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教育的对比分析_第1页
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教育的对比分析_第2页
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教育的对比分析_第3页
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教育的对比分析_第4页
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教育的对比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教育对比分析 摘要: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狭义指包括初中的初中以下教育阶段,广义还包括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对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特点、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特点和作用范围,明确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的责任。关键词:家长、教师、基础教育、责任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stage guardian and the teacher educates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Abstract: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s a dynamic concept, the na

2、rrow sense refers to including below junior middle school's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es the stage, also includes this time generally the home education and the essential social life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so on. Educate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function to the parent education with the teache

3、r to carry on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discovers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phere of action, is clear about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stage guardian and teacher's responsibility.Key words:Guardian;Teacher;Elementary education;Responsibility我国一直把基础教育放在较重的位置,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实施“教育为本”的国策,几

4、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础教育取得较好发展。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尽兴了总结和展望,“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初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基础教育在普及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包括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注重智育到全面发展的转变、从单行传授到双向互动的转变等,而基础教育的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众多师生、专家也在其中探索教育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从基础教育中家长与教师教育责任的异同对基础教育进行一定的思考,对家长与教师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5、进行了分析总结。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狭义指包括初中的初中以下教育阶段,广义还包括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基础教育阶段家长与教师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也承担着不一样的责任。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个人进行基础性普及教育,从个人角度看,主要是为个人升学、工作、生活进行准备:从国家角度看,基础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狭义的基础教育包括了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

6、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2006,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的特点,保证适龄儿童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的权利,它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广义上的基础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这里从广义的基础教育出发,根据家庭和学校、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内容、特点、方式等的异同进行分析总结。一、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特点(一)家长教育的特点根据马斯洛划分的人的需求理论,家庭教育要满足孩子生理、安全的基本需要,引导其社会交往,促进其自尊发展,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家长教育沿着这样的路径进行,家

7、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一般情况下是给予孩子教育最长时间的人,家长教育对家庭教育来说极为重要。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的主要特点是:1、 长期性家长教育决定了孩子前期的教育生活,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生涯。现代家庭几乎从孕育就开始着手准备孩子的教育事业,胎教、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或多或少都有着家长的身影。从长远来看,因着子女对家长教育思想、方式的认同和继承等因素,家长教育甚至影响到两、三代人。2、 及时性家长是家庭的掌控者,对孩子有较深了解,对孩子的行为、情绪等可以直接观察,有关孩子的变化能够较快察觉,对孩子的教育也可以及时进行,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立刻马上做出反应,对其进行正

8、确的引导,及时教育是家长教育的一大优势。3、 综合性 家长的教育角色、内容、方式都是杂糅在一起的,具有综合习惯。扮演教育角色,父母固然有所分工,可并不妨碍彼此互换角色或扮演新角色,使用不同的面孔来引导、教育孩子;教育内容也是上天下地无所不包,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增加其各种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说教、身教、奖励、惩罚等教育方式也多不胜数,显然家长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能够综合自身、环境各种情况对孩子进行全方面教育。4、 全面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在家长眼中,全面发展更是他们最希望的。由于学习利益、社会态度的影响,家长常常把自己的角色搞乱,“学习成了

9、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而不是做人的向导。”3 关颖:合格家长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2007(07)关注孩子的每一方面,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成为孩子人生的向导才是家长应有的定位。5、 成长性孩子是成长的,家长也应是成长的,而家庭教育更应该是成长的。根据大量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孩子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家庭教育也需要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家长根据孩子成长特点进行教育,不能以固定的眼光看孩子,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态度、方式,以期适应孩子成长。(二)教师教育的特点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每天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教

10、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处于学校教育中心位置,相对家长教育有其独特之处。1、 阶段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育进行不同的划分,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划分,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等阶段。相对于家庭教育各因素的稳定性,学校教育在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任务都在变化着,与家庭教育比较,学校教育的阶段性非常突出。2、 整体性教师安排课程时,必须考虑到国家要求的课程目标,学生的特点和具体需求,综合更方面因素妥善安排。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会像家长只面对自己的一个或两个孩子,需要从班级整体考虑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还必须把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建立班级核心,树立

11、良好学风,而且自己也要融入班级,成为班级一员,才能够全方面地促进学生发展。3、 复杂性面对学生人数众多、各有特点、问题繁杂局面,想要完成规定的教育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抽丝剥茧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从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的关系,教师角色定位、教学计划和目标制定等方面考虑,教师面对的问题和局面又更加复杂。4、 专业性自从教育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它就不断在发展、完善着自己,现代社会对教育者提出较高要求,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从业者的专业性也是家长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必须是专业

12、人员,能够胜任教育工作,满足家长、学生的需求,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教育者的专业性也使其不可替代,保障了教师的职业利益,使教育事业走入正轨,得到科学、长远的发展。5、 付出性教育作为国家基础事业具有稳定的特点,教师从事教育也是需要稳定,长期工作锻炼,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这需要从业人员淡泊名利,安定心思专心教学,是一种付出。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需要对学生各个方面关注,努力引导学生发展,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对学生献上和母亲一样的爱,是一种付出。正因为教师的付出性,才使教育这个职业变为事业,千百年来才会有这么多对教师的歌颂称赞,社会才会给予教师独特的尊重。二、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对比分析(一)家长教

13、育与教师教育的特征对比分析教育是一项浩瀚繁复的工程,家长与教师是这个工程的共同制定者和实施者,但两者又有很多不一样。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育环境大不一样,教育人员的专业性、教育对象的数量、教育结构、与教育者的关系等都是差异巨大。1、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的不同点家长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贯穿孩子每一方面,实施者主要是家长,包括孩子的监护人和其他相关者,其教育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通过生活对孩子进行影响,产生类似“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家长教育呈单一性、多交流结构。家长与孩子关系是单一的、不可改变的,无论孩子怎样选择,作为血脉相连的父母是无法选择的,家长教育也只能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家长教育具有单

14、一性;孩子是成长的,家庭也是成长的,家长也不能墨守陈规,家长教育也需要成长。现在家庭中多出现的问题就是家长与孩子交流严重不足,忽视孩子需要或只关注孩子某一方面,如学业,造成沟通不畅、问题丛生。因此,家长教育需要建立与孩子的多方式、多层面的交流结构,倾听孩子心声,了解孩子需求,解除家庭教育危机。教师教育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中进行,教育者是拥有专业教育知识、技能的教师,主要通过语言,配合必要的身教达到教育目的,起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师教育则呈现单向性、目的指向结构。目前情况下,学校教育严格的层级划分、明确的教育目标、固定的教育程序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时,多从教育的直接目的考虑,解决眼前问题,由

15、教学最终评价项目安排教学,具有目的指向的特点。因着教育严重的以教育现实利益、目的为标杆,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就最容易走向“我教你听”的单向教育模式。现行教育的目的指向性,决定其采取单行传授方式,快速实现成果,完成以考为尊的最终目的。2、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的重合点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希望孩子能成才,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以后无论对社会还是家庭都能做出贡献;教育对象重合,家长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教师面对的是学校的学生,教育主体仍是有一个个孩子;教育内容重合,孩子在成长过程学习的是直接或间接的教育经验,家长与教师都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进行经验传授;教育手段类似,虽然偏重点不同,但两者都是以言传

16、身教为基本方式,在生活、学习中对孩子进行影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孩子教育上的异同,在这个条件下对家长与教师教育责任的分析,寻找教育规律,可以促进家庭、学校教育的进步。(二)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作用的对比分析1、 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作用的纵向对比分析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学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4 (美)美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2003。这里以此为基准,结合现代的家庭教育成长过程,进行纵向分析。家长对孩子的作用首先就是满足孩子生理、安全的基本需要。相对孩子,家长处于教养者的地位,在满足孩子基本需要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建立最为坚实的信

17、任,使孩子能够完全相信家长,对家长形成根本的依靠。这种依赖关系的建立使家长对孩子的持续教育成为可能和必须。家长与孩子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是培养人才天然的、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首任的、终生的教师。儿童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最关键的儿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早期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和情感体验的性质,对儿童个性形成有重大意义。”5 童娇胜:家庭教育的原则,1995(04)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还充当着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完成孩子的初步习惯养成和生活教育,帮助孩子自我发展,建立孩子的态度、思维,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与父母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其在陌生环境中的行为反应。家长在养育孩

18、子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的较好的信任关系,可以使孩子在陌生环境中有敢于探索、发挥;父母与孩子关系没有建立较好信任,父母放任孩子,或者对待孩子态度不一致,时好时坏,则孩子在陌生环境中表现为哭闹、畏缩,安全感低或者冷漠、不安定。让孩子相信自己,拥有安全感,养成孩子的规则性,极有利于孩子在学校快速适应环境、抵抗不良因素、专心学习。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孩子成长需要的空间的增大,需要与外界进行接触,孩子的社会需要的满足不再局限于家庭,孩子希望自己了解、选择生活方式、交往的朋友、对人态度等,因而家长的作用有所削弱,主要发挥过滤、引导功能。孩子看的书、交的朋友、做的事情等,家长不可能全部掌控,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是

19、孩子成长的必然追求,家长进行教育就需要特别注意教育方式,对自己教育理念进行更新,适应新情况,并坚持教育态度,给予孩子稳定的依靠。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把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东西进行筛选、过滤,在必要的时候对其行为进行纠正,是在不引起生活大变动的方式。孩子成长不仅仅是外在的生长、变化,心理成长更为重要。孩子逐步对“我”认识、建构,对自身价值产生渴望,希望获得肯定,建立独立的空间满足自我发展。原先建立的稳定的家庭结构必然受到冲击,相当于在一个空间切出一部分单独给孩子,并且这部分极不稳定,造成整个家庭结构不稳。家庭整体结构的改变给家庭成员造成的冲击是既定利益的重新分配,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使家长难

20、以接受。孩子由完全依赖转变到建立自我价值,作为权威的家长受到挑战,对立双方在绝对权威、彼此尊重问题上出现矛盾,也就所谓的叛逆。成长的过程就是亲子双方互相磨砺、妥协的过程,其代价是每个家庭都要经历的“代沟”、逆反,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家庭使用各自的解决方式。家长权威型家庭,孩子被限制处于弱势,自信心弱、独立性差;放任型家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足够约束,易产生自私、爱心缺失等;民主型家庭即亲子信任度高、教育得当、关系平等民主的家庭,孩子拥有足够尊重,同时被严格要求,做事情有节制,个性发展健全。孩子的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蕴含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教育要根据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改变,

21、努力向民主、尊重的家庭教育模式转变,使孩子顺利成长,完成全面发展。从马斯洛对人需求的分层考虑,家长作用主要集中在第一到第三阶段,即生理、安全、社会需求三阶段,后两阶段家长出于引导、辅助地位。家长教育算是最基础的,“先育再教、教在育中、育教并行”,家长教育不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就是在身体力行的“育”中来“教”下一代。家长长期、稳定的教育过程,对塑造孩子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对外态度、自我评价有重要意义。家长的责任是在满足孩子需要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引导,通过身体力行树立榜样作用,对孩子行为进行监督,帮助其逐步独立,建立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孩子身体健康、态度积极乐观、学业优秀、热爱

22、生活,达到全面发展。家长是“先育再教、育教并行”,而教师的教育责任就相对简单些。教师的工作也是教育学生,但主要是体现在“教”上,“育”处于隐性地位。学生生理学要的满足,教师不需要操心,而安全需要则有着学校的保障体系,也不必天天惶恐,教师首先满足学生的是社会的需要。学校不是一个小社会,不是社会的简化版,是社会的一部分。成为学校的一员是孩子走入社会的重要一步,代表着个体开始接受教育,与学校师生建立初步的社会关系。进入学校的孩子已经转变身份成为学生,这就是对孩子身份的认证,满足孩子最初的社会需需要和自我建立需要。在学校里,孩子受到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限制,不是想怎样就怎样。从自由自在到遵守学校规范、要

23、求的过程,是教师一点点引导学生走入学习轨道的过程。孩子社会需要的满足不能等其自身需要的觉醒再去教育,在孩子入学开始,就由教师主动给予孩子遵守规则、适应环境的教育,在孩子还没有明显表现此项需求时,就给予引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依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具体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四条,2006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教师教书育人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自信心,

24、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思考、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体现,得到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阶段跨度较长,包含了学生发展的诸多阶段,从刚入学的懵懂到三四年级自我的觉醒,再到小升初的转变,还有孩子的心理断乳,这都需要教师根据孩子发展予以帮助。刚入学的懵懂时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规则观念的时期,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养成学习习惯,然后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到了三四年级,除了学习外,学生的自我开始觉醒,注意力转向自身内部,教师的工作也要关注这些问题;小升初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大变化,学生感觉自己长大了,尝试自己思考,表达自我观念,建立自我空间,教师则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个心理断乳

25、的多事春秋,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业上来。从纵向上,不同阶段教师的教育工作都是处在高层部分,即满足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从需求理论划分,家长教育的作用集中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前三个方面,教师的教育作用则偏向于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学生自我实现。表面看来,家长作用与教师作用交集于安全需求上,两者的交流也在此。但是,进一步思考,家长与教师的结合点并不仅仅在安全需求上。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必要的生存、生活的知识、技能,锻炼思维、创新、实践能力,以图在社会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而孩子追求尊重、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实

26、际就是实现上面所说的成人、成才的过程。家长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孩子的未来,与教师引导孩子实现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重合的,所以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就从低一级的安全需要上升到了满足孩子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层阶段。家长为了这个目的,选择学校职业化的专业教师帮助其行使教育职能,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是却走到一起,最终都为了孩子高层需求的实现,两者可以说是辩证统一的。2、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作用的横向对比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从纵向上分析了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作用的区别于联系,从横向看家长教育与教师教育亦有异同。这里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平行分析。教育是个长

27、期工程,家长负责了其中的大部分阶段,而教师拥有在不同阶段对孩子的教育权利。长期计划是在每一天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实现的,虽然教师在孩子教育上给予了足够的指导,但实施起来却多在家庭生活中。老师说一百遍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的口头教育,不如一次家长在带着孩子过马路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来的深刻。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仅靠在学校的学习是达不到的。学校学习、教师引导都只是将社会经验予以抽象交给学生,具体的实施不可能是教师像检查作业一样,把学生一个个叫过来让他们做。家长需要做的也从满足孩子生理、安全、社会需要上升到配合教师将孩子所学的尽量在生活中运用的实践层次,让孩子用身体记住脑袋里的理论。家庭天然是一个

28、庇护所,拥有比别处更多的爱、宽容和理解,也是实施道德教育、提升孩子品德的最好场所。因着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家长在平时得言传身教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无法比拟的,行动教育、道德教育在家庭这样一个拥有灵活的行为方式、多样的对话机制、坚定信任的场所可以获得更好的发挥,强于呆板、枯燥的课堂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师面对的是集中到一起的一群孩子,很难像孩子家长一样关心到每孩子的每个方面,教师教育集中在传授知识,培养特定能力,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教师的专业性使其更有能力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部位施加影响,

29、可以替代家长形势教育权利,对孩子实施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行为,完成对学生知识经验的传承、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教师的职业性则使拥有专业教育知识、技能的教育人员独立出来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满足社会生产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也节约家庭资源,使家庭不必专门留出人对孩子进行全天教导。教师的专业性、职业性令学校教育可以运用较为先进、专业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工作,实现现代教育的发展,满足家庭、社会对现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终身教育的提出,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不仅要完成传统的教学工作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转变对学习的态度,形成不断学习的观念,适应学习型社会。“国外对教师责任的研究出现了新的转向,

30、研究者认为教师责任的重心应由重视学生学业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尤其是身心健康地可持续发展方面,为学生实现终身幸福作准备;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教师责任应由向学生负责为主转向对家长、学校、社区,还有向同事负责。”7 何华宇,常春爱,赵敏:中小学教师责任研究纲要,2009(11)结合实际,教师工作最终需要通过家长的检查,满足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对家长负责;同时,现代社会需要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支持发展,教师教育又必须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人才;还有,教师还必须要让孩子能够发展处真自我,培养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的人。教师教育是在满足学生教育的相关利益者,实现多方共赢。课程改革提出全面教育、素质教育,提倡多形式教育,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学生在座位上听,这样的形式极适合于知识经验的传承,有利智育。人数多、资源少是我国教育事业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