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书-目录一背景综述(03)1 区域概况(04)2 长沙述略(05)3 岳麓预览(06)二相关案例研究(08)1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09)2 开放型大学园区(10)三前版规划分析(11)1 前版规划背景(11)2 规划特点评析(11)3 实施状况统计(11)4 问题与局限(11)四规划的依据/原则/方法/概念(13)五现状综合分析(17)1 空间景观(18)2 开放空间(20)3 土地利用(21)4 交通系统(22)5 生态资源(24)6 旅游市场(25)7 服务管理(25)六风景资源评价(26)1. 风景资源类型与特征(27)2. 人文风景资源评价(29)3.
2、 自然风景资源评价(30)4. 现状景观单元选择与评价(30)5.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31)七总体发展趋向论证(36)1 建设控制区的发展模式(35)2 景区内部的综合发展(36)3 内外协调的整体发展模式(36)八规划的范围/性质/期限/目标(39)九规划的分区/结构/布局(41)1 规划结构(41)2 规划分区(42)3 总体布局(42)十风景保护规划(43)1. 分级保护规划(44)2. 专项分类保护规划(46)3. 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48)4. 拆迁整治专项规划(48)十一风景游赏规划(53)1 景区规划(54)2 大学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规划(57)3 风景建设区游赏规划(57)4
3、 景点规划(57)5 游览项目组织与游线规划(58)十二典型景观规划(62)1. 景观类型(63)2. 自然景观(63)3. 人工构筑(63)4. 夜景照明(63)十三游人容量与发展规模预测(65)1. 游人容量(66)2. 发展规模(66)十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67)1. 现状概况(68)2. 规划原则(68)3. 规划布局(69)十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70)1 外部交通(71)2 水上交通(71)3 出入口与集散地(71)4 内部交通系统(71)十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引导规划(73)1 现状生态环境(74)2 植物生态保护与引导(74)3 动物生态保护与引导(75)十七基础工程规划(78)1
4、给水工程规划(79)2 排水工程规划(80)3 供电工程规划(81)4 通信工程规划(82)5 环境保护规划(83)6 综合防灾规划(84)十八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 (85)1 居民社会现状概况(85)2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86)3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87)十九土地利用协调规划(89)1. 土地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90)2.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91)二十建设控制区综合调控(92)1. 控制目的与范围(93)2. 控制原则(93)3. 控制内容(94)4. 控制指标(94)二十一. 分期发展规划与投资匡算(97)二十二规划管理实施措施与建议(10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AUPD岳麓山
5、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书-背景综述背景综述n 区域概况n 长沙述略n 岳麓预览背景综述1 区域概况n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古称“潇湘”、 “湖湘”、“三湘”,与湖北、贵州、四川、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区毗邻。 总面积21万余平方公里,人口6400余万,居有苗、瑶、土家等50个少数民族, 省会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名城长沙。n 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润泽,丘峦与平原毗邻镶嵌,长江最重要支流之一的湘江纵贯全境,南溯衡岳,北达洞庭,支流众多,河网湖泊密布,自古即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有“湖广熟,天下足”之喻。n 湖南历史悠久,为中华文明最初的起源地之一,先秦 (公元前770年至221年)属楚地,
6、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晋代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均设置过湘州,为湖南简称湘的来历之一。唐代(618年至907年)该地区分属江南西道、山南东道和黔中道;至公元764年,于此地设置“湖南观察使”衙署,“湖南”名称由此而始,沿袭至今。n 其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人才辈出,灿若星河。因其文化初承老庄道家,后融汇有明理学,兼备恣肆汪洋之才情,缜密审定之思辩,且富于行动力,故古时湘人多于文学、哲学、政治等领域广有建树;近代变革剧烈,则每于传媒、政治、军事等实用科学领域焕发异彩。n 当代湖南则为内陆农业大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2002年全省GDP4340.94亿元(人均6565元),较广东11674.40亿元
7、(人均15030元)、江苏10631.75亿元(人均14397元)、浙江7670亿元(人均16570元)、山东10552.06亿元(人均11643元)等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n 目前实施的长株潭一体化工程为湖南省在新世纪最重要的战略举措,以期通过长沙、株州、湘潭三市在产业、信息、基础工程等方面的一体化,最终实现三市经济一体化,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的变革n 沿三市市域内湘江两岸发展的湘江生态经济带是这一战略的启动工程,该地带内的经济模式被规划定义为以零次产业/生态农业/旅游业/休闲产业/混合型商业等主导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n 岳麓山居于该经济带的北缘龙头位置,它的发展模式将是整个区域发展的一
8、个良好示范,对区域战略意图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先锋作用。2 长沙述略n 地理格局:湖南境内西部为相对贫瘠的丘陵山地,东部多平原,长沙则位于东部最富庶的东北部地区。湘江纵贯全城,邻水江岸商埠码头云集,路网交织,水路密布,整体上呈现群山抱合、水映洲城的地理形态。沿湘江计有浏阳、捞刀、靳江、沩水诸河汇入,岳麓、莲花山、谷山、鹅羊、书堂等山秀立其间,更有月亮岛、桔子洲、傅家洲等洲岛陆续点缀江中。n 历史沿革:据考距今2015万年前已有原始先民出现,先秦末期长沙发育成为楚南重镇。秦时设长沙郡,汉改郡为国,其后二千余年,长沙向为历代郡、州、路、府设治之所。1933年始建长沙市。长沙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
9、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为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n 社会状况:全市土地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2000年全市总人口583.1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90.11万; 2002年长沙市年末总人口595.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9.10万人,农业人口396.40万人。n 经济发展:长沙作为湖南中心城市,近年来经济总量一直稳定在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3-4个百分点。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2.9亿元(人均13747元)。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9021元,比2001年增长9.9%,考虑物价因素
10、,实际增长10.8%。产业结构开始走向高级化。n 人文传统:长沙自古即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岳麓书院是这一传统的集中象征,是有宋以来新儒学派的集大成之地,该学派强调经世致用,因此,近代长沙始终居于变革前沿,在政治、军事、传播、教育等领域专擅。这一优秀人文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长沙有近23所综合性大学和学院,同期有10余万人在读,大部集中分布于岳麓山周边地带,其独特的开放型校园区,很好地体现了兼收并蓄的人文精神,历经磨变而未衰,可说是长沙英雄主义性格的一个象征。n 消费城市: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下,长沙在旅游、休闲业和传媒业、娱乐业等商业领域有突出的表现,它更经常以消费城市的面貌出现,遍布全城的娱乐休闲场
11、所使得长沙以所谓“俗文化”著称。这根本上源于社会性格和自然气候的综合作用。n 市井文化:湘人喜参与的乐群性格以及对热闹场景的关注程度都比较强烈,加之长沙地处多水的长江中游,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气候炎热潮湿,因而人们性喜户外休闲纳凉消夏。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餐饮、疗养、娱乐、地方戏剧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大众消费为主导的媒体中,长沙人并未忘记自己的精英文化,经常可以在娱乐性的节目当中看到严肃的学术论坛如千年论坛等节目,其场景就设立在前辈大儒们曾经论经讲道的岳麓讲堂之上。n 未来发展:长沙市在上世纪末酝酿了多个关于新千年自身发展的计划,如长沙市总体规划长沙市历史名城保护
12、规划,正在进行中的长沙湘江滨水区及桔子洲景观规划等等,在这一系列规划中,都对岳麓山风景区的价值给予充分重视和极高的期望。n 长沙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为“使长沙市成为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名市”;可见对城市的山水格局保有极大的信心和归属感。l 自岳麓山顶鸟瞰长沙3 岳麓预览n 自然地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古城长沙的湘江西岸,约东经112°4448,北纬28°2027。包括以岳麓山为主体的群山、南北东三面均为江河水体,属“长沙-浏阳盆地”西缘低山丘陵的一部分。据地质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直至今日。系
13、距今3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时代,这一带是一片汪洋的“古湘桂海湾”,岳麓山为浅滨海滩。古生代末期,随地壳运动逐渐抬升为陆地,渐次形成岳麓山的雏型;中生代时,形成岳麓山的基本骨架;至新生代,地壳本身继续运动,加上剥蚀、风化、冲刷等因素逐渐形成了岳麓山今日面貌。岳麓山由云麓峰、碧虚峰、禹碑峰、尖峰山、北极峰等10余座低山组成,中部高峻、南北渐低;东坡平缓,西坡陡峻。山脊线以云麓峰为转折,南段呈东南走向,止于左家垅村境内的靳江口;北段向东北延伸,止于湾潭,成一半月弧型,凹面朝向长沙古城。最高峰禹王峰,海拔300.8米,主峰碧虚山,海拔295.4米,其它山峰多在200米左右。岳麓山四周群山环
14、抱,西面有桃花岭,北面有石佳岭,南面有金牛岭、寨子岭,东面是天马山和凤凰山。n 水文气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隶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摄氏17,较长沙市区温度平均低4-6,季节推迟10天左右。全年无霜期平均27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400毫米,降雨日相对集中在4至7月。湘江由南向北流经本风景区东侧长约13公里,水量丰富,尤其在710月的丰水期内。水量变化明显,分平、洪、丰、枯四个水期,年平均流量2123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速0.45米/秒;岳麓山南北两侧分别为龙王港和靳江河,靳江河为湘江支流,系长沙与望城的界河,向东流入湘江,经本风景区段约6公里,宽50100米。龙王港源于道林,绕
15、风景区西北部,向东注入湘江。本范围内长约5.4公里,宽1020米。n 生物资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植物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云麓峰白鹤泉清风峡一带保存着大片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有如此丰富的自然植物资源十分罕见。据植物学家统计,全区内共有植物174科597属977种,其中有117科403属555种为野生种子植物,稀有珍贵的濒危树种,主要有皂荚、银杏、白玉兰等。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古树名木甚多,大多分布在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一带。主要种类有枫香、椤木、樟树、苦槠、栲树、银杏、女贞、罗汉松、桑树、槐树、黄檀、马尾松、山茶、紫弹朴、飞蛾楠等数十种。树龄最
16、大的是位于古麓山寺内的一株六朝松(罗汉松),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稍次的是云麓宫旁的古银杏,岁龄在1000年以上。再次的有麓山寺前的元樟,树龄在700年左右。此外还有大量的经济林木存在,如石榴、桔树、茶叶、楠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还是一座天然的野生动物园。长期栖息在这里的鸟类有画眉、黄鹂、杜鹃、麻雀、老鹰、猫头鹰等数十种,到本世纪初,这里尚有老虎、狼、豹、野猪等大型凶猛动物存在,仍然生存下来的动物有野兔、山羊、山鸡、蛇、狐狸等。n 历史文化脉络岳麓山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更经历数千年人文积淀,融祖国文化之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历代文化名人、思想巨子、高僧明道、骚人墨客都曾在此经营开拓, 是
17、一座享誉天下的文化名山。山上随处可见的历史遗存,是其辉煌人文轨迹的见证,始建于晋泰始四年的麓山寺,位于岳麓山中部,系全国重点佛寺之一,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隋舍利塔”于隋文帝二年(公元602年)砌建;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所创建的岳麓书院,系宋时四大书院之一,湖湘文化导源于此,历时千年;明代成化年间所建的云麓宫,道家号称其为“23洞真墟福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所建的爱晚亭,名闻遐迩,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岳麓山在近、现代革命史中,还是湘籍革命英烈聚会之地,辛亥革命时期众多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诸如黄兴、蔡锷等均长眠此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18、、蔡和森等,青年时期常在此游憩聚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并于此成立“新民学会”。 n 服务设施与社会经济概况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现有餐饮、商店、娱乐等各类设施21处(其中门面12处,餐饮点2处,照相点4处,游乐点2处,娱乐点1处),服务设施普遍档次较低,且分布不均衡。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地处长沙市岳麓区,规划面积35.20平方公里。涉及岳麓区的4街道1乡,总人口195984人(含高校学生10万),其中景区内人口约18200人。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内现有单位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主,其它还包括少量行政单位、宾馆、医院以及若干小型企业等。现有高等院校9所,以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为代表,学生约
19、10万人,教职工约1.3万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科研单位主要有4个,包括省中医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长沙矿山研究院和湖南省计量产品质检站等。其它单位主要有麓山宾馆、枫林宾馆、省人防办等大小20多家。n 经营状况目前风景名胜区主要的旅游收入来自麓山景区,其它景区均处于未开发状态,旅游收入以门票为主,2002年门票收入接近900万元,其它项目收入较少,主要为集中在索道和餐饮两项,2002年这两项收入分别为151万和72万元。景区的经营单位为麓山景区管理处,系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近年政府财政政策对事业单位实施“以事定费,以费养事”的拨款原则,而不是过去的差额拨款了,故除部分政府核定的
20、专项外,其余日常公用支出都要靠景区自身创收解决。表1-1 2000年至2002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经济收入统计(万元)2000年2001年2002年事业收入 11031170 1244门 票 669 793 890饮食服务 95 91 72文化娱乐 5.8 5.7 5.0苗木花卉 12 10 27索 道 155 165 151园林机具 91 54 38其他收入 75 53 61上级补助 394 264 408合计收入 1497 1434 1652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书-相关案例研究相关案例研究n 城市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n 开放型大学园区剑桥园区相关案例研究1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杭州西
21、湖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面积与岳麓山风景区类似,也因相似的地理位置而与周边城市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有类似的演变轨迹和发展形态,同时,也受到相似矛盾的困扰,因而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n 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西湖是整个区域,甚至是杭州市的灵魂所系,唐代时面积约10.8平方公里,现在则缩减为5.6平方公里,水体的流失在东部主要让位于城市发展,西部则主要表现为各类耕地的侵蚀。n 西湖风景名胜区目前的三大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
22、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
23、本风景区游览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 资源利用不当: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具有多重性。但目前对这多重性的风景区资源利用存在某些错位现象,如抽取地下水和拦截溪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将污水就地排放,照成水景受损水源受污染,片面满足交通需求而把停车场、道路盲目引入风景核心景区,都造成了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和破坏。n 在申报遗产工程正式启动后,杭州斥巨资对城区突破了规划后退红线和限高的建筑进行了严格的拆迁补偿,在相当紧张的土地中恢复出完整的滨水空间,并赋予新的城市活力和综合价值。n 对西部的整治举措则集中表现在西湖西进工程以及西溪规划等若干构想当中,核心目的也是首先拓展自然开放空间的体量,然后提高其整
24、体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人文容量等。n 管理系统的特征因为旅游业对杭州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当强烈,因此其园林局、风景管理处、文物管理局是三位一体,合而为一的,统称园文局,既俗称的“一套班子,三块牌子”,这样的部门具有远强于其他城市同类部门的行政管辖权限,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对高价值历史遗产的分割管理,在统一的管理框架下面,更有利于平衡各类资源,在其他风景区屡屡出现的产权不清,多头管理的混乱情景在杭州并不多见。2002-2020年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更建议在未来成立西湖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权限,发挥更为有效地监督和管理职能。对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最具有借鉴价值的在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把
25、对历史的考据/求证与对未来的前瞻性战略完好地结合起来,从合理规划、灵活实用的土地政策、综合有效的管理、资源控制、城市与风景的整体关系等方面,发挥其潜在的巨大价值。l 西湖水面流失状况l 山-湖-城的三维示意l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航片分析2 开放型大学园区剑桥大学自古希腊始,学园就是开放的公共场所,两千年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机构、体系以及教育场所的氛围无不是学术自由等西方教育理念的直接产物, 在空间表现形态上与我国迥异。典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园区。n 剑桥城: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学院则于1284年出现。现在,剑桥有31个学院,由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各学院历史背景不同,内部录取
26、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象一个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n 剑桥是一个小城,市中心到处是骑自行车的学生,但作为英国最重要的旅游地之一,每年以其独特的人文传统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前往游览,夏季城里游人如织。小城由各个学院组成,因而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氛,原理学院的庭院及哥特式的建筑,乡村美景就在城边。顺着剑桥河不远,就是英格兰的乡村,剑桥就是以这条河命名的。 学生数: 1997/1998年,15,821位,4661位研究生,2339位海外学生。n 作为一座文化古城。最著名的KingsCollege学院其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绝不亚于罗马大教堂和梵蒂冈大教堂。市中心及周边地域是全城主要
27、的购物区,构想新颖的玻璃顶棚设计,把最核心的购物区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既美化了城区,又充分显示出剑桥处在英国的多雨区。城内建筑特别是商店、旅馆和学生公寓大多超不过五六层,但风格各异,房檐及墙壁上的浮雕更是古朴而风韵。剑桥园区显示一种开放型校园文化的理想模式,对于岳麓山周边的大学区而言,在延续城/校一体之面貌的同时,应该汲取其优异的空间质量和人文环境,形成对城市的有力渗透和融合,使城区的居住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生态学的要求,即成为更适合人们进行步行、休憩、交流和思考的场所。在已有的历史积淀之上,通过科学的整治、经营与管理,岳麓山风景区及其周边的大学园区完全有可能发育成为具有强烈特征和吸引力的游览胜地
28、。l Kings College学院l 剑桥城的区域环境l 剑桥城平面:图中红色部分为各学院行政中心所在地,蓝色部分为校园区,灰色部分为居住、商业等混合区。l 春夏季剑桥城中的步行环境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书-前版规划分析前版规划分析n 前版规划背景n 规划特点评析n 实施状况统计n 问题与局限1 前版规划背景n 前版规划由湖南省长沙市规划设计院于1994年11月编制完成,当时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 规划特点评析n 基础调查详实,植物资源调查尤为丰富准确,但动物资源缺失。n 规划范围及各景区范围的确定基本合理,外围保护地带的范围也比较合理,考虑到了城区环境对风景区的
29、影响;n 规划的指导原则、性质和目标等具备基本的前瞻性,在当时的条件下较为合理地对风景名胜区的宏观关系进行了一定探求;n 规划对于风景资源保护强调较有力度,一定程度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利用相平衡的原则。3 实施状况统计n 根据规划实施的内容:包括对麓山景区整体景观环境进一步完善,如爱晚亭、禹王碑等的恢复与修缮,以及部分基础设施如道路、服务点的建设等等;n 未参照上版总规规划而实际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l 高山滑道:自长沙电视塔下至东大门内,全长1080米,落差150米;l 极目山庄:位于长沙电视塔西侧山顶,提供旅游服务;l 观光长廊:位于黄兴墓西侧山脊,1997年9月建成,除游览观光外,还可
30、提供茶室、餐饮服务;l 九龙壁:位于雷达站西侧山顶;l 科普园:位于禹王碑附近,内容包括爱迪生等中外名人雕像;l 鸟语林:位于步虚楼和黄兴墓之间的山麓,为承包经营的罩网式观鸟园;l 穿石坡水库:在建。新建的项目中,人工化、园林化倾向比较明显,与风景区性质不尽相符。4 问题与局限前版规划的主要局限源于历史的局限,即我国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导致10年后风景区的存在环境和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都有了很大不同,而且,风景区本身已经在2002年正式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因此,在更高的标准和更迫切的发展保护压力下,有极大的必要对该版规划做出充分调整,以适应目前多方面的需要,更对未来的发展态势做出科学的
31、评估和预测,以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对风景区的性质界定和总体把握需要有如下调整:n 需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对城市型风景区的性质重新认识,以便很好对城市和风景区的有机联系和整体存在状态做出准确判断。n 在各种不同的功能需要中分清主次,避免在核心的麓山景区进行过多的城市园林化发展内容。n 对风景区内外关系的分析需要透彻分析,在理解和处理上将两者协调起来,避免片面强调景区内部单方面的保护,导致风景区外围规划的操控性受到削弱,不能有效地协调二者的发展;微观及技术层面上的处理问题:n 需要预见到目前经济环境的发展方向,以便对城市发展用地的紧迫要求有足够的意识,在制订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时具备
32、前瞻性。n 给予生态环境的更多的关注,要从景观生态、人类生态学等多角度对风景区内的资源潜力进行充分评估和论证;对植物资源以外的水资源和动物资源均需涉及;n 强化内外交通处理,合理地组织游览方式和路线,需要在在机动车交通与步行系统之间充分权衡利弊;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书-规划的依据/原则/方法/概念规划的依据原则方法概念规划依据n 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02)40号;n 关于编制岳麓山、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问题的复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办公厅建办城函(2002)524;n 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
33、通知; 建设部文件建城(2001)83号;n 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建设部文件建城(2003)77号n 关于印发湖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湖南省建设厅文件湘建城(2002)446号;n 关于印发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湖南省建设厅文件湘建城(2002)447号;n 关于岳麓山晋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调研情况的汇报;湖南省建设厅文件湘建城(2002)459号;n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n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及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n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n
34、其他法规: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n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n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n 长沙市历史名城保护规划(2002)n 长沙市岳麓区分区规划(2003)n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规划原则n 基本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n 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不可再生的各类资源要严格执行保护优先的原则,如重要价值的风景资源、文物、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等,均需要充分维持其良好的存在状态,确保其拥有永久性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自我调节的机能。n 地域文化先导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征,对于文化多样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并自觉运用和渗
35、透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中。n 人本主义原则:注重城市型风景区的典型特征,充分关注风景区与城市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尊重公众的合理需求,追求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而非片面强调刻板的隔离式的保护;n 指导/服务并重原则:在充分发挥规划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的同时,也注重对管理体系效能的优化,从管理者的角度使规划的服务性更趋改善;n 前瞻性/操作性均衡原则:协调规划的理念与现实运作的关系,避免过于理想化而削弱实际操作功能,同时也注意避免过于迁就现实因素而使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受到损害;规划方法n 通过充分的分析、比较和论证,辅以各类精确的科学实证手段,在所有基础方向上形成判断,然后归纳出规划的
36、基本概念和发展策略,最终深化形成规划的各个层面和专项部署。n 针对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寻求相关案例的研究和支持,并注重宏观关系的论证和分析,在按照规范操作的同时,对重要环节增补适当的分析研究力度。n 充分运用已有的技术手段和知识累计,在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植物生态、城市生态学等多个生态学分支研究之上,运用技术统计和地理信息分析的手段进行科学论证。n 规划研究的工作流程:l 古长沙 规划概念在进行深入的规划流程前,首先要确立几个基本战略方面,以此出发,作为整个规划的重点和重中之重,并贯穿在规划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中。n 延续传统本质,塑造整体新格局岳麓山的岛屿化趋向:古代格局中山水洲城四要素是
37、由西向东依次平行并列,相互间没有冲突和包容;发展到当代,城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已突破原在河东的老城范围,形成向河西岳麓山北、东、南三面包围的态势。在未来长沙的版图中,岳麓山的主山将深深嵌入城区,各个从山将日渐被城区包被,成为一个个孤立的岛屿,整个山系将成为市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山水洲城格局的本质:平行并列的传统山水洲城格局已成为历史,但不论形式如何变迁,其蕴涵的天人合一的本质亘古未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内涵仍然富有生机。虽然城市空间的拓展必然带来对山、水、洲这些自然空间的渗透和压迫,带来一系列冲突和矛盾, 但这种趋势也暗示出一种人与自然之间更紧密的关系,揭示二者之间除了泾渭分明的并列之外,更有一
38、种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可能性。山城互鉴,水映洲城的新格局:妥善协调内外矛盾关系之后,古已有之的山、水、洲这些自然因素,必然能够延续传统山水格局所蕴涵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本质,更有效地为城市带来生态和文化活力。在新纪元中发展独特的新的山水洲城格局,形成城中有山,山外有城,一水中分,水中有洲的美好景象,是本次规划的最终使命。n 建设生态基础,完善自然体系作为风景区存在基础的,是岳麓山的各类自然生态资源,而岳麓山所具有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经历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后,已经呈现支离破碎的存在状态,完备的生态系统已经受到很大损害,特别是至关重要的水资源、表土等流失严重,迫切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恢复整个生态
39、系统的质量,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的评估,对于不同区域确定保护、恢复、营造的不同模式,并着重恢复生命之本的水资源、土壤和植被等各个基础环节,是积极地完善风景区自然基础的必然途径。n 彰显多元魅力,升华文化意境岳麓山沉厚的人文积淀及其在当代的深刻影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儒、释、道三教共存,古老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不可多得的文化多样性,具有非凡的魅力,但多元并不代表各种文化可以混乱杂陈,在各种文化遗存中,需要充分重视主次源流,通过合理的文化梳理,有效的游览组织,可以保持良好的时序和多样形态。对于风景区内的文化意境,根本一点在于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其文化魅力凝聚在风景意境中,
40、如何使这种魅力通过洗练的空间意境彰显出来,也是规划的基本使命。n 合理承载观览/休闲的双重功能在风景区所承担的各类复杂功能中,与人类现实生活最密切的就是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观光游览活动总的来说趋向于快速游览模式,需要各种机动车服务的支持,对边际消费形式的要求也不强烈,游客的大部分时间处于移动状态,针对观览功能需要提供的多为合理流畅的游览序列和景点组织,游程、代步方式、导游等等是主要的服务形式。而度假休闲则多为慢速移动的人群,甚至是静止的、长时间处于固定场所,因而对餐饮、交往、私密场所、娱乐等等消费形式的依赖强于前者,两种人群需要尽可能分离,减少交叉和相互干扰。目前风景区在处置
41、这两种基本功能时比较模糊,未能有效区分何种区域适合何种功能,为两种人群设置相应的服务系统,将关系到风景区各个部分的定位是否明确,以及整体格局是否具备充分的效用。因此,最大限度满足两种基本需求又不造成相互干扰,是规划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规划说明书-现状综合分析现状综合分析n 空间景观n 开放空间n 土地利用n 交通环境n 生态资源n 旅游市场n 服务管理1 空间景观n 山体的自然结构和天然气象善化县志载:岳麓山,县境大江之西,山足为麓,一名灵麓。高明广大,具岳之体。这里将岳麓比为南岳衡山之缩影,主山奔腾,从山拱卫,就山体结构而言,它确实具有大型山系的气象。岳麓山一屏开拓
42、如掌,绝飞孤立耸峙,有天马/凤凰/玉屏横秀于前;桃花/仙窝衬托与后;南列金牛/金盆,北卫云母/圭峰,群岭簇拥,势若奔骏。因此,在长沙的山水洲城格局里,它成为核心的地理要素不是偶然的。n 山水格局中的核心地理要素:岳麓群山南北走向,因此横成岭而侧成峰,各个方向上都有作为过渡层次的从山环侍,因此景观层次丰富,步移景异,在城市范围中各个角度和距离上观山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是长沙市的绝对地标,因此是其山水洲城格局中的核心地理要素,是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线的首要因素。n 不同距离与城区的视觉联系近距离社区的视觉通道:湮灭不存,残留缝隙。因为建设密度较大,这一距离的视线通道大多湮灭在楼宇中,只有残留的
43、缝隙中偶尔闪现岳麓山的支离片影,这对于周边社区的居住环境以及岳麓山的形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亟待恢复这种距离上的视觉通道,使周边居住区能够大体做到开门见山,改善社区的景观质量。中距离岸/洲的视界:最佳效果,仍有削弱。从湘江两岸和桔子洲上观赏岳麓山应当是最佳效果,洲、江、山、城由近及远,层次丰富,且山体最优美的轮廓也在这个方向上,因此,在这个视线范围内保持适当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尤为重要。远距离城区:借助城市廊道,维护天际线。对于面积更大,距离更远的城区,岳麓山表现为地标和城市天际线,主要通过联系两岸的主要桥梁和道路来实现对景。或者,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设计导引专项所确定的空间走廊来保持与岳麓山
44、与广大成区的联系。n 人工构筑与山体的关系以北为规划新区,市府行政轴线所在,以南为大学新城,文化轴线所在,因此岳麓山南北两面的建筑以现代风格的建筑群落为主,对建筑控高较为宽松,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东向则位于江/山之间,且多历史风貌建筑,是现代教育的灵魂所系,因此无论从历史街区的保护还是山水天际线的维持,都应严格控制此区域的建筑高度和传统风貌;l 东部山体鸟瞰l 从南部大学城鸟瞰l 西部桃花岭一侧鸟瞰l 从北部咸嘉湖鸟瞰l 近距离裸露山体界面的工程化处理l 近距离社区内的狭窄视觉通道l 在新的市政府方向形成与岳麓山的对景l 自橘子洲上眺望岳麓所见的丰富优美的层次感和天际线l 东部建筑对山体的
45、侵占形成对景观的破坏局面l 大学园区内丰富的具有历史感的构筑n 标志性建筑岳麓山天际线以柔美妩媚为主,无挺拔山峰,因此,在山脊上不宜设高耸的所谓标志性建筑。尤其是象现在尖锐突起的电视台及雷达站等应搬迁。考虑到服务与观光远眺的需要,可以设置开敞的观景平台和不超过2层的古典式休闲服务建筑,建筑的形制,特别是屋顶的曲线一定要柔和,以吻合山顶轮廓线。主要结论与判断:n 岳麓山具有良好的地形地貌条件,是长沙山水洲城格局的基本要素,是长沙市的主要地标。n 岳麓山的最佳视觉效果在洲/岸一带,但周边社区则因建设密度过大而阻断了山/城市之间的联系,需大力疏通。n 岳麓以东是最佳景观面,湖大、师大一带建筑风貌有很大潜在价值,但密度高度等需削弱,风貌须净化。n 岳麓山优美的天际线是长沙的资产,其优美风格不适宜构筑突出的标致性建筑。2 开放空间n 开放空间的主要价值和影响l 城市开放空间可以有效地改进周边地区的人居环境和商业活力,是城市地带最有价值的空间形式之一。l 可以保存和创造最佳的城市景观,并为最有价值的标志物留出视线走廊;l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深圳合同协议书范本
- 小学生安全教育演讲稿
- 2025【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2025陶瓷砖供销合同模板
- 2025年附条件合同的法律特性
- 卫生学校学历教育中心
- 心脏病产后的护理
- 2025年华南地区室内环境质量保证合同(适用于建筑材料交易)
- 初中生物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2课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北师大版2024)
- 2025技术转让与合作合同
- 儿童抑郁量表CDI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之第八讲坚持新闻真实原则课件
- 工艺管道伴热管施工技术方案
- 各层次养老机构定价方法及案例
- 二方审核计划
- 优秀病例演讲比赛PPT
- 吉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 最新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公司员工基本礼仪培训ppt完整版课件
- 工程项目综合应急预案(通用版)
-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与仿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