可分别约定两个对立债务的履行期限。2、履行期限,法律有规定时,依其规定。3、履行期限,还可由债务的性质确定。4、依上述规则仍不能确定履行期限时,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规定处理。 (合同法第62条第4项)10合同的解除第一节 合同解除概述概念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合同解

30、除的法律性质1、合同解除以有效成立的合同为对象2、合同解除必须具备解除的条件【前提】3、合同解除原则上必须有解除行为【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行为,但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时,合同解除是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而裁决的,不需要解除行为】。4、合同解除的效果是使合同关系消灭解除与撤销从适用范围来看:撤销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不仅适用于欠缺有效要件的合同,而且适用于有瑕疵额意思表示及民事法律行为的场合;解除仅仅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提前消灭的情况。从发生原因来看:撤销的原因由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原因既有法律规定的,也有当事人约定的。从发生的效力来看:撤销都有溯及力;解除只在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或法律有特别规定及违约解除非继

31、续性合同时,才有溯及力。从事由产生的时间来看:撤销的原因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前;解除的事由多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解除与附解除条件 共性:在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条件成就时,民事法律行为消灭。 合同解除亦使合同关系消灭。差异:解除条件原则上可以附加于一切民事法律行为及意思表示,并不限于合同;合同解除则只适用于合同领域。在民事法律行为中附解除条件,目的是为了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为此当事人以意思表示对民事法律行为加上附款;合同解除不是合同的附款,并且往往不是基于当事人的约定,而主要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条件成就,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然且自动地消灭;合同解除的情况下必须有解除行为才能使合同实际

32、解除。条件成就,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向将来失去效力;合同解除则既有向将来发生效力的,也有溯及到合同成立当初的。第二节 合同解除的条件 一、协议解除的条件 协议解除的条件,是当事人协商一致将原合同加以解除,实际上是在双方间又重新成立了一个以废除原合同为主要内容的合同。二、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我国合同法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将合同解除。由于有了解除程序,当事人双方能够互通情况,互相配合,积极采取救济措施,因此具有优越性。三、迟延履行 1、履行的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不是特别重要,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也不至于使合同目的落空,原则上不允许债权人立即解除合同,而给他规定一个

33、宽限期。2、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特别重要,债务人未在履行期限内履行的,债权可以不经催告而径直解除合同。四、拒绝履行 拒绝履行,又称毁约,一般表现为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其债务,有时也以其行为表示不履行债务的意思。此时,不要求债权人为履行催告,可径直解除合同。五、不完全履行 六、债务人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 自始不能履行为合同的无效原因,嗣后不能履行是合同解除的条件。第三节 合同解除的程序一、协议解除的程序二、行使解除权的程序 适用范围: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解除权由双方当事人享有,任何一方都可行使。当事人一方违约,解除权归守约方享有。约定解除,解除权归合同指定的当事人享有,既可以是一方,也可

34、是双方享有。三、法院裁决的程序 第四节 合同解除的效力 一、合同解除与溯及力(一)概述合同解除有溯及力,是指解除使合同关系溯及既往地消灭,合同如同自始未成立。合同解除无溯及力,是指合同解除仅仅使合同关系向将来消灭,解除之前的合同关系仍然有效。协议解除,有无溯及力原则上应取决于当事人的约定,无约定由法院或仲裁机构确定。约定解除,有无溯及力依当事人约定,无约定时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抗力致使解除合同,原则上可无溯及力,但如此会造成不公正的后果时宜有溯及力。违约解除,有无溯及力应遵循下述原则来具体分析:必须与违约解除的立法目的相符,即尽可能周到地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制裁违约方;满足被解除合同的性质与

35、种类的要求。 (二)非继续性合同的违约解除原则上有溯及力 非继续性合同,是指履行为一次性行为的合同。就性质而言,当其被解除时能够恢复原状,即已经进行的给付能够返还给付人,这为解除有溯及力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违约解除是对违约方的制裁,是一种特殊的违约责任,是对守约方的一种救济方法。违约解除有溯及力与这一性质相符合,具体分析如下: 1、守约方已经履行其债务时,违约解除有溯及力对他有利。2、违约方已经部分或全部履行其债务时,违约解除有溯及力对守约方也有利无害。3、在当事人已经部分或全部履行,合同双方都不愿意返还给付的情况下,违约解除有溯及力并不妨碍当事人的要求得到满足。4、违约解除有溯及力时,增加的

36、返还费用,应由违约方负担,对守约方没有损害。5、违约解除有溯及力,对取得最佳的宏观经济效益利多弊少。(三)继续性合同的违约解除原则上无溯及力继续性合同,是履行必须在一定继续的时间完成,而不是一时或一次完成的合同。具体分析如下:1、租赁、借用、消费借贷等继续性合同这些继续性合同以使用、收益标的物为目的,已经被受领方享用的标的物效益,是不能返还的,因此,不管合同解除有无溯及力,给付人都只能请求对方返还相应价金,在双方互为相应给付时,有溯及力只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2、委托等继续性合同此类合同的解除不能有溯及力,主要是因为委托合同解除溯及到合同成立当初消灭,会使受托人进行的代理行为全部失去法律根据,从

37、而变成无效。为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化,委托合同的解除不应有溯及力。 3、长期购销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在继续性合同中,长期的购销合同有其独特的性质,需要区分不同情况:1)合同标的物不可分时,出卖人因只交付部分标的物或交付标的物全部有瑕疵而违约的,合同解除应该有溯及力。2)合同标的物可分,出卖人以前的给付符合合同的规定,只是在其后的给付中有瑕疵的,合同解除无溯及力。二、合同解除与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是有溯及力的解除所具有的直接效力。恢复原状义务只发生于合同部分或全部履行的情况。恢复原状在效力及范围上有自己的特性:在效力方面,返还给付物的权利是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它优先于普

38、通债权得到满足。在范围方面,以给付时的价值额为标准进行返还,受领人获得利益多少在所不问。三、尚未履行的债务免除与不当得利返还合同解除无溯及力时,自合同解除之时起尚未履行的债务被免除。解除前的合同关系仍然有效,因此解除前进行的给付还有法律根据,对于一方已履行而对方未为对待给付的债务,只能适用不当得利,即受领人将其多得的利益依据不当得利之债加以返还。四、合同解除与赔偿损失合同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解除与赔偿损失的关系,可分别下述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其一,协议解除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因为协议解除是当事人一方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提议或同意的解除,既然他因协议解除而获得了利益,那么依据获得利益者承担风险的理论,他就应该负赔偿责任。如果双方在协议解除时商定了赔偿数额,则应依其约定,除非该约定违反法律。 其二,合同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能履行而解除,有时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一是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发生不可抗力,造成不能履行。二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的精神,在不可抗力发生时,当事人应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否则,责任方应对扩大的损失负责赔偿。其三,违约解除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其赔偿损失的范围原则上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有例外。论述:合同法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合同法(一)习惯法 人类社会最早的合同法是由习惯发展而来的(习惯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