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贸、国商2008级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预选学生信息及指导老师选择意向填写注意事项:1、 学生只能在国贸系范围内选择指导教师(符合下列第2条的同学除外)。2、 获本院(含经济系、金融系及国贸系)推免研究生录取的同学,请在“论文指导老师”栏目中填写已报考的导师(未选定硕士导师的同学除外)。3、 请务必填写是否留学生,留学生务请填写国籍。4、 请不要代填。5、 学生与教师之间作双向选择,志愿表中的“学生信息”供教师选择学生时参考,教师也只能在本系范围内选择学生。6、 每位老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7人。(人均指导学生人数待参加毕业论文学生总数确定后才能决定)7、 请留学生不要扎堆选择相同指导老师。 国贸系
2、教师概况:教师总数:16位 职称结构:教授:6位副教授:7位讲师: 3位 学位结构:博士学位:13位硕士学位:3位 卫迎春老师出国,刘丽明老师生病,不参加论文指导。参加论文指导教师:14位。国贸系教师简介(主要采用我院网站上公布的资料) 1. 刘海云姓名: 刘海云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62年6月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学历、学位:1983年武汉汽车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电话
3、: 87543752E-mail :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学主讲课程: 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跨国公司主要著作:(1)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2) 权变策略,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3) 中国证券市场与证券投资,第一作者,1997年。(4) 名牌工程-中国著名企业管理案例库,中国出版社,1998年。(5) 跨国公司经营优势变迁,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主要论文:(1)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国际贸易问题,1992.4(2) 随机条件下外贸交货期模型及应用,武汉工学院学报,1992.2
4、(3) 对出口商品价格调控的思考,国际贸易,1993.1(4) 对外贸企业经营目的再认识,国际贸易,1993.10(5) 应用盈亏平衡原理,优化外资企业资金结构,国际经贸探索,1992.4(6) 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方式与趋势,国际经济合作,1992.11(7) 西方跨国公司多角化经营动因,集团经济研究,1993.2(8) 世界服务业国际化与我们的选择,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4.1(9) 研究与开发国际化与我国机电工业对策,科技导报,1994.5(10) 我国跨国企业财务战略,国际经贸探索,1994.5(11)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理论背景投资研究,1997.11(12) 规模经济与发展中国
5、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问题,1998.8(13) 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结构的扭曲及其纠正,国际贸易问题,1998.2(14) 外贸企业改革:制度创新比规模经营更重要,对外经贸实务,1998.9(15) 欧洲化还是全球化:欧盟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和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合作,1998.12(16) 从跨国公司管理特征及变化看大中型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17) Two Stages Model and FDI Poli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Kiel workshop in M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6、 policies, 25-27 April 1999, kiel, Germany, 1999.4(18) 湖北工业的国内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湖北21世纪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12(19) 中外合资与独资企业经营绩效的比较分析,管理现代化,2000.2(20) "入世"对我国海外投资的影响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0.9(21) 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思考,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22) 资源论与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与合作化,科研管理,2000.6(23) 跨国公司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国际商务,2001.1科研项目:
7、(1)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证券市场与证券投资研究,1993.6-1995.6(2) 武汉市软科学基金: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效益测度,1997.9-1998.12(3) 欧盟多国公司与欧洲市场一体化(国际合作项目)(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研究项目),1998.5-1999.12(4) 湖北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印染废水光化学脱色技术产业化研究可行性研究)1997.8-1998.7(5) 湖北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湖北省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1万元)1998.8-1999.12(6) 湖北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加入WTO对湖北工业影响的模型及实证研究(20001P2401)2.5万,2000.9-2001.1
8、2(7) 武汉市软科学重点招标项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武汉工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0-8.2001.7(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网络组织创新及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00CJL008),2000.7-2002.6(9) 横向课题:加入WTO对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的影响,2000.6-2002.1(10) 横向课题:我国经济的国际化问题研究,2000.6-2002.6 2. 张建华姓名: 张建华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65年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
9、科学创新基地“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2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学历、学位:华中理工大学工学学士(计算机软件专业,1986)、经济学硕士(1991);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1996)工作经历: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院1994)助教(1987)、讲师(1992)、副教授(1996)、教授(2000)英国阿伯泰大学访问学者(1998)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00-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兼人文社会科学办公室主任(2001.5-2008.5)电话: E-mai
10、l : ;主要研究方向: 增长与发展、产业经济、国际经济主讲课程: 发展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主要著作:贫困测度与政策评估-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问题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发展经济学(共同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网络组织的创新与应用(主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结项成果)农业与工业化(中下合卷),(撰写第1,2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发展经济学教程(副主编)(主编张培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荣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著
11、作荣誉奖,2004年);2007年修订版国际投资学(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创新激励与经济发展(独著),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 企业重组的理论与运作(主笔),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 新发展经济学(第9章)(合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修订版,1992年初版(荣获湖北省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合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11月(荣获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奖,2001年)主要论文:张建华:从武汉城市的新定位看武汉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研究2010年第2期第26-29页张建华等:我国
12、居民储蓄存款误差修正模型与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04)刑斐、张建华: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影响,经济研究,2009(6),94-104刑斐、张建华:我国创新支持政策:理论分析及其有效性检验,当代经济科学,2009(4),63-69张建华:论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与再革命,理论月刊,2008(7) 张建华、李博:KLEMS核算体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8(4) 张建华:改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_分类实施评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杨晶、张建华:国际贸易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经济经纬,2008(1):4750 刑斐、张建华.外商
13、技术转移、创新激励与东道国引资政策走自主创新道路,我们能依靠外国技术吗? 财经研究2008(11)彭建平、张建华: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效果经验分析.当代财经,2008(1) 李博、张建华:基于KLEMS体系的中间投入核算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6)张培刚、张建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张建华,涂涛涛.结构突变时间序列单位根的“伪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3)涂涛涛,张建华: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效应-基于分位数回归法. 南方经济,2007(7)张建华、温杰:首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暨庆祝张培刚教授95华诞学
14、术研讨会综述,江汉论坛2007(10)张婧、张建华:论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科技管理研究2007(3)彭建平、张建华: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R_D投入效果实证分析.系统工程2007(12)张建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城镇贫困问题,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8-58慈勤英、张建华:中央、地方与公民权利中国城镇反贫困政策地区差异研究的综述与反思,江海学刊2007(5)陈立中,张建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进程间的动态联系,中国人口科学,2007(1):53-59陈立中,张建华:解释贫困:一个多样化视角,改革与战略,2006(7):90-92张全红,张建华:外国直接投
15、资对我国城市贫困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7(9):80-86张全红,张建华:中国的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的变动:1981-2001,经济科学,2007(4):15-24张全红,张建华:贫困、经济增长与脱贫时间:基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南方经济,2007(3):38-45张全红,张建华:中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评估,南方经济,2007(5):75-82张全红,张建华:全球化与城市贫困: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分析,财贸研究,2007(3):16-20张全红,张建华:浅析贫困、经济增长与脱贫时间基于中国城镇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经济与管理2007(03)张建华,陈立中,总量贫困测度研究述
16、评,经济学(季刊),2006(3):675-694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3). 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边界的识别标准,科技管理研究,2006(5)张建华,李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制度根源,学习与实践,2006(7)张建华:重点理工大学如何发展文科中国高等教育,2006(9)陈立中,张建华: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南方经济,2006(8):55-67陈立中,张建华,中国城镇主观贫困线测度,财经科学,2006(9):76-81高云虹,张建华:贫困概念的演进,改革,2006(6):109-115高云虹,张建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
17、城市贫困的影响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7-71符宁、张建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成长制约探讨,商业研究2006(09)王成岐, 张建华, 徐文忠:谁从谁获益:中国制造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工业经济2006(10)张建华,胡济洲. 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中国电力对外贸易J. 改革,2005,(5).涂涛涛,张建华. 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分布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05,(4).张建华,梅胜,张格. 交易成本:外包现象的一个解释视角J. 商业研究,2005,(7).涂涛涛,张建华. 跨国公司R&D投资的国别选择J. 统计与决策,2005,(7). 李娟,张建
18、华. 日本经验:中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独特性J. 江汉论坛,2005,(6). 陈蔚,张建华. 政府在都市工业发展中的政策选择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张建华.企业网络:发展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长江日报(求知)2005年4月14日第12版 张建华.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几个重要问题J. 科学中国人,2004,(3). 张建华,卓凯. 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J. 改革,2004,(3). 张建华,梅胜. 武汉市软件产业R&D活动与东部9市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04,(8).张建华,刘庆玉. 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
19、题,2004,(6).张建华,刘仁军. 保罗罗默对新增长理论的贡献J. 经济学动态,2004,(2).张建华.企业网络组织的生成: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分析,经济学季刊2003年4月总第2卷第3期(该文荣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张建华,欧志明. 企业网络组织的比较与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1). 王成岐,张建华,安辉.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J. 世界经济,2002,(4). 欧志明,张建华. 企业网络组织的演进及类型研究J. 决策借鉴,2002,(
20、1). 张建华. 从美国“新经济”看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重建J. 当代经济研究,2001,(3).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2).张建华. 发展经济学的新生与前沿问题J. 经济学动态,2001,(4).张建华,郗璟. 略论金融先导与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选择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张建华.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中的系统论思想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张建华. 追踪学科发展 益于教研启迪J. 财经科学,2001,(4). 欧志明,张建华. 企业网络组织及其理论基础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万圣君,
21、张建华.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问题研究J. 新金融,2001,(2).张建华. 罗默的内生增长论及其意义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万圣君,张建华.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问题研究J.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张建华. 论改革条件下我国创新机制的转变J. 经济评论,2000,(4).张培刚,张建华. 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J. 经济学动态,2000,(9).张建华.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J. 经济学家,2000,(1).张建华. 制度创新与技术转移的市场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4).张建华,许宏. 教育产业化问
22、题辨析J. 高等教育研究,1999,(6).张培刚,张建华,方齐云. 简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J. 当代财经,1998,(1).张建华. 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1997,(7).张建华.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1996,(5).方齐云,张建华.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研讨会述要J. 经济学动态,1996,(1).张建华,宋德勇. 湖北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张建华. 制度创新与农业发展关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1995,(4).张培刚,张建华. 中国经济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地
23、位和作用J. 经济学家,1995,(6).张建华,刘小怡. 9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及其学术贡献J. 经济学动态,1995,(12).新华文摘1996年第3期转载。张建华. 对二元经济理论及其实质的再认识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张建华. 1994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术贡献J. 经济学动态,1994,(12).张建华. 关于制度经济研究两种倾向的思考评加尔布雷思与科斯的制度分析J. 经济评论,1994,(4).张建华. 农业与经济发展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机制分析J. 江海学刊,1994,(5).科研项目:作为负责人目前在研重要课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管
24、理和研究数据库的初步建设和统计分析,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2010年(40万)丹江口经济开发区经济与产业规划,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对口帮扶项目(湖北省脱贫帮扶奔小康重点单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2008)国家发改委(国家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项目,006)(2008.11-2009.9,8万)模块化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2008)中国科协招标项目(2008ZCYJ07))(2008.5-2009.9,20万)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200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6&ZD035)(2006.11-2009.11,40万)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与长期增长战略
25、研究(2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项目(NCET-05-0655)(2006。1-2008.12,20万)2008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惠及农村贫困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F005)(2008.4-2008.11,8万,二等奖)2005湖北省十五规划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新型工业化与湖北支柱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项目批准号2005-018)(2006.1-2007.6,1.5万)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城镇贫困人口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批准号:05BJY037 (2005.11-2008.10,7万)2006武汉市政策法规
26、与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招标项目:科技领引与服务于武汉现代制造业的研究(2006-03)(2006.1-2006.11,5万)2005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公共财政政策支撑研究(项目批准号2005DIB6J183)(2006。1-2008.7,60万)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评估(项目批准号:70473025 )(2005.1-2007.12,14万)2004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武汉都市工业园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2004-3)(评定为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结项号:武科软评字2005-040号))(2004.6-
27、2005.8,5万)200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新型工业化战略研究,批准号:02JA790024(2003-2006,3万)200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东湖高新区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光电子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2001d066200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网络组织的创新及其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批准号:00CJL008,结项号20050215)评定为优秀,4万199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清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批准号:99JD7900021998年国际合作项目(中欧高教合作项目):欧洲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失业问题研究荆
28、门市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08-2009,15万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基于新版(2005年)标准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模型与软件开发,(2005。12-2006。12)18万北京新影百闻老故事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数字付费电视市场发展研究, 2006年4-12月创业园发展研究,2006年4-12月民间融资与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2000.72002.12)3. 卫平姓名: 卫平性别: 男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 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术带头人之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经济研究所
29、所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委员深圳市软科学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创新基金评审专家 学历、学位:198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198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留校执教至今。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工作经历:198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198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留校执教至今。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电话: 02762365616/87544932E-mail :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主讲课程: 国际风险投资,国际商务谈判,企业经济研究,市场研究,经济调查方法
30、等主要著作:出版著作及教材(合著、主编、参编)16部,主要有:(1)中国光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北京:标准出版社,(2006) (2)未来中国农业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3)名牌工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4)现代推销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该书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全国十大新华书店常备书(5)创业与公共关系,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6)重返关贸总协定的经营对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7)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全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该书被列为多所高校的MBA教材(8)系统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31、(1988)。该书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论文: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有:(1)美国风险投资的利率不敏感性实证分析,载国际贸易问题(北京)2004年第4期(2)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创新,载投资研究(北京)2000年第5期(3)日本与美国光电子科技战略比较研究,载中国软科学(北京)2004年第3期(4)深圳光通信产业快速发展探因,载深圳特区科技2005年第12期(5)建设“创新型深圳”及其示范工程,载深圳科技专家委员会会刊2006年第2期(6)温州高新技术研发平台与科技园区建设研究,载决策科学2005年第3期(7)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博弈的委托代理分析,载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9
32、期(8)风险企业管理者问题初探,载广西经贸2001年第5期(9)湖北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阶段与微观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北京)2000年第5期(10)民营科技农业企业转移技术的创新研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12期(11)加入WTO后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载医学与社会2001年第6期(12)光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建立一流的基础研究基地,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13)知识创新与光电子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14)我国光电子的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载中国高新区,2002年第11期(15)高新技术改造武汉制造业方略研究,载
33、武汉软科学,2003年第2期(16)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制造业的技术选择研究,载价值工程2003年第1期(17)购并成功的另一半,载经济导刊(北京)1999年第5期(18)全球企业并购浪潮的背后,载大众企业管理2000年第2期(19)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平等与互利,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增刊(20)试论大学教学两阶段,载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21)大学教育的“生产”与“自我生产”,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科研项目:主持和参加近30项课题研究,主要有:(1)民营科技企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实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2)中国光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
34、究,国家科技部“973”前期重大项目(2001)(3)我国光电子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004)(4)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2002)(5)中国光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03)子课题(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6)新兴工业化与湖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湖北省科学技术厅重大招标项目(2003)(7)高新技术改造武汉制造业方略研究,武汉市科技局重大招标项目(2001)(8)科技强市战略研究,武汉市科技局项目(2003)(9)深圳光通信产业现状调查和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招标项目(20
35、04)(10)深圳市重点科技企业扶持政策研究,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招标项目(2005)(11)深圳市南山区科技中介现状及对策研究,深圳市南山区科学技术局重大招标项目(2005)(12)东莞市石碣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委托项目(2005)(13)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温州市科学技术局招标项目(2005)(14)武汉与南京、杭州、沈阳、成都等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研究,武汉市科技局招标项目(2004) (15)湖北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研究,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项目(2004)(16)武汉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武汉市经济委员会委托
36、项目(2002)(17)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武汉市江汉区政府委托项目(2000)(18)风险投资组织模式与运行方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基金项目(1998)(19)投资银行业务与风险投资工具创新研究,湖北证券公司项目(1998)(20)湖南湘泉集团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 上市公司项目(1998)(21)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项目(2001)4. 韩民春姓名: 韩民春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68年10月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学术兼职: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国际贸易与投资委员会 理事
37、湖北省世界经济学会 副秘书长社会工作: 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北省委委员,省委对外联络部主任 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2006年-2011年) 民建华中科技大学总支副主委学历、学位:2006.12-至今 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1998-2001 在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1997 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获硕士学位工作经历:1993-1994 南方证券公司武汉分公司和湖北汉富国际期货交易有限公司 兼职金融分析师1990-1994 中国银行武汉分行 先后从事银行计算机管理、外汇管理、国际贸易与非贸易结算、外汇买卖等国际金融业务。留学经历:2000-
38、2001年在意大利罗马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留学期间曾作为留学生会负责人,协助大使馆开展各项工作2001.6-8 在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大学教育等。近年获得的主要奖励:1. 2006年民建湖北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一等奖22005年获得民建中央全国优秀会员称号3. 2004年 获得民建湖北省参政议政优秀个人奖42004-2005度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52002-2003年和2003-2004度两次获得教学质量二等奖。6. 2003年指导的本科学生论文,获学校优秀论文奖。7. 2003、2004贺2005年所指导的实
39、习队,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优秀实习队奖。8. 2003年指导的本科学生论文,获学校优秀论文奖。2007年指导的本科论文获得两项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一等奖。9. 2003、2004和2005年所指导的实习队,连续三年获得学校优秀实习队奖。被湖北省政协大会所采纳的提案:1.2003年 提交“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问题”提交全国政协。2.2004年 被湖北省政协会议采纳三项议案: 区域文化建设与湖北经济发展十堰市公交公司改制的调查与思考湖北省投资环境的研究3.2005年被湖北省政协会议采纳四项议案:提升武汉光电子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2005年湖北省重点提案和优秀提案奖)对武汉道路交通建设中的问
40、题与建议 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回收工作的建议(合作)对城市发展与土地征用问题的调查与建议(合作)4.2006年 被湖北省政协会议采纳两项提案:以东湖开发区为核心整合武东地区高科技园区及其产业的建议依法管理中小学生课外培训的建议5.2007年 被湖北省政协会议采纳一项提案关于加强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6.2008年 被湖北省政协会议采纳一项提案关于拆除东西湖区107国道收费站,打通1+8城市圈交通瓶颈的建议电话: E-mail :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主讲课程: 国际投资,国际金融,WTO专题,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经济学主
41、要著作:(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3)欧盟中小企业发展与政策(“十一五”规划丛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出版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待发)(5)博弈论,主编(2),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6)国际金融(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7)互联网经济学导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论文:(1)WTO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2月。(2)(
42、2)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FDI in the East and Middle/West of China, The Seven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2008.5) (ISTP收录)(3)基于贸易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一期。(4)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相关关系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7 年第2期。(5)基于贸易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的微观经济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9期。(6)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战略性自主创新政
43、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年第6期。(2)(7)自主创新与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当代经济,2007年第2期。(2)(8)补贴与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对外经贸实物,2007年12期。(2)(9)中国光电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0)纺织品贸易摩擦会升级为贸易战吗,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第651期,第四版整版。(11)The Impact of Multinational Auto Manufacturers on the Market Structural of Chinese Saloon Car Industry,Canadi
44、an Social Science, Volume 1 No.1 2005, 28-34.(12)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发展经济学论坛(武汉大学电子期刊), 2005年第1期。(13)小议国有公共事业部门的改制,企业导报,2004年增刊,2004年11月湖北省“企业改革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14)跨国汽车公司对中国轿车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12期。(15)从“特保”案例看中国出口贸易激增中的隐忧及其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4年第11期转载。(16)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理论与实践,国际商
45、务,2004年第5期。 “200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人大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4年12期转载。(17)我国银行清算体系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中国自然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18)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优势的形成与信息化基础,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1期。(19)地域文化对湖北投资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当代经济,2004年第4期。(20)制约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实施的几个因素,“企业信息化征文选编”,国家经贸委、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5-111。“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创刊号全文转载,2003年6月18日。 (21)解读技术
46、性贸易壁垒协议的管理学意义,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2期,25-27。(22)教育的国际化与ISO质量体系认证,高等工程教育,2003年第1期,42-44。(23)互联网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对决策的影响在线商品价格的实证研究,第2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研讨会,2002年11月,53-58。(24)美国信息经济的悖论与风险的反思,第六届两岸中华文化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2002年7月, 307-315。(25)互联网环境中的交易成本减少与企业制度变迁,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7月。(26)Minchun Han, The Choice of Financial Regime Transition Af
47、ter China WTO Accession, Global Finance Conference(GFC全球金融年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May 2002,47-58.(27)号脉地摊经济中意地摊经济之比较,经济学消息报,2001年7月6日,NO.444,第1版;(28)资金利润电价计算方法及改进,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年11期,33-35;(29)国外地摊经济的启示,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6月14日第10版;(30)网络商品价格搜寻与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1 第2 期,43-47;(31)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优势与跨国发展方略,理论月刊,2001第2期,59-61;(
48、32)从 “数字鸿沟”看世界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太平洋学报,2001第 1期,54-61;(33)关于互联网若干问题的微观经济分析,经济问题,2001年第1期,15-18;(34)西部大开发中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1期,18-20;(35)网络经济中的创新与风险,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0年第6 期,23-30;(36)福特公司“新经济”对信息技术应用及一般意义的思考,经济学消息报, 2000年11月3日,NO.409,第1版;(37)欧元的主要不稳定因素,金融科学,2000年第1期,41-43;(38)信息社会对世贫富差距的影响,太平洋学报,20
49、00年第1期,54-58;(39)存款保险制度的优点、缺陷及克服方法(第二作者),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9年第2期,13-15;(40)论欧元中几个主要的不稳定因素,金融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50-53;科研项目:近年主要研究课题:1.2007年中 国 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基于自主创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研究”,项目编号: 2.2006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中的要素跨境流动及其对我国的政策意义。项目批准号:06JA790040。3.2006年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特色企业信息化道路研究。4.200
50、5年 中石化中原油田体制改革研究5.2003-2004参加湖北省科技厅“新型工业化与湖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6.2004年参加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主要研究光电子产业的竞争力问题。7.2004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基于网络环境的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8.2003年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湖北省大中型企业调查研究”。9.2003 -2004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校科研项目:“信息化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难点研究”。10.2003年10月受湖北省政府和民建省委的委托完成十堰市公交公司改制问题的研究。11.2002年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
51、金项目:“WTO规则的管理学意义及对我国企业管理观念和制度的影响”;12.2002-2003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环境中新的经济要素变化和中小企业的适应性研究”。13.2000-2001年在意大利罗马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期间,完成“China WTO Accession and The Choice of Financial Regime Transition”的研究工作。 14.2002年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校科研项目:“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环境中新的经济要素变化和中小企业的适应性研究”;5. 范红忠姓名: 范红忠性别: 男出生年月:&
52、#160; 1967年2月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学历、学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工作经历:1、2002年8月,参加在兰州举行的中国生态经济年会,并做专题发言。2、2003年2月,参加加拿大国际发展中心举办的资源经济学研讨会。3、2003年9月,参加中国留英经济学会和西安交大举办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与中国经济增长国际会议,并做专题发言。4、2004年6月,参加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与浙江大学举办的中国三农问题国际会议,并做专题发言。5、2005年1月,参加加拿大国际发展中心举办的环境经济学研讨会。6、2005年4月,将参加由联合国大学举办的贫富差距与
53、中国经济国际会议电话: E-mail : 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讲课程: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主要著作:主要论文:1、交通住房政策效应与生产和人口的过度集中,经济研究2008年6期2、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经济研究2007年3期3、产业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于经济研究2003年11期4、多中心城市的形成与政府政策的影响,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6期5、资本与人口流动及地区经济差异,于世界经济2003年10期6、对我国生产与人口分布现状与问题的比较分析,于预测20
54、03年6期7、西部生态移民问题及中东部地区在其中的作用,于农村经济2003年7期8、市场规模、地区投资吸引力与地区差距的逻辑解释及实证,于财经研究2004年11期9、市场、政府的力量及多中心城市的形成,于改革2004年6期10、地区经济差距与人口流动:基于七国大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比较,经济经纬2006年2期 11、Fan Hong-zhong. On Income Gap and Demand ScarcityC.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Editor in
55、Chief: Wei Wei. Xian: Sha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4.pp.828-831.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快速增长与城市化过程中生产与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2、主持校基金项目大都市区生产与人口的局部过度聚集和亚中心的形成3、以核心人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负责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工业的空间结构优化部分。4、以核心成员参与国家985创新基地项目“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负责有效需求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部分。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的理论支持系统研究(00BJL046)。参与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成本效益空间异置与利益补偿机制以陕西地区为例(40471054)。参与7、武汉科技局:科技引领与服务于武汉现代制造业的研究。参与 6.李昭华姓名: 李昭华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63年5月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级国际商务师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媒体在珠宝店营销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 节能路灯合同范本
- 煤矿副立井把罐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苦氨酸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合伙研发退出合同: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
-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 2025至2030年中国胶管锚固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葡萄园承包与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合同
- 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与人才发展战略
- 2025至2030年中国羽绒夹克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
- 2024年护师类之护士资格证考试题库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共100张课件)
- 委托调解民事纠纷协议书合同
- 林学概论完整版本
- GB/T 44458.3-2024运动用眼部和面部保护第3部分:水面游泳用眼镜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 中医四季养生之道课件
- 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2024版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
- 情感表达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公交驾驶员心理素质培训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