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_第1页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_第2页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_第3页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_第4页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嘉定区实验小学 汤丽红摘要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心理学告诉我们,操作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规律的感知过程,又是脑与手密切沟通把外部动作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因此,小学数学离不开动手操作,如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抽象”为“具体”。2、给学生提供设计制作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给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变“学会”为“会学”。 4、给学生提供动手玩耍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引言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国际上科学教育的重要理念。心

2、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新一轮课程改革抓住了我们当今教育中的两个最为薄弱的环节,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单纯的教师灌输、学生模仿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新教材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机会,让我们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参考教材与自编教材有机结合,努力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的基本策略。实

3、践过程一、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抽象”为“具体”。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数学本身是反映符号化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比较抽象、概括、枯燥。要解决这一矛盾,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

4、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什么叫“凑十法”很难理解。通过动手操作双色片,就能化难为易,弄懂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8+5时,教师先要求学生用8个红片与5个蓝片自己操作,结果找到几种不同的合并过程:(1)将两种双色片先合并在一起,然后一个个地去数,从1数到13;(2)将红片逐个放入蓝片行列中,边放边数,从6数到13;(3)将蓝片逐个放到红片行列中,从9数到13;(4)从红片里拿出5个

5、与蓝片凑成10,再把余下的3个红片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3;(5)从蓝片里拿出2个与红片凑成10,再把余下的3个蓝片合并过来,从而得到13。学生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几种方法的比较,就会领悟到第一种方法最慢且容易数错,第五种方法最快且不易错。这时,让全班学生再用第五种方法重新操作一遍,就能容易地概括出凑十法的思路,而且能自觉地接受用大数凑十来进位加的方法,既培养了计算能力,又初步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低年级学生对于什么叫围成很难理解。于是我请学生用小棒任意搭一个三角形,并请他们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搭法,如下图:我没有指出哪种搭法是错

6、误的,也没有马上请学生评析,而是问:如果老师在这些三角形内放一只小蚂蚁,你猜会怎样?学生都认为后三种搭法蚂蚁会逃跑。我又问:是什么原因?有的学生说:因为后三种搭法线段之间有空隙。我表示赞同。接着又问:还有不同的观点吗?有的学生说:因为后三种搭法三条线段没有全部围住。我及时表扬这位学生。“说得真好!因为这些图形的三条线段没有全部围成。那你们认为它们是三角形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表示否定。随后我请学生对照一下自己搭的图形,同桌互相评一评,说说理由并将错误的改正。像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搭一搭三角形,并互相评一评、改一改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围成”这一概念印象深、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极大地调动了

7、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给学生提供设计制作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设计制作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人们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 给学生提供设计制作的机会,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

8、在被誉为“东方魔术”的七巧板游戏中,我事先让同学们准备好一张正方形的硬纸片,剪成教材中的七巧板,让同学们回家标注好颜色,下节课就让每个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拼图,取名比赛。果然这节课非常活跃,拼出的图形各种各样,名字也惟妙惟肖,给我印象较深的有:独木桥;可爱的小哈巴狗;坚强的勇士;未来机器人;数字0;我在做广播操很有创意!说明我们的学生是非常有天赋的。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则要求学生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所造成的。因而在观察自制模型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借助

9、形象思维很容易找出结论。而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认识后,教师又安排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游戏。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非常认真地拼,最后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房子、机器人、小动物等。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交流,情绪高昂,兴趣盎然,他们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加热爱数学学科。三、给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变“学会”为“会学”。“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

10、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向思维的素材和生活原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二期课改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组织了如下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圆柱与四个不同的圆锥,请学生先比较一下圆柱与各个圆锥的高度,底面积是否相等。然后在各个圆锥的容器里装满黄沙,分别倒入圆柱内,要倒几次可以把圆柱形容器装满,并填好实验记录。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

11、地参与小组内的实验。急于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我请一组学生合作上台演示。(一人操作,一人记录数据)生:我发现圆柱与圆锥1的高度、底面积都不相等,我在圆锥的容器里装了三次多的黄沙才把圆柱形容器装满。我发现圆柱与圆锥2的高度相等但底面积不相等,我在圆锥的容器里装了一次多一点的黄沙才把圆柱形容器装满。我发现圆柱与圆锥3的高度不相等但底面相等,我在圆锥的容器里装了三次多的黄沙才把圆柱形容器装满。我发现圆柱与圆锥4的高度、底面积都相等,我在圆锥的容器里正好装了三次黄沙才把圆柱形容器装满。同时展示出记录表比较(填相等或不相等)高度底面积次数圆柱与圆锥1不相等不相等3次多一点圆柱与圆锥2相等不相等1次多一点

12、圆柱与圆锥3不相等相等2次少一点圆柱与圆锥4相等相等3次随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格,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一致得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在这一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亲身体验了发现的全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我请各小组合作用一根小棒将四边形框架固定,使它不再变形,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各小组群策群力,有的横钉、有的竖钉、也有的斜钉,操作热情非常高涨。随后充分展示学生操作的结果,让学生自己来评析。他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把小棒斜钉的,也就是把四边形的一部分变为三角形的钉法,它就

13、不会变形了。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四、给学生提供动手玩耍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

14、学习的主人。 在“物体的表面”这堂课中,为了突破“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知道哪些物体的表面可以描出,哪些物体的表面不行”这个教学难点,我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我让学生从桌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完整地摸一摸它的表面,并把摸的感觉告诉大家。初步建立平面和曲面这两个概念。怎样使学生对平面和曲面有更深刻的认识,知道描平面比较简单,而曲面比较麻烦呢?我就提供学生“做”的机会,设计了画一画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加以体验。我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到有几个小朋友选择了球准备画圆,但是试了好几下都不行,我没有提醒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我请学生猜一猜圆是用哪个

15、物体描的?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够严谨,大部分学生凭直观认为圆是用球描出来的?然而马上有学生提出反驳:球不能画,它会滚掉的,应该是用圆柱的底面画的。大家争论不休,我没有急于帮助学生“解困”,而是让每位学生尝试着亲自试验,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知道球的表面是个曲面,它只有一点与纸接触,所以不行。 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学习是需要体验的,通过学生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的多,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最后,说说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操作方法,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操作习惯。(2) 把操作活动数学化如贩私活动过程,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述等。(3) 培养学生在操作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心态。小结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渠道。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好学的状态中,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变得好问、会问、善问,独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